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通胀率预计将在3%左右
新一轮水、电、燃气的价格调整已经进行或者蓄势待发,加之近期食用油以及蔬菜等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人们对物价普涨和通货膨胀的忧虑,2010年通胀是否到来呢?
温和通胀临近
水、电、天然气和燃料等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比重为6%,即便这些资源价格仅上涨10%,就将直接推高CPI 0.6个百分点,而通过原材料价格的传导作用,有望长期拉高价格指数0.7%。加之2010年对CPI影响率高达33%的食品类价格将总体上涨3%左右,这样仅资源类价格改革和食品价格上涨,就将导致价格指数超过1.5%的上涨。
其他有可能拉高未来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以及国内货币供应的影响。多数国家将在2010年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拉高中国CPI将不可避免。国内2009年天量的货币投放,和今年预期6~8万亿的信贷规模,也会对物价上涨产生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大多数行业依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因此明年的通胀率不会有大幅度攀升,预计将在3%左右。
打压消费空间
从民生角度考虑,现阶段不适宜提高各种资源类产品的价格。2009年大多普通员工工资水平没有提高。迫于年初财政压力,各种税收调整已经造成普通劳动者的实际到手收入减少和购买力降低。全面提高公共产品价格,将打压消费者在其他方面的消费。
虽然分开来水、电、天然气等资源消费各自占全部消费的小部分,但居民在此方面的整体支出占总消费的5%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次,与其他消费品不同,居民在水、电、燃气等资源产品的消费刚性强,价格上调等同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资源要素价格上涨也将间接增加居民消费成本。企业将通过上调其产品的价格来缓解成本增加,这样资源价格的调整也会传导到居民消费上来。
资源价格上涨,还将给消费者和投资者带来强烈的通胀预期,从而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 继续推高楼价, 从而进一步打压居民的消费空间。
企业须提前应对
资源类价格上涨下的温和通货膨胀,对非资源生产类的制造企业来说,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作为资源使用的大户,中国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率低。以用水效率为例,消耗同样数量的水,韩国和日本的企业创造的产值分别是我们的26倍和32倍。水、电、燃气等要素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制造业等大多数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挤压利润空间。另外,过度投资、内部管理不完善、技术落后等,也将伴随资源价格上涨而凸显出来。
短期内,企业的应对方法包括提高工作效率、更加合理的岗位设置、改善内部组织管理等,以压缩成本。中长期,企业依靠技术创新、采取更节能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来提高生产效率。但不排除在某些竞争差的行业,企业更多通过产品提价来将成本上涨的压力完全转嫁给下游企业或消费者。
*作者系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新一轮水、电、燃气的价格调整已经进行或者蓄势待发,加之近期食用油以及蔬菜等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人们对物价普涨和通货膨胀的忧虑,2010年通胀是否到来呢?
温和通胀临近
水、电、天然气和燃料等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比重为6%,即便这些资源价格仅上涨10%,就将直接推高CPI 0.6个百分点,而通过原材料价格的传导作用,有望长期拉高价格指数0.7%。加之2010年对CPI影响率高达33%的食品类价格将总体上涨3%左右,这样仅资源类价格改革和食品价格上涨,就将导致价格指数超过1.5%的上涨。
其他有可能拉高未来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以及国内货币供应的影响。多数国家将在2010年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拉高中国CPI将不可避免。国内2009年天量的货币投放,和今年预期6~8万亿的信贷规模,也会对物价上涨产生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大多数行业依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因此明年的通胀率不会有大幅度攀升,预计将在3%左右。
打压消费空间
从民生角度考虑,现阶段不适宜提高各种资源类产品的价格。2009年大多普通员工工资水平没有提高。迫于年初财政压力,各种税收调整已经造成普通劳动者的实际到手收入减少和购买力降低。全面提高公共产品价格,将打压消费者在其他方面的消费。
虽然分开来水、电、天然气等资源消费各自占全部消费的小部分,但居民在此方面的整体支出占总消费的5%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次,与其他消费品不同,居民在水、电、燃气等资源产品的消费刚性强,价格上调等同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资源要素价格上涨也将间接增加居民消费成本。企业将通过上调其产品的价格来缓解成本增加,这样资源价格的调整也会传导到居民消费上来。
资源价格上涨,还将给消费者和投资者带来强烈的通胀预期,从而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 继续推高楼价, 从而进一步打压居民的消费空间。
企业须提前应对
资源类价格上涨下的温和通货膨胀,对非资源生产类的制造企业来说,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作为资源使用的大户,中国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率低。以用水效率为例,消耗同样数量的水,韩国和日本的企业创造的产值分别是我们的26倍和32倍。水、电、燃气等要素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制造业等大多数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挤压利润空间。另外,过度投资、内部管理不完善、技术落后等,也将伴随资源价格上涨而凸显出来。
短期内,企业的应对方法包括提高工作效率、更加合理的岗位设置、改善内部组织管理等,以压缩成本。中长期,企业依靠技术创新、采取更节能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来提高生产效率。但不排除在某些竞争差的行业,企业更多通过产品提价来将成本上涨的压力完全转嫁给下游企业或消费者。
*作者系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