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84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宪法》把平等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作为根本大法必须对平等权进行规范和保护,而就业民生之本,亦是如此。我国宪法及宪法性法律对就业平等权的保护不仅受到就业歧视立法的缺陷的影响,还因宪法司法救济制度的不健全而阻碍宪法对就业平等权制度的推进。由此使得就业平等权在程序和制度保障方面的不足之处呈现出来,成为制约就业平等权宪法保护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试图浅显分析求职者就业平等权的宪法保护,希望通过对宪法中平等权理论的梳理研究,探寻就业平等权宪法保护的基础,为进一步完善反就业保护的相关立法,构建就业平等权宪法保障的程序和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平等权;就业;宪法
  一、何为就业平等权
  我国宪法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的原则,并把其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法律原则之一,平等权通常通过各种具体的平等权利得以体现,例如,平等权在就业方面的体现的是就业平等的权利。那么就业平等权,可以理解为具备一定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就业方面享有就业机会平等的權利,也可以称作平等就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对于每个求职者来说,在就业找工作方面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而且享有的就业机会也是平等的,就业地位和就业资格被尊重的权利,不能因性别、年龄、身高、民族、文化等因素而受到限制;二是,对于每个求职者都享有平等的岗位竞选机会,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方式进行选拔,要让每一位求职者都能感受到就业的平等;三是,在对平等权的理解上不能认为平等就是同等。
  二、就业平等权宪法保护的必要性
  (一)是宪法对人权保障的具体体现
  平等权作为人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由此产生的就业平等权也应成为人权的一部分。放眼世界,一个国家的繁荣取决于人民和人民的繁荣。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实际效果是影响一个国家整体社会状况的一个因素。然而,目前对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仍然不足。如就业歧视的普遍存在,使得就业平等权的存在价值显得微乎其微;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因性别原因存在的一些权力不平等的现象;小学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资源也会因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投入上存在学习和发展机会不平等现象,如新南民族地区国家投入的学前教育资源,也即公立性的幼儿园投入比例远远未达标;还有残疾人要求享有平等的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低保或者五保户的老年人退休后要求从国家和社会在社会保障方面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等等。对此,出现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呢?是因为宪法制度在具体完善方面存在的不足的问题,那么要真正地保护所有公民在宪法中享有的基本人权和宪法性的基本权利就业平等权等权利,我们不仅需要对现有法律制度的修订完善,还需要推荐宪法司法化,能够对违反就业平等权的行为通过宪法来进行诉讼维权,来保障就业平等权的贯彻落实。
  (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国家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正义与平等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和谐是平等的直接表现。稳定就业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就业的稳定需要平等的就业权利。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实现就业平等和公平,关注弱势就业群体的利益,特别是注重就业困难群体的权利。同时,加强保护就业平等权相关法制建设,完善和规范就业歧视法,改变企事业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和体制,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现象,创造良好、稳定、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对此,首先就必须确立宪法的权威地位,调整不同阶级和群体在经济中的利益,促进各方经济地位的平等,加强社会团结,以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宪法具有司法适用性
  对于宪法的理解,我们往往注重其根本法的属性,强调其与普通法的区别,而忽视宪法的法律性质。宪法作为一部基本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与党和国家的重要规范和原则如基本纲领和总路线的区别在于它的约束力,即它能够而且必须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违法后的惩罚和救济问题。如果只有一项法律被宣布有效,但没有处理任何违法行为的机制或程序,很难说该法律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其效力和效率将远远超出内部,甚至等于零。宪法应该首先是法律,然后是宪法。因此,宪法必须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实施,这样书面的内容才能变成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能被人们所感知。只有这样,宪法才能成为平等就业权利的救济渠道,公众要求平等就业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同时必须彰显宪法的司法性,能够使其某条款作为纠纷争议援用法律依据,进行维权,对于违反就业平等权的宪法规定,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受相关法律部门给与的法律制裁,以及承担相应的违宪法律后果,这样才能将宪法所蕴含的强制性由潜在转化为现实,真正保障宪法的顺利实施,从而确保就业平等权的宪法保护。
  (四)也是保障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现实需求
  就业平等本质上是反对就业和职业中的各种歧视,保障求职者在找工作等就业过程中权利。然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挫败成为普遍现象。目前,如何实现平等就业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中更为突出的是大量的就业歧视,又加上现在毕业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不足,几次的面试失败,使得就业意愿和激情受到削减,这无疑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那么构建平等就业权的宪法保障机制不仅是国家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特别有必要关注和保障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②。”
