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艺术在当今世界发展越发迅速,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型课题。优秀的电影音乐不仅可以给电影本身添光加色,其本身单独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对于我国当代电影艺术来说,电影配乐还是处于学习发展阶段,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向好莱坞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电影行业学习。
关键词:电影音乐;好莱坞;多元化音乐
自从1889年爱迪生发明电影以来,电影艺术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的新奇玩意,逐渐发展成为容纳文学、戏剧、绘画、摄影、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体,同时它还具有自身的独特艺术特征。如今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娱乐消费的主流选择之一,每年全世界有上万部电影的产量,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电影票房每年增速连续6年保持30%以上。
自电影诞生以来,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电影和音乐都要在时间维度上展开,这个过程中前后各个部分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最终统一与一个主体与基调,这是电影和音乐的相同之处。近些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的拍摄制作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镜头往往伴随着与灵魂共鸣的配乐。因此国内涌现出大量电影音乐配乐技术、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但在如今全球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影已从体制和观念上发生了改变:由一种艺术形式转变为文化产品。电影音乐的功能作用也有了更为宽泛的定义,不仅仅承担着诠释和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我国的有声电影音乐从20世纪30年代起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大发展。中国电影音乐诞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创作模式越来越专业化,令人刮目相看。我国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在电影音乐创作上也有了很多可以显示水平的作品。早期的作曲家如黄准、瞿希贤、吕其明、雷振邦、施万春、施光南等,他们都在各自的探索中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国电影产业也发展十分迅猛:专业的电影音乐创作人才群起云涌,如赵季平、金复载、瞿小松、徐沛东、奚其明、谭盾、叶小纲等;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层出不穷,有些作品甚至荣获国际性大奖,使中国电影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备受瞩目。
一、好莱坞电影音乐发展模式借鉴
美国好莱坞有个著名的“火车头”理论,即电影本身可以不赚取大额的票房收益,但是它可以带动其它的媒介价值层面和娱乐时尚价值层面的巨额收入。银幕价值层面和其他两个价值层面的收入比通常是2:8,即企业80%左右的收入来自于银幕价值层面以外,这就是现在业内经常提到的影片收入比例的“二八定律”,也是判断电影企业核心价值链是否成熟和具有活力的一个量化标准。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好莱坞电影票房的收益仅占最后总收益的三分之一,最大一部分收益在于后继的音像制品,其他收益来自主题公园、影片形象使用权、植入广告、图书、玩具等。而且几乎每部好莱坞电影都会推出电影原声带,这已成为电影发行过程的一个标准化步骤,有的电影甚至将电影主题曲随影片的宣传一起发售,成为电影前期宣传的重要卖点。据相关数据显示,一张好莱坞卖座的管弦配乐原声碟能有6万张的销售量,而电影歌曲原声碟的销售量往往都是配乐原声碟的好几倍,创造的利润收入自然十分可观。
国产电影为何少有开发电影歌曲或管弦配乐原声碟呢?其根源可能在于“电影音乐”这一艺术种类从被定义时,我们就一直不断地强调它是依附于电影的,而非独立存在的。但其实电影音乐是具有很多可挖掘价值的。美国好莱坞的音乐出版商们早就已经注意到出版原创的电影音乐原声碟,可以创造很大一笔收入。就拿好莱坞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原声碟为例,它并不是直接将配乐片段按照在电影中的顺序罗列在一起,而是分别给每个片段命名了小标题,如《罗丝》、《遥远的记忆》、《无能为力》、《起航时分》、《坚守誓约》、《大海的记忆深处》、《沉船》、《泰坦尼克号死亡》、《爱无止境》等等。这些精致的标题让音乐富有了意境。而且这些音乐片段并非像电影中出现时,为了配合情节和画面被加强、减弱音量或者删减长度。它们就像一首彼此独立而又有统一主题的交响诗,把听众带回到电影的剧情中去,并且获得与观影截然不同的全新艺术享受。
国产电影音乐也可以效法好莱坞的运作模式,经过精心的设计、编排后能够以全新的音乐形式投向市场。尽管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尝试,如冯小刚于2012年将他执导的电影的主题曲如《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搬到了音乐会的舞台上,举办了“冯小刚电影作品音乐会”,与影迷一同回忆电影中那些触动心灵的片段。电影音乐被运用到电影中时,要发挥为电影服务的作用,但当它离开电影时,仍然具有被欣赏的价值。这正是值得未来中国电影音乐从业者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我国电影音乐发展道路探究
(一)大胆创作,突出民族音乐特色
