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蛋赢在起跑线上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笑话,说的是同样重的鸡和鸭,生的蛋却不一样,鸭蛋总比鸡蛋大。鸡挺纳闷。便跑去跟鸭讨教。鸭天性憨厚,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不过把这事放在了心上。观察了些日子。鸭发现了鸡的一些“异常”,便问鸡为什么白天下蛋,鸡说这样主人才看得见。鸭又问。那你为什么下了蛋后要那么大声地叫唤呢?鸡挺坦白的,说这是它向主人报喜啊。于是,聪明的鸭找到了答案,它说:“我现在知道你下了蛋为什么小了,因为你把心思和精力全分散了。”这话把鸡说得愧疚万分。于是每次下蛋之后都会不自觉地脸红起来。
  虽然是单纯用来逗人开心的笑话,却说出了一个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那就是鸭蛋为什么一般都要比鸡蛋大。当然,现在去超市或者菜市场找到与一般鸭蛋旗鼓相当甚至更大的鸡蛋并不是难事,但这些鸡蛋通常都是“人工干预”的产物。在鸡和鸭都还过着自由繁殖和粗茶淡饭的日子的时候,除了一些偶然特例,体重差异不大的母鸭和母鸡所下的蛋,往往是前者大于后者。是鸭太过于本分,还是鸭生性老实,这是个问题。或者,在对待繁殖后代这件事情上。鸡采用的是产量策略,而鸭走的是精英路线?
  由于个头的优势,鸭蛋有幸成为一个妇孺皆知的比喻的主角儿。考试得零分。我们会说考了个鸭蛋,而不会说考了个鸡蛋。这种说法的由来,还有形状上的原因——鸭蛋比鸡蛋更像一个“O”。除了形状上的区别,两种蛋在颜色上也有所不同。不过那些生活经验极度缺乏的人,在去买鸡蛋的时候,也不必担心卖家会拿鸭蛋掺假,因为鸭蛋一般都比鸡蛋贵。鸭蛋贵的理由,不是营养价值更高,而是“物以稀为贵”。鸭属于“候鸟”,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季节,而鸡不是,一年可以产好几次卵。那么会不会正是这个原因,让鸭蛋“生来”就比鸡蛋大呢?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很多候鸟下的蛋在大小上跟鸡蛋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说到现在市面上卖的咸鸭蛋的个头为什么跟鸡蛋差不多,有一种纯属玩笑的观点:咸鸭蛋是论个卖的,鸡蛋则是论斤卖。于是形成了人工选择——鸭蛋变小了,鸡蛋变大了。把玩笑加以发挥,有人试图从人工选择的角度来解释“鸭蛋为什么大于鸡蛋”这个问题。人工选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奶牛的饲养,但依此类推到鸡和鸭身上似乎并不妥帖。人们会挑选下的蛋比较大的鸭来喂养倒是好说,可为什么非要选择下小鸡蛋的鸡就有点儿费解了,难道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在同一只篮子里把鸡蛋与鸭蛋区别开来?
