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工程材料混凝土,大规模的使用也同时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展开分析,做出研究。了解相应问题的成因,找出与本专业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和易性 烂根 强度 混凝土
一、混凝土的基本组成
混凝土最基本的元素是粗骨料,砂子,水泥,水灰比,配合比,以及它們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不断地提高与发展,这些元素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代混凝土则是由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多相聚集体,满足了复合材料所需的高工作性、高早强增强和高耐久性。它与传统混凝土在组成、配合比设计、施工方式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现代混凝土可分为预拌混凝土(RMC)和预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且都是工业化自动配料生产,与传统的现场人工配制混凝土相比,更加方便快捷。其中,预拌混凝土占现代混凝土总量的比重更大,而预制混凝土占比相对较小。现代混凝土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却也在潜移默化中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二、混凝土质量出现原因及解决措施
1.和易性不好。
1.1产生原因。①拌合物问题,可能存在拌合物松散不宜黏结或是相反的粘聚力大反而不易浇筑;也 有可能是石子之间存在缝隙,水泥砂浆未能填满;当然也存在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层离析现象。②水泥问题,水泥选号不当,或是水泥用量与混凝土拌合物不成比例,造成的松散或粘聚力过大成团,不易浇筑。③运输过程中因施工坍落度大,造成的浇筑难以控制。④计算混凝土比重,或是计算各种比率时,采用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或是计算不严格。⑤在混凝土搅拌时,搅拌时间太短,造成拌合物质地不均匀。
1.2预防措施。①选择合理的水泥与混凝土混合,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加混合材料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②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中各项成分的质量和用量是否达到要求。注意检查混凝土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或工作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③养护期间,组织专人看护,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工作度与配合比,是否发生改变。
2.缺棱掉角。
2.1产生原因。①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用水进行湿润混凝土水分分散不均匀,导致强度降低,最后拆模时棱角脱落。②常温状态施工时,过早的拆除侧面的非承重模板,导致掉角。③还有因为外力撞击,保护不到位出现的缺角落角。
2.2预防措施。①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具体时间可按实际工程计算。②达不到相应的强度将不能拆除。③拆模时注意控制力度。
2.3处理方法。掉角如果比较小,应该将掉角处用钢丝刷净,之后用清水冲洗,充分润湿之后,用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如果是较大的掉角,只能用强度高一级的混凝土解决。
3.烂根。
3.1产生原因。①模板铺设完毕后,处理根部缝隙时,堵塞不到位,不严密,导致漏浆;②浇注前,未下放与混凝土配合比成份相同的无石子砂浆,导致了混合不均,直至烂根;③混凝土和易性差,易出现粘聚或散乱现象,或水灰比过大石子,导致混凝土沉底;④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浇筑不均匀,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⑤振捣不实,易出现裂缝,导致漏水等现象。⑥模板清理不净、存在灰屑等杂物,出现夹层,或者湿润度控制不好,过湿过干。
3.2处理方法。处理好上述9章中的大部分问题,注意控制,严格检查,加强监管,必然万无一失。
4.洞口变形。
4.1产生原因。①模板内部顶撑间两两距离太大,而相互之间的断面又太小,一大一小导致变形;②模板内部不存在斜向顶撑,刚度不足,不能保持模板的方正;③混凝土不对称浇筑,致使模板浇筑时偏移,导致了洞口偏移;④洞口模板与主要的模板固定时没有按要求固定好,造成了相对移动,导致最终成型时对的变形。
4.2处理方法。①模板设计时确定顶撑之间的距离,斜撑等细节部分;②混凝土浇筑时尤其注意细节部分,模板的固定,搭接等等,防止变形。
5.错台。
5.1产生原因。①施工前,放线误差过大;②模板因为以上各种原因导致的移位变形;③下层模板顶部倾斜或者涨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的错台现象。
5.2处理方法。针对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需直找正措施。
6.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
6.1产生原因。①模板与模板之间的缝隙太小,而石子过大,导致浇筑不实;②接缝模板支吊不牢,发生变形,漏浆等问题;③缝隙内存在石子,砂石等杂物未清除,或是缝内布有管道,导致浇筑不实;④振捣存在问题,存在无振捣,振捣幅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6.2处理方法。对于缝隙中的问题,一方面处理要仔细认真,处理缝隙中可能存在的杂物,防止缝隙了浇筑时出现夹层问题;另一方面施工设计时要注意细节处理,防止变形等带来的浇筑不实等问题。
7.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7.1产生原因分析。①混凝土的原材料出了问题; ②各种配比之间的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外加剂未按照比例使用,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③不按照施工工序操作。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充分,搅拌不均匀,不能充分容和;④不按施工标准时间;养护时间不满足的情况下,随意拆模,导致模板碎裂。⑤养护不得力,施工管理问题。
7.2预防措施。①水泥等原材料进场应出示合格证明;②原材料需要保证搅拌均匀;③不同时期施工,注意点不同,冬季注意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施工时,通常使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并且强度达到30%以上,才可以遭受冻结,最好在温度5摄氏度以上施工,才能真正保证混凝土质量;④按规范法规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严格遵照施工方案实施,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7.3处理方法。需要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如果不行,还需要相关专家进行论证解决。
三、应该从细处做起,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1.对于进场的原材料要严格把关,作好记录;除了详细对照浇筑混凝土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记录浇注过程也需要严格针对细节。
2.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其施工方案必须针对性地做好准备,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现场测试对象,根据现场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但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合理安排组织劳动,无疲劳操作。监理员必须进行旁站,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不得私自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誉.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孙香红.实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及框架结构设计实例.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2015 .
