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我读小学,当时读的书并不多,读完初中就闹“文革”,问题没有显出来。当我走上社会,认识到自己读书过少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误了“时”。如同农耕一样,“时节”极其重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最适合阅读的书籍,当时不读,指望以后再补,是很多人的想法;可是当我们到了有些空闲,以为可以补课时,就会发现,已经形成了障碍,即使秉烛之明强于昧行,终不如日出之阳啊!
多年在高中教学,我发现学生的阅读积累差异很大:高层次的,阅读视野开阔,积累丰厚,在课堂上反应敏捷,思路比较灵活;而缺乏阅读习惯的学生,读书少,有些甚至连配套读本也没有读完,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无法听懂教师的解说,即使教师一再启发,往往也没有什么反应。在高一阶段,同一班的学生,阅读理解差异之大往往会让教师的教学处在非常矛盾的状态,因为很难找到一个适应两端的切入点。我认识的一些学生,到了高三,仍然看不出一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无法清晰地陈述一件并不复杂的事,仍然无法写出500字以上的文章。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往往在于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到了中学,即使花很多的时间去努力,效果总不是很好。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在儿童时期养成的阅读习惯,常常基于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接触书本是出于好奇心,来自书本的知识引发他的求知欲,这种不断给他们带去愉快的经历形成了他的阅读兴趣。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阅读能力有可能支持他走过很长的一段路,并能克服学习困难,往高处飞翔。然而,在这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阅读阶段,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呢?有没有抓住这个“时”来培育呢?可以看到,许多家庭自身没有“阅读”的环境,即使让孩子读些书,也未必意识到阅读是极为重要的基本能力(充其量让孩子背诵几首古诗以向亲友展示),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往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以争得一块进入名校的敲门砖,而不知道为此付出的代价有可能让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和阅读能力一样,计算能力也是基础能力。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诱惑大批儿童和少年用宝贵的阅读时间去上所谓“奥数班”,让他们没完没了地做习题,参加竞赛,这是极不负责的。不顾儿童有没有学习兴趣,强行把有可能在以后要学的东西提前到儿童时代、少年时代来完成,这样的选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显而易见的是,儿童被迫放弃了必须在这个阶段完成的阅读任务,他们无法在这个阶段积累必需的经验,一句话——他们误了“时”,他们的成长将多出一些原本没有的困难。
(王栋生,基础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笔名吴非,著名杂文作家)
多年在高中教学,我发现学生的阅读积累差异很大:高层次的,阅读视野开阔,积累丰厚,在课堂上反应敏捷,思路比较灵活;而缺乏阅读习惯的学生,读书少,有些甚至连配套读本也没有读完,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无法听懂教师的解说,即使教师一再启发,往往也没有什么反应。在高一阶段,同一班的学生,阅读理解差异之大往往会让教师的教学处在非常矛盾的状态,因为很难找到一个适应两端的切入点。我认识的一些学生,到了高三,仍然看不出一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无法清晰地陈述一件并不复杂的事,仍然无法写出500字以上的文章。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往往在于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到了中学,即使花很多的时间去努力,效果总不是很好。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在儿童时期养成的阅读习惯,常常基于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接触书本是出于好奇心,来自书本的知识引发他的求知欲,这种不断给他们带去愉快的经历形成了他的阅读兴趣。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阅读能力有可能支持他走过很长的一段路,并能克服学习困难,往高处飞翔。然而,在这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阅读阶段,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呢?有没有抓住这个“时”来培育呢?可以看到,许多家庭自身没有“阅读”的环境,即使让孩子读些书,也未必意识到阅读是极为重要的基本能力(充其量让孩子背诵几首古诗以向亲友展示),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往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以争得一块进入名校的敲门砖,而不知道为此付出的代价有可能让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和阅读能力一样,计算能力也是基础能力。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诱惑大批儿童和少年用宝贵的阅读时间去上所谓“奥数班”,让他们没完没了地做习题,参加竞赛,这是极不负责的。不顾儿童有没有学习兴趣,强行把有可能在以后要学的东西提前到儿童时代、少年时代来完成,这样的选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显而易见的是,儿童被迫放弃了必须在这个阶段完成的阅读任务,他们无法在这个阶段积累必需的经验,一句话——他们误了“时”,他们的成长将多出一些原本没有的困难。
(王栋生,基础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笔名吴非,著名杂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