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是近年来教育界同仁共同关注的话题,面对逐年增多的“问题学生”,德育工作者们心力交瘁,他们苦苦思索着德育实效性的出路问题,逐渐把目光盯向了心理健康教育 ,也由此找到了实现德育实效性的突破口。
一、必须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整合起来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相互联系的一面来看,首先,当前中学生中诸如厌学、追星、沉湎网吧、团伙犯罪、校园恶势力、男女交往不当乃至少女怀孕等问题的产生,不仅有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其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相同,二者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
从相互区别的一面来看,两者又有许多不同——
(1)从育人功能看,德育关注的是“人生观”问题,其出发点是社会需要,主要解决学生的世界观,立场、观点、方向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发展”,出发点是人本需要,主要解决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
(2)从教育内容看,德育注重摳摺⒋蟆⑷⒃稊的事物、道德、传统等,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身边撜妗⑹怠⑿⒔鼣的人物、事件、理念及价值判断等。
(3)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理论的灌输和教育,注重说服与言传身教;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宣泄与疏导,主要通过心理训练、心理辅导解决问题。
由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的联系和区别,我们不难总结出,如果学校德育能够合理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与技术,将二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如国家教委导同志所称:势必带来中国学校德育的一场革命。
二、必须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学生心理辅导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最了解和熟悉学生,与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队伍的中坚力量,应该鼓励引导全体班主任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这对班主任掌握心灵沟通技巧,营造班级融洽氛围,进而改进班级管理和育人实效,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育人理念、一种育人态度、一种育人方式,班主任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不会增加班主任的额外负担,而且由于班主任长期德育工作的积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悟性往往很高,因此还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多是用命令和说服来达到“学生遵纪守法,校园秩序稳定”的目的。表面上看,虽然可以“立竿见影”,使学生规规矩矩、服服帖帖,但实际上,学生往往是慑于权威和压力在表面上暂时服从,一旦脱离管束,就会“我行我素、为所欲为”,这种德育方式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实效性。
要使德育工作真正有实效,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需要。如果一个学生满足自身需要的愿望长期被漠视、被压抑,行动不断遭到挫折失败,这个学生的行为便可能出现异常,从而会产生极端化的破坏性或反社会的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正如艾里克森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感到无价值的倾向不断增强,可以成为性格发展的致命因素。”
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主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性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观念、思想、态度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大小,说到底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学习师生沟通的艺术,克服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等有伤师生和谐关系的错误做法,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倡导的真诚、接纳、倾听、尊重、同感等方法,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氛围。
五、必须引导家长了解子女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又潜移默化的,是学校德育工作极为重要的补充。要想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与支持的。
但是,在应试教育下,许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更多地是反映学生在校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学习成绩,导致家访充满“火药味”,变为“告状式电话”,“家长会”变为“成绩排队会”、“后进生曝光会”。其结果,不仅学生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且搞坏了家长情绪,激化了亲子矛盾,也恶化了师生关系。
若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对这种现状加以反思,则不难看出,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实质上都是指向一个目的: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应该有助于家长了解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有助于家长改善家庭环境中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家长弥补自己对子女成长中迫切需要的正向关爱,而不是给已经陷入窘态的家长“火上浇油”,“雪上添霜”。因此班主任应当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我们赶上了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课程在改革,教学在改革,德育也必然要改革。“关注人的需要和发展”是这个教育改革时代的核心理念,正是这个理念,使得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最终殊途同归。
(作者单位: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 )
一、必须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整合起来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相互联系的一面来看,首先,当前中学生中诸如厌学、追星、沉湎网吧、团伙犯罪、校园恶势力、男女交往不当乃至少女怀孕等问题的产生,不仅有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其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相同,二者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
从相互区别的一面来看,两者又有许多不同——
(1)从育人功能看,德育关注的是“人生观”问题,其出发点是社会需要,主要解决学生的世界观,立场、观点、方向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发展”,出发点是人本需要,主要解决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
(2)从教育内容看,德育注重摳摺⒋蟆⑷⒃稊的事物、道德、传统等,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身边撜妗⑹怠⑿⒔鼣的人物、事件、理念及价值判断等。
(3)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理论的灌输和教育,注重说服与言传身教;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宣泄与疏导,主要通过心理训练、心理辅导解决问题。
由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的联系和区别,我们不难总结出,如果学校德育能够合理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与技术,将二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如国家教委导同志所称:势必带来中国学校德育的一场革命。
二、必须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学生心理辅导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最了解和熟悉学生,与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队伍的中坚力量,应该鼓励引导全体班主任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这对班主任掌握心灵沟通技巧,营造班级融洽氛围,进而改进班级管理和育人实效,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育人理念、一种育人态度、一种育人方式,班主任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不会增加班主任的额外负担,而且由于班主任长期德育工作的积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悟性往往很高,因此还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多是用命令和说服来达到“学生遵纪守法,校园秩序稳定”的目的。表面上看,虽然可以“立竿见影”,使学生规规矩矩、服服帖帖,但实际上,学生往往是慑于权威和压力在表面上暂时服从,一旦脱离管束,就会“我行我素、为所欲为”,这种德育方式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实效性。
要使德育工作真正有实效,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需要。如果一个学生满足自身需要的愿望长期被漠视、被压抑,行动不断遭到挫折失败,这个学生的行为便可能出现异常,从而会产生极端化的破坏性或反社会的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正如艾里克森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感到无价值的倾向不断增强,可以成为性格发展的致命因素。”
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主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性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观念、思想、态度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大小,说到底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学习师生沟通的艺术,克服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等有伤师生和谐关系的错误做法,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倡导的真诚、接纳、倾听、尊重、同感等方法,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氛围。
五、必须引导家长了解子女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又潜移默化的,是学校德育工作极为重要的补充。要想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与支持的。
但是,在应试教育下,许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更多地是反映学生在校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学习成绩,导致家访充满“火药味”,变为“告状式电话”,“家长会”变为“成绩排队会”、“后进生曝光会”。其结果,不仅学生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且搞坏了家长情绪,激化了亲子矛盾,也恶化了师生关系。
若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对这种现状加以反思,则不难看出,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实质上都是指向一个目的: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应该有助于家长了解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有助于家长改善家庭环境中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家长弥补自己对子女成长中迫切需要的正向关爱,而不是给已经陷入窘态的家长“火上浇油”,“雪上添霜”。因此班主任应当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我们赶上了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课程在改革,教学在改革,德育也必然要改革。“关注人的需要和发展”是这个教育改革时代的核心理念,正是这个理念,使得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最终殊途同归。
(作者单位: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