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进行开拓创新,在坚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与高校、国际教育接轨,大大拓宽了办学渠道
在北京西北郊著名的旅游卫星城——延庆县城东南,坐落着一所享誉京郊大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延庆第一职业学校。
多年来,该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进行开拓创新,并在迎来办学十五周年之际的2003年,昂首跨入了“国家级重点职高”的行列。
今天,学校与高校接轨、与国际教育接轨正同步进行,已与多家国外教育中心、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大大拓宽了办学渠道。
2007年7月初,《教育与职业》记者慕名来到延庆第一职业学校,采访了该校校长刘金春和党总支书记李建国。
开拓创新 彰显出时代的风采
走进延庆一职,你会感受到在普通中小学都感受不到的新奇。
该校办公楼内有这样一条标语:“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求职立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表达出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已任,为“适应市场需求” 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
众所周知,职业高中的生源与普通高中生源迥异。职高学生大多数是在未被普高录取之后才勉强选择职高就读的。这就带来两个难度,一是德育工作的难度,二是教学工作的难度。
为此,学校鲜明地提出了两条针对性极强的教育教学理念。第一条,针对德育工作提出“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做事,使学生在学做事中学做人,在学做人中求发展”的教育理念。学做人,学做事,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两项根本任务;第二条,针对教学提出了“文化课达标,专业理论过关,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延庆一职有一条理念叫做“三负责精神”:一是对学生负责,二是对家长负责,三是对社会负责。
校长刘金春和党总支书记李建国告诉记者,对学生负责,就是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对家长负责,就是要使家长的教育投资有回报,学生能就业,帮助贫困的农村家庭脱贫;对社会负责,就是要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用、适用、好用”的有技能特长的高素质劳动者。“三负责精神”虽然简洁明了,但其中蕴含的高度责任感却是真诚的,实实在在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对此,许多学生家长在和老师们交流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把孩子送来,原指望有学上就行。没想到上了职业学校,孩子进步变化真是太大了,又懂事,又学技术。如果当初不是选择读职高,真不知道会给社会惹多大的乱子” 。
而这,不能不说是职业教育全新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对教育效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艰苦创业竖起学校的光荣传统
当时间追溯到1988年,延庆职高在比全市职教发展起步晚10年、错过了国家重点项目投入期的情况下,艰难地诞生。9月1日,学校开学之际,前院共坐了12名教职工、80个学生。总共开设了烹饪、家电维修两个专业。
这就是职高建校的全部家当,然而这却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延庆县教育发展史上,终于有了独立法人建制的完全职业高中。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面对学校如此寒酸的办学条件,北京市职教界领导、同仁大为震动,他们赋予了学校一个非常恰当的词汇——“延庆精神”。
在这所师生总数不到百人的学校中,他们从整洁的校园中看到了延庆职高人勤奋进取的精神,在艰苦环境中的创业精神,从校领导和老师们自信的眼神中看到了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精神。一句充满豪气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注入老师们的心田。职高人开始了创业的脚步。
没有自行车棚,校领导班子带领老师们起早贪黑,星期日不休息,没有任何补助,就靠自己的双手,焊铁架子搭房顶,和水泥铺地面,硬是干出一坐自行车棚。师生的自行车整整齐齐地摆进去,看着心里别提多舒坦。这让他们充满了自信,没有职高人克服不了的困难干不成的事。
缺少专业教师,校领导到处打听,聘请优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校领导们曾经顶着寒风三访康庄驻军部队,聘请了北京军区六分部厨师大赛的冠军李青山。从此,学校里出现了一位“穿军装的专业课兼职教师”。后来,他带领烹饪专业的学生自己动手活泥、搬砖、砌灶台,一丝不苟地教技术,带出了深受社会欢迎的第一批毕业生,自己也与职高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脱下军装的李青山已成长为首都烹饪名师、学校的副校长,还被选为延庆县的科技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到1998年,学校的专业设置增加到烹饪、家电、服装、旅游、实用美术、美容美发等10个专业。在校生总数达到 1200人,教职工达到120人。各专业都有了自己的专业实操教室,并且开始安装了计算机房。
在这个时期,延庆职高广受社会赞誉的是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让来自四面八方的职教专家们刮目相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产教结合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职业教育的真谛,用当代职业教育创始人黄炎培老先生的话说,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无业到有业,再从有业到乐业的关键,是要使受教育者学到至少一项专业技能,并且要逐步学会创业。
在实践办学中,学校正是把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与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结合起来,与开创校办实习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走出了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提起北京延庆县,人们肯定会对龙庆峡的冰灯念念不忘。然而,又有谁知道,灯火辉煌的冰灯节的背后包含了延庆职高的师生们十年的努力拼搏与付出。开始是只做冰雕,学校老师们带着实用美术专业的学生们在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环境中手持冰刀利刃干得热火朝天。
就在香港回归前的那个冬季,龙庆峡冰灯的主题是“香港一条街”。学校师生负责承接花灯任务,他们从搜集的许多香港街景照片中选择了颇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再参考景物图片搞设计。为按时完成任务,学校的美术专业、建筑专业等相关专业悉数参与了工程制作,从购买材料到骨架焊接、灯光设计与组装 、糊裱、彩绘,直到最后的运输安装,最终如期完成了任务。
十几年,通过积极参与冰灯节、消夏避暑节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延庆一职的师生们深深懂得了,职业教育必须是冲出传统教室课堂的教育,必须是实践中培养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是让人在实践中勇于超越自我的教育。
而在学校校办实习基地建设中,同样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在延庆,人们对“育新”这个品牌是熟知的。育新餐厅、育新宾馆、育新电器维修部、育新康美缘美容美发厅等,都是延庆第一职业学校的企业。
