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相长”的译文是:“即使有美味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在本文中,我用实例来说明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关键词]理解 实例 感受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学相长”一词的理解,学术界存在争议。目前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将其纳入教学原则的范畴,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如在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认为这一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另外在王炳照等人编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中,也将其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指出“‘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对于一个从教二十五年的我,对“教学相长”有更直观的理解。记得有一次我看了国外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说,对于顽皮的学生不能用强硬手段,而应该以柔克刚,文章列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以柔克刚”的效果。那年,我在乡级所在地教书,恰好有个班的孩子很特别,整个班级的50%的孩子都不想念书,似乎整个班级都处于青春期的躁动之中,打架、旷课、上课吃零食、讲话、顶撞老师等是司空见惯的事,连班主任经常都觉得头疼。有一回,我上课点名时发现有个男生又翘课了,怎么办?告诉班主任,只能换来学生的鄙视和厌恶,登记嘛,老生常谈,治标不治本;不记录,学生会变本加厉,而且在其他学生面前有失威信,在我绞尽脑汁时,“以柔克刚”中的例子在我脑海中闪现了。于是,我走到班长面前对班长说:“你告诉某某同学,他没来上课,老师会想他的。”我发现班长和周围的同学都笑了。第二次,第三次上这个班的课,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这个班没人翘课了,上课的纪律也比先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我在这个班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后来隔了很长的时间,我同事解开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我这同事和某某同学是隔壁邻居。他的母亲对我同事说:“某某的音乐老师很有一套,有一次我打骂他,他顶我说‘你就懂得凶我,你看我音乐老师连我翘课都是温柔地说她想我,我就不翘课了,你当妈妈的能不能学一学我老师呀,就懂得打我、骂我’。”听完同事的转述,我想起了“以柔克刚”的效仿一事。没想到的是,这个东施效仿有这样的效果,更让我悟道的是,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有悟性的人,而不是硬邦邦的木头,只有我们真心、诚心、热心、耐心、用心去对待他们的一切,他们也绝对投李以报。“老师,您的板书不好看耶”“老师,您把他的名字念错了”“……”,学生的“童言无忌”让我明白我的缺点和不足,让我知晓该在哪儿补缺补漏,是他们让我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关注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事例;多观察和研究学生;多总结和反思每一课的效果……。面对着一张张喜人的奖状、看着节日时收到的贺卡、闻着学生送来的一束束鲜花、耳畔响起每一届学生的短信祝福语,心里真是陶醉:是学生让我成长!是学生让我拥有这一切!正如《试论教学相长原理在中学教育实践中的意义》所说的:“教学相长可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对话教学、能促进教学创新、能促使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相长”的解释其二是认为“教学相长”是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施教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教而促进自身的学。”当我看到以上的阐释,它不禁打开我最深刻的一次记忆。那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三个月。那一天,学校的陈副校长突袭来听我的课。课后,我请副校长评议我的课,他说:“优点,我就不说了,就是在打节奏时,有些不清晰。”说着,他还示范了两小节:× × ∣ ×·× ×·×∣,他说我的附点音符的时值没有打足。当时,我的心里是非常震撼的,我想,不是专业的人都能听出我拍子的不足,那对学生来说,我这个音乐老师岂不是很让人笑话。从那一课后,哪怕是一首只有四个小节的曲子,我都认真地打一打拍子,生怕自己又丢了后半拍。不仅如此,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地备课,看看有没有我自己还未搞清楚的内容,如果有些内容我自己感觉模棱两可的,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一定将它弄懂,如果时间来不及,我就将它删去,绝不含糊地带给学生。因此,这么多年来,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对我的满意应该归功于陈副校长对我的点评,他让我受用终身。且说说难忘的一次记忆,进修学校的教研员陈老师来听我的课。当时我上的是《共青团员之歌》,在点评时,她只问我:“你的第三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我愣住了,是啊,我设计了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呢?我重新审视我的教案,发现这一环节完全是多余的,没有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中起到辅助作用。