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周易》作为传承久远、形式独特、蕴含丰厚的“群经之原”,两千年来备受尊崇,影响深远,它作为东方文化思想的代表作品更是在思想史占有极高的地位。乾坤二卦作为开篇,其中深意不言而喻,而作为母系社会的延续,重母、敬母的思想更是很多,因此从伦理要求下的女性品德出发,浅谈顺德、厚德、直德和静德四点。
关键词:卦 女德 顺德 厚德载物
【正文】
周易中的女性分为三种:母亲、妻妾及未婚少女,不同类别的女性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所承受的伦理要求皆不同。承接母系社会,《周易》具有较多的重母、敬母思想,其中集中体现女性伦理标准与审美思想的内容在本文深入探究的《坤卦》中。“坤为地”,孕育万物而包容众生,以期女子以“德”为美。
一、“顺德”:“处下”的柔顺之德
《易经》认为阴阳二气相辅相成、循环往复。构成整个世界的阴阳二气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和谐共处、滋生万物。同样,构成一个家庭的男女之间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家庭和睦、兴旺发达。正因如此,与乾卦所体现的至勇至刚相对应的坤卦则体现出其至顺至柔的品德。《说卦传》认为:“坤,顺也。”《周易》经、传中都写作“川”,在先秦秦汉的大部分文献中,写作“巛”,疑其本名为“顺”,而“川”、“巛”皆为“顺”字早期的写法。而地也是其主要取象,其中也不乏母亲、小人的取象,由此可以看出,顺德便是坤卦的标志,要求顺“乾卦”。
虽然在“顺德”的确认上诸家没有过多争论,却在“何为顺”、“如何顺”上则各有看法。其中刘玉梅在《《周易》中的女性审美及美育意义》一文中曾提出,顺并不是盲从,通过《说文解字》中“顺者,理也。理者,治玉也。玉得其治之方谓之理。凡物得其治之方皆谓之理”,认为“顺”并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主动的“顺”,是在掌握了天道和人事规律的基础上的“顺”。左兴玲则又通过《礼记·昏义》中“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 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 ……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 天子修男教,父道也。 后修女顺,母道也。”提出了男女各自的品德在不同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中的作用,在重视宗法血缘关系的中国古代,逐渐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化,而女性在家庭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侧面点出了部分极端观点,即女性本就该“逆来顺受” 。还有学者提出《彖》中把“柔”和“顺”并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在传统社会里,“柔”与“顺”既是女性伦理规范的核心内容,也是基本的审美评价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当然如今也存在很多极端观点阐释“顺德”,但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及顺承天。”,更是让我们正视其含义。而我更青睐于“顺”不是被动的“顺”,而是掌握了规律后对规律的“顺”,此“柔”也不是单纯的“柔”,而是能“克刚”的“柔”。尽管客观条件下仍然有多“不得不顺”,但《周易》所给予的真谛绝不是片面的听从,应该是更为多元与具有辩思想法的观点。
二、“厚德”:“阴藏”的温厚之德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份“包容”与“忍让”更多的是对家庭,对整个大家庭来讲。有学者提出,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男耕女织、“男主内,女主外” 的角色分配中,女性在家庭事务中承担着主要责任,一家人的衣、食、起居等家务劳动基本由女性承担。 这些劳动往往是琐碎而繁重的,但很多女性都表现出一种任劳任怨的精神。它实际上秉承了厚载万物的大地精神,它几乎定格了人们对母亲形象的基本想象。还有学者认为“厚德”应是对于整个家庭更具要包容忍让的精神。所谓家和万事兴,在一个家庭中,有时难免会有一些纷争,做出让步的往往是女性。 如上所述,古代很重视女性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它们最后根底在于“成妇顺”,目的在于使家庭和顺,这样一种道德要求和规训必然会培养女性忍让和包容的性格,因为顺就是不争,不争就要有所忍让,有忍让自然能包容。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对于个人的宽容,也就是母亲对于子女。这种厚载万物的大地精神蓄养了深厚、博大的母爱。 生育子女要承受很多苦难,而教养子女也要付出很多艰辛。这种母爱表现为:在母亲的眼里,子女永远是孩子,她要关心照顾和操心子女的一切。人们常说这是中国式的母爱,从生到老母亲始终都为子女而活着,这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孟郊笔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正是这种母爱的真实写照,不管子女身在何方,母亲的牵挂永远都在。