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年来某基层院刑事立案监督情况进行分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徐红,蒙山县人民检察院;
  龙世贵,蒙山县人民检察院。
  
  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起始环节,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独立的诉讼阶段,也是对犯罪事实进行侦查的必要前提。不立案,刑事诉讼活动就不能启动。因此,立案监督是源头性的监督,其监督的作用、地位在检察机关对整个刑事刑诉活动全过程的法律监督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我市今年上半年立案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在办理立案监督案件当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近年来某基层院办理刑事立案监督案件情况
  
   近年来某基层院共办理立案监督案件34件,与去年同期的49件相比,下降30.6%,其中:
  (1)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34件,同比下降30.6%。经监督,公安机关主动立案34件,通知公安机关立案0件,公安机关接通知后均已立案。已经批准逮捕38人,提起公诉19件26人,法院对其中22人作出有罪判决,其余案件正在审理中。
   (2)据统计,近年来某基层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和自侦部门移送审查逮捕的案件,经依法审查后对不符合逮捕条件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185人,不批捕率为15.5%;对符合逮捕条件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未提请逮捕的案件,追加逮捕37人(去年同期32人)。
  
  二、存在问题
  
   (一)公安机关明知不该立案而立案的原因
  1、怕被监督而盲目立案。检察机关开展立案监督之前,公安机关为追求破案率,不破不立,不依法立案的情况普遍存在。自检察机关开展立案监督工作以来,不断加大立案监督力度,促进了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但同时公安机关也产生了怕被监督的思想,有些办案单位甚至采取有案就立,不行就撤的办法,只要不因检察机关提出监督意见而被扣分影响工作成绩就行。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有些基层侦查人员业务素质低,对刑法中的新罪名在罪与非罪的理解和掌握上不够准确。二是有的执法人员执法观念陈旧,应当用民法、经济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用刑事或行政手段解决。三是近几年来虽然我们不断加大对立案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但公安机关部门侦查人员仍然存有抵触情绪,产生有案就立,不行就撤,也造成刑事立案不严肃。
  2、插手经济纠纷,违法立案。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经济改革正处在转轨时期,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经济领域的犯罪和经济民事纠纷案件越来越多,且经济纠纷和刑事犯罪往往交织在一起,而对民事和经济案件的审理,目前确实存在打官司难,执行难的问题,因此造成部分案件当事人通过各种关系和方法,利用刑事手段来处理经济纠纷。同时,由于有些地区执法工作不规范,部分公安干警素质较低,依法办案的意识差,甚至执法思想不端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受利益驱动,或者为人情、关系左右,越权插手经济纠纷,超越管辖权立案,使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派出所非法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现象较多,这种“积极”立案与消极立案(应立案而不立案)的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是相同的,不仅损害了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的形象,而且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
  
  (二)制约和影响监督“不该立而立”案件的主要因素
  1、对公安机关立案情况不掌握,无从监督。公安机关不应当立而立的案件,都是不符合实质立案条件的,这些情况除了有少数的受害人或当事人控告、申诉外,检察机关不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能掌握公安机关的立案情况,也无从监督。
   2、由于立案的证明标准较低,导致公、检两家对应否立案产生认识分歧。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一旦被检察机关发现,在检察机关调阅审查案卷时,公安机关往往立即补齐手续,强行报捕,以支持其“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观点。而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立案的证明要求是最低的。同时,还存在一个认识问题——“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标准该如何掌握。公安机关认为犯罪事实存在,需要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认为,犯罪事实确已发生但缺乏必要的证据,不符合法定立案条件。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认识不一致的情况下,检察机关能否在依法作出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同时,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在实践中存在争议。
   3、在侦查过程中,证据足以显示不构成犯罪的条件下,公安机关未及时作出撤案决定,相关法律的操作性低。对此,检察机关如何发现并监督尚无解决良策。
  
   (三)立案监督案件数量下降的原因
   今年我市检察机关上半年立案监督案件下降幅度较大,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多年来,检察机关强化立案监督,促使公安机关对不应呈捕的案件一律送检察机关审查把关。特别是组织开展了取保候审、清理和纠正超期羁押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以来,进一步加大了立案监督力度,使公安机关长期以来在取保候审等工作中的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得到纠正,但是却导致公安机关对案件采用取保候审强制措施过于慎重,公安机关使用取保候审案件大大减少,对其他案件也谨小慎微,因为担心被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所以将已立案的案件均移送检察院审查批捕。
   2、公安机关办案日趋规范,加强了办案的跟踪监督检查。如公安局成立以法制科长为组长、由业务骨干等人组成的巡回办案检查组,坚持深入各所、队检查办案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实行内部纠正,以免检察院立案监督。公安机关自身素质的提高,执法行为的日趋规范,是今年立案监督案件数量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立案监督的对策
  