  三、我国就业平等权的宪法及相关法律的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形成平等权利的观点,国家政策经常进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从根本上引起社会的不平等,比如东西部贫富差距,产业差距,阶层差距,教育等资源在大城市的集中等等。这些忽视全民的普遍的平等,无阶级的平等而产生的资源分配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就业的不平等。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某些私人利益而套用他人机动车号牌,更有甚者为获利将机动车号牌出借给他人使用,这大大增加了不符合安全技术性能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可能性,对道路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该机动车号牌的出借人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赔偿责任如何承担成为实务当中的一大难题,引人深思。笔者通过对最高院发布的19号指导案例(关于套牌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双方责任承
期刊
扒窃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甄别难题,现有规定不能完全现实案件。笔者试以案例更加深入辨析扒窃的各项实质构成要件。  案例:2018年某日凌晨2时许,被害人张某在驾驶三轮车过程中产生倦意,就将车子停在马路边,车门未上锁,手机放在车内的前挡风玻璃处,自己就坐在三轮车的驾驶座上睡着了。清晨4时许,犯罪嫌疑人李某散步时趁被害人睡着之际,从张某三轮车车窗内伸手进去盗窃其手机。案发后经鉴定,该手机价值人民币9
期刊
摘 要:《合同法》249条规定了承租人的利益返还请求权,但在实践中执行标准不一、争议较大。承租人利益保护请求权作为保护承租人利益的重要法律制度,应当尽量的简化、明确其适用条件、实现方式,增强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实现立法之目的。  关键词:租金;租赁物价值;返还请求权  一、问题的提出  《合同法》第249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归承租人所有,承租人已经支付大部分租金,但无力支付剩余租
期刊
摘 要: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杠杆收购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从杠杆收购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国别背景下的应用现状出发,基于宝能利用杠杆与万科展开控制权之争的案例,分析杠杆收购的运作方式及潜在风险,最后从目标公司董事会信义义务履行,资本结构调整、尝试双重股权制度和加强监管主体沟通等角度来规范杠杆收购、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关键词:杠杆收购;宝万之争;法律规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诚信原则广泛的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诚信是社会的根基。要想建立诚信社会,黑名单制度不可或缺。在行政法领域,黑名单制度是一种最有效的行政监督措施。在实际应用中能达到防范、遏制不良行为和不良信用的效果,并对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有积极作用。但因为立法的空缺,使得行政活动上位法无据,而在实际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黑名单制度;信用惩戒;行政执法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期刊
摘 要:民商事纠纷解决的实践中,仲裁与民事诉讼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占重要地位的两种途径。从概念及性质上看,二者并不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在我国仲裁机制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两者具有一定相似性,在具体方式和程序上可以相互借鉴,且我国诉讼机制较仲裁仲裁机制趋于完善,所以在实践中出现了仲裁诉讼化的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二者的合理关系,阐明我国当前仲裁诉讼化的现状成因等,从而提出对仲裁诉讼化现象的对策建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需要法治现代化,法治现代化需要以公共法律服务为基础。本文以丽水市松阳县、金华市金东区、宁波市镇海区、温州市鹿城区、台州市路桥区(以下简称为“一县四区”)为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重点分析公共法律服务在实践中是如何开展。  关键词:送法下乡;法律服务;乡村振兴  一、产业兴旺中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上门入企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一县四区利用法律服务人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国步伐,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济基础,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环节。2015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明确中央企业要努力成为“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为国有企业推进法治建设明确了新的路径。本文以A国有企业为视角,分析国有企业推进法治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法治建设;路径 
期刊
摘 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双重属性,其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该如何定性,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且该问题在高级管理人员解聘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学者通常认为,应首先理清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的法律关系,而后便自然能适用相对应的部门法律规范,来对该关系进行调整。然而,此种问题思考方向,并未令问题得以解决,反而使得实务中的法律适用因法律关系不明而陷入重重困境,最终导致各法院裁判结果难以达成
期刊
摘 要:民间文艺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存在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下,应如何对民间文艺著作权进行法律保护,我国还存在立法上的诸多空白,在具体司法实践也经常遭遇瓶颈。本文将结合《乌苏里船歌》案就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主要存在哪些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著作权归属  一、《乌苏里船歌》著作权纠纷案反映的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困境问题阐述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