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反思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13098900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课程的课到底该怎么上?一节好的音乐课的标准是什么或怎样上才算是一节好的音乐课?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广大音乐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上好一节音乐课,除了具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课前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外,还要学会课前课后多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上的优缺点,及时调整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反思一:教师在课堂中到底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问题解决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开放、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例如乐曲《金蛇狂舞》是中国音乐家聂耳在民间乐曲基础之上创作的,乐曲具有独特性,采用了民间音乐“螺丝结顶”和“对答呼应”的创作手法,可以说是乐曲最美的表现部分。如何让学生欣赏并认知这一创作特点呢?在教学中,我借助了多媒体的优势,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儿歌入手。在多媒体屏幕上演示儿歌《闹新春》的字句“递减”,演示乐曲主题音乐片段的乐句“缩减”,有机地结合,使这一创作特点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易懂,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音乐学习的难点。在课的拓展部分(如聂耳的生活趣事、成长过程、主要作品、背景历史等)设计了音乐知识题库“闯关行动”,使学生在课结束的疲惫时间又调动了积极性,继续进行很好的学习反馈。整个教学活动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合作,并没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
  反思二:音乐教学需要师生的激情迸发和情感交融。
  音乐教学,是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握住情感性原则,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学生的情绪在音乐中得到勃发,在激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投入到审美的境界,同时陶冶情操。这一点看似容易,要做到却不容易,仅仅用动情的语言、传情的眼神是不够的。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唤起学生的感受,哪怕只用朴实的语言,也能深深触动孩子单纯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如欣赏《红旗颂》一课,要让学生理解国旗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唤起学生心底深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国歌的演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学习演唱国歌,但正因为对其太熟悉,学生往往未能真正地理解国歌的内涵,加上时代的间隔所造成的情绪激发的困难,导致学生在演唱国歌时常常毫无感情。特别是现在每天早晨升旗仪式上,学生的演唱几乎是应付了事,成了一种缺乏情感表现的单调形式。所以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①创设情境——情感的呼唤:通过视觉感受、观看录像、语言描述、聆听《红旗颂》的引子部分、回顾历史、观看油画《开国大典》来呼唤学生的内心情感;②欣赏体验——通过聆听第一部分主题、谈联想、了解音乐背景、哼唱音乐主题等环节进一步积累情感;③演唱感受——通过前面环节导入《国歌》,简介聂耳,了解国歌的故事,听赏《国歌》,分析“三连音、重音、休止符”的运用及在歌曲中的作用后,有感情地演唱,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④实践延伸——通过想象,观看不同场景下聆听《国歌》的感受,从而感动学生,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最后高唱《歌唱祖国》。这样,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音乐的伟大和强烈的感染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共生共融,在音乐中得到最亲密的接触,这才是师生在音乐中真正的平等和爱,这才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艺术境界。
其他文献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学习数学的通法。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注意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现以锐角三角函数问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为例说明如下:  一、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就是把未知量用字母表示,再根据已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数学思想。  例1:如图1,在Rt△ABC中,∠B=30°,∠C=90°,点D在BC上,BD=60米,∠ADC=45°,求AC的长。 
期刊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再将这种主体能动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以新课改的思想来指导教学  1、明确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同社会不同阶段是不同的。我们现在的初中教育,应该是用三个代
期刊
进入高中阶段,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共有古诗11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共有63篇,其中必读40篇,课外自读23篇。63篇在四分之一学期教完,这样表面看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但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所以在整个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都没有多大的激情,收获也不多,实在可惜。如何有效进行诗歌的教学呢?我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意以旧带新,新旧结合  根据教学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初中必背古
期刊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一个功能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很多人在离开学校生活多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当年那个班级,可见班集体与学生个体关系之密切,影响之深远。营造一个学风优良、蓬勃向上的班集体,让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成
期刊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因此在小学里,班主任要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博大的爱,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缺乏爱心,必然是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怪多,关心体贴少。这样会使学生处在一个缺少爱心的环境中,不会关心和爱护他人,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期刊
说课是近年来教学交流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简捷有效的好方法。  一、什么是“说课”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同行或评委,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系统地说出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前向听课教师介绍自己在课中将要怎么做,然后用课堂教学加以印证。从另一个角度讲,说课就是说教学指导思想、说大纲、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等方面,对物理课还应
期刊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与生活最接近的科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这就需要不断搞好化学教学工作。然而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习题教学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化学计算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更是每位化学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对此,我谈一点在习题教学中的体会:  一、扩散思维,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的训
期刊
语文教学从近期目标来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文学知识,而从长远目标来看则是为了继承传统国学、彰显文学功利、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国人素质、挖掘文学艺术魅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真实地挖掘出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艺术魅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体验式教学法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使课堂真正成为传授知识的主阵地。  体验式教学,也就是现在所流行的“老师搭台,学生唱戏”,让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时至今日,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教育教学评价中,一把尺子——分数,就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以众多“差生”的“牺牲”为代价造就了为数不多的所谓的“精英”,于是教育均衡成为一句空话。按照“木桶原理”,就是这些差生决定了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成绩。其实,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每个人的潜力又是无穷的。如果在班级管理中,以科学的理念、合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新课程的作文教学主题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采用新的策略,使作文教学得到优化与创新。  一、增加阅读量,积累丰富的语言,打造学生的作文底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些名句中凝聚了我国传统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