从那之后每当我对教案进行设计时,这个难以忘怀的记忆它就跑了出来:“你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陈老师让我明白了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课堂服务,它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设计,我们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当我看到学生满意地离开课堂,我知道那是我对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认真的结果。再说说回顾犹新的记忆。记得有一次要上一节公开课,我拿出比平时更认真十倍的态度,研究课题——锁定教学目标——提出重难点——勾勒上课流程——搜集资料——下载资源——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用心编配和弦——参考同行优秀教案——修改教案、课件,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课。为了让自己的十分辛苦得到同行们的九分赞赏,我特意请了我校据说是听遍全国大小优质课、观摩课、研讨课且评价客观、公正、犀利,一点到位的高级教师余老师来听我试上了一节。45分钟我热情满腔,熟捻于心的各个环节在学生们积极响应中顺利完成。OK,我想我的努力应该得到“听课专家”的好评。余老师说:“好的集中一句话,备课相当用心,但是,”“哎呀,还有‘但是’,我最怕的就是‘但是’。”我的心里流动不满的情绪了。余老师不顾我心中的不悦,接着说:“有两点我们共同探讨一下:一,在辨别环节能不能由个人辨别改成小组辨别,这样既通过排除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二,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教学目标服务,但是我认为环节之间缺少衔接的语言。我个人认为具体、精确的衔接语言是很重要的,它既能对上一环节的总结又对下一环节起启示的作用”。当余老师说“但是”的时候,我感觉似乎一盆冷水从头浇了下来,但是,当余老师说完“但是”的时候,一瞬间一股暖流从心里漾了开来,冲上大脑神经,这个“但是”多好呀!他指出了我从教多年后倦怠的态度和自认为是无谓的陋习,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从那以后,每一节的课我都将它当作是从教的第一节课,不再是只有上公开课的时候才认真对待。还有比如说,同行中有的课件做的很漂亮的,有的在上课时激情四溢的,有的在专业方面信手沾来的,有的在上课时妙语连珠的,有的在课题方面很有研究的,等等,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都是我在教学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们就像一盏明亮的指路灯,如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里说的:“‘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参考网址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diZDKgsbx 39FwRYyAkto0wcy_zMrVHyWWTHbcV5leZpu6 GhrJvVBd3pRJu6Ibz2
(责任编辑 刘 颖)
[关键词]理解 实例 感受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学相长”一词的理解,学术界存在争议。目前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将其纳入教学原则的范畴,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如在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认为这一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另外在王炳照等人编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中,也将其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指出“‘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对于一个从教二十五年的我,对“教学相长”有更直观的理解。记得有一次我看了国外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说,对于顽皮的学生不能用强硬手段,而应该以柔克刚,文章列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以柔克刚”的效果。那年,我在乡级所在地教书,恰好有个班的孩子很特别,整个班级的50%的孩子都不想念书,似乎整个班级都处于青春期的躁动之中,打架、旷课、上课吃零食、讲话、顶撞老师等是司空见惯的事,连班主任经常都觉得头疼。有一回,我上课点名时发现有个男生又翘课了,怎么办?告诉班主任,只能换来学生的鄙视和厌恶,登记嘛,老生常谈,治标不治本;不记录,学生会变本加厉,而且在其他学生面前有失威信,在我绞尽脑汁时,“以柔克刚”中的例子在我脑海中闪现了。于是,我走到班长面前对班长说:“你告诉某某同学,他没来上课,老师会想他的。”我发现班长和周围的同学都笑了。第二次,第三次上这个班的课,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这个班没人翘课了,上课的纪律也比先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我在这个班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后来隔了很长的时间,我同事解开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我这同事和某某同学是隔壁邻居。他的母亲对我同事说:“某某的音乐老师很有一套,有一次我打骂他,他顶我说‘你就懂得凶我,你看我音乐老师连我翘课都是温柔地说她想我,我就不翘课了,你当妈妈的能不能学一学我老师呀,就懂得打我、骂我’。”听完同事的转述,我想起了“以柔克刚”的效仿一事。没想到的是,这个东施效仿有这样的效果,更让我悟道的是,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有悟性的人,而不是硬邦邦的木头,只有我们真心、诚心、热心、耐心、用心去对待他们的一切,他们也绝对投李以报。