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学期前中小学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线下授课转变为新颖的线上教学,加上网络信息带给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与能力层面冲击,都预示初中生物学教学课程在线上教学期间需要做出调整与改变。本文从初中生物学线上教学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案例两方面着手,简述初中生物线上教学的课程设计要点,为一线生物教师教学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设计;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22-2
寒假期间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大量相关生物学知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开学前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重点。围绕课程如何坚持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我们在线上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试图通过改变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能力评价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
一、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设计
由于教学内容有新增的微生物部分,课程目标也应随之进行改动。本次目标变动依旧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旨在培养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生物学学科生命观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初中生。
(1)科学思维:学生应该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谈讨生命现象与规律,审视或论证微生物相关生物学议题。(2)科学探究:学生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生物学问题,正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3)生命观念:学生应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生命观念,如結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4)社会责任:学生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理解和思想方法,关注相关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与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2.教学内容的设计
自线上教学开始前一月,我便开始收集有关资料,一月底便开始着手准备开学后的线上授课具体内容,个人设计经验如下:
(1)筛掉可能产生巨大争议的内容,紧跟时政,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库。比如“微生物发源”一些信息在我们教学准备中已早被删除,原因是没有确切证据。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教师不能随意传递不实信息,这些信息不能作为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做的是教会学生辨别大数据时代各种内容真假的方法,最后通过教师精心准备传递给学生的,应是有价值、准确的内容。
(2)主动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授课前两周我以编写校本教材的名义在线上问卷调查了一些样本,询问了部分学生,在得到的样本数据里发现学生普遍对人体患病原理、病毒防治等方面兴趣浓厚,而且学生样本就读年级不一样不同,对这些内容的偏好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的学段学生,教学侧重点可以有所区别。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教学内容,是我保证线上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3)适度调整教学内容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确定后,授课前我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适度增加与降低难度。假期间学生足不出户也能获得大量相关信息,他们更需要的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对社会科学信息的全面了解加强锻炼科学思维的能力、强化科学实践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生命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社会、对环境的认识。因此我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对比较简单的如“病毒结构”内容难度加大,深化为“细菌与病毒”的比较,更能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再如“药物的研发”原本属于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又对这个内容很感兴趣,我就将它的难度降低,主要从“实验法”的使用来预设药物的试验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传播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如此调整下来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学生上课更能保持兴趣,这也是我保证本次线上教学效率的措施之一。
(4)整合教材,进行创新,制作录课。新课标2011版明确提出并列举出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的50个“重要概念”,通过对本次自设课程教学实践的分析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运用防疫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重要概念来解释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解决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经验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3.能力评价的设计
对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杨向东提出问题情境、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本质四个维度的评价模型。而其中,我们认为学科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重要维度,构建清晰的、操作性良好的学科能力要求体系是研制核心素养评价框架以及实现核心素养评价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课堂学生评价中,我更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评价不限于课堂提问,线上教学可用更多的方式:除了课堂提问与练习以外,可以适量加入线下调查,线下小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等,可以让学生尽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家里的资源。对此教师及时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二、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
药物的研发(片段:实验法与双盲法)
1.课程目标
(1)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双盲法概念;部分学生使用批判性思维。
(2)科学探究:学生能发现在临床试验中的生物学问题,进行药物试验的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的交流与讨论。
(3)生命观念: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4)社会责任:基于医学中双盲法相关知识,参与社会事务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与判断。
2.教学内容
实验法、安慰剂效应、双盲法、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3.教学过程
教师:“如果我得到了一款已经经过细胞实验与动物实验、并可能有效的药物后,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请问应该如何验证这款药物的有效性?”
学生思考并回答。
假设方法一:一个人使用,有效即可可。学生否定,原因是“一个病人不能代表所有病人,若这个病人身体本来就好不吃药也能自愈,不能说药品有效。”修改方法二:一群人(如1000人)使用,有效即可。学生否定,原因是“因为万一这些人因为其他原因痊愈,不能说明一定是药物X起的作用。“教师:“在实验中应该设计什么组?”学生:“对照组。”修改方案三:一群人经对照試验后,有效即可。(把这1000个人分作两组A、B,每组500人,A组用药,B组不用药,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身体状况。一段时间后,A组的人好了450个,B组的人只好了50个,说明新药有效。)学生表示认可,教师方向上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法,但细节上否定,引发学生疑问。教师介绍“安慰剂效应”:如特殊时期医生将葡萄糖代替麻醉剂进行使用,在病人不知情的状况下,两者效果是类似的,说明人的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生理。修正方案四:摒除安慰剂效应的对照试验设计。使用颜色、味道都做得和新药一样的安慰剂。1000个人分两组,A组用新药,B组用安慰剂,两边同时开始试验,然后观察记录。修改方案五:摒除安慰剂效应与医务人员等外来干扰因素的对照试验设计。
双盲法概念:(1)患者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不是新药;(2)医生护士也不知道自己给患者使用的是不是新药,只有试验的设计者才知道。双盲法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试验中因为参与者、人的主观因素带来的干扰,但是也有缺点:那就是因为方法复杂,较难实行,且一旦出现什么意外,难以及时处理。当然,其优点就是试验得出的结论更为严谨。
4.能力评价
(1)请自行表述什么叫做双盲法。(2)你得到一款可能对肺炎治疗有效的药物X,应该如何验证它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颖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能为线上初中生物教学带来高效教学效率,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红波.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4(6):19-20.
