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建校八十五周年系列展览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her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85位艺术家的1985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迎来了她的85周年校庆。本次校庆主题展以“八五·85”为题,聚焦1985这一年,对这一年美院的众多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考古,以1985这个时间切片作为85年历史的载体,将美院85年的历史投射在这个时间切片之上加以展现。美院在校史学术脉络中选择了85位校友作为个案,重访他们的1985,以作品、文献、访谈、短片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几代人在1985这一时间节点中的历史经验和艺术实践。
  “’85新潮美术运动”是当代美术史上无法绕过的话题,其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艺术家,以及留下许多如今已经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对于文化思潮的影响更加深远。而当时的浙江美院恰是这场新潮运动的重要策源地。1985年,在艺术史论述中被分配给了新潮美术。在美院人的记忆中,1985年发生了太多影响深远的事件:赵无极绘画讲习班、万曼壁挂运动、“八五新空间”的展览……同样,对美院人来说,那一年也有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毕业展的论争与激辩、中青年创作组的深耕与探索、中国画教学研讨会的系统建构,以及当代水墨画的激进实验。
  正如许江所说,历史并未终结。“八五·85”的意义正在于让八五精神,让美院85年持续的精神,重新和不断地活在校园,让美院的历史活化为一个未竞的事业整体,让参加“八五·85”学术活动的青年艺术家们涵融其中,代代传承,梳理振兴,发扬光大。
  二、“八五·85”学术文献展
  2013年9月6日,“八五·85”学术文献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聚焦1985,对这一年美院的众多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考古,以1985这个时间切片作为85年历史的载体,将美院85年的历史投射在这个时间切片之上加以展现。
  主办方在85年校史学术脉络中选择了85位校友作为个案,85个发光体名单是:艾青、蔡亮、曹意强、陈海燕、陈振濂、邓白、丁天缺、范景中、方增先、丰江舟、冯远、耿建翌、谷文达、顾生岳、韩黎坤、洪再新、胡振宇、黄发榜、黄永、金冶、金一德、孔仲起、雷圭元、李可染、李秀勤、林风眠、刘大鸿、刘国辉、刘健、刘江、刘开渠、卢辅圣、卢杰、陆俨少、陆抑非、莫朴、潘公凯、庞薰、邱振中、邱志杰、全山石、沙孟海、施岸迪、施慧、司徒立、宋建明、宋永紅、宋忠元、孙保国、万曼、汪建伟、王冬龄、王公懿、王广义、王晋、王劲松、王强、王澍、王心棋、王赞、王卓予、维罗斯科、魏光庆、尉晓榕、吴大羽、吴冠中、吴海燕、吴山明、吴山专、肖峰、徐芒耀、许江、杨劲松、杨奇瑞、曾成钢、张克端、张培力、赵无极、赵延年、赵宗藻、郑胜天、朱关田、朱金楼、祝遂之、卓鹤君。
  在这85位个体中,有林风眠、吴大羽这样的学院开创者们;也有全山石、方增先这样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致力于美术教学的老师们;也有谷文达、吴山专、耿建翌、张培力这样的在“85新潮”中勇创新风的先锋旗手们,更有金一德、洪再辛这样孜孜不倦地创作与教学的普通教师们。他们或承接传统、活化转换,或直面当代、挑战实验,或扎根本土、坚守抵抗。1985年,每一位艺术家们都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跋涉求索者,都发展出一番动人的风景和故事,向我们展现中国艺术现代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点式迸发。
  中国美术学院百名青年师生作为历史寻访者,进行了历时数月的调研与创作,重访85人的1985,以85部短片、85个展现八十年代的道具箱,生动地呈现出几代人在1985这一时间节点中的历史经验和艺术实践,通过对美院人的集体记忆的挖掘和梳理,向中国美院85年历史中的所有创作者与教育者致敬。
  展览中,85个发光体,85个视频,85个展现八十年代的道具箱,将构成一场贯穿85个年头的影像戏剧:“论争”、“突围”、“历程”、“新潮”四个“片场”,呈现1985年美院的集体记忆。第一场是“论争”,重现构建当年的毕业答辩现场。在第二场“突围”则包括中青年创作组、维罗斯科讲座、中国画教学座谈会、实验水墨、赵无极绘画系列讲座、万曼壁挂运动和编辑部七大版块,搭建起美院的地标性事件,唤起1985年美院人的集体记忆。第三场“历程”作为整个展览的思想库,以黑板报的形式呈现了自1928年建校至今都在扭结中的有关艺术革命与革命艺术的事件、潮流和论争,涵括了“艺术运动社”、“新兴木刻运动”、“倪贻德:从创造社到决澜社”与“艾青:革命文艺领袖”、“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历史画”、“浙派人物画”、“人间思想”八个部分。第四场“新潮”,重点聚焦于对“’85新潮”的追忆,由“’85新空间·池社”、“谷文达”、“红色幽默”、“厦门达达”、“北方艺术群体”、“三步画室”、“部落部落”、“最后的画展”、“新学院派”这九个内容的展开,重新勾画出了当时以浙江美术学院为策源地辐射全国的“’85美术新潮”路径图。
  三、无墙的学院——中国美院创意文化实践文献展
  2013年9月6日,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校史馆举办的“无墙的学院——中国美院创意文化实践文献展”开幕,展览包括“最前线”、“美美与共”、“会通履远,重访林风眠之路”三个版块,分别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校史馆1、2、3号展厅展出,集中展示新世纪以来中国美院的一系列重大学术项目与社会服务工程,不仅展现了中国美院在这些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而且彰显了美术学院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