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中,因此,电影音乐的创作也不能忽视、脱离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都有着各自特征鲜明、风格迥异的艺术文化。例如内蒙古的呼麦和长调、湖南的花鼓戏、陕北的信天游等等。民歌、民谣、小调等用之不竭的音乐素材都是作曲家为电影配乐的宝贵财富,尤其在一些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中,更是发挥了重要角色。音乐是阐释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绝佳语言。在电影中,音乐的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优秀的电影音乐不仅能很好的诉说影片所要表述的内容,甚至还能成为电影的标志和名片。
电影《卧虎藏龙》让世界认识了谭盾,他凭借为该片谱写的《永恒的誓言》荣获第44届格莱美“最佳古典音乐”提名以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谭盾在该影片中运用了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八音”,为影片从开头渲染了一种浓郁的东方民族神韵,与众不同的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感染了评委和观众。当代杰出的电影音乐家们应将我国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继承并发扬,使中国电影音乐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造。
(二)风格多元,紧跟时代潮流步伐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很多国内的导演和演员都不断走向国际市场,国外的明星、主创也相继频繁加入到中国电影中来。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也随之与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外国的音乐元素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素材被巧妙地与中国风格相结合,融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电影音乐呈现出了民族、古典、流行等多种风格共存的局面。中国作曲家根据电影的不同时代背景、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打破传统的音乐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或洋为中用,或中西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影片的风格,贴合电影的主题。电影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不仅满足了不同电影题材的需求,也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次昭著.艺术学基础知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编.艺术概览[M].中國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孙鹤鹏,硕士研究生,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关键词:电影音乐;好莱坞;多元化音乐
自从1889年爱迪生发明电影以来,电影艺术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的新奇玩意,逐渐发展成为容纳文学、戏剧、绘画、摄影、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体,同时它还具有自身的独特艺术特征。如今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娱乐消费的主流选择之一,每年全世界有上万部电影的产量,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电影票房每年增速连续6年保持30%以上。
自电影诞生以来,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电影和音乐都要在时间维度上展开,这个过程中前后各个部分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最终统一与一个主体与基调,这是电影和音乐的相同之处。近些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的拍摄制作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镜头往往伴随着与灵魂共鸣的配乐。因此国内涌现出大量电影音乐配乐技术、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但在如今全球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影已从体制和观念上发生了改变:由一种艺术形式转变为文化产品。电影音乐的功能作用也有了更为宽泛的定义,不仅仅承担着诠释和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我国的有声电影音乐从20世纪30年代起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大发展。中国电影音乐诞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创作模式越来越专业化,令人刮目相看。我国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在电影音乐创作上也有了很多可以显示水平的作品。早期的作曲家如黄准、瞿希贤、吕其明、雷振邦、施万春、施光南等,他们都在各自的探索中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国电影产业也发展十分迅猛:专业的电影音乐创作人才群起云涌,如赵季平、金复载、瞿小松、徐沛东、奚其明、谭盾、叶小纲等;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层出不穷,有些作品甚至荣获国际性大奖,使中国电影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备受瞩目。
