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说起中秋节,童年的中秋时光一下子涌现脑海,记忆犹新。
儿时并不知晓中秋节的含义,只是听大人们说,中秋要赏月,吃月饼。记得那时,大人们总要搬桌椅到院子中间,摆上瓜果和月饼,沏一壶绿茶,一边赏月,一边侃侃而谈。我们这些孩子自然坐不住,跑到院子外玩耍,东奔西跑,捉迷藏、过家家,玩得不亦乐乎。
月光虽淡淡的,却把大地照得清清楚楚,如同白日。月光流泻在院子的墙上,给墙壁涂上一层银白的色彩,地上映现出我们玩耍的身影。
半夜时分,月光如水,月亮正挂中天,村子里静静的。突然,姐姐神秘兮兮地叫我去一个地方,还告诫我到了那里不要吭声,不要乱说话。
来到院子后面的晒谷场,只见左邻右舍的姐姐、姑姑们早已围坐在一张方桌旁边。她们个个衣着鲜艳,打扮得漂漂亮亮,十分可爱。她们神情专注,仿佛在等候喜事的到来。姐姐悄悄地对我说:“姐姐、姑姑们在请天上的嫦娥下凡,为大家许愿,为姐姐们的婚姻和阿婆、姑姑们的家庭许愿,你就乖乖地看吧。”
我听后喜出望外,早就听说每年八月中秋之夜阿婆、姑姐们邀请嫦娥姐姐下凡的故事,但从来没有见过,今晚能够亲眼看见,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
我挤到桌前观望,只见桌子上面放有一张圆圆的大磨篮,磨篮中央放有一个大月饼,月饼上面洒了一层薄薄的白米,在桌子的旁边,有一个早已备好的米角筛,筛中间吊有一支大毛笔……姐姐神秘地告诉我,等一下有四个姐姐端那支大毛笔,只要姐姐、姑姑、阿婆们有什么要问的,或要许什么愿的,嫦娥姐姐会一笔一笔地教四个姐姐写在月饼上。姐姐还告诉我,这个月饼八斤,四个性格好、洁身自好、漂亮纯洁的姑娘担任“执笔”人,所有入场的人员不得有任何歪思邪念,凡是入场人员不得大声说话、吵闹……
主持人通常是60岁以上有威望的老阿婆。而今晚的主持人是张阿婆,只见她满面春风,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
深夜11点25分,张阿婆就叫四个姐姐去洗手,然后,焚香跪拜天地,之后分桌子四周坐下,四个姐姐受命后,执行神圣的使命……
整个过程令我感到神乎其神,几次差点儿笑出声音来,可又不敢笑,我怕挨揍。事后,我问四个姐姐有没有其他感受,四个姐姐怒目而视,我知趣而退。此后,一直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了,至今想起来心里依然感觉好奇,且深深怀念。
年纪渐长,才慢慢懂得中秋的含义,但过节的氛围,一年比一年淡了。只有那早早大做宣传的月饼,才让人晓得中秋来了。现在的中秋,似乎也只剩下吃月饼了,又或者,还有那年年相似但索然无味的中秋晚会节目。而那古老的、原汁原味的中秋,似乎也只能在文字带给我们的想像中寻找了。
想中秋之起源,源自嫦娥奔月。后羿得不死之药,嫦娥私吞灵药,抛夫而去,成为月宫仙子。从此,天地永隔,夫妻人仙分离,彼此遥遥对望,相思无绝期。月明之时,便是相思愁绪最浓之时。故李商隐有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古人之中秋,乃是月圆人不圆之中秋。夫妻相隔,相思成了古人永恒的话题。
由夫妻相思又引发了游子之思,演变成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皆以“思乡”为主题。古人之中秋传统,却被今人所误。若真是月圆人亦圆,想必就不存在中秋之说了。
其实,月本无光。依靠反射太阳光而有光华,日月可称为夫妇。十五之时,日月分离,彼此对望,又称为望日,故有“相思如满月,日日减清辉”之说。十五之后,月渐亏,故而“日日减清辉”。在农历月底日月相聚,又称为晦时。此时,方是团圆之时。月有阴晴圆缺,对应人有悲欢离合。
正因为缺憾才更美,所以古人在不能团圆的中秋,才賦予中秋那么多的情思和诗意,成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因为不能满足团圆愿望,便只好对月感慨,把一缕缕相思托给明月,但愿远方的亲人,能听到他们的心声。也因此,古人的中秋载满了悠悠情思和无限离愁。
