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4.081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从学校的组织管理重视程度、体育教师的认识、体育教师参与的态度、学生参与的态度、学生参与的动机等5个方面对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展开调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 苏州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b)-0081-02
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开展,根据笔者的观察以及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文章试图对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深度剖析,来了解当前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程度和参与情况,从而了解探讨出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发展的有效策略。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江苏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清华同方数据库等查阅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有关文献。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概括,为此文提供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对苏州市体育局、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政府、高校的10位相关专家进行电话、E-mail访谈,全面征求有关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问题。
(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主旨以及问卷设计的方法、原则自行设计了《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问卷符合要求。
(4)数理统计法:初步整理问卷后,借助SPSS 17.0、Microsoft Excel 2003等计算机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的组织管理重视程度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进程的深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苏州市高中学校体育改革中得到不断固定。从实际调研中发现,苏州市高中为了响应党中央、教育部以及江苏省、苏州市等有关部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号召,都在积极组织学生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体育健康活动,也纷纷成立了由相关领导直接负责的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为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看出,每个学校实行领导负责制,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重视程度非常高,同时还要求各年级通力配合体育教研室的体质测试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学校有关部门的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较高,近90%的领导都能认为体质健康测试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2 体育教师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现状
传统的观念认为体育教师负责的是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内容,而体质测试属于体育教学之外的工作,是否会因为此,体育教师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呢?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教师中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体上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较高。仅有10%的老师认为一般重要,90%的老师认为较重要或者非常重要。之所以有略微的不同,在访谈的过程部分教师提及测试结果的不可靠性,认为部分数据不真实,进而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对于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重视程度没有达到较高的层次。
2.3 体育教师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体质健康测试同样如此。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的参与态度存在差异,只有16人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10人较积极,3人一般;另外还有1人选择无所谓,这是不正确的态度。经过走访,发现存在分歧的原因与报酬有着密切联系。苏州市高中教师承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酬计算主要有3种:一根据参与测试的时间和次数统计成课时;二是通过补助;三是由学校拨款。
2.4 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对于健康的需要是生命的安全的需要,因此通过对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来反映他们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对不同年级学生参与体质测试态度的调查显示:目前苏州市高中学生参与态度存在较大差异。高一到高三随着年级增长所得分数依次减少,分别为299、277、269,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重视体质测试。因此,在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上,需要学校以及体育教师进一步地加强正确引导。
2.5 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动机
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在一定动机促使之下进行,而动机建立在一定的内驱力基础上。上面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态度不乐观,影响学生参与态度的因素很多,笔者尝试通过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动机来探析对态度的影响。调研显示:高中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动机较分散,其中总体水平最高的是:检查自己的身体指标情况,通过指标的变化看出自己在哪些身体素质方面存在问题,占到了39%,而且大都是高一高二的低年级学生;排第二位的是听从教师安排,对于其他的则没有太多的思考;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体质测试是学校的一项任务,这一部分占到了26%;最后,有的学生对自己参与动机很模糊,缺乏判断与主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学校有关部门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较高,近90%的领导都能认为体质健康测试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虽然教师中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体上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较高。之所以有略微的不同,是由于部分教师提及测试结果的不可靠性,认为部分数据不真实。
(3)体育教师的参与态度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与报酬有着密切联系。苏州市高中教师承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酬计算主要有3种:是一统计成课时;二是通过补助;三是由学校拨款。
(4)目前苏州市高中学生参与态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重视体质测试。因此,在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上,需要学校以及体育教师加强正确地引导。
(5)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态度不乐观。在动机方面调研显示:高中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动机较分散,其中总体水平最高的是:检查自己的身体指标情况。
3.2 建议
加强宏观领导,健全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机制和督导制度,保障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学校要成立以相关领导负责的工作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措施,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1 h的体育锻炼活动。合理地组织安排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序地测试工作;同时,在广泛征询相关利益主体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奖罚政策,激励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同时,加强学生体质测试意识的培养。要求体育教师明确自己的任务,不仅承担体育教学任务,还要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加以重视。学生参与测试的态度、动机和直接决定了测试数据的真实、准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质测试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普及健康观,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运动会,经常开展以班级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进而会认识到参与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峰.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影响原因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127-129.
[2] 王凯.体质测试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3):208-210.