同样还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即母亲对孩子不仅有生育之劳,也有教养之功,儒家两位圣贤孔子和孟子都受到了很好的母教, 孟子也是由寡母养大,孟母为了教育好孟子,三次搬家,这就是后人皆知的“孟母三迁”。孟子 的道德修养势必与母亲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千年积淀中,这种厚广之德还孕育出一种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已经转化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三、“静德”:“得中”的正安之德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至“静”也是“坤”地的一个重要审美属性。“静”德是一种智慧与修养,它是建立在对万事万物之理了然于心的基础上的从容与淡定。它安静平和、清静淡泊,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坤卦还多次讲到“含”字,《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六三爻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文言》曰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坤主動把自己的美“含”起来,谨遵地道、妻道、臣道,顺承天道,“以从王事”,功成不居。因此,周易“坤”卦指出女性要有“静”德。在家庭处在顺境的时候,有“静”德的女性可以淡然地“相夫教子”;在家庭陷入困境的时候,有“静”德的女性也可以从容地挺身而出。有“静”德的女性,其丈夫功成名就、儿子学有所成、家庭其乐融融等,这些都有女人的一部分功劳,有的甚至是大部分功劳,但是她们懂得“功成不居”,她们不会居功自傲。但在现代社会中,不能像在传统社会中一样一味地要求女性为家庭付出,但是“静”德对于女性而言,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事业上,都一样是需要的,我们都需要有智慧探求一言一事“理义之必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一份宁静与淡然。
参考文献:
1.黄寿祺, 张文善《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李育富 《周易》女性伦理析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3.廖名春 《周易》经传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4.魏慧 《周易》女性伦理的阴柔内涵
5.刘玉梅 《周易》的女性审美与美育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 350007)
关键词:卦 女德 顺德 厚德载物
【正文】
周易中的女性分为三种:母亲、妻妾及未婚少女,不同类别的女性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所承受的伦理要求皆不同。承接母系社会,《周易》具有较多的重母、敬母思想,其中集中体现女性伦理标准与审美思想的内容在本文深入探究的《坤卦》中。“坤为地”,孕育万物而包容众生,以期女子以“德”为美。
一、“顺德”:“处下”的柔顺之德
《易经》认为阴阳二气相辅相成、循环往复。构成整个世界的阴阳二气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和谐共处、滋生万物。同样,构成一个家庭的男女之间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家庭和睦、兴旺发达。正因如此,与乾卦所体现的至勇至刚相对应的坤卦则体现出其至顺至柔的品德。《说卦传》认为:“坤,顺也。”《周易》经、传中都写作“川”,在先秦秦汉的大部分文献中,写作“巛”,疑其本名为“顺”,而“川”、“巛”皆为“顺”字早期的写法。而地也是其主要取象,其中也不乏母亲、小人的取象,由此可以看出,顺德便是坤卦的标志,要求顺“乾卦”。
虽然在“顺德”的确认上诸家没有过多争论,却在“何为顺”、“如何顺”上则各有看法。其中刘玉梅在《《周易》中的女性审美及美育意义》一文中曾提出,顺并不是盲从,通过《说文解字》中“顺者,理也。理者,治玉也。玉得其治之方谓之理。凡物得其治之方皆谓之理”,认为“顺”并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主动的“顺”,是在掌握了天道和人事规律的基础上的“顺”。左兴玲则又通过《礼记·昏义》中“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 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 ……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 天子修男教,父道也。 后修女顺,母道也。”提出了男女各自的品德在不同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中的作用,在重视宗法血缘关系的中国古代,逐渐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化,而女性在家庭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侧面点出了部分极端观点,即女性本就该“逆来顺受” 。还有学者提出《彖》中把“柔”和“顺”并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在传统社会里,“柔”与“顺”既是女性伦理规范的核心内容,也是基本的审美评价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当然如今也存在很多极端观点阐释“顺德”,但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及顺承天。”,更是让我们正视其含义。而我更青睐于“顺”不是被动的“顺”,而是掌握了规律后对规律的“顺”,此“柔”也不是单纯的“柔”,而是能“克刚”的“柔”。尽管客观条件下仍然有多“不得不顺”,但《周易》所给予的真谛绝不是片面的听从,应该是更为多元与具有辩思想法的观点。
