绿得耀眼的青春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个秋季,沿着汨罗江的支流——一条叫芦溪的水道,我跨上破单车,高高低低地上路了。我要到离家几十里远的大山深处,去做教书匠。此前的18年,我一直生活在父母和先生密不透风的庇护下,现在,我出发了,我人生的车轮,在顽强地前进,驰过热闹的集镇,驰过茂密的村庄,驰过旷阔的田野,驰进了墨绿的大山。在跨过一道古朴的石桥后,河,愈来愈瘦;天,愈来愈窄;路,愈来愈陡。水道两侧高耸的大山,把我的视线挤压成铅灰的一线。一只苍鹰,突然从高天上俯冲而下,旋出一个圆润的弧线后,又振翅插入云霄,那优美而快捷的转折,如一根火柴,猛地在我的心頭一擦,腾起一片生动的光亮。
  这真是一段险绝的通道,狭窄而漫长。芦溪河像一个钝涩的犁头,吃力地将大山掘开,谷底忽隐忽现的水流声,仿佛是它痛苦的呻吟。一条铺满沙石的土路,扭着腰,坚贞地随着水流往前爬。我推着单车,上坡(太陡不能骑),下坡(太陡,不敢骑),周而复始地转了九个大弯后(后来才知此地叫九弯头),眼前豁然一亮,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毫无准备一下就跳现在我面前,它像一个连着十二指肠的胃,慵懒地蜷卧在秋日的阳光下。四周高耸的群山,像胃壁一样严严实实地封闭着它,呵护着它;芦溪河和它的支流,像一缕缕血脉,营养着它,鲜活着它;沿着山脚,是一圈高高低低、连绵不绝的房舍,像胃壁上一排排粗糙的皱褶;盆地的中央,一片金黄,成熟的稻子,让这只胃显得饱满和充实。站在高出盆地的山口,我一眼就把它轻松地包容了。我站着没动,盆地的宁静,让我肃穆。我用目光细细地打量它,轻轻抚摸它,我知道,从此以后,我便是这只胃里寄居的一个生命了,我的生活,将被它细细咀嚼,慢慢消化。
  我任教的地方,叫高家学校。一排平房,像一只烤焦的馒头,孤零零地搁在“胃壁”的边缘;三间教室,关着百十个娃娃,叽叽嘎嘎,像一群鸭子;三位老师,洛沧桑如一棵松,版粗黑如一块岩,我瘦弱如一株麻,我们都把手中的教鞭,挥舞成一杆牧鸭的长篙。
  我到现在都感到讶异,18岁的风华,怎么一下就楔入了大山的安宁与淡定,没有过程,没有磨合,连半点痕迹都不显现。在铺着稻草的破床上,我能夜夜睡出美梦,那梦境,像满山的香樟,绿得苍翠欲滴,让人无限向往;在乌黑的饭桌上,我能把青菜、豆豉吃得韵味悠长,表情生动;在打满阳光的走廊上,我能把自己坐成一尊佛,满目慈爱地注视着操场上快乐的弟子……洛拍打着手上的粉笔灰,把一脸沧桑收缩紧凑,然后轻轻释放:你只怕前世就注定了要到高家来教书。我淡淡一笑,静候他的下文。洛果然感慨:我20岁就来了高家,到如今修炼了30多年,似乎还达不到你的功力!然后他满腹的牢骚,就像校舍前的溪水一般,滔滔不绝地从我耳边流过。说他几十年调离不出这块巴掌大的山窝,说他要退休了还评不上高级,说版对他(他是校长)口服心不服,背着他尽搞名堂……在他的心里,这片山地俨然就是一个幽暗的地狱。我只做他虔诚的听众,从不妄加评论,但他依然满足和感动,每次都要很友善地提醒我,快点想办法调出去,莫在这个狭小的地方浪费了美好的青春。青春?我才十八哩,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不怕浪费。那满山的碧翠,生机勃勃,让我没有来由地想起青春的颜色。