[3] 杨旭东.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影响原因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5(113):80-81.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从学校的组织管理重视程度、体育教师的认识、体育教师参与的态度、学生参与的态度、学生参与的动机等5个方面对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展开调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 苏州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b)-0081-02
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开展,根据笔者的观察以及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文章试图对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深度剖析,来了解当前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程度和参与情况,从而了解探讨出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发展的有效策略。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江苏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清华同方数据库等查阅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有关文献。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概括,为此文提供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对苏州市体育局、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政府、高校的10位相关专家进行电话、E-mail访谈,全面征求有关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问题。
(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主旨以及问卷设计的方法、原则自行设计了《苏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问卷符合要求。
(4)数理统计法:初步整理问卷后,借助SPSS 17.0、Microsoft Excel 2003等计算机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的组织管理重视程度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进程的深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苏州市高中学校体育改革中得到不断固定。从实际调研中发现,苏州市高中为了响应党中央、教育部以及江苏省、苏州市等有关部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号召,都在积极组织学生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体育健康活动,也纷纷成立了由相关领导直接负责的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为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看出,每个学校实行领导负责制,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重视程度非常高,同时还要求各年级通力配合体育教研室的体质测试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学校有关部门的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较高,近90%的领导都能认为体质健康测试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2 体育教师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现状
传统的观念认为体育教师负责的是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内容,而体质测试属于体育教学之外的工作,是否会因为此,体育教师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呢?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教师中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体上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较高。仅有10%的老师认为一般重要,90%的老师认为较重要或者非常重要。之所以有略微的不同,在访谈的过程部分教师提及测试结果的不可靠性,认为部分数据不真实,进而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对于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重视程度没有达到较高的层次。
2.3 体育教师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体质健康测试同样如此。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的参与态度存在差异,只有16人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10人较积极,3人一般;另外还有1人选择无所谓,这是不正确的态度。经过走访,发现存在分歧的原因与报酬有着密切联系。苏州市高中教师承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酬计算主要有3种:一根据参与测试的时间和次数统计成课时;二是通过补助;三是由学校拨款。
2.4 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对于健康的需要是生命的安全的需要,因此通过对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来反映他们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对不同年级学生参与体质测试态度的调查显示:目前苏州市高中学生参与态度存在较大差异。高一到高三随着年级增长所得分数依次减少,分别为299、277、269,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重视体质测试。因此,在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上,需要学校以及体育教师进一步地加强正确引导。
2.5 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动机
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在一定动机促使之下进行,而动机建立在一定的内驱力基础上。上面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态度不乐观,影响学生参与态度的因素很多,笔者尝试通过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动机来探析对态度的影响。调研显示:高中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动机较分散,其中总体水平最高的是:检查自己的身体指标情况,通过指标的变化看出自己在哪些身体素质方面存在问题,占到了39%,而且大都是高一高二的低年级学生;排第二位的是听从教师安排,对于其他的则没有太多的思考;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体质测试是学校的一项任务,这一部分占到了26%;最后,有的学生对自己参与动机很模糊,缺乏判断与主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学校有关部门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较高,近90%的领导都能认为体质健康测试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虽然教师中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体上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较高。之所以有略微的不同,是由于部分教师提及测试结果的不可靠性,认为部分数据不真实。
(3)体育教师的参与态度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与报酬有着密切联系。苏州市高中教师承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酬计算主要有3种:是一统计成课时;二是通过补助;三是由学校拨款。
(4)目前苏州市高中学生参与态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重视体质测试。因此,在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上,需要学校以及体育教师加强正确地引导。
(5)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态度不乐观。在动机方面调研显示:高中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动机较分散,其中总体水平最高的是:检查自己的身体指标情况。
3.2 建议
加强宏观领导,健全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机制和督导制度,保障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学校要成立以相关领导负责的工作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措施,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1 h的体育锻炼活动。合理地组织安排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序地测试工作;同时,在广泛征询相关利益主体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奖罚政策,激励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同时,加强学生体质测试意识的培养。要求体育教师明确自己的任务,不仅承担体育教学任务,还要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加以重视。学生参与测试的态度、动机和直接决定了测试数据的真实、准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质测试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普及健康观,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运动会,经常开展以班级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进而会认识到参与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峰.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影响原因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127-129.
[2] 王凯.体质测试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3):208-210.
[3] 杨旭东.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影响原因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5(11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