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跖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第一跖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

方法

2008年9月-2014年9月,应用第1跖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36例,其中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5例,带蒂皮瓣修复

趾、第2趾创面11例,切取面积2.0 cm × 3.0 cm ~ 3.5 cm × 6.0 cm。

结果

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5 ~ 12个月,皮瓣质地相近,感觉恢复S2 ~ S3,两点辨别觉10 ~ 15 mm,功能及外观满意。

结论

第一跖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是修复手部及

趾、第二趾背侧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2007年7月-2014年8月应用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足背、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及骨外露10例,皮瓣面积6 cm × 10 cm ~ 8 cm × 15 cm,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并精确标记旋肩胛动脉的走行,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 ~ 30个月,皮瓣质地好,皮瓣臃肿者二期行打薄手术,不影响
在Debevec算法的基础上 ,给出了一种基于地面摄影影像的建筑物模型提取方案 ,即CSG构件分析模型提取方案。与传统基于航空影像的建筑物模型提取方法不同 ,利用CSG构件分析可直接对房屋采用半自动量测 ,从而兼顾人的智能和计算机效率 ,提高了模型提取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目的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损伤模型,探讨氧化应激促使PAEC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800、1 600、3 200和6 400 μmol/L)的H2O2刺激PAEC,分别作用4、24 h后,采用CCK-8法测定PAEC活力并绘制存活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AEC凋亡情况,利用小分子荧光探针检测PAEC内活
临床委培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生,由于他们毕业后工作分配无选择性,均分配到该生户口所在地区的卫生院服务,从而引发委培生一系列心理。文章通过对莆田学院的临床医学委培生发放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对数据的快速处理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 ,包括数据的检测分解、GPS数据解算、计算激光采样点三维位置、地学编码图像的生成、DEM的快速生成和航带的自动拼接等算法。最后通过在浦东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 ,表明了数据处理技术是可行的 ,基本可以满足准实时的应用要求。
目的探讨改良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采用改良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背创面19例,皮瓣切取面积10 cm × 5 cm ~ 16 cm × 8 cm,皮瓣旋转点位于胫腓前韧带近端12例,位于外踝尖前5例,位于外踝尖与第五跖骨基底连线中点近端2例。皮瓣切取平均时间40 min。结果术后1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随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