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革新,美术事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入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借助绘画实践让学生对美术课堂有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学习需要,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绘画实践;美术能力;高中
一、创设绘画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和知识,在课堂中也只是针对一些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对于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强行让学生记忆和背诵。并且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美术这门课程的意义不大,因为专业课考试与美术知识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美术知识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这样一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很随意,几乎没有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从而阻碍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他们的美术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绘画情境,置身其中时感受美术文化的魅力。以解析《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巴黎城市轴线的延伸与新区建设、苏州城市风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古建筑具有怎样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城市进行观察,找出城市中存在的古建筑。对城市的结构和古建筑进行分析,并进行临摹和创作,将其画出来,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文物,提升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1]。
二、增加绘画创作机会
学生正处于高中时期,其自身的发展迅速,如果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不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和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提供绘画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自我探索,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和规律,提升绘画水平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以解析《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为例,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种类的中国画《芙蓉集锦图》《泼墨仙人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在此基础上需要让学生知道上述画分别属于哪一类,作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了解中国画以后,需要正确地引导他们从绘画的手法、绘画的结构、线条的轮廓等方面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认识中国画。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自主选择一幅中国画,对中国画的题材、表现手法、类型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2]。
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没有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不尊重其自身存在的差异,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绘画创作方面,提升课堂参与感和体验感,以此加深并且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以解析《中国民间美术》为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剪纸图案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单色、染色、套色等不同的剪纸形式进行创作。在创作结束后,需要對自己创作的剪纸画进行临摹,将其画在图纸上。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记录下来,结合他们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对于作品较为优秀且在创作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作品较差且在创作过程中表现一般的学生,需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理解民间艺术与美术文化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美术文化存在的价值,了解民间艺术。
针对绘画实践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让教师充分意识到绘画实践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供绘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提升美术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美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存在,以此在绘画的过程中应用和验证自己学过的知识,从而感受美、体验美,提升审美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倩.指导高中学生美术创作的方法[J].艺术评鉴,2019(23):133-135.
[2]单梦媛.浅析课外写生实践对提升高中学生绘画能力的影响:以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28-129.
关键词:绘画实践;美术能力;高中
一、创设绘画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和知识,在课堂中也只是针对一些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对于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强行让学生记忆和背诵。并且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美术这门课程的意义不大,因为专业课考试与美术知识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美术知识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这样一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很随意,几乎没有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从而阻碍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他们的美术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绘画情境,置身其中时感受美术文化的魅力。以解析《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巴黎城市轴线的延伸与新区建设、苏州城市风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古建筑具有怎样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城市进行观察,找出城市中存在的古建筑。对城市的结构和古建筑进行分析,并进行临摹和创作,将其画出来,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文物,提升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1]。
二、增加绘画创作机会
学生正处于高中时期,其自身的发展迅速,如果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不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和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提供绘画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自我探索,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和规律,提升绘画水平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以解析《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为例,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种类的中国画《芙蓉集锦图》《泼墨仙人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在此基础上需要让学生知道上述画分别属于哪一类,作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了解中国画以后,需要正确地引导他们从绘画的手法、绘画的结构、线条的轮廓等方面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认识中国画。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自主选择一幅中国画,对中国画的题材、表现手法、类型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2]。
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没有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不尊重其自身存在的差异,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绘画创作方面,提升课堂参与感和体验感,以此加深并且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以解析《中国民间美术》为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剪纸图案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单色、染色、套色等不同的剪纸形式进行创作。在创作结束后,需要對自己创作的剪纸画进行临摹,将其画在图纸上。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记录下来,结合他们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对于作品较为优秀且在创作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作品较差且在创作过程中表现一般的学生,需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理解民间艺术与美术文化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美术文化存在的价值,了解民间艺术。
针对绘画实践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让教师充分意识到绘画实践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供绘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提升美术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美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存在,以此在绘画的过程中应用和验证自己学过的知识,从而感受美、体验美,提升审美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倩.指导高中学生美术创作的方法[J].艺术评鉴,2019(23):133-135.
[2]单梦媛.浅析课外写生实践对提升高中学生绘画能力的影响:以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