  我对这块盆地慢慢就熟悉起来,阳光、群山、庄稼、炊烟,还有天空飘荡的略带青味的草木气息,都一寸一寸地深入到了我的内心。每天傍晚,我都要骑上破单车,走遍村庄的每一条道路。漫无目的,又刻意为之,好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在进行一项不明就里而又必不可少的仪式。这种类似的仪式,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只不过要好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是哪一根神经需要它。一路上,孩子们、山民们唤我老师的声音此起彼伏,应接不暇。那种真诚的称谓,常让我心生感动和自豪。好多年后的今天,这种声音仍在温暖着我的心窝,让我备感珍惜。我把单车骑得很慢,我不是去赶赴某个具体的约会,山村里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我的心灵之约,骑车本身,也就成了我要做的重要事情。我很喜欢用这种方式,来亲近这片土地,还有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温情。我常常骑着骑着,就把单车停下,用一只脚点到地上,看路边的庄稼,望远处的群山,或是与任何一个山民熟稔地攀谈,之后将单车一支,随意地坐到了他家的饭桌边,新鲜的糙米,碧绿的青菜,烟熏的笋干,让我亲切和熨贴。那个秋季,我的晚餐(学校的工友只做中饭,晚餐得自己做)差不多都是在热情的山民家中解决的,一家接一家,一路吃过去,到一个学期快结束时,仍有许多人家在真诚地随时等待我的光临。他们不需要我任何回报,有很多人家,根本就没有孩子在我班上就读。他们对我的热情,是缘于好客的秉性,他们对我的尊敬,是缘于对师道的尊敬。我出入于他们的饭厅,也穿行于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牛羊鸡鸭,在我眼中一清二楚,脉络分明。那些琐碎,那些真实,让我感到人生的厚重与驳杂。我越来越觉得,这片山地,并不像洛说的那样狭窄和幽暗,人心的宽广与善良,让我的青春,像苍鹰一样自由飞翔。
  我没想到在这片山地的其余两所学校里,还有我的两个同学在任教。勇在芦溪,坚在古源。三人的距离,差不多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这种距离和形状,恰到好处地稳固和平衡着三人之间的友情浓度。勇好读书,坚会玩,这都是我所需要的,我们差不多每天都要见一次面。勇的宿舍堆满了作业本和教学仪器,床上整整齐齐地码了半床书。他在搞自考,劝我也搞。他说,一个小学老师,不读点书真的不行。在一个封闭和狭窄的地方,读书无疑是一件最宽广最深厚的事情。我听了他,从此每天早晨学生晨读时,我也端坐到讲台上,大声朗读古代汉语、大学语文、文选,读着读着,学生们的声音就渐渐淡下去,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忘情地诵读,那神韵,一定像极了古时的书生吧,学生们全都充满敬意地望着我,我发觉后,他们哄然一笑,慌忙又拿起课本,咿咿哇哇起来。我蓦然想起了古时的某个塾师,那个落魄的秀才,也是这样与弟子们一道发愤用功的吗?他端坐在狭窄的乡间教室里,心原上一定耸立着一座庞阔的京都,还有皇城传胪的灿烂。我那时记性好,一篇千把字的古文,一个早晨就记住了,晚上与勇见面时,便得意地背给他听,很炫耀的样子。勇先是静静地听,听着听着,禁不住就大声地与我一同背起来,背完后两人相视大笑,猛击双掌,很有些英雄相惜的意味。我们的热闹与放肆,让兀自对着墙壁抽乒乓球的坚很是郁闷,他不耐烦地说,再不进山,路就看不清了。我们准备进山放套,捉野兽。野猪、麂子,甚至传说中的一头小豹子,都在我们的阴谋之中。套子是坚花了几节自习课做成的,也许是做得不得法,也许是运气不济,总之连着几个晚上,我们都一无所获。星期天是我们所期盼的,背着猎枪,到山里打竹鸡(斑鸠),提着鱼网,到芦溪河拦白头鱼,每次都能让我们心安理得地到山民家去改善伙食。其实斑鸠也许只有一只,且瘦,白头鱼顶多斤把,山民尽管还要赔酒赔肉,脸上却笑呵呵的。坚甚至还带着我们到古源去相亲(真是乱弹),骗女孩子的布鞋穿,骗“岳母娘”的鸡蛋吃。他打着饱嗝说,这种日子,真他妈的有味。其实,让我们热爱和快乐的,是没有任何负重的心灵。   春暖花开的时节,山里一派清新,树叶嫩绿,杜鹃火红,菜花金黄,连空气中都有一脉甜淡的暗香。