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再将这种主体能动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以新课改的思想来指导教学
1、明确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同社会不同阶段是不同的。我们现在的初中教育,应该是用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及和谐社会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初中学生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所以我们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我们工作的目的,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为了学生考得好分数,不只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考虑教师个人的行为,更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
3、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5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现象。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议一议、说一说、想一想、抢答竞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4、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一旦具备了人格魅力,能够打心底里让学生折服,学生自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的课,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能得以提高。
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的总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敬业精神;他们为人正直,堪称人师;他们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他们潜心治学,堪称师表。这种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谁不喜欢?这样的老师的课,谁不想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
二、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讲究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交流的毛病,积极开展活动教学。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我都会尽量创设大量情境并提供广泛的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如《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并分组讨论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少数文字和几幅图片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经长期训练,学生逐渐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3、加强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随之越来越现代化、多样化及科学化。于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便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要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有兴趣,学会学习,正确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教与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的综合素质。
4、发扬民动主,营造和谐气氛。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值
思想品德课如果只是为学理论而学理论,那么教学内容就会枯燥无味,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就会昏昏欲睡,学生少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能与实际联系起来,那么它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生动,其学习意义也才能得以体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实际,尽量做到教书育人,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落实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如我在教学初三思品课谈改革开放的成果时,个别学生说:现在贪官污吏不少,黄毒赌泛滥,下岗工人多了。当然你得肯定他说的是确实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我们更应从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国际地位、国防科技等)、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来加以说明社会的进步和国力的发展,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社会的主流。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说服力,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书本知识,而且使学生解决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思品课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自觉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转变教师观念,以新课改的思想来指导教学
1、明确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同社会不同阶段是不同的。我们现在的初中教育,应该是用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及和谐社会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初中学生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所以我们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我们工作的目的,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为了学生考得好分数,不只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考虑教师个人的行为,更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
3、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5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现象。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议一议、说一说、想一想、抢答竞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4、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一旦具备了人格魅力,能够打心底里让学生折服,学生自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的课,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能得以提高。
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的总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敬业精神;他们为人正直,堪称人师;他们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他们潜心治学,堪称师表。这种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谁不喜欢?这样的老师的课,谁不想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
二、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讲究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交流的毛病,积极开展活动教学。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我都会尽量创设大量情境并提供广泛的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如《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并分组讨论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少数文字和几幅图片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经长期训练,学生逐渐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3、加强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随之越来越现代化、多样化及科学化。于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便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要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有兴趣,学会学习,正确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教与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的综合素质。
4、发扬民动主,营造和谐气氛。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值
思想品德课如果只是为学理论而学理论,那么教学内容就会枯燥无味,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就会昏昏欲睡,学生少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能与实际联系起来,那么它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生动,其学习意义也才能得以体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实际,尽量做到教书育人,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落实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如我在教学初三思品课谈改革开放的成果时,个别学生说:现在贪官污吏不少,黄毒赌泛滥,下岗工人多了。当然你得肯定他说的是确实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我们更应从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国际地位、国防科技等)、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来加以说明社会的进步和国力的发展,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社会的主流。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说服力,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书本知识,而且使学生解决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思品课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自觉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