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ou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软实力;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角落。然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同中国硬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
  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习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正是从这一层面上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和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民众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个倡导”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只有使之大众化、普遍化,变成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凝聚共识、引领风尚、规范行为的作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使之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公民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喜闻乐见、针对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教育、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新闻媒体等成为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实现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在全体公民中牢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准则和良好精神风尚。真正做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让全社会都凝聚起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正能量。
  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承力和创新力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因所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
  1、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力度。要真正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发扬光大,就需要做好整理和开发工作。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离不开通过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离不开引进和培植新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神。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让世界真正了解、喜欢和向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明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要重建文化传统,具体可以通过中小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文本的经典阅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礼仪文化的训练和熏陶等方式,使传统得到再生。
  2、树立创新意识,增强民族文化的创新力。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树立民族文化的创新意识,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工作,加强中国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方面的原创动力,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贡献中国的经验和模式。此外,还应批判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学会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全球化条件下人们进行交往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只有实行“博采众长”的文化策略,坚持多元文化互补共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批判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性和先进性,增强其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唤醒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激发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对不良文化的抵抗力,真正捍卫国家文化安全。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当前,文化产业被各国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并成为未来世界新的增长点。为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将其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从而为文化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宏观政策基础。
  具体而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做大做强龙头文化企业。鼓励骨干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统筹利用内外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企业“航母”,构筑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二、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国有和非公有制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三、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在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着力革除影响和制约先进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仍然需要强调其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突出文化产品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教化功能,必须重在价值引导,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改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积极实施 “走出去”战略,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加大对外文化贸易。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核心要素,就是要研发出大批既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又为国际受众所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面向未来,一定要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文化优势与创新力高度结合起来,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产业,塑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逐步改变文化贸易的逆差局面,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一、要继续推动政府间文化交流活动,把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国际文化贸易结合起来,把政府推动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二、要积极扩大文化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汉语在互联网的使用率和影响力。当前,我国在世界许多地方設立孔子学院,开展华文教育,举办世界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一方面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增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今后应加大正方面的力度,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3、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形下,在涉外活动中,我们应该通过搞好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营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良好的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家长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不和谐民主等等因素给城市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带来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父母要提升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把孩子放在合理的位置,全面的关心孩子;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开办家长学校等等。  【关键词】: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期刊
【摘要】: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论点,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知识就是力量”虽有重要意义但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在转型的当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需要进行重新把握。  【关键词】:“知识就是力量”; 思想渊源及历史背景;内涵;意义及局限性;时代思考  培根反对旧传统的迷信, 反对蒙昧主义, 大力提倡理性精神, 探讨了理性的起源和社会作用问题, 认为通向人类权力和通向人类知识的两条路径是紧相邻接,并
期刊
【摘要】: 画像石棺考古是四川汉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石棺角度探讨石棺图像所代表的特殊含义,进而分析汉代四川人所拥有的丧葬观念和宗教信仰。  【关键词】: 汉代;石棺;考古  本文主要分析四川长江流域的画像石棺,包括长江流域、嘉陵江流域和沱江流域 。笔者认真统计了这几个地区出土石棺的图像内容,发现它们在图像配置方面具有以下三点特色:第一,石棺上画像组合的主题较为统一;第二,石棺上不同画像出现
期刊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学生就业有业务员、理单、文员、跟单员、出纳统计与会计、证员、业务助理等多个方向,笔者就绍兴中国轻纺城走访调查,对各个岗位需求加以分析,结合大学生的就业现实业,提出大毕业生要树立创业意识、要广交益友,也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方向;就业需求;中国轻纺城  一、调查背景  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从80年代的一条“布街”起步,19
期刊
【摘要】:《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莎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荒凉、虚空的可怕世界,而戏剧中的主要反角埃德蒙是虚无主义最早的源头形象之一。本文试图在虚无主义视域下分析埃德蒙形象,以此可看出莎士比亚的宗教观与人生观。  【关键词】:《李尔王》;虚无主义;埃德蒙  一、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在词源上是什么都没有,在诸多虚无主义的解构中,尼采有关虚无主义的论述是最引人注目。尼采用虚无主义这个名称来命名一
期刊
【摘要】:宋朝的学术由于统治阶级奉行宽容的文化政策而繁荣起来,在对前代学术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诞生了“宋学”, 宋学是儒家传统文化吸纳隋唐以来多元文化精华而转化出来的一个新的学术思想派别,它的基本特质是向义理的纵深处进行探索。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具时代的特色。  【关键词】:宋代学术;宋学;转变;特色  在宋代,统治阶级对学术文化奉行一种宽容、优待的政策,这使得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文官武将、士
期刊
【摘要】:纵观西汉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汉武帝造就了西汉军事、文化的极盛时期。他统治的五十余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 也是封建统治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他的文治武功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是中华民族百代之人物。但是否定者以王连升、叶幼明等为代表, 认为对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应该重新认识, 其作用基本上是反动的, 汉武帝统治时期是西汉王朝由强而弱的转折点, 汉武帝是这一转折点的主宰者, 他对当
期刊
【摘要】:社会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道路选择困境,而生命至上原则在应用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文化的影响,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衡量工作方法以服务对象的生命为第一原则。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又有许多的个人价值的介入,容易陷入伦理困境。  【关键词】:社会工作;生命至上 ;伦理困境 ;  一、序言  生命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以助人自助为目的社会工作专业,在为服务对象服务的时候,
期刊
【摘要】:在古代社会,普通百姓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并不知道精确的时间,往往通过“日上三竿”、“夕阳西下”等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来判断大致的时间。计算精确时间的天文历法主要是为朝廷服务,太史令、司天监等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对天象的计算使得皇帝可以掌握精确的时间。皇帝采取确立年号,颁布历法,设立更夫等机制控制时间,以显示对皇权的掌握,统一全国的农业生产,达到巩固皇权的最终目的。  【关键字】:时间控
期刊
【摘要】:在认知证成理论的问题上,两大传统认识论分别主张融贯论和基础论。当哲学发展到当代时,两者的对立已经严重阻碍了认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将矛头指向传统认识论。哈克注意到传统认识论中虚假的二元对立是充满歧义的,她在批判性地考察了传统认知证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识论理论——基础融贯论。这样一来,哈克的基础融贯论理论有效地克服了基础论和融贯论的缺点,赢得了广泛赞誉。  【关键字】: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