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師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充分认识家长对孩子监督的重要性,同时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监督;体验;复习;快乐;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努力学,学到真才实学,并要及时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不符合实际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乐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充分认识家长监督的重要性
教育部前身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课外作业用时为,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家长不监督好孩子的学习、生活,那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在学校里,教师会按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可是学生在家里,家长不监督好、管理好孩子,孩子难免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比如按照要求,老师安排了学生做数学家庭作业,如果父母不督促,自觉的孩子他们会做,但贪玩、不自觉的孩子就会忘记或不做,甚至乱做,这就很难达到认真完成作业的实效性。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监督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要监督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有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不独立思考,而是用父母的手机在作业帮上搜索答案,找来抄起就了事,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教师安排给学生做数学家庭作业的目的是要学生复习并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也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数学教师要运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实践,切实明白完成家庭作业是自己应该做,而且要自觉、独立完成的事情。当然,教师要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与各个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支持教师的工作。安排学生做的作业,要根据当天的教学目标来分解,把难度不一样习题安排给学习层次不相同的学生,真正达到完成好家庭作业的目的。
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新课改知识和教学理念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并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促使学生每天都有进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生求知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假如没有丁点儿兴趣,每天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习没有信心和决心,是教不好学生的,学生也是学不好的,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了,就连学习的兴趣也体验不到。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也要有自己的志向,要明白学习的目的,切实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就会渴望自己学到老师传授的知识,甚至自己也会想学、愿意学,好好地学,在检测中学生就会获得良好的成绩。但是,要学好数学这门功课不是想学好就能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努力,当然也离不开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和家长的配合等。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数学教师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上课呢上完就完,更谈不上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激励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了。时间在一天天地过去,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一年下来,学生个人及班上的成绩没有提高,有的学生的成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这是很难过的事情。如果教师还是这样的教,学生还是这样的学,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又谈何容易呢?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特别是我们凉山州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的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找到、体验到、感悟到学习上的成功带来的愉悦,学生才会越学越有劲,才会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中克服一次次的困难,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获得一次次的成功。当学生在获得“成功”的时候,教师就要趁此机会表扬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不需要教师经常提醒。对于特困生,教师要给他们创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使他们在短时期内尽快跟上学习好的同学。
三、及时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我通过教学实践得知“复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不断强化过程”。因为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遗忘所学的知识,更不必说小学生了,他们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及时复习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数学教师应该知道,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学好的。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安排不相同的作业,确保学生在对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并在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中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教学中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学习上、生活中的事情,尤其是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第二天所要学的知识,记下搞不懂的地方,上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专专心心地听,如果没有弄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问老师、问同学,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样的道理,课后及时地复习,才能记牢所学习过的知识。当学生把及时复习养成一种习惯以后,他们就会变被动地复习为主动地复习。
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时刻关注学生复习的动态,并给予检查和指导,然后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对症下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其寓意非常深刻,不但包括了教学的目的,而且还点明了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后,才能自主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将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出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敢思、敢想、敢问、敢说、敢答。这就是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仅是教师,也包括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省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
关键词:监督;体验;复习;快乐;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努力学,学到真才实学,并要及时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不符合实际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乐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充分认识家长监督的重要性
教育部前身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课外作业用时为,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家长不监督好孩子的学习、生活,那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在学校里,教师会按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可是学生在家里,家长不监督好、管理好孩子,孩子难免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比如按照要求,老师安排了学生做数学家庭作业,如果父母不督促,自觉的孩子他们会做,但贪玩、不自觉的孩子就会忘记或不做,甚至乱做,这就很难达到认真完成作业的实效性。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监督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要监督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有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不独立思考,而是用父母的手机在作业帮上搜索答案,找来抄起就了事,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教师安排给学生做数学家庭作业的目的是要学生复习并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也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数学教师要运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实践,切实明白完成家庭作业是自己应该做,而且要自觉、独立完成的事情。当然,教师要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与各个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支持教师的工作。安排学生做的作业,要根据当天的教学目标来分解,把难度不一样习题安排给学习层次不相同的学生,真正达到完成好家庭作业的目的。
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新课改知识和教学理念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并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促使学生每天都有进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生求知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假如没有丁点儿兴趣,每天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习没有信心和决心,是教不好学生的,学生也是学不好的,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了,就连学习的兴趣也体验不到。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也要有自己的志向,要明白学习的目的,切实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就会渴望自己学到老师传授的知识,甚至自己也会想学、愿意学,好好地学,在检测中学生就会获得良好的成绩。但是,要学好数学这门功课不是想学好就能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努力,当然也离不开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和家长的配合等。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数学教师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上课呢上完就完,更谈不上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激励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了。时间在一天天地过去,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一年下来,学生个人及班上的成绩没有提高,有的学生的成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这是很难过的事情。如果教师还是这样的教,学生还是这样的学,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又谈何容易呢?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特别是我们凉山州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的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找到、体验到、感悟到学习上的成功带来的愉悦,学生才会越学越有劲,才会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中克服一次次的困难,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获得一次次的成功。当学生在获得“成功”的时候,教师就要趁此机会表扬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不需要教师经常提醒。对于特困生,教师要给他们创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使他们在短时期内尽快跟上学习好的同学。
三、及时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我通过教学实践得知“复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不断强化过程”。因为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遗忘所学的知识,更不必说小学生了,他们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及时复习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数学教师应该知道,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学好的。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安排不相同的作业,确保学生在对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并在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中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教学中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学习上、生活中的事情,尤其是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第二天所要学的知识,记下搞不懂的地方,上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专专心心地听,如果没有弄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问老师、问同学,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样的道理,课后及时地复习,才能记牢所学习过的知识。当学生把及时复习养成一种习惯以后,他们就会变被动地复习为主动地复习。
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时刻关注学生复习的动态,并给予检查和指导,然后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对症下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其寓意非常深刻,不但包括了教学的目的,而且还点明了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后,才能自主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将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出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敢思、敢想、敢问、敢说、敢答。这就是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仅是教师,也包括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省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