[3]朱彦鹏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习指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
[4]顾祥林.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
关键词:和易性 烂根 强度 混凝土
一、混凝土的基本组成
混凝土最基本的元素是粗骨料,砂子,水泥,水灰比,配合比,以及它們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不断地提高与发展,这些元素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代混凝土则是由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多相聚集体,满足了复合材料所需的高工作性、高早强增强和高耐久性。它与传统混凝土在组成、配合比设计、施工方式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现代混凝土可分为预拌混凝土(RMC)和预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且都是工业化自动配料生产,与传统的现场人工配制混凝土相比,更加方便快捷。其中,预拌混凝土占现代混凝土总量的比重更大,而预制混凝土占比相对较小。现代混凝土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却也在潜移默化中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二、混凝土质量出现原因及解决措施
1.和易性不好。
1.1产生原因。①拌合物问题,可能存在拌合物松散不宜黏结或是相反的粘聚力大反而不易浇筑;也 有可能是石子之间存在缝隙,水泥砂浆未能填满;当然也存在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层离析现象。②水泥问题,水泥选号不当,或是水泥用量与混凝土拌合物不成比例,造成的松散或粘聚力过大成团,不易浇筑。③运输过程中因施工坍落度大,造成的浇筑难以控制。④计算混凝土比重,或是计算各种比率时,采用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或是计算不严格。⑤在混凝土搅拌时,搅拌时间太短,造成拌合物质地不均匀。
1.2预防措施。①选择合理的水泥与混凝土混合,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加混合材料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②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中各项成分的质量和用量是否达到要求。注意检查混凝土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或工作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③养护期间,组织专人看护,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工作度与配合比,是否发生改变。
2.缺棱掉角。
2.1产生原因。①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用水进行湿润混凝土水分分散不均匀,导致强度降低,最后拆模时棱角脱落。②常温状态施工时,过早的拆除侧面的非承重模板,导致掉角。③还有因为外力撞击,保护不到位出现的缺角落角。
2.2预防措施。①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具体时间可按实际工程计算。②达不到相应的强度将不能拆除。③拆模时注意控制力度。
2.3处理方法。掉角如果比较小,应该将掉角处用钢丝刷净,之后用清水冲洗,充分润湿之后,用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如果是较大的掉角,只能用强度高一级的混凝土解决。
3.烂根。
3.1产生原因。①模板铺设完毕后,处理根部缝隙时,堵塞不到位,不严密,导致漏浆;②浇注前,未下放与混凝土配合比成份相同的无石子砂浆,导致了混合不均,直至烂根;③混凝土和易性差,易出现粘聚或散乱现象,或水灰比过大石子,导致混凝土沉底;④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浇筑不均匀,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⑤振捣不实,易出现裂缝,导致漏水等现象。⑥模板清理不净、存在灰屑等杂物,出现夹层,或者湿润度控制不好,过湿过干。
3.2处理方法。处理好上述9章中的大部分问题,注意控制,严格检查,加强监管,必然万无一失。
4.洞口变形。
4.1产生原因。①模板内部顶撑间两两距离太大,而相互之间的断面又太小,一大一小导致变形;②模板内部不存在斜向顶撑,刚度不足,不能保持模板的方正;③混凝土不对称浇筑,致使模板浇筑时偏移,导致了洞口偏移;④洞口模板与主要的模板固定时没有按要求固定好,造成了相对移动,导致最终成型时对的变形。
4.2处理方法。①模板设计时确定顶撑之间的距离,斜撑等细节部分;②混凝土浇筑时尤其注意细节部分,模板的固定,搭接等等,防止变形。
5.错台。
5.1产生原因。①施工前,放线误差过大;②模板因为以上各种原因导致的移位变形;③下层模板顶部倾斜或者涨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的错台现象。
5.2处理方法。针对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需直找正措施。
6.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
6.1产生原因。①模板与模板之间的缝隙太小,而石子过大,导致浇筑不实;②接缝模板支吊不牢,发生变形,漏浆等问题;③缝隙内存在石子,砂石等杂物未清除,或是缝内布有管道,导致浇筑不实;④振捣存在问题,存在无振捣,振捣幅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6.2处理方法。对于缝隙中的问题,一方面处理要仔细认真,处理缝隙中可能存在的杂物,防止缝隙了浇筑时出现夹层问题;另一方面施工设计时要注意细节处理,防止变形等带来的浇筑不实等问题。
7.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7.1产生原因分析。①混凝土的原材料出了问题; ②各种配比之间的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外加剂未按照比例使用,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③不按照施工工序操作。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充分,搅拌不均匀,不能充分容和;④不按施工标准时间;养护时间不满足的情况下,随意拆模,导致模板碎裂。⑤养护不得力,施工管理问题。
7.2预防措施。①水泥等原材料进场应出示合格证明;②原材料需要保证搅拌均匀;③不同时期施工,注意点不同,冬季注意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施工时,通常使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并且强度达到30%以上,才可以遭受冻结,最好在温度5摄氏度以上施工,才能真正保证混凝土质量;④按规范法规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严格遵照施工方案实施,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7.3处理方法。需要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如果不行,还需要相关专家进行论证解决。
三、应该从细处做起,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1.对于进场的原材料要严格把关,作好记录;除了详细对照浇筑混凝土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记录浇注过程也需要严格针对细节。
2.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其施工方案必须针对性地做好准备,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现场测试对象,根据现场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但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合理安排组织劳动,无疲劳操作。监理员必须进行旁站,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不得私自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誉.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孙香红.实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及框架结构设计实例.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2015 .
[3]朱彦鹏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习指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
[4]顾祥林.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