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考试作为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的作用发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更新观念,充实考试内容,优化考核方式,使其发生质的改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0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492―01
考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教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问题。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来看,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目的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不但要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要考查学生的思想观点、政治倾向和学生思想进步的情况。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目的不够明确,往往是希望通过一次考试这种方式来对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等次,目的是“考学生”而不是“考学生的什么”,这样的考试目的往往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只会也只能死记硬背,当然就更不可能通过考试这一环节来检验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情况,很难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特点,不可能达成教育目标的实现。
2.考试内容脱离丰富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注重的仍是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其范围大多也是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甚至是教师划定的重点,考试的题型客观题多,主观性发挥的题目少,虽有论述题、材料分析题,但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其内容和覆盖面毕竟有限,学生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能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没能通过考试手段促进学生思考生活、了解社会、关注民生等责任使命意识的提高,往往导致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在考试过程中被排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容易被这样的考试一点点地扼杀。
3.考试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考核形式上基本上仍然采取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进行笔试的模式,仍然是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方式,师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期末考试上。这种标准化模式在确定的考试时间内进行笔试可有利于统一组织和公平客观判卷,但是这种陈旧的考试方式,往往把学生的注意焦点集中到了试卷上,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普遍存在。如果是闭卷考试,则死记硬背;如果是开卷考试,则结果更差,有很多同学到考场上乱翻书,寻章摘句,四处找答案,以图蒙混过关,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被打破了,考试成为唯一值得重视的事情,教学成为无关紧要的陪衬,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强行记住的知识或根本没有经过记忆的知识,考试之后很快就烟消云散,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丝毫印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
1.更新考试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考试埋念的更新是考试改革中时首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目的,并不是简单的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辅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环节,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以“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理念,应该改变过去只注重考试的评价功能的理念,不要把对学员的理论知识的考试作为检验学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应该看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理论知识记忆多少,更重要的在于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因此,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目标定位于以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确立一套适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考试评价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成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提高其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理论性的教育,更是一个实践性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不仅具有理论性和知识性,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理论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都应纳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视野,都应反映在学生的考核成绩中。首先,压缩需要死记硬背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掌握一些重要的内容、基本知识点和基础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知识需要通过强行记忆来更好更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但是,既然是重点,内容就不能太多,如果它占的比例过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自由发挥的空间就相对狭小了,因此,有必要梳理出一些重点内容体现在考试内容当中。其次,在课终考核试卷中应增加案例和应用分析的题目,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那些当下最鲜活的、最具时代气息的内容吸收进来,考查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再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考察、青年自愿者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考察等活动,辅导和引导学生社团及学生个人的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写出各种内容的调研报告,并把调研报告纳入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3.创新考试形式,实现课程考核全程化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就应根据课程建设目标,结合课程自身特点,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试的督促和导向作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使课程考核全面化,以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是实现考试形式多样化。从考试形式看,应采取统一笔试和特殊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主要是定量性考试,答案具有客观性,选择性考试则是专题开放性考试,主要包括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调查报告、小论文、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主要考查学生学习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二是实现成绩评定要多元化。成绩评定应该注重能力评价,改变分数第一的传统思维,实行等级评分制度。在评价主体上,要实现学生评价为主的考试方式转变,避免“一棍子打死”和“以偏概全”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和独到见解。准许学生在多次考试中选定最好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不轻易否定一个学生。三是实现全程考核。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平时的学习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过程性考核将有助于大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通过加强过程性考核,督促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知识的积累,避免或减少期末突击复习或是投机取巧、甚至作弊现象的发生。可以把课堂出勤率、课堂问答情况、日常行为表现、社会实践成绩等作为过程考核的重要环节进行考核,从而加强平时的学习过程,并将其纳入成绩总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制度的改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实际,才能使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取到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
王冬,男(1978.2—),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理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0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492―01
考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教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问题。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来看,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目的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不但要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要考查学生的思想观点、政治倾向和学生思想进步的情况。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目的不够明确,往往是希望通过一次考试这种方式来对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等次,目的是“考学生”而不是“考学生的什么”,这样的考试目的往往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只会也只能死记硬背,当然就更不可能通过考试这一环节来检验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情况,很难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特点,不可能达成教育目标的实现。
2.考试内容脱离丰富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注重的仍是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其范围大多也是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甚至是教师划定的重点,考试的题型客观题多,主观性发挥的题目少,虽有论述题、材料分析题,但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其内容和覆盖面毕竟有限,学生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能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没能通过考试手段促进学生思考生活、了解社会、关注民生等责任使命意识的提高,往往导致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在考试过程中被排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容易被这样的考试一点点地扼杀。
3.考试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考核形式上基本上仍然采取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进行笔试的模式,仍然是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方式,师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期末考试上。这种标准化模式在确定的考试时间内进行笔试可有利于统一组织和公平客观判卷,但是这种陈旧的考试方式,往往把学生的注意焦点集中到了试卷上,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普遍存在。如果是闭卷考试,则死记硬背;如果是开卷考试,则结果更差,有很多同学到考场上乱翻书,寻章摘句,四处找答案,以图蒙混过关,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被打破了,考试成为唯一值得重视的事情,教学成为无关紧要的陪衬,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强行记住的知识或根本没有经过记忆的知识,考试之后很快就烟消云散,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丝毫印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
1.更新考试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考试埋念的更新是考试改革中时首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目的,并不是简单的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辅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环节,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以“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理念,应该改变过去只注重考试的评价功能的理念,不要把对学员的理论知识的考试作为检验学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应该看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理论知识记忆多少,更重要的在于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因此,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目标定位于以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确立一套适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考试评价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成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提高其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理论性的教育,更是一个实践性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不仅具有理论性和知识性,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理论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都应纳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视野,都应反映在学生的考核成绩中。首先,压缩需要死记硬背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掌握一些重要的内容、基本知识点和基础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知识需要通过强行记忆来更好更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但是,既然是重点,内容就不能太多,如果它占的比例过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自由发挥的空间就相对狭小了,因此,有必要梳理出一些重点内容体现在考试内容当中。其次,在课终考核试卷中应增加案例和应用分析的题目,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那些当下最鲜活的、最具时代气息的内容吸收进来,考查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再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考察、青年自愿者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考察等活动,辅导和引导学生社团及学生个人的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写出各种内容的调研报告,并把调研报告纳入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3.创新考试形式,实现课程考核全程化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就应根据课程建设目标,结合课程自身特点,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试的督促和导向作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使课程考核全面化,以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是实现考试形式多样化。从考试形式看,应采取统一笔试和特殊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主要是定量性考试,答案具有客观性,选择性考试则是专题开放性考试,主要包括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调查报告、小论文、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主要考查学生学习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二是实现成绩评定要多元化。成绩评定应该注重能力评价,改变分数第一的传统思维,实行等级评分制度。在评价主体上,要实现学生评价为主的考试方式转变,避免“一棍子打死”和“以偏概全”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和独到见解。准许学生在多次考试中选定最好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不轻易否定一个学生。三是实现全程考核。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平时的学习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过程性考核将有助于大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通过加强过程性考核,督促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知识的积累,避免或减少期末突击复习或是投机取巧、甚至作弊现象的发生。可以把课堂出勤率、课堂问答情况、日常行为表现、社会实践成绩等作为过程考核的重要环节进行考核,从而加强平时的学习过程,并将其纳入成绩总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制度的改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实际,才能使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取到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
王冬,男(1978.2—),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