二、“厚德”:“阴藏”的温厚之德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份“包容”与“忍让”更多的是对家庭,对整个大家庭来讲。有学者提出,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男耕女织、“男主内,女主外” 的角色分配中,女性在家庭事务中承担着主要责任,一家人的衣、食、起居等家务劳动基本由女性承担。 这些劳动往往是琐碎而繁重的,但很多女性都表现出一种任劳任怨的精神。它实际上秉承了厚载万物的大地精神,它几乎定格了人们对母亲形象的基本想象。还有学者认为“厚德”应是对于整个家庭更具要包容忍让的精神。所谓家和万事兴,在一个家庭中,有时难免会有一些纷争,做出让步的往往是女性。 如上所述,古代很重视女性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它们最后根底在于“成妇顺”,目的在于使家庭和顺,这样一种道德要求和规训必然会培养女性忍让和包容的性格,因为顺就是不争,不争就要有所忍让,有忍让自然能包容。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对于个人的宽容,也就是母亲对于子女。这种厚载万物的大地精神蓄养了深厚、博大的母爱。 生育子女要承受很多苦难,而教养子女也要付出很多艰辛。这种母爱表现为:在母亲的眼里,子女永远是孩子,她要关心照顾和操心子女的一切。人们常说这是中国式的母爱,从生到老母亲始终都为子女而活着,这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孟郊笔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正是这种母爱的真实写照,不管子女身在何方,母亲的牵挂永远都在。同样还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即母亲对孩子不仅有生育之劳,也有教养之功,儒家两位圣贤孔子和孟子都受到了很好的母教, 孟子也是由寡母养大,孟母为了教育好孟子,三次搬家,这就是后人皆知的“孟母三迁”。孟子 的道德修养势必与母亲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千年积淀中,这种厚广之德还孕育出一种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已经转化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三、“静德”:“得中”的正安之德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至“静”也是“坤”地的一个重要审美属性。“静”德是一种智慧与修养,它是建立在对万事万物之理了然于心的基础上的从容与淡定。它安静平和、清静淡泊,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坤卦还多次讲到“含”字,《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六三爻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文言》曰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坤主動把自己的美“含”起来,谨遵地道、妻道、臣道,顺承天道,“以从王事”,功成不居。因此,周易“坤”卦指出女性要有“静”德。在家庭处在顺境的时候,有“静”德的女性可以淡然地“相夫教子”;在家庭陷入困境的时候,有“静”德的女性也可以从容地挺身而出。有“静”德的女性,其丈夫功成名就、儿子学有所成、家庭其乐融融等,这些都有女人的一部分功劳,有的甚至是大部分功劳,但是她们懂得“功成不居”,她们不会居功自傲。但在现代社会中,不能像在传统社会中一样一味地要求女性为家庭付出,但是“静”德对于女性而言,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事业上,都一样是需要的,我们都需要有智慧探求一言一事“理义之必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一份宁静与淡然。
参考文献:
1.黄寿祺, 张文善《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李育富 《周易》女性伦理析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3.廖名春 《周易》经传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4.魏慧 《周易》女性伦理的阴柔内涵
5.刘玉梅 《周易》的女性审美与美育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 3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