“老师,您的板书不好看耶”“老师,您把他的名字念错了”“……”,学生的“童言无忌”让我明白我的缺点和不足,让我知晓该在哪儿补缺补漏,是他们让我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关注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事例;多观察和研究学生;多总结和反思每一课的效果……。面对着一张张喜人的奖状、看着节日时收到的贺卡、闻着学生送来的一束束鲜花、耳畔响起每一届学生的短信祝福语,心里真是陶醉:是学生让我成长!是学生让我拥有这一切!正如《试论教学相长原理在中学教育实践中的意义》所说的:“教学相长可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对话教学、能促进教学创新、能促使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相长”的解释其二是认为“教学相长”是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施教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教而促进自身的学。”当我看到以上的阐释,它不禁打开我最深刻的一次记忆。那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三个月。那一天,学校的陈副校长突袭来听我的课。课后,我请副校长评议我的课,他说:“优点,我就不说了,就是在打节奏时,有些不清晰。”说着,他还示范了两小节:× × ∣ ×·× ×·×∣,他说我的附点音符的时值没有打足。当时,我的心里是非常震撼的,我想,不是专业的人都能听出我拍子的不足,那对学生来说,我这个音乐老师岂不是很让人笑话。从那一课后,哪怕是一首只有四个小节的曲子,我都认真地打一打拍子,生怕自己又丢了后半拍。不仅如此,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地备课,看看有没有我自己还未搞清楚的内容,如果有些内容我自己感觉模棱两可的,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一定将它弄懂,如果时间来不及,我就将它删去,绝不含糊地带给学生。因此,这么多年来,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对我的满意应该归功于陈副校长对我的点评,他让我受用终身。且说说难忘的一次记忆,进修学校的教研员陈老师来听我的课。当时我上的是《共青团员之歌》,在点评时,她只问我:“你的第三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我愣住了,是啊,我设计了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呢?我重新审视我的教案,发现这一环节完全是多余的,没有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中起到辅助作用。从那之后每当我对教案进行设计时,这个难以忘怀的记忆它就跑了出来:“你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陈老师让我明白了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课堂服务,它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设计,我们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当我看到学生满意地离开课堂,我知道那是我对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认真的结果。再说说回顾犹新的记忆。记得有一次要上一节公开课,我拿出比平时更认真十倍的态度,研究课题——锁定教学目标——提出重难点——勾勒上课流程——搜集资料——下载资源——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用心编配和弦——参考同行优秀教案——修改教案、课件,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课。为了让自己的十分辛苦得到同行们的九分赞赏,我特意请了我校据说是听遍全国大小优质课、观摩课、研讨课且评价客观、公正、犀利,一点到位的高级教师余老师来听我试上了一节。45分钟我热情满腔,熟捻于心的各个环节在学生们积极响应中顺利完成。OK,我想我的努力应该得到“听课专家”的好评。余老师说:“好的集中一句话,备课相当用心,但是,”“哎呀,还有‘但是’,我最怕的就是‘但是’。”我的心里流动不满的情绪了。余老师不顾我心中的不悦,接着说:“有两点我们共同探讨一下:一,在辨别环节能不能由个人辨别改成小组辨别,这样既通过排除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二,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教学目标服务,但是我认为环节之间缺少衔接的语言。我个人认为具体、精确的衔接语言是很重要的,它既能对上一环节的总结又对下一环节起启示的作用”。当余老师说“但是”的时候,我感觉似乎一盆冷水从头浇了下来,但是,当余老师说完“但是”的时候,一瞬间一股暖流从心里漾了开来,冲上大脑神经,这个“但是”多好呀!他指出了我从教多年后倦怠的态度和自认为是无谓的陋习,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从那以后,每一节的课我都将它当作是从教的第一节课,不再是只有上公开课的时候才认真对待。还有比如说,同行中有的课件做的很漂亮的,有的在上课时激情四溢的,有的在专业方面信手沾来的,有的在上课时妙语连珠的,有的在课题方面很有研究的,等等,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都是我在教学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们就像一盏明亮的指路灯,如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里说的:“‘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参考网址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diZDKgsbx 39FwRYyAkto0wcy_zMrVHyWWTHbcV5leZpu6 GhrJvVBd3pRJu6Ibz2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