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聋生是听觉或语言存在障碍的特殊群体,其在身体方面的缺陷对他们的各类社会活动造成了限制,久而久之,便导致了他们与正常人相比在道德意识方面存在欠缺,而如何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问题。以马克思辩证原理为依据对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进行探究,以此为聋生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聋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普遍性;特殊性
就本质而言,聋生与普通学生并无实际差异,但受身体状况限制,聋生虽然能够从社会中获得支持,但真正能够获取的客观支持却依然远远不足。当今社会中聋生的消极状况多与其能够获取的社会支持程度相关,为聋生提供真正的教育支持是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一、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普遍性
根据调查与研究发现,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也就是说,聋生更愿意与自己同類的人进行交流,但由于各特教学校大部分老师是非特教专业教师,所以对聋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力度及普及度不足。另外,能力强的少数聋生能受到合格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大部分聋生思想品德教育则不达标。实际上,少数聋生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大部分聋生以为能力弱,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不能达标,这种差异便难以真正将通过教育获取的内容付诸实际行动中,那么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便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普遍性是提高其有效性的根本。
这里所指的普遍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特殊教育的普遍性,即保证让大部分乃至全部聋生获得接受特殊教育的机会,且能够获得的特殊教育水平需突破一个“临界点”,这无疑对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乃至组织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由于聋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远不及正常学生,性格方面也存在部分缺陷,因此,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专业能力;二是从事特殊教育的组织机构需要具备完备的硬件乃至软件设施,教育的全面性较之正常教育组织机构更高,且需要针对聋生状况做好阶段性教育部署,以求让全部聋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后续学习能力。要提高特殊教育的普遍性,这两点可谓缺一不可,而特殊教育的普遍性正是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普遍性的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普遍性的最根本前提。思想品德教育向来是聋生教育中的难点所在,若无法调动学生兴趣、找到聋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模式,思想品德教育便很可能令聋哑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出现适得其反的状况。而教师与教育组织机构需要做的正是挖掘这个“兴趣点”,如此方可真正做到令聋生自觉接受教师思想价值的引导。为了实现这两点“普遍性”,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显然比从事正常教育的教师更高,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聋生的心理活动,通过观察总结聋生外在表现与内在特征间的关联性,并以此为依据实现思想价值观与课堂的融合。
二、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性
除去普遍性外,作为教师,应该了解聋生的特点,也要认识到聋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特殊性,找到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因素。从本质上来说,聋生听觉与语言能力的缺失令他们与正常人间产生了较为明显的隔阂,而对聋生实施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确保其能够融入社会。要在该类教育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无疑需要进一步发现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特殊点,如此方可确保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有效实施。
特殊性也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便是心理状态,据研究与观察发现,一些聋生有负面心理。因此,教师在对聋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导聋生正视自身,消除其自卑心理等负面心理状态。其二的特殊性则是针对聋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的特殊性,在此方面可以借鉴当今社会各界经验,若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参加聋哑成功人士讲座、座谈会乃至聋哑人社团的方式开展教学,感同身受之下,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自然会随之得以有效提升[2]。
综上所述,特殊性与普遍性是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的两大最关键因素,这两点谈及容易,但要真正实现却很难,它需要聋生教育群体的不断摸索、探究与实践方可实现,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佩娟,孙婷慧.游戏活动在中职聋哑学生交往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0(10):104-105.
[2]牛婧.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课堂中对聋哑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14):195.
关键词:聋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普遍性;特殊性
就本质而言,聋生与普通学生并无实际差异,但受身体状况限制,聋生虽然能够从社会中获得支持,但真正能够获取的客观支持却依然远远不足。当今社会中聋生的消极状况多与其能够获取的社会支持程度相关,为聋生提供真正的教育支持是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一、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普遍性
根据调查与研究发现,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也就是说,聋生更愿意与自己同類的人进行交流,但由于各特教学校大部分老师是非特教专业教师,所以对聋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力度及普及度不足。另外,能力强的少数聋生能受到合格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大部分聋生思想品德教育则不达标。实际上,少数聋生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大部分聋生以为能力弱,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不能达标,这种差异便难以真正将通过教育获取的内容付诸实际行动中,那么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便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普遍性是提高其有效性的根本。
这里所指的普遍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特殊教育的普遍性,即保证让大部分乃至全部聋生获得接受特殊教育的机会,且能够获得的特殊教育水平需突破一个“临界点”,这无疑对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乃至组织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由于聋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远不及正常学生,性格方面也存在部分缺陷,因此,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专业能力;二是从事特殊教育的组织机构需要具备完备的硬件乃至软件设施,教育的全面性较之正常教育组织机构更高,且需要针对聋生状况做好阶段性教育部署,以求让全部聋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后续学习能力。要提高特殊教育的普遍性,这两点可谓缺一不可,而特殊教育的普遍性正是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普遍性的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普遍性的最根本前提。思想品德教育向来是聋生教育中的难点所在,若无法调动学生兴趣、找到聋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模式,思想品德教育便很可能令聋哑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出现适得其反的状况。而教师与教育组织机构需要做的正是挖掘这个“兴趣点”,如此方可真正做到令聋生自觉接受教师思想价值的引导。为了实现这两点“普遍性”,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显然比从事正常教育的教师更高,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聋生的心理活动,通过观察总结聋生外在表现与内在特征间的关联性,并以此为依据实现思想价值观与课堂的融合。
二、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性
除去普遍性外,作为教师,应该了解聋生的特点,也要认识到聋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特殊性,找到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因素。从本质上来说,聋生听觉与语言能力的缺失令他们与正常人间产生了较为明显的隔阂,而对聋生实施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确保其能够融入社会。要在该类教育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无疑需要进一步发现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特殊点,如此方可确保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有效实施。
特殊性也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便是心理状态,据研究与观察发现,一些聋生有负面心理。因此,教师在对聋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导聋生正视自身,消除其自卑心理等负面心理状态。其二的特殊性则是针对聋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的特殊性,在此方面可以借鉴当今社会各界经验,若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参加聋哑成功人士讲座、座谈会乃至聋哑人社团的方式开展教学,感同身受之下,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自然会随之得以有效提升[2]。
综上所述,特殊性与普遍性是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的两大最关键因素,这两点谈及容易,但要真正实现却很难,它需要聋生教育群体的不断摸索、探究与实践方可实现,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聋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佩娟,孙婷慧.游戏活动在中职聋哑学生交往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0(10):104-105.
[2]牛婧.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课堂中对聋哑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1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