  “无墙的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创意文化实践文献展,集合了中国美术学院近十多年来所发起以及参与的重大学术活动和社会项目,并对这些在艺术前沿、文化发展、城市更新等各个方向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梳理。本次展览不仅展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在这些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历史标杆,更是为了未来学院发展而做出的一次全面总结,激发学院与社会紧密相连、与文化思想切实并进,不断自我更新与发掘,不仅仅反馈于学院教育与发展,更加注重学院强大生命力的蓬勃激发。
  1号展厅 “最前线”,主要展现学院近十年来重大艺术与社会思想活动,由“地之缘”、“国际视野”、“本土重建”、“造物之道”、“最前线”为五条线索,涵盖包括2008年广州三年展,2004年、2008年、2012年上海双年展,“西天中土”学术论坛,“地之缘”展览,两届中国画双年展,“最前线”浙江艺术大展,陶艺三年展,2013西岸双年展,2013纤维三年展等。
  2号展厅 “美美与共”,呈现的则是围绕学院近十多年来介入社会更新的重大项目。文献分为“世博专题”、“城市更新”、“景观建筑”、“创意园区”、“美美与共”、“千村千生”等六个板块,其中包括:2010年世博会浙江馆、杭州馆、城市生命馆等,杭州中山路改造、厦门鼓浪屿改造、“千村千生”系列活动、杭州地铁一号线公共艺术设计、杭州安缦法云建筑群、杭州西溪湿地建筑群、杭州白马湖创意园、温州楠溪江创意园、澳门城市色彩与规划、拉萨艺文博源规划设计等。
  3号展厅“会通履远,重访林风眠之路”是一次向伟人的致敬。2013年适逢我院建校85周年,作为林风眠先生的精神传人,新一代青年艺术家有责任弘扬他的创作使命和变革精神。他们将艺术创作与当地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深化个人创作,另一方面继承发扬林风眠先生及学院的艺术创作和教学传统,在新时代为地方政府文化建设,为艺术梦、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展览展期为期十天,作为中国美术学院85周年校庆的一个特殊单元与其他各项展览活动一并呈现在观者面前,同样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近半个世纪以来,科技翻译的研究命题不断扩大,讨论的内容逐步深入。本文以产品设备使用说明书的翻译为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科技翻译,并指出在科技翻译中,译者应根据科技英语
“送羊”习俗    河南省汤阴县及周边安阳、林州等县市,自古就有“送羊”习俗。每年夏季麦收刚过,出嫁过的姑娘便会带着礼物回娘家瞧娘,当地有句俗语,叫“割罢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瞧娘。瞧娘不为瞧娘,为着跟娘去要羊”。一进农历六月,家里有外孙(甥)的村民便开始蒸“羊”送“羊”了。  所谓“送羊”,是指外公、外婆或舅舅蒸面羊送给外孙(甥)。一份(当地称为“具”)“羊”,包括3只面羊、8个馍和几个小耍物
左良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位重要艺术家。左良,陕西长安人,常年生活、供职于青海。他是画家,擅长版画和中国画,一级美术师;也是美术组织活动家,主持青海省美术工作20
2014年3月,东城区学区制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监促的力度,实现学区化到学区制的转变,最终建立起稳定、成熟、公平、均衡的发展机制与服务平台”,要求从工作有基础、学区有共识、学校有抓手三个环节入手,紧锣密鼓、层层推进。一年多以来,和平里学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蹄疾而步稳”的改革要求。  完善组织机制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治
1月18~19日,广西文联与自治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主办“到人民中去·文化进万家”--广西书画名家走进武宣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广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韦守德率领12位广西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观看事物的角度和方式变得千奇百怪,艺术世界里也发生了同样的变迁.具象表现绘画不再与古典主义的照片式绘画、印象派中描绘自然风光一样,对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深入各个领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教育也应通过资源调配,畅通育人的渠道,打破单一学校、单一模式的限制,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区建设的基本思想。  改变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打破育人边界、建立育人的长链条,需要教育工作者拓展思路,用“造福一方百姓,积德千万人家”的想法去构建新的育人模式。所有学校、所有教师都应当用“系统人”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重庆,这座原本相对闭
或许是由于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缘故,使许多人一 提到宝光(人们习惯称之为“佛光”),就 认为只有在峨眉山这座名山上才可看到抑或只在有佛教寺庙的山上才有。其实,宝光与佛教 毫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