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导语的设想
一节好课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这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如果诗歌写作课的导语既能使笔者点破当今诗歌教学的现状,又能消除学生对诗歌的畏惧感,那它就是比较完美的了。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如果把文字艺术比作一座圣殿的话,那诗歌则是它的塔尖。提起诗歌,有人立马就会想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即使有时想登上这一顶峰,饱览文学艺术之风光,却又会因畏惧它的高度而望而却步。诗歌离我们真的如此遥远吗?还是我们对它的陌生拉长了它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它。”
二、在学生争论中明确诗的概念
教师应尝试采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让大家认识诗歌:出示少儿自编的两首“诗”,让大家讨论这算不算诗。
其一
(晚上睡觉前抱娃娃)
我的小娃娃,
我就最爱它。
眼睛闭上啦,
嘴巴不说话。
其二
(放学时走在马路上,忽然抬头向天空叫)
月亮,月亮!
请你下来。
我要和你作朋友,
你来我家做客。
大家展开争论,并阐明认为“是”或“不是”的原因。在争论中,学生明确了诗歌的概念:(1)丰富的想象。(2)高度浓缩、高度凝炼的内容。(3)它常常省略语言中的过渡、转折和联系交代的词语,甚至打破语法规则,使其结构产生大幅度的跳跃变化。(4)诗歌还需借助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表现出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三、把握教学重点
诗是用意象说话的文体,要学习写诗,就不能不从意象说起。意象:即表意的物象;意:特指心意、情意、意思、意念等。多个意象的组合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意境。诗是意象的伊甸园,诗的含蓄蕴藉,就在于意象的运用。例如“生气”,抽象的表明是“气死人”,意象的表达却是“怒发冲冠”。所以,不管是写诗还是欣赏诗,都要从捕捉意象入手,并围绕意象去考虑、去安排,才会笔下生花、胸有芳华。为了让学生对“意象”这一概念有更明确的认识,教师可适当举例,如意象单一的诗: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意象繁密的诗: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举例之后,可让学生小试锋芒,选择单一或多个意象抒发思念之情。
其实,意象只是诗人情感的承载体,要想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还必须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例如比喻和象征。它们用得好,往往能使诗更含蓄,并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所以教学生学会在诗歌写作中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显得特别重要。在诗歌中运用比喻要求做到新颖、贴切。教师可以用泰戈尔《飞鸟集·82》“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为例,让学生体会这两首诗中运用比喻之妙。另外,象征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比喻,不过一般的比喻是从具体到具体,而象征则是从具体到抽象,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有相似、相近、相连之处。例:我国古代将松、梅、兰、菊称为“四君子”,就是从象征的意义上说的,如咏梅的句子:“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此风中。”
区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对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单元的写作教学中不能要求过严,可在今后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增强效果。课堂上可请学生试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用得好的同学多加褒扬;对写得不好的同学多加鼓励,以培养他们写诗的兴趣。
一节好课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这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如果诗歌写作课的导语既能使笔者点破当今诗歌教学的现状,又能消除学生对诗歌的畏惧感,那它就是比较完美的了。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如果把文字艺术比作一座圣殿的话,那诗歌则是它的塔尖。提起诗歌,有人立马就会想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即使有时想登上这一顶峰,饱览文学艺术之风光,却又会因畏惧它的高度而望而却步。诗歌离我们真的如此遥远吗?还是我们对它的陌生拉长了它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它。”
二、在学生争论中明确诗的概念
教师应尝试采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让大家认识诗歌:出示少儿自编的两首“诗”,让大家讨论这算不算诗。
其一
(晚上睡觉前抱娃娃)
我的小娃娃,
我就最爱它。
眼睛闭上啦,
嘴巴不说话。
其二
(放学时走在马路上,忽然抬头向天空叫)
月亮,月亮!
请你下来。
我要和你作朋友,
你来我家做客。
大家展开争论,并阐明认为“是”或“不是”的原因。在争论中,学生明确了诗歌的概念:(1)丰富的想象。(2)高度浓缩、高度凝炼的内容。(3)它常常省略语言中的过渡、转折和联系交代的词语,甚至打破语法规则,使其结构产生大幅度的跳跃变化。(4)诗歌还需借助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表现出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三、把握教学重点
诗是用意象说话的文体,要学习写诗,就不能不从意象说起。意象:即表意的物象;意:特指心意、情意、意思、意念等。多个意象的组合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意境。诗是意象的伊甸园,诗的含蓄蕴藉,就在于意象的运用。例如“生气”,抽象的表明是“气死人”,意象的表达却是“怒发冲冠”。所以,不管是写诗还是欣赏诗,都要从捕捉意象入手,并围绕意象去考虑、去安排,才会笔下生花、胸有芳华。为了让学生对“意象”这一概念有更明确的认识,教师可适当举例,如意象单一的诗: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意象繁密的诗: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举例之后,可让学生小试锋芒,选择单一或多个意象抒发思念之情。
其实,意象只是诗人情感的承载体,要想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还必须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例如比喻和象征。它们用得好,往往能使诗更含蓄,并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所以教学生学会在诗歌写作中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显得特别重要。在诗歌中运用比喻要求做到新颖、贴切。教师可以用泰戈尔《飞鸟集·82》“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为例,让学生体会这两首诗中运用比喻之妙。另外,象征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比喻,不过一般的比喻是从具体到具体,而象征则是从具体到抽象,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有相似、相近、相连之处。例:我国古代将松、梅、兰、菊称为“四君子”,就是从象征的意义上说的,如咏梅的句子:“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此风中。”
区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对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单元的写作教学中不能要求过严,可在今后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增强效果。课堂上可请学生试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用得好的同学多加褒扬;对写得不好的同学多加鼓励,以培养他们写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