对学校而言,这是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对社会而言,这是职业教育面向社会服务营业的窗口,是联系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纽带。老师们在这里提高技术,参与管理,锻炼才干,学生们在这里见习实习,做好走入社会的准备。在实现育人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职教事业在艰苦创业中发展
随着延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县委政府的一次会议上,一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方案孕育诞生——把香苑街10号让出来,让初中的孩子们就近上学;把职业高中放到连花池村西去,那里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延庆职高跨入北京市重点职高行列之后,北京市延庆县委政府做出了这个决策。
如果回顾那段历史,那么站在2000年9月1日这个校史新起点上的延庆一职人面临着两项艰巨的任务:一是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让170亩荒凉之地彻底改观;二是要实现向国家级重点校迈进的目标,使学校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校长刘金春和党总支书记李建国告诉记者,学校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校园基本建设开始的。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校园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师生们用自己的双手积极参与了学校建设,也亲身感受着学校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针对第二个问题,延庆一职领导一班人适时提出了“按照市级骨干校标准办学,朝着全国重点校目标迈进”的口号,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这个口号,使之深入人心,以此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朝着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在办学规模上,学校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开设新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积极攀高亲、学先进,谋求联合办学,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其他省市结交了一批联合办学伙伴;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学校积极投入资金,加大专业实训教室和教学设备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提高了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在科学化方面,根据办学需要,积极申请国家级、市县级教科研课题。
“三化”建设的有力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烹饪、餐饮服务、园艺花卉等多项专业在市级专项比赛中捧回了金奖,体育专业的学生则在北京市职高运动会上捧回了金杯,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8%,高职升学率更是达到了94%。
凭借出色的办学成绩,学校连续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北京市职教先进单位”等。
2003年,喜讯再次传来。在学校全体师生经历了“非典”的严峻考验之后,烹饪专业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评审验收,成为了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而在当年10月的最后一天,学校成功地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对话明天崛起的步伐依然坚定
拥有烹饪、旅游、建电、艺术、现代实用技术等5大类15个专业,69个教学班,在籍生3326人,教职工226人,专任教师127人,60%以上教师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如果从办学条件上来看,这已经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校了,而此时一职人的目标,则是要在职教重点校的基础上,建设出职业教育的强校。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科学道理,停滞不前就没有道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校教职工承前启后,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开拓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是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历史重任。
新班子上任之后,认真总结职高历史上的宝贵经验,深入学习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论,研究职教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任务,借鉴全市职教发展的新鲜经验,校长明确提出了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坚持内涵发展强素质,外延拓展树形象,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就业为主兼顾升学,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档次,主动为“三农”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校长刘金春和党总支书记李建国告诉记者,所谓内涵发展,就是要把提高办学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上。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集中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既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又可以为学生的高档次就业提供可能;所谓外延拓展,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外联工作,开拓更广泛的社会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使更多的用人单位信任延庆,愿意接受延庆一职的毕业生。
基于这样的思路和实践基础,近三年来,学校在完成了一万三千平米的校园建筑之后,迅速实现设备更新,出现了前面所述的设备状况。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培养“双师型”、科研型、现代型教师队伍,注重师德建设,强调用全新的职教观念敬业爱生,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茁壮成长,正在成为骨干力量,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在他们身上得到进一步弘扬。
与此同时,学校继续加强社会培训工作,在与全县各乡镇建立了广泛联系后,适时开办了民俗旅游服务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班、烹调技术班等多种农村培训班,积极发展农民种植、养殖培训基地,例如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民俗旅游培训基地等,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并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学校被授予“农民培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谈到今后的发展,刘金春校长和李建国书记信心满怀地告诉《教育与职业》,“随着党的十七大和2008北京奥运会的即将到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延庆一职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实的脚步朝着国家级示范校目标迈进。”