  看来,鸭蛋为什么比鸡蛋大的确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都可以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相提并论了。想要弄清真相。还是要追根究底地到蛋的“生产工厂”里去看看。
  不论是鸡蛋还是鸭蛋,或者是其他鸟类的蛋,都是在一套相似的“生产线”上被生产出来的。当产卵期到来的时候,雌性鸟类卵巢便开始活跃起来,并且会有明显的增大,然后分泌出成熟的卵泡,这个过程便是排卵。卵泡不会把卵巢当温床。而是迅速进入输卵管。鸟类的输卵管有一个很特别的部位,形状像漏斗,卵泡正是被这个“漏斗”所接纳的。这个时候的蛋,还只有蛋黄部分,我们敲开蛋后首先看到的蛋清,是卵泡在通过输卵管赶往子宫的“漫长旅途”中被加上去的。当抵达输卵管一个叫峡部的地方时。蛋已经基本成型,并被一层软软的膜所包裹。最后一道工序是添加蛋壳,在子宫里完成。至此,蛋所要做的事情便是等待,等待母亲使一使劲把自己生下来。
  参观完“生产线”再来讨论鸡蛋和鸭蛋的尺寸问题,就明白得多了。
  “大个子”鸭蛋首先是赢在起跑线上。跟母鸡相比,母鸭分泌的卵泡本来就比较大。但是,为什么母鸡就不能跟母鸭学着点呢?母鸡可能也想,可“硬件”不行啊。母鸡和母鸭所排卵泡的大小显然不是能够随便由着性子来的,这取决于它们的输卵管的直径,尤其是输卵管漏斗部的大小。“小口径”的母鸡如果就为了与母鸭在下蛋这件事情上一较高低而“擅自”生产大卵泡,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卵泡寸步难行,连输卵管都无法进入。当然,神奇的进化所形成的一套生理谐调机制,决定了母鸡不会干出这种蠢事来。
  同样是由于生理谐调机制的奥秘,母鸡生产“小字号”的蛋是为了不至于在最后一道工序上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境。想想看,母鸡如果一味地想要以大取胜,不管不顾地把超出身体能力范围的鸡蛋输送到子宫,鸡蛋也许就会可怜到连件像样的“外套”都穿不上。大家都知道,蛋壳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质。而在对钙质的摄取上,鸭比鸡显然要有优势得多。鸡整天在陆地上晃悠,能寻得几粒谷物或者主人恩赐一小把米就已经很不错了,而鸭有大把的时间在水中吃上甲壳类的水产大餐,这些可都是钙羼丰富的美食。于是,与鸡相比,鸭更有能力制造出更大更坚实的蛋壳。
  前面只是从鸡和鸭的生理结构差异来分析的,如果还要继续刨根问底,就会发现鸭蛋大过鸡蛋还有更深层次的疑问,那便是鸭为什么要形成这么一套生产“大蛋”的系统呢?不是为了贪功,完成是生活所迫。一般而言,越是在竞争性环境下生存的物种,越倾向于产出尽可能大的卵。拿鸭来说,它们生下较大的蛋,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蛋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更多的蛋清(90%的水和少量蛋白)能够有效地缓冲可能发生的震荡和温度变化。其次,较大的蛋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更多的能量,这样孵化出来的后代就会“强大”许多。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就是,刚刚出世的小鸭比刚刚出世的小鸡更有活力,也能更快地自食其力。所有这一切绝非偶然,而是经常要下水的鸭子比大多数时候仅仅在屋前屋后转悠的鸡所面临的生存环境要恶劣得多。
  说到这里,如果再有人问鸭蛋为什么比鸡蛋大,想必大家都知道如何回答了,不过要把那么复杂的原因说清楚挺费神的,于是科学家“避重就轻”地给出了一个简捷许多的答案。在那些产蛋的家禽中(也包括其他一些鸟类)。蛋的大小与它们的体温密切相关。鸭的平均体温要比鸡的低O.5~1℃,所以鸭下的蛋更大,而鹅的体温更低,所以当鸡蛋站在鹅蛋面前时,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其他文献
最近开始流行“复古风”。  从电视剧《潜伏》开始,就有人留心上了片中男主角的复古发型,几乎是同期走红的上海滑稽戏演员周立波,也是留着结构类似甚至更为夸张的“小开头”,直到最近中央台播放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故事从北伐时开始,片中不少男丁的发型俱是如此,细节上或许还有少量偏差,但总体上有一个特征十分鲜明——从两侧到脑后。一圈头发剃得极短,而顶上的分头留得相对较长。  这种两边剃短,顶上头发较长的分头
期刊