  (一)增强监督意识,加强对立案监督工作的领导
  牢固树立和强化立案监督的责任意识,要求干警在思想上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更新执法观念,克服“只讲配合、不讲监督、不愿监督”的思想,把立案监督工作具体体现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上来。通过加强学习,干警们特别是侦监科干警进一步增强立案监督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敢于监督、勇于监督、善于监督”的观念,切实解决“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想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促进立案监督工作深入开展。
   (二)扩大立案监督的渠道,增加案件来源。能否保证立案监督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件来源渠道能否拓宽,拓宽立案监督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种措施。
   1、从立法上扩大立案监督的范围。增加公安机关应当将其所受理的所有案件,包括将发案、受案、立案或不立案的情况均报请人民检察院,主动接受立案监督的规定。进而改变检察机关审查批捕部门仅能从报捕的案件中获取立案监督线索的局面。立案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刑事案件的监督,另一个是对治安等案件的监督。
   2、在实践工作中主动出击,坚持监督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加强协调、沟通和宣传。
  (三)坚持公正执法,完善监督机制
  立案监督成案难,公、检两机关各有原因。公安机关对此积极性不高,或找其它理由搪塞或久拖不决,有时甚至置之不理。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怕影响工作成绩,因工作不力受到指责,另一方面便是作风懒散、怕麻烦所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人情风的干扰,有许多此类案件在公安机关没有介入以前就已经“私了”了,介入后又人为地设置了许多障碍。而检察机关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对监督的深层理解和监督经验少也对立案监督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从目前检察机关职责分工上看,立案监督的大量工作在审查批捕部门,这一部门承担着对已经进入程序的提请批捕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工作,其本来工作负担已经很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抽出相当部门人力物力进行立案监督,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要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树立公正执法、秉公办案的思想。其次,要对检察机关审查批捕部门的部门职能和人员配置上进行革新,把立案监督工作单列出来,作为审查批捕部门下属的一个职能分部门配备专人操作。同时从立法的角度,公、检两部门联合出台一项立案监督规范法律文书及程序,包括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文书类型、制作部门及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向上级上报和备案的各种文书格式(如公安发案、立案、受案的填写文书,单有一联报检察院),使立案监督在操作的每一环节上都有章可循,改变以前相互推诿、分工不明的状况。
   (四)突出监督重点,务求监督实效
  1、突出监督重点,选准立案监督的主攻方向。选准立案监督的主攻方向,制定周密方案,统筹兼顾,科学安排。
  2、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有一定社会影响案件的监督力度,以平民愤,安抚民心,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3、加强对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民主权利和侵犯财产型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通过对公安机关的取保候审案件进行认真细致的阅卷审查,从中发现属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民主权利和侵犯财产型犯罪,加强立案监督的力度,确保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4、加强对立案监督后犯罪嫌疑人在逃案件的监督力度。对立案监督后犯罪嫌疑人在逃的案件,一方面积极与公安机关协商,制定具体的布控和追捕措施,全力配合公安机关追捕逃犯;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政府、村(街)委会联系,将在逃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及时向他们通报,要求这些单位发动群众配合做好追捕工作。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庄潜,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    2008年度,上海市某区检察院共立案侦查案件总数36件,其中贪污、受贿类案件33件(含行贿案件2 件),渎职类案件3件。    一、案件基本情况分析    (一)案发单位情况分析  全年案件共涉及案发单位20家,其中部属企业5家,外省市在沪企业1家,本市市属、区属企业5家、市级事业单位1家、市直属机关2家、区委办局、功能区域及下属事业单位6家,分
期刊
作者简介:苏永达,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浙江杭州310013)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时下刑事司法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同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中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其合理之处在于注重司法效率与公正价值并举,强调刑法适用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要求对轻微刑事犯罪作轻缓化的处理,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
期刊
作者简介:徐春,重庆市大足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科长。  张敏,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此罪在司法实践中常让办案人员难以掌握认定标准。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被害人能否构成伪证罪     针对被害人的伪证行为,我国刑法规定有
期刊
作者简介:陈晓阳,徐州市贾汪区检察院。    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不仅限于打击犯罪,更加长效和经济的做法是预防犯罪。延伸检察触角到农村基层,找准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症结所在,发挥检察机关自身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贾汪区的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占地广,驻有国有大型企业多,加之招商引资项目不断落户我区,因此,贾汪区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有着自身突出
期刊
作者简介:于吉贵,徐州市贾汪区检察院。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审查逮捕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在适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严”的标准统一掌握,但“宽”却难以把握;具体办案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执法素质的有待提高;对适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监督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正确实施。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述    
期刊
作者简介:余胜涛,莲都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本质是对所有权的限制,以牺牲出卖人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为代价,换取对承租人特殊利益的保护。因此,在司法实践种,既要充分保障权利人行使权利,又要防止权利滥用,做好各方利益间的平衡。  关键词: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价值;限制  民法上的优先购买权(又称先买权)制度,自拜占庭时期的罗马法于租佃关系中确
期刊
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刑事责任实现方式即刑罚在财产刑的配置上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削弱了犯罪人再犯的经济能力。但是这种配置方式却无法维护众多的不特定被害人的财产权益。根据被害人学理论、现行法律制度和美国对于经济犯罪的处理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现行财产刑刑罚配置的建议。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财产刑;赔偿;刑罚配置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我院共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1]8起,涉及
期刊
作者简介:杨丽君,平顶山市石龙区检察院公诉科。    基于对铸造和谐社会时代精神的思考,从暂缓起诉修正而来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重新跃入我们的视野。就目前的不起诉制度而言,将落脚点放在相对不起诉上的附条件不起诉,很显然能够引起相对不起诉的扩大适用、提高相对不诉的比例;也就是提高了触犯刑律的人免受刑罚的比例。这是适应轻刑化、刑罚个别化和社会公益的需要,而非检察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更非对审判权的侵犯。附
期刊
作者简介:邵翠红,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    一、青少年重新犯罪初步调查    重新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的重新犯罪,历来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如何关注青少年的重新犯罪问题,降低重新犯罪率,值得我们关注。  仅从上海市某区检察院未检科近几年提起公诉的案件来看,青少年重新犯罪的人数颇多。从2004年至2006年因重新犯罪而被某区检察院未检科提起公诉的青少年被告人,共有
期刊
作者简介:曾丽波,莲都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律师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长足发展,但律师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地位不容乐观,律师执业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律师执业环境相对恶劣。这既有制度因素、观念因素,也有律师队伍本身的因素。为了切实保障律师的执业权益,保证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本在于加大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早日建成法治社会。同时要在立法、普法宣传、建立完善的法律职业转换机制、不断提高律师队伍整体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