儿时并不知晓中秋节的含义,只是听大人们说,中秋要赏月,吃月饼。记得那时,大人们总要搬桌椅到院子中间,摆上瓜果和月饼,沏一壶绿茶,一边赏月,一边侃侃而谈。我们这些孩子自然坐不住,跑到院子外玩耍,东奔西跑,捉迷藏、过家家,玩得不亦乐乎。
月光虽淡淡的,却把大地照得清清楚楚,如同白日。月光流泻在院子的墙上,给墙壁涂上一层银白的色彩,地上映现出我们玩耍的身影。
半夜时分,月光如水,月亮正挂中天,村子里静静的。突然,姐姐神秘兮兮地叫我去一个地方,还告诫我到了那里不要吭声,不要乱说话。
来到院子后面的晒谷场,只见左邻右舍的姐姐、姑姑们早已围坐在一张方桌旁边。她们个个衣着鲜艳,打扮得漂漂亮亮,十分可爱。她们神情专注,仿佛在等候喜事的到来。姐姐悄悄地对我说:“姐姐、姑姑们在请天上的嫦娥下凡,为大家许愿,为姐姐们的婚姻和阿婆、姑姑们的家庭许愿,你就乖乖地看吧。”
我听后喜出望外,早就听说每年八月中秋之夜阿婆、姑姐们邀请嫦娥姐姐下凡的故事,但从来没有见过,今晚能够亲眼看见,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
我挤到桌前观望,只见桌子上面放有一张圆圆的大磨篮,磨篮中央放有一个大月饼,月饼上面洒了一层薄薄的白米,在桌子的旁边,有一个早已备好的米角筛,筛中间吊有一支大毛笔……姐姐神秘地告诉我,等一下有四个姐姐端那支大毛笔,只要姐姐、姑姑、阿婆们有什么要问的,或要许什么愿的,嫦娥姐姐会一笔一笔地教四个姐姐写在月饼上。姐姐还告诉我,这个月饼八斤,四个性格好、洁身自好、漂亮纯洁的姑娘担任“执笔”人,所有入场的人员不得有任何歪思邪念,凡是入场人员不得大声说话、吵闹……
主持人通常是60岁以上有威望的老阿婆。而今晚的主持人是张阿婆,只见她满面春风,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
深夜11点25分,张阿婆就叫四个姐姐去洗手,然后,焚香跪拜天地,之后分桌子四周坐下,四个姐姐受命后,执行神圣的使命……
整个过程令我感到神乎其神,几次差点儿笑出声音来,可又不敢笑,我怕挨揍。事后,我问四个姐姐有没有其他感受,四个姐姐怒目而视,我知趣而退。此后,一直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了,至今想起来心里依然感觉好奇,且深深怀念。
年纪渐长,才慢慢懂得中秋的含义,但过节的氛围,一年比一年淡了。只有那早早大做宣传的月饼,才让人晓得中秋来了。现在的中秋,似乎也只剩下吃月饼了,又或者,还有那年年相似但索然无味的中秋晚会节目。而那古老的、原汁原味的中秋,似乎也只能在文字带给我们的想像中寻找了。
想中秋之起源,源自嫦娥奔月。后羿得不死之药,嫦娥私吞灵药,抛夫而去,成为月宫仙子。从此,天地永隔,夫妻人仙分离,彼此遥遥对望,相思无绝期。月明之时,便是相思愁绪最浓之时。故李商隐有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古人之中秋,乃是月圆人不圆之中秋。夫妻相隔,相思成了古人永恒的话题。
由夫妻相思又引发了游子之思,演变成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皆以“思乡”为主题。古人之中秋传统,却被今人所误。若真是月圆人亦圆,想必就不存在中秋之说了。
其实,月本无光。依靠反射太阳光而有光华,日月可称为夫妇。十五之时,日月分离,彼此对望,又称为望日,故有“相思如满月,日日减清辉”之说。十五之后,月渐亏,故而“日日减清辉”。在农历月底日月相聚,又称为晦时。此时,方是团圆之时。月有阴晴圆缺,对应人有悲欢离合。
正因为缺憾才更美,所以古人在不能团圆的中秋,才賦予中秋那么多的情思和诗意,成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因为不能满足团圆愿望,便只好对月感慨,把一缕缕相思托给明月,但愿远方的亲人,能听到他们的心声。也因此,古人的中秋载满了悠悠情思和无限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