世界上除了中国人爱喝茶之外。还有一个爱喝茶突出的就是英国人。英国现在的茶叶销量,尤其是红茶,远远超过中国。对于中国人来说。喝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英国人喝茶,大约只有300年的历史。英国人为什么会养成这个习惯?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喜欢喝红茶,这是有原因的。英国不产茶,原先它的殖民地也不产茶,茶叶都需要从中国进口,漫长的海上运输。红茶比绿茶更容易保存。但这还不是全部原因。中国人爱喝绿茶,红茶
期刊
春秋时代,传说中的铸剑大师欧冶子用了赤堇山上一块最好的锡。若耶溪里一块最好的铜,并且发了神功。请来雨伯洒雨来浇注,请来雷公用霹雳来锤击,得天地精华,吸日月之灵气。总之是用尽了天上人间最奢侈的手段,制成了五把绝世好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欧大师铸剑成功之后,便请了当时兵器鉴定专家一薛烛先生来鉴定。薛先生细看了五把宝剑,闭目回味良久。唯独感受到了鱼肠剑里强烈的信息,便鉴定鱼肠剑为: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一座梦幻的童话城堡,伴随成长的岁月。渐渐的,看到的世界越来越清晰,而那座绮丽带着梦幻般紫色水彩晕染开边角的糖果屋般的城堡,却模糊在清冷的眼中。  不懂得绘画的派别技巧,《阿狸的梦之城堡》一书给我的感觉,即是用饱满丰富的色彩,带着中世纪古典美的线条,勾勒出有着大大眼睛,纽扣样黑鼻子,火红火红的小狐狸阿狸的梦之城堡。一幅幅全彩可爱的画面,一段段似曾相识的小故事。给人正中红心的致命吸引
期刊
天堂的核心概念大概就是幸福。但是,怎样才算真正的幸福?人们常说,现实世界里的人,最大的恐惧和痛苦就是死亡,那么,天堂里的人似乎应该没有死亡。光是这个假设就让人百思不解。一般来说,人只有死了以后才能上天堂,我们是否可以问一下,天堂里的人年龄多大?如果现实世界里的人,死的时候是多大年龄,在天堂里就是多大年龄,那岂不很奇怪?天堂里的老人就是老人,小孩就是小孩,不会长大也不会死。那么,天堂里的小孩想获得成
期刊
如今,肥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针对肥胖人群的日益庞大,各国怪招频出。在美国的一些地方规定,如果政府工作人员的体重超过规定标准,就必须得交纳“肥胖税”。长得胖也要交税,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却是事实,政府这么做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控制肥胖群体,还有就是为了所谓的提高工作效率。  与美国的“地方规定”相比,英国在对待肥胖问题上,更是有大手笔。自2008年起,英国政府计划在3年内投入3.72亿英镑
期刊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没听见枪响,却有人中弹倒下。这其实并无神奇之处,大家都知道“默不作声”就击中目标的是“无声枪”。实际上,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如此完美的“无声枪”。想要在射击时听不到任何枪声,甚至连手枪击发时产生的机械撞击声也销声匿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电影里面之所以会有,完全是种夸张的表现手法。  无声枪的本名叫微声枪,顾名思义,也就是说这种枪在射击时也是有声音的,只是与普通枪
期刊
为了让人们在饥饿时有粮可吃、在生病时有药可医。神农氏尝遍百草,算是个英雄。在地球另一端的美洲,也有个可以与神农氏相媲美的人物,只可惜这个人被湮没在岁月的烟尘中,没有留下姓名,甚至都没人知道他是谁。他可能没有神农氏那般功勋赫赫,但也称得上是悲壮英雄。他就是第一个吃辣椒的人。  辣椒起源于巴西南部至玻利维亚地区,是一种古老的栽培作物。甚至比玉米、土豆、西红柿等更早地“登”上人类的餐桌。然而,辣椒最开始
期刊
在上个世纪冷战那会儿,写间谍小说的作家如果本身没有搞过情报工作,在资历上也许会遭人鄙视,在同行中会抬不起头来。彼得莱特就是搞情报搞得灰心丧气出来写书泄愤的:勒卡雷写得更好,下场更惨。当年阿登纳总理的防弹大奔驰车就停在他旁边,他消遣写着玩,结果小说一炮而红,却把工作给写砸了;去年有个电影《窃听风暴》很火,都得了奥斯卡。虽然主演没有搞过情报工作显得不专业。但是他的家属很专业,他的老婆当年给东德的国家安
期刊
1492年,哥伦布率领3条西班牙探险船进人了加勒比海地区。他发现这里的人们有个很奇怪的饮食习惯,每次大鱼大肉之后,都会吃些番木瓜,情形跟现在酒店在客人吃得差不多的时候会上个水果拼盘有些相似。哥伦布对这种新鲜的“吃法”颇有兴趣,决定亲自试试。令他大惑不解的是,吃过油腻的肉食后马上辅以甜番木瓜,那滋味实在谈不上好。虽然不明白加勒比海地区的人们对番木瓜偏好究竟有何“用意”,但他还是带了些种子回去。  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