在北京西北郊著名的旅游卫星城——延庆县城东南,坐落着一所享誉京郊大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延庆第一职业学校。
多年来,该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进行开拓创新,并在迎来办学十五周年之际的2003年,昂首跨入了“国家级重点职高”的行列。
今天,学校与高校接轨、与国际教育接轨正同步进行,已与多家国外教育中心、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大大拓宽了办学渠道。
2007年7月初,《教育与职业》记者慕名来到延庆第一职业学校,采访了该校校长刘金春和党总支书记李建国。
开拓创新 彰显出时代的风采
走进延庆一职,你会感受到在普通中小学都感受不到的新奇。
该校办公楼内有这样一条标语:“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求职立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表达出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已任,为“适应市场需求” 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
众所周知,职业高中的生源与普通高中生源迥异。职高学生大多数是在未被普高录取之后才勉强选择职高就读的。这就带来两个难度,一是德育工作的难度,二是教学工作的难度。
为此,学校鲜明地提出了两条针对性极强的教育教学理念。第一条,针对德育工作提出“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做事,使学生在学做事中学做人,在学做人中求发展”的教育理念。学做人,学做事,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两项根本任务;第二条,针对教学提出了“文化课达标,专业理论过关,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延庆一职有一条理念叫做“三负责精神”:一是对学生负责,二是对家长负责,三是对社会负责。
校长刘金春和党总支书记李建国告诉记者,对学生负责,就是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对家长负责,就是要使家长的教育投资有回报,学生能就业,帮助贫困的农村家庭脱贫;对社会负责,就是要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用、适用、好用”的有技能特长的高素质劳动者。“三负责精神”虽然简洁明了,但其中蕴含的高度责任感却是真诚的,实实在在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对此,许多学生家长在和老师们交流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把孩子送来,原指望有学上就行。没想到上了职业学校,孩子进步变化真是太大了,又懂事,又学技术。如果当初不是选择读职高,真不知道会给社会惹多大的乱子” 。
而这,不能不说是职业教育全新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对教育效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艰苦创业竖起学校的光荣传统
当时间追溯到1988年,延庆职高在比全市职教发展起步晚10年、错过了国家重点项目投入期的情况下,艰难地诞生。9月1日,学校开学之际,前院共坐了12名教职工、80个学生。总共开设了烹饪、家电维修两个专业。
这就是职高建校的全部家当,然而这却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延庆县教育发展史上,终于有了独立法人建制的完全职业高中。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面对学校如此寒酸的办学条件,北京市职教界领导、同仁大为震动,他们赋予了学校一个非常恰当的词汇——“延庆精神”。
在这所师生总数不到百人的学校中,他们从整洁的校园中看到了延庆职高人勤奋进取的精神,在艰苦环境中的创业精神,从校领导和老师们自信的眼神中看到了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精神。一句充满豪气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注入老师们的心田。职高人开始了创业的脚步。
没有自行车棚,校领导班子带领老师们起早贪黑,星期日不休息,没有任何补助,就靠自己的双手,焊铁架子搭房顶,和水泥铺地面,硬是干出一坐自行车棚。师生的自行车整整齐齐地摆进去,看着心里别提多舒坦。这让他们充满了自信,没有职高人克服不了的困难干不成的事。
缺少专业教师,校领导到处打听,聘请优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校领导们曾经顶着寒风三访康庄驻军部队,聘请了北京军区六分部厨师大赛的冠军李青山。从此,学校里出现了一位“穿军装的专业课兼职教师”。后来,他带领烹饪专业的学生自己动手活泥、搬砖、砌灶台,一丝不苟地教技术,带出了深受社会欢迎的第一批毕业生,自己也与职高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脱下军装的李青山已成长为首都烹饪名师、学校的副校长,还被选为延庆县的科技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到1998年,学校的专业设置增加到烹饪、家电、服装、旅游、实用美术、美容美发等10个专业。在校生总数达到 1200人,教职工达到120人。各专业都有了自己的专业实操教室,并且开始安装了计算机房。
在这个时期,延庆职高广受社会赞誉的是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让来自四面八方的职教专家们刮目相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产教结合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职业教育的真谛,用当代职业教育创始人黄炎培老先生的话说,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无业到有业,再从有业到乐业的关键,是要使受教育者学到至少一项专业技能,并且要逐步学会创业。
在实践办学中,学校正是把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与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结合起来,与开创校办实习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走出了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提起北京延庆县,人们肯定会对龙庆峡的冰灯念念不忘。然而,又有谁知道,灯火辉煌的冰灯节的背后包含了延庆职高的师生们十年的努力拼搏与付出。开始是只做冰雕,学校老师们带着实用美术专业的学生们在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环境中手持冰刀利刃干得热火朝天。
就在香港回归前的那个冬季,龙庆峡冰灯的主题是“香港一条街”。学校师生负责承接花灯任务,他们从搜集的许多香港街景照片中选择了颇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再参考景物图片搞设计。为按时完成任务,学校的美术专业、建筑专业等相关专业悉数参与了工程制作,从购买材料到骨架焊接、灯光设计与组装 、糊裱、彩绘,直到最后的运输安装,最终如期完成了任务。
十几年,通过积极参与冰灯节、消夏避暑节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延庆一职的师生们深深懂得了,职业教育必须是冲出传统教室课堂的教育,必须是实践中培养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是让人在实践中勇于超越自我的教育。
而在学校校办实习基地建设中,同样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在延庆,人们对“育新”这个品牌是熟知的。育新餐厅、育新宾馆、育新电器维修部、育新康美缘美容美发厅等,都是延庆第一职业学校的企业。
对学校而言,这是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对社会而言,这是职业教育面向社会服务营业的窗口,是联系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纽带。老师们在这里提高技术,参与管理,锻炼才干,学生们在这里见习实习,做好走入社会的准备。在实现育人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职教事业在艰苦创业中发展
