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三方面,在国家教育要求“五项全能”共同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为了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习科目越来越多,尤其是高中阶段。作为高中阶段的选考科目,地理学科也有较强的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采用被动式学习模式,欠缺主观能动性
多年来,我国教育沿用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课程学习依据教师的教学规划,教师提前写好教案,按照既定的模板一板一眼地进行知识讲述。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学生缺乏探索精神、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钻研精神。
2.教学素材欠缺,地理知识理解困难
地理学科学习的难点在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地理环境的呈现,由于教育资源以及校园教育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地理教学没有适合的教学辅助工具协助学生理解地理現象,观察地理知识,尤其是对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3.课堂欠缺灵活性,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地理学科作为选考科目,科目学习大多以理论为主,有大量的需要记忆和了解的知识点,而教师只能依据课本内容,对知识进行分析讲解,总体而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模式逐渐固化。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方向,体现地理学科的社会性
本文涉及的核心素养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二是学生的基础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地理学科素养和道德素养有机结合,完成教学。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中的“海洋与人类”知识是为了体现水对于生物的重要性,从海洋环境到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中,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注重生态平衡的意识。地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需要从海洋环境出发,讲述海洋的形成,海洋为人类提供的生物资源。通过对比深化的方式,为地理环境能够长期有序发展做好思想渗透,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性特征。
2.关注教学方式,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素材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理就是讲述人类的生存环境,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依托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地了解地理知识,深化地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应该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素材,将原本图片化的教学素材视频化、动态化,协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达成以点到面、以面到全的学习,丰富地理学习方式,拓展地理学习路径。
例如,在湘教版必修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教学素材完成课程教学。这节课讲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也讲述了太阳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依据人类现阶段的科技能力,鲜少有人能够来到地球去往太空环境观察太阳对地球、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借助教学素材能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培养学科兴趣,深化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地理学科广博丰富的内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进而达成环保教育,给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
例如,在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这节内容中,展示出一些天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经过人类影响的地貌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在学生尚未学习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分析视频资料中呈现出来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记录下来,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教师不做过多讲解,只是给予对错评判,然后在评判的基础上进入课堂讲解中,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找出问题答案,并系统总结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形成的综合因素。
三、结语
高中地理全面丰富地介绍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并系统地介绍了三大生态系统:大气、陆地和海洋。简单扼要地分析了三大模块对人类的影响作用,并在课程规划中,贯穿了生态系统保护思维。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向、教学模式以及兴趣培养三方面,强调了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方式,综合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社会性和实用性,强调了地理学科学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徐飞.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J].地理教育,2018(9):49-50.
[2]何永.工程思维: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关键思维能力[J].地理教学,2020(17):29-3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采用被动式学习模式,欠缺主观能动性
多年来,我国教育沿用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课程学习依据教师的教学规划,教师提前写好教案,按照既定的模板一板一眼地进行知识讲述。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学生缺乏探索精神、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钻研精神。
2.教学素材欠缺,地理知识理解困难
地理学科学习的难点在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地理环境的呈现,由于教育资源以及校园教育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地理教学没有适合的教学辅助工具协助学生理解地理現象,观察地理知识,尤其是对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3.课堂欠缺灵活性,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地理学科作为选考科目,科目学习大多以理论为主,有大量的需要记忆和了解的知识点,而教师只能依据课本内容,对知识进行分析讲解,总体而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模式逐渐固化。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方向,体现地理学科的社会性
本文涉及的核心素养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二是学生的基础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地理学科素养和道德素养有机结合,完成教学。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中的“海洋与人类”知识是为了体现水对于生物的重要性,从海洋环境到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中,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注重生态平衡的意识。地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需要从海洋环境出发,讲述海洋的形成,海洋为人类提供的生物资源。通过对比深化的方式,为地理环境能够长期有序发展做好思想渗透,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性特征。
2.关注教学方式,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素材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理就是讲述人类的生存环境,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依托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地了解地理知识,深化地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应该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素材,将原本图片化的教学素材视频化、动态化,协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达成以点到面、以面到全的学习,丰富地理学习方式,拓展地理学习路径。
例如,在湘教版必修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教学素材完成课程教学。这节课讲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也讲述了太阳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依据人类现阶段的科技能力,鲜少有人能够来到地球去往太空环境观察太阳对地球、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借助教学素材能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培养学科兴趣,深化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地理学科广博丰富的内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进而达成环保教育,给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
例如,在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这节内容中,展示出一些天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经过人类影响的地貌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在学生尚未学习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分析视频资料中呈现出来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记录下来,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教师不做过多讲解,只是给予对错评判,然后在评判的基础上进入课堂讲解中,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找出问题答案,并系统总结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形成的综合因素。
三、结语
高中地理全面丰富地介绍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并系统地介绍了三大生态系统:大气、陆地和海洋。简单扼要地分析了三大模块对人类的影响作用,并在课程规划中,贯穿了生态系统保护思维。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向、教学模式以及兴趣培养三方面,强调了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方式,综合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社会性和实用性,强调了地理学科学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徐飞.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J].地理教育,2018(9):49-50.
[2]何永.工程思维: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关键思维能力[J].地理教学,2020(17):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