这个时候,学校前面铺满鹅卵石的机耕路上,便不时有摩托或是单车,呼啸而来,冲进我的宿舍。他们都是我山外的同学。七中的松,县城的曙,中学的英,信用社的刚,广播站的鹃……一个接一个。有时是一个人来,有时是三两个人来,有时是一大群来。我至今都没太弄明白,这个狭窄闭塞的山地,到底有什么吸引他们?他们都住在县城和镇上,天宽地阔,为何要跑几十里的山路,不辞辛劳地来看望我这个并不有趣的朋友?是我的真诚连通了他们的真诚?还是山野的纯净契合了他们内心的需求?他们的到来,无疑让我的生活更加丰满。轮番的代课,常让孩子们快乐得尖叫;采花挖笋,让我们自己的青春漫山飞扬;彻夜长谈,又使我的夜晚明亮厚实。松后来不仅爱上了这片山地,而且喜欢上了山里一个叫碧的女孩。有一段时间,他差不多每到周末就来了,来了就去找碧。碧的父亲很正式地告诉他,家里没有儿子,是真心就入赘吧,到高家教书也是很方便的。吓得松落荒而逃,很久不敢进山。而碧,一到周末便来学校晃悠,我骗她说,松到市里进修去了,要一年,她紧抿嘴唇,双目忧郁地凝视着灰白的山口,仿佛凝视着遥远的大海,她是否觉得,那短短的距离,如今已变成千里万里?
  阳光饱满,把日子捏圆又拉长,夜色像一条幽远的巷道,不知深浅。树在唱歌,生灵在舞蹈,山风悄悄地在田野上游走,挨家挨户耳语岁月的秘密——时间是思想最好的营养,新鲜是艺术最好的老师——富得流油的时间,美得炫目的风景,让我18岁的青春,踩踏进了诗歌的平仄。我的钢笔,像一挺机关枪,啪啪啪,啪啪啪,每天都要扫射出一排排长长短短的文字。在无数次凶猛强攻之后,终于攻克了一个个的山头。就这样,蓝墨水上游一个叫高家学校的小学教师,通过文学这扇天窗,把他的信息和触角延伸到了山外广阔的天地。市里、省里寄来的样报和信函,成了我每周三(邮递员每周只在这天来一次)最大的期待,那些鼓舞人心温暖人心的文字,让我感觉山地的天空无比旷远。其中一个叫彬的文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与我通信达20余番。每封信他都用方格纸填写得工工整整,字迹清雅,文词真诚。我们谈诗歌,谈理想,也谈生活。他那时还在读大三,正在市里的晚报副刊实习。一年后,我离开高家,跑到市里谋食时,他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第一个去拜访的人,我们的见面,亲热如兄弟重逢。那时节,我们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是信函这种最古老最原始而又最真实的方式,把两颗远隔千山万水的心,紧紧地连到了一起。
  现在,是若干年后的深秋,夜色苍茫,天气寒凉,我坐在安静的书房里,敲打这些陈旧的往事,彬、勇、坚、松……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我的眼前频频闪跃。我很想一一给他们打个电话。我们如今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名字,全都清寂地居住在我的手机里。但我翻出他们的号码后,犹豫再三,始终没有发射。勇在我离开山地两年后,也跑到了市里,如今是一家每天晚上都在央视打广告的产品的地区总代理,房有数套,车有三台,我们除了最初几年有些往来外,现在一年到头就剩下几条互发的祝福短信。坚比勇稍迟一点来市里,从开小餐馆开始,折腾来折腾去,如今终成正果,成了一家海鲜酒楼的老板,清蒸螃蟹,油焖大虾,红烧鲍鱼,冰糖燕窝,每天给他带来滚滚财源。前不久我在他那里跟一大群人吃了一餐饭(但记不清都是些谁),他进来敬了一杯酒后,便匆忙赶去招呼其他更重要的客人去了。松是和我走得最“近”的人了,他进城后读了本科又读研究生,如今在理工学院物理系任教,边教书边读博士。我们倒是偶尔通通话,曾相约某个周末带上老婆孩子好好玩一天,结果约了三年,至今未成。彬在我刚到市里那些年,给了我诸多帮助,我们因文学而相聚,最终也因文学而疏远(多年前便都不写字了),我只知道他在一个权力机关做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连他的号码,都是偶遇他老婆时获得的……
