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生为国家之根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民生保障的底线不断提升,向着整体均衡、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随之,底线民生保障的话语表述也发生了转变。如何打破贫困话语的解释力与局限性,提出符合中国底线民生保障与改善的话语?贫困治理与基本民生保障有何本质区别?“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如何完善各项民生保障制度,实现从底线民生向基本民生保障的稳步推进,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贾玉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为国家之根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民生保障的底线不断提升,向着整体均衡、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随之,底线民生保障的话语表述也发生了转变。如何打破贫困话语的解释力与局限性,提出符合中国底线民生保障与改善的话语?贫困治理与基本民生保障有何本质区别?“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如何完善各项民生保障制度,实现从底线民生向基本民生保障的稳步推进,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贾玉娇。
其他文献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论是奔赴还是回程,这句话对我都充满了意义。跨越1800百多公里,依托同心慈善基金会与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构建的平台,有幸参与到这次暑期研修当中,学到了不少具有实践意义的新技能。
第三次分配是基于道德力量作用的收入再分配厉以宁(北京大学教授)第三次分配是相对于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而言的。第三次分配通常是指基于道德力量作用的收入再分配,包括通过社会公益事业把人们捐赠的钱财用于帮助低收入家庭,也包括人们自愿从事的帮助低收入家庭脱贫的捐献,如帮助孤寡老人、病人、残疾人、儿童,还包括人民自愿提供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奖学金等。
2021年9月5日,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勇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发挥慈善三次分配作用的政策机制,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助力扶弱济困、促进共同富裕。182个爱心个人、爱心团队、捐赠企业、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获得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及时沉淀社区抗疫经验,湖北省民政厅抓住疫情期间浮现的两股显著社会力量?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引入社会慈善资金在社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同期开展“五社联动”特色社区治理机制研究。历经一年,“五社联动”在社区的实践初具成效,“五社联动”作为一种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书写了重要篇章。60多年的兵团发展史,验证了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作出的正确选择,充分体现了不同时代屯垦戍边的重要意义,是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形成的伟大精神的代表。在新时代发展图景下,其战略作用和现实意义仍然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兵团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
2021年7月12-18日,为期一周的培训,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九点,我们都被满满的干货所吸引,每天为之不倦地学习和领悟!感觉回到了高中的时光,辛苦而充实有价值!下面我将谈谈自己一段时光的学习感受!其一,我其实是一个很少写作之人,之前写一师--梦申请书到申请这个研修活动时,我都花了挺长的时间,而且必须要静下心一次性写完,否则中途会拖拖拉拉很久都没有灵感!
2021年7月12日至7月18日,我非常荣幸地受邀参加了同心·行知上杭暑期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学党史,悟思想,提“三力”。研修地点安排在花园式学校一上杭蛟洋坪埔小学。如果要简明扼要地归纳本次研修的收获,我觉得可以以“思想洗礼,‘三力’提升”这八个字来概括。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我很荣幸于2021年7月11日从安徽省来到福建省参加7天的研修实践活动。徜徉在名师课题,理念得到革新、思想得到洗礼。和行知同伴们交流,向同伴们学习教学思路、理念、教法、学法等等,体验着充实,享受着收获和快乐。因此把触动我的一点一滴整理一下记录下来将作为永久的回忆。
一、名言出处、定义和背景1.出处原载1928年1月31日《乡教丛讯》第二卷第二期,本文是陶行知1927年11月3日在晓庄师范寅会上的演讲词。2.定义所谓“在劳力上劳心”,就是指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与知识传授与脑力劳动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同时,在知识的指导下更好地进行现实的实践活动与知识的创新。
生活力出处及内涵生活力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核心生活力思想还可从“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校旗图案解释中获知。校旗中心有一个小圆圈,里面有个“活”字,代表所要培养之生活力。1926年11月在《我们的信条》中提出生活力主张,“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