随着延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县委政府的一次会议上,一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方案孕育诞生——把香苑街10号让出来,让初中的孩子们就近上学;把职业高中放到连花池村西去,那里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延庆职高跨入北京市重点职高行列之后,北京市延庆县委政府做出了这个决策。
如果回顾那段历史,那么站在2000年9月1日这个校史新起点上的延庆一职人面临着两项艰巨的任务:一是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让170亩荒凉之地彻底改观;二是要实现向国家级重点校迈进的目标,使学校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校长刘金春和党总支书记李建国告诉记者,学校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校园基本建设开始的。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校园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师生们用自己的双手积极参与了学校建设,也亲身感受着学校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针对第二个问题,延庆一职领导一班人适时提出了“按照市级骨干校标准办学,朝着全国重点校目标迈进”的口号,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这个口号,使之深入人心,以此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朝着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在办学规模上,学校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开设新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积极攀高亲、学先进,谋求联合办学,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其他省市结交了一批联合办学伙伴;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学校积极投入资金,加大专业实训教室和教学设备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提高了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在科学化方面,根据办学需要,积极申请国家级、市县级教科研课题。
“三化”建设的有力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烹饪、餐饮服务、园艺花卉等多项专业在市级专项比赛中捧回了金奖,体育专业的学生则在北京市职高运动会上捧回了金杯,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8%,高职升学率更是达到了94%。
凭借出色的办学成绩,学校连续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北京市职教先进单位”等。
2003年,喜讯再次传来。在学校全体师生经历了“非典”的严峻考验之后,烹饪专业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评审验收,成为了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而在当年10月的最后一天,学校成功地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对话明天崛起的步伐依然坚定
拥有烹饪、旅游、建电、艺术、现代实用技术等5大类15个专业,69个教学班,在籍生3326人,教职工226人,专任教师127人,60%以上教师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如果从办学条件上来看,这已经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校了,而此时一职人的目标,则是要在职教重点校的基础上,建设出职业教育的强校。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科学道理,停滞不前就没有道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校教职工承前启后,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开拓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是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历史重任。
新班子上任之后,认真总结职高历史上的宝贵经验,深入学习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论,研究职教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任务,借鉴全市职教发展的新鲜经验,校长明确提出了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坚持内涵发展强素质,外延拓展树形象,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就业为主兼顾升学,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档次,主动为“三农”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校长刘金春和党总支书记李建国告诉记者,所谓内涵发展,就是要把提高办学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上。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集中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既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又可以为学生的高档次就业提供可能;所谓外延拓展,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外联工作,开拓更广泛的社会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使更多的用人单位信任延庆,愿意接受延庆一职的毕业生。
基于这样的思路和实践基础,近三年来,学校在完成了一万三千平米的校园建筑之后,迅速实现设备更新,出现了前面所述的设备状况。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培养“双师型”、科研型、现代型教师队伍,注重师德建设,强调用全新的职教观念敬业爱生,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茁壮成长,正在成为骨干力量,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在他们身上得到进一步弘扬。
与此同时,学校继续加强社会培训工作,在与全县各乡镇建立了广泛联系后,适时开办了民俗旅游服务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班、烹调技术班等多种农村培训班,积极发展农民种植、养殖培训基地,例如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民俗旅游培训基地等,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并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学校被授予“农民培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谈到今后的发展,刘金春校长和李建国书记信心满怀地告诉《教育与职业》,“随着党的十七大和2008北京奥运会的即将到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延庆一职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实的脚步朝着国家级示范校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