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例,详述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框架结构等,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提供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 思路
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教学文件,是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考核的基本依据,是高职学院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1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我院近年来,通过总结和巩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对“校企联动、工学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和实践,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满足学生就业,以及后期职业发展的需求,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及适应岗位、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与要求
2.1 加强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将职业素养、国防精神和国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案规定学生毕业前除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外,还要完成素质教育6学分方准予毕业。素质教育6学分为必修学分,包括科技技能活动2学分、校园文化活动2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2学分,在此前提下,学院鼓励学生多修素质教育学分。
2.2 主动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及陕西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的需要,依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服务方向、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要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凝练人才培养特色,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市场调研及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2.3 在我院“校企联动、工学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各专业要紧紧围绕国防科技工业高技术、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行业特点,在专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国防特色高职品牌,为国防科技工业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职业道德良好、职业能力过硬和就业创业能力强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各专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校企工作站与企业共同设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2.4 面向国防科技工业,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吸收借鉴行业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对课程结构进行分析,对课程体系框架进行明确,进而确保能力与课程之间相互对应。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合作共组课程开发团队,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对能力培养过程进一步细化,逐步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
2.5 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相对接。在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双证书”制度,对于各专业来说,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专业核心课程融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方案将双证或多证书的要求完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建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奖励学分体系,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各分院应建立学生第2证书奖励学分档案,并在毕业时出具奖励学分证明。
2.6 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执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
3.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 对于课程体系来说,其构成主要包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本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及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相关课程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的具体特点,通过理论课、实践课、一体化课程三种方式开展教学。对于各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3.1.1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在开展学历教育的过程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开设该类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该类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应用数学、形势与政策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实用英语、学业指导等。其中,统一安排政治理论、体育与健康、实用英语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安排数学课。在教学过程中,本领域鼓励模块化课程设置,进而便于教学组织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3.1.2 专业基本学习领域 通过可设专业基本学习领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或者为了较高质量地完成一定工作任务而专门开设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这类课程主要以基本理论、技术知识、技能训练、工具使用等为主,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理解技术、使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为学习行动导向课程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3.1.3 专业核心学习领域 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的过程中,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进而练就学生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能够确保专业技能、工作技艺得以定型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技术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专业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该类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为主,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特征。
3.1.4 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为了使学生适应专业发展、市场变化等,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通过开设拓展领域课程,进一步积累知识,培养综合能力。该类课程可以分为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拓展课程,其中,专业拓展课是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辐射到专业边际范围的一些课程,通过参加这些课程的选择性学习,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公共拓展课程作为相关课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十二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工作过程分析、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教学进程安排、课程描述、教学条件、毕业条件、学分替代、编制说明。
4 结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作,努力制订好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高职院校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充分调研,进而认真分析专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等,同时对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等进行明确。以此为基础,整体优化设计培养方案;对课程开发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努力建设“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201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
tent_1667143.htm.
[2]张怡跃.高职“2+1”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9).
[3]李贤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作者简介:赵熹(1982-),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务科科长,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 思路
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教学文件,是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考核的基本依据,是高职学院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1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我院近年来,通过总结和巩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对“校企联动、工学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和实践,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满足学生就业,以及后期职业发展的需求,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及适应岗位、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与要求
2.1 加强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将职业素养、国防精神和国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案规定学生毕业前除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外,还要完成素质教育6学分方准予毕业。素质教育6学分为必修学分,包括科技技能活动2学分、校园文化活动2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2学分,在此前提下,学院鼓励学生多修素质教育学分。
2.2 主动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及陕西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的需要,依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服务方向、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要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凝练人才培养特色,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市场调研及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2.3 在我院“校企联动、工学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各专业要紧紧围绕国防科技工业高技术、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行业特点,在专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国防特色高职品牌,为国防科技工业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职业道德良好、职业能力过硬和就业创业能力强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各专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校企工作站与企业共同设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2.4 面向国防科技工业,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吸收借鉴行业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对课程结构进行分析,对课程体系框架进行明确,进而确保能力与课程之间相互对应。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合作共组课程开发团队,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对能力培养过程进一步细化,逐步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
2.5 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相对接。在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双证书”制度,对于各专业来说,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专业核心课程融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方案将双证或多证书的要求完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建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奖励学分体系,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各分院应建立学生第2证书奖励学分档案,并在毕业时出具奖励学分证明。
2.6 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执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
3.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 对于课程体系来说,其构成主要包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本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及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相关课程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的具体特点,通过理论课、实践课、一体化课程三种方式开展教学。对于各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3.1.1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在开展学历教育的过程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开设该类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该类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应用数学、形势与政策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实用英语、学业指导等。其中,统一安排政治理论、体育与健康、实用英语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安排数学课。在教学过程中,本领域鼓励模块化课程设置,进而便于教学组织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3.1.2 专业基本学习领域 通过可设专业基本学习领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或者为了较高质量地完成一定工作任务而专门开设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这类课程主要以基本理论、技术知识、技能训练、工具使用等为主,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理解技术、使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为学习行动导向课程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3.1.3 专业核心学习领域 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的过程中,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进而练就学生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能够确保专业技能、工作技艺得以定型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技术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专业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该类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为主,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特征。
3.1.4 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为了使学生适应专业发展、市场变化等,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通过开设拓展领域课程,进一步积累知识,培养综合能力。该类课程可以分为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拓展课程,其中,专业拓展课是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辐射到专业边际范围的一些课程,通过参加这些课程的选择性学习,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公共拓展课程作为相关课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十二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工作过程分析、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教学进程安排、课程描述、教学条件、毕业条件、学分替代、编制说明。
4 结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作,努力制订好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高职院校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充分调研,进而认真分析专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等,同时对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等进行明确。以此为基础,整体优化设计培养方案;对课程开发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努力建设“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201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
tent_1667143.htm.
[2]张怡跃.高职“2+1”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9).
[3]李贤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作者简介:赵熹(1982-),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务科科长,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