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雨兼程,沧桑巨变
贵州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省属重点综合大学,主校园坐落在贵州著名风景区——贵阳市花溪河畔。
贵州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贵州大学堂,贵州大学堂的建立揭开了贵州省高等教育的序幕。此后,学校历经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1997年8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并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和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成新的贵州大学,成为贵州省唯一按国家“211工程”框架重点投入建设的大学,也是教育部在西部省(区)进行重点扶持的大学之一。2004年8月,原贵州大学与原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翻开了学校历史发展的新篇章。2004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贵州大学。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今日的贵州大学已发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贵州大学拥有校友15万余,他们服务于国内各行业,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薪火传承,春华秋实
现贵州大学拥有五个校区,占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其中校园面积137万平方米,教学实验场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总值9390万元。教学计算机3550台。校图书馆藏书197.8万册,另有300余种光盘数据库和多媒体电子信息资源,建有电子阅览室,馆藏信息资源可利用校园网提供服务和管理,并通过CERNET和INTERNET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自动化检索和管理。“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贵州主节点建在贵州大学,已建成联接五个校区间1000M速率光纤的校园网,基本覆盖全校教室、实验室、办公室、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并在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设有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法学院等15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各类学生32300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21000人,研究生1002人。生源来自全国18个省区。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主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了高起点、全方位、大力度的教学改革:一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基础,制定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计划。二是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三是强化教学管理,试行学分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稳定、培养、引进和加大投入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58人,其中正高142人,副高394人,在他们之中,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省管专家2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6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跨世纪人才)13人。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产业开发,积极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3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和省(部)级课题300余项,获奖123项,获发明专利6项。出版学术专著166部,编写教材96部,发表学术论文8547篇。积极发展科技产业,创办了安顺农药厂,开发了超高效、广谱、无公害的吡虫啉、恶霉灵、广枯灵等新型农药系列产品。建立中试基地,成功研制了高纯度的银杏黄酮和萜内酯系列产品。组织实施了贵州省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粮食、玉米和烤烟3个“百万亩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贵州大学作为亚太大学联盟主席单位,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和联合办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任教,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招收美、英、日、韩等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派出教学科研人员出国访问、合作研究、攻读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贵州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为加速贵州大学的国际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面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创新发展思路,与时俱进,贵州大学制定了“十五”建设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把贵州大学建成具有地区和自身特色,在西部地区达到同类大学的先进水平,对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贵州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立足贵州,心怀天下,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以兴学育人为根本,凝练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铸就了独有的精神品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贵州大学传承“积极向上、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继承了原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贵州农学院等院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贵州大学独树一帜、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是广大师生员工辛勤耕耘、艰苦创业的结晶。百余年来,无数贵大人用行动书写了一段段充满追求与奋斗、光荣与梦想的历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省属重点综合大学,主校园坐落在贵州著名风景区——贵阳市花溪河畔。
贵州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贵州大学堂,贵州大学堂的建立揭开了贵州省高等教育的序幕。此后,学校历经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1997年8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并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和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成新的贵州大学,成为贵州省唯一按国家“211工程”框架重点投入建设的大学,也是教育部在西部省(区)进行重点扶持的大学之一。2004年8月,原贵州大学与原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翻开了学校历史发展的新篇章。2004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贵州大学。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今日的贵州大学已发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贵州大学拥有校友15万余,他们服务于国内各行业,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薪火传承,春华秋实
现贵州大学拥有五个校区,占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其中校园面积137万平方米,教学实验场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总值9390万元。教学计算机3550台。校图书馆藏书197.8万册,另有300余种光盘数据库和多媒体电子信息资源,建有电子阅览室,馆藏信息资源可利用校园网提供服务和管理,并通过CERNET和INTERNET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自动化检索和管理。“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贵州主节点建在贵州大学,已建成联接五个校区间1000M速率光纤的校园网,基本覆盖全校教室、实验室、办公室、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并在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设有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法学院等15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各类学生32300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21000人,研究生1002人。生源来自全国18个省区。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主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了高起点、全方位、大力度的教学改革:一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基础,制定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计划。二是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三是强化教学管理,试行学分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稳定、培养、引进和加大投入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58人,其中正高142人,副高394人,在他们之中,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省管专家2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6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跨世纪人才)13人。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产业开发,积极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3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和省(部)级课题300余项,获奖123项,获发明专利6项。出版学术专著166部,编写教材96部,发表学术论文8547篇。积极发展科技产业,创办了安顺农药厂,开发了超高效、广谱、无公害的吡虫啉、恶霉灵、广枯灵等新型农药系列产品。建立中试基地,成功研制了高纯度的银杏黄酮和萜内酯系列产品。组织实施了贵州省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粮食、玉米和烤烟3个“百万亩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贵州大学作为亚太大学联盟主席单位,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和联合办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任教,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招收美、英、日、韩等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派出教学科研人员出国访问、合作研究、攻读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贵州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为加速贵州大学的国际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面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创新发展思路,与时俱进,贵州大学制定了“十五”建设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把贵州大学建成具有地区和自身特色,在西部地区达到同类大学的先进水平,对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贵州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立足贵州,心怀天下,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以兴学育人为根本,凝练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铸就了独有的精神品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贵州大学传承“积极向上、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继承了原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贵州农学院等院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贵州大学独树一帜、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是广大师生员工辛勤耕耘、艰苦创业的结晶。百余年来,无数贵大人用行动书写了一段段充满追求与奋斗、光荣与梦想的历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