一、好莱坞电影音乐发展模式借鉴
美国好莱坞有个著名的“火车头”理论,即电影本身可以不赚取大额的票房收益,但是它可以带动其它的媒介价值层面和娱乐时尚价值层面的巨额收入。银幕价值层面和其他两个价值层面的收入比通常是2:8,即企业80%左右的收入来自于银幕价值层面以外,这就是现在业内经常提到的影片收入比例的“二八定律”,也是判断电影企业核心价值链是否成熟和具有活力的一个量化标准。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好莱坞电影票房的收益仅占最后总收益的三分之一,最大一部分收益在于后继的音像制品,其他收益来自主题公园、影片形象使用权、植入广告、图书、玩具等。而且几乎每部好莱坞电影都会推出电影原声带,这已成为电影发行过程的一个标准化步骤,有的电影甚至将电影主题曲随影片的宣传一起发售,成为电影前期宣传的重要卖点。据相关数据显示,一张好莱坞卖座的管弦配乐原声碟能有6万张的销售量,而电影歌曲原声碟的销售量往往都是配乐原声碟的好几倍,创造的利润收入自然十分可观。
国产电影为何少有开发电影歌曲或管弦配乐原声碟呢?其根源可能在于“电影音乐”这一艺术种类从被定义时,我们就一直不断地强调它是依附于电影的,而非独立存在的。但其实电影音乐是具有很多可挖掘价值的。美国好莱坞的音乐出版商们早就已经注意到出版原创的电影音乐原声碟,可以创造很大一笔收入。就拿好莱坞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原声碟为例,它并不是直接将配乐片段按照在电影中的顺序罗列在一起,而是分别给每个片段命名了小标题,如《罗丝》、《遥远的记忆》、《无能为力》、《起航时分》、《坚守誓约》、《大海的记忆深处》、《沉船》、《泰坦尼克号死亡》、《爱无止境》等等。这些精致的标题让音乐富有了意境。而且这些音乐片段并非像电影中出现时,为了配合情节和画面被加强、减弱音量或者删减长度。它们就像一首彼此独立而又有统一主题的交响诗,把听众带回到电影的剧情中去,并且获得与观影截然不同的全新艺术享受。
国产电影音乐也可以效法好莱坞的运作模式,经过精心的设计、编排后能够以全新的音乐形式投向市场。尽管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尝试,如冯小刚于2012年将他执导的电影的主题曲如《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搬到了音乐会的舞台上,举办了“冯小刚电影作品音乐会”,与影迷一同回忆电影中那些触动心灵的片段。电影音乐被运用到电影中时,要发挥为电影服务的作用,但当它离开电影时,仍然具有被欣赏的价值。这正是值得未来中国电影音乐从业者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我国电影音乐发展道路探究
(一)大胆创作,突出民族音乐特色
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中,因此,电影音乐的创作也不能忽视、脱离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都有着各自特征鲜明、风格迥异的艺术文化。例如内蒙古的呼麦和长调、湖南的花鼓戏、陕北的信天游等等。民歌、民谣、小调等用之不竭的音乐素材都是作曲家为电影配乐的宝贵财富,尤其在一些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中,更是发挥了重要角色。音乐是阐释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绝佳语言。在电影中,音乐的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优秀的电影音乐不仅能很好的诉说影片所要表述的内容,甚至还能成为电影的标志和名片。
电影《卧虎藏龙》让世界认识了谭盾,他凭借为该片谱写的《永恒的誓言》荣获第44届格莱美“最佳古典音乐”提名以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谭盾在该影片中运用了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八音”,为影片从开头渲染了一种浓郁的东方民族神韵,与众不同的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感染了评委和观众。当代杰出的电影音乐家们应将我国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继承并发扬,使中国电影音乐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造。
(二)风格多元,紧跟时代潮流步伐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很多国内的导演和演员都不断走向国际市场,国外的明星、主创也相继频繁加入到中国电影中来。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也随之与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外国的音乐元素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素材被巧妙地与中国风格相结合,融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电影音乐呈现出了民族、古典、流行等多种风格共存的局面。中国作曲家根据电影的不同时代背景、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打破传统的音乐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或洋为中用,或中西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影片的风格,贴合电影的主题。电影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不仅满足了不同电影题材的需求,也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次昭著.艺术学基础知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编.艺术概览[M].中國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孙鹤鹏,硕士研究生,单位:沈阳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