  从青涩的少年,走到圆溜的中年,从狭窄的山地,来到宽广的城市,我不但没有拓宽自己的心路,反而愈走愈窄,愈来愈暗。我现在的生活真是沉闷到了极点,每天除了到办公室草草审读同事們交来的“本报讯”,到民院附小接送7岁的儿子外,惟一与外界的交往,可能就是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了。家,办公室,学校,菜市场,这四个单调的点,不规则又很规则地把我每天的生活,圈入其中。我的脚步,理想,还有渴求,全都封闭在这片狭窄的空间里。好多年来,我便感到在这个人口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面积越来越大的都市里,我的熟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好,心情却越来越坏;笑脸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是的,我的人生已越来越空洞,心原越来越收缩,灵魂越来越孤独。如今,只有家和书房,才是我最舒展最开阔的地带。
  城市真是一个怪异的东西,一方面,它宽阔、热闹、客气,这是它具体的表象;另一方面,它又狭窄、孤寂、冷漠,这是它隐藏的本质。它就像一只畸形的胃,容纳着一切,用欲望这剂超强的胃酸,腐蚀掉了人心最宝贵的许多东西。忙碌、功利、冷漠、提防、虚伪、敌视,像一堵堵柔软而又坚韧的墙壁,隔断了城市的宽广,拉开了人心的距离。宽广的地方,就这样被人心这把刀子,慢慢分割成了一个个窄小的格子,囚禁着我们的热情与真诚。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心门紧紧关闭,那里面,藏满着自己的秘密甚至是阴谋,剩下的空间,狭窄得已容不下另一个人的心。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一堵墙。行走在宽敞明亮的大街,内心深处的那份逼仄与压抑,总让我感到幽暗。在这个秋天,多年前的那些宽广记忆,其实并不能医治和改变我的什么;那些曾经绿得耀眼的青春,只能让我更加感伤,慌乱。
其他文献
当写下这个题目,我承认,我的脑子是乱的,因为有无数的面孔向我蜂拥,像电影中的蒙太奇,他们穿梭着、交错着,不断地闪回、变幻,如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辰,有的调皮,有的严正,有的欣悦,有的沉寂……他们无声地穿行于寂静而神秘的天幕,有花香,有鸟语,有绿影婆娑摇曳的斑痕,有苍茫雪野的艰难跋涉,有深夜的痛哭,也有流泪的欢笑……也许,他们是不同的面容,却有着相似的心灵;也许,他们是同一个人不同年月的缩影……  惦
期刊
整个冬天都在寒冷里度过。手上的凍疮一疙瘩一疙瘩地红肿,放在温水里泡,不再那么疼痛。但很痒,痒得想把手上的肉揪下来一块。我娘把棉袄袖子做得水袖似的长,我每天把手袖在棉袄袖子里。即使如此,手上的冻疮还是有增无减。地上有水的地方都成了冰,晶莹透亮,像大块大块的水晶,走上去,一不小心会打个趔趄。寒鸦在树梢上寒颤着,时不时“呱呱——”叫两声。据说乌鸦能带领人的灵魂穿越阴阳,村人都不喜欢这种动物,认为它不吉祥
期刊
在曙光街的人眼里,伊娜多少有些来历不明。对一个来历不明的人除了戒备,还难免好奇。而关注是好奇的伴当,越好奇便越关注。  每个早晨,整个曙光街就属陈瘸子早餐店最热闹。曙光街上的人业已把那里当作了娱乐八卦中心,一天不去坐一坐探一探听一听唠一唠,心里就会空落落的整天不得劲。热闹意味着生意好。陈瘸子老婆明白,这大半年来,她家早餐店营业额的逐步攀升,伊娜是有功劳的。  “伊娜美发屋”五个粉红色镶金边的大字不
期刊
今天  就是在今天,我从椅子里起身  来到户外。一茬茬鸟鸣,把我的耳朵变成  收割机。四周无人。空空的田野  喃喃地低语着,我早已得到了一切……  庭院  也许是昨天,或者更早。  我于清晨醒来,洗漱后步入庭院。  我的目光被一群青草吸引,并且爱上  它们怀抱露珠的样子,在庭院深沉的  寂寥里,这些绿色的小妈妈,有着  萝莉般不易察觉的纯真性感。  在拉丁文中它叫“Pecunia”  它像一块石头
期刊
老话说得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也有人说,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永远是甜美的,同样,也不会永远是苦涩的。苦难无根。甜美的日子不会永远驻足你的身旁。  我的一个发小走过的路,便印证了这句话。  1  很多时候,我常常想起她。想起她曾经的洒脱和阳光,想起她的聪慧和机敏,也为她今昔两重天而扼腕叹息。那句人人都喜欢讲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话在她这是没有被证实。  初识她时,她还是个梳着朝天辫、刚上小学
期刊
就像忽如一夜春风,生命这个季节就来了  就像千树万树花开,青春就在欢笑中来了  青春的果实就像一株巨大的石榴树上的礼物  每一粒钻石一般红润和饱满,在太阳底下闪亮  每一个微笑都是要歌唱的百合,在雨水中芬芳  那是多么遥远的日子啊,我看见我的小街老了  那是多久不曾谋面啊,我还能够听见风吹过双肩  青春绝不是一个年龄的概念,它是一串響铃在远处摇响  青春绝不是一次冲动地歌唱,它是一面旗帜在梦里飘扬
期刊
宋·汝瓷  你是哭泣的宋词吗  在红尘辗转  千古传唱中  痛到碎裂  那一抹青  是来自西湖吗  断桥残雪  留下不可承受之轻  尘世没有最美的瓷  就像没有  最美的  词  沈园踏雨  来得正好  细雨绵绵  来得不早不晚  初冬乍寒还暖  一池枯荷  孤单的鸳鸯  屋檐下密密麻麻的风铃  写满今生的爱与愿  痴望着来世的情和缘  石壁上两阙斑驳的钗头凤  唱合千年  记得相遇那天  园内秋
期刊
我敢说我的青春我们一起笑过,岁月的酒窝还在  我敢说我的青春我们一起哭过,时光的雕刻还在  淚水不仅是一种情感的流淌,它还是一种滋养  泪水不仅是一种心境的奔放,它还是一种成长  我看见我的眼泪里面总有一首诗在慢慢地写成  我看见青春的泪光就是一部生命的滴滴润物久长  如今,一个被时间晒黑了的青春还环绕在海边  今晚,越来越远去的歌声要为青春的泪水点赞  放下你手中的笔墨纸砚和手机平板,不要点灯 
期刊
思念时我栽一条小路  鼻青着脸,青山有青山的倔强  为北风开一扇窗  实在有些多余  一只为春天补考的麻雀  还在抄袭昨年的作业  这世界已关闭了声乐  花痴不为鼓瑟所动  只有流水在耐着性子边走边听  流水拉长了念想  暮晚我就栽一条小路  镜中人  从镜中来  养一条小溪  养一颗太阳  养一群蜜蜂  养一栋高楼  养一群只听不说的树木  养一些按时来开的山茶和玉兰  還养一条小路  到镜中去
期刊
如果你没有看过西班牙演员佩内洛普·克鲁兹主演的电影,那么,我建议你看《别动》,尽管它的中文译名既蹩脚又粗糙。这部2004年上映的电影,取材于意大利著名小说家玛格丽特·玛赞蒂妮的第二部小说《别离开我》,这部小说在2003年获得了意大利最高文学奖——“Premio Strega ”文学奖。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男主演塞吉·卡斯特里图恰是玛赞蒂妮的丈夫。出演过50多部电影的塞吉·卡斯特里图只导演过两部影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