[2]杨向东.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J].人民教育,2017(21):41-46.
[3]孙鹏.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科能力测评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97-103.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实验学校,四川 成都 610500)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设计;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22-2
寒假期间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大量相关生物学知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开学前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重点。围绕课程如何坚持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我们在线上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试图通过改变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能力评价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
一、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设计
由于教学内容有新增的微生物部分,课程目标也应随之进行改动。本次目标变动依旧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旨在培养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生物学学科生命观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初中生。
(1)科学思维:学生应该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谈讨生命现象与规律,审视或论证微生物相关生物学议题。(2)科学探究:学生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生物学问题,正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3)生命观念:学生应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生命观念,如結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4)社会责任:学生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理解和思想方法,关注相关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与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2.教学内容的设计
自线上教学开始前一月,我便开始收集有关资料,一月底便开始着手准备开学后的线上授课具体内容,个人设计经验如下:
(1)筛掉可能产生巨大争议的内容,紧跟时政,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库。比如“微生物发源”一些信息在我们教学准备中已早被删除,原因是没有确切证据。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教师不能随意传递不实信息,这些信息不能作为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做的是教会学生辨别大数据时代各种内容真假的方法,最后通过教师精心准备传递给学生的,应是有价值、准确的内容。
(2)主动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授课前两周我以编写校本教材的名义在线上问卷调查了一些样本,询问了部分学生,在得到的样本数据里发现学生普遍对人体患病原理、病毒防治等方面兴趣浓厚,而且学生样本就读年级不一样不同,对这些内容的偏好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的学段学生,教学侧重点可以有所区别。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教学内容,是我保证线上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3)适度调整教学内容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确定后,授课前我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适度增加与降低难度。假期间学生足不出户也能获得大量相关信息,他们更需要的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对社会科学信息的全面了解加强锻炼科学思维的能力、强化科学实践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生命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社会、对环境的认识。因此我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对比较简单的如“病毒结构”内容难度加大,深化为“细菌与病毒”的比较,更能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再如“药物的研发”原本属于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又对这个内容很感兴趣,我就将它的难度降低,主要从“实验法”的使用来预设药物的试验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传播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如此调整下来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学生上课更能保持兴趣,这也是我保证本次线上教学效率的措施之一。
(4)整合教材,进行创新,制作录课。新课标2011版明确提出并列举出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的50个“重要概念”,通过对本次自设课程教学实践的分析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运用防疫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重要概念来解释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解决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经验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3.能力评价的设计
对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杨向东提出问题情境、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本质四个维度的评价模型。而其中,我们认为学科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重要维度,构建清晰的、操作性良好的学科能力要求体系是研制核心素养评价框架以及实现核心素养评价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课堂学生评价中,我更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评价不限于课堂提问,线上教学可用更多的方式:除了课堂提问与练习以外,可以适量加入线下调查,线下小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等,可以让学生尽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家里的资源。对此教师及时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二、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
药物的研发(片段:实验法与双盲法)
1.课程目标
(1)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双盲法概念;部分学生使用批判性思维。
(2)科学探究:学生能发现在临床试验中的生物学问题,进行药物试验的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的交流与讨论。
(3)生命观念: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4)社会责任:基于医学中双盲法相关知识,参与社会事务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与判断。
2.教学内容
实验法、安慰剂效应、双盲法、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3.教学过程
教师:“如果我得到了一款已经经过细胞实验与动物实验、并可能有效的药物后,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请问应该如何验证这款药物的有效性?”
学生思考并回答。
假设方法一:一个人使用,有效即可可。学生否定,原因是“一个病人不能代表所有病人,若这个病人身体本来就好不吃药也能自愈,不能说药品有效。”修改方法二:一群人(如1000人)使用,有效即可。学生否定,原因是“因为万一这些人因为其他原因痊愈,不能说明一定是药物X起的作用。“教师:“在实验中应该设计什么组?”学生:“对照组。”修改方案三:一群人经对照試验后,有效即可。(把这1000个人分作两组A、B,每组500人,A组用药,B组不用药,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身体状况。一段时间后,A组的人好了450个,B组的人只好了50个,说明新药有效。)学生表示认可,教师方向上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法,但细节上否定,引发学生疑问。教师介绍“安慰剂效应”:如特殊时期医生将葡萄糖代替麻醉剂进行使用,在病人不知情的状况下,两者效果是类似的,说明人的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生理。修正方案四:摒除安慰剂效应的对照试验设计。使用颜色、味道都做得和新药一样的安慰剂。1000个人分两组,A组用新药,B组用安慰剂,两边同时开始试验,然后观察记录。修改方案五:摒除安慰剂效应与医务人员等外来干扰因素的对照试验设计。
双盲法概念:(1)患者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不是新药;(2)医生护士也不知道自己给患者使用的是不是新药,只有试验的设计者才知道。双盲法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试验中因为参与者、人的主观因素带来的干扰,但是也有缺点:那就是因为方法复杂,较难实行,且一旦出现什么意外,难以及时处理。当然,其优点就是试验得出的结论更为严谨。
4.能力评价
(1)请自行表述什么叫做双盲法。(2)你得到一款可能对肺炎治疗有效的药物X,应该如何验证它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颖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能为线上初中生物教学带来高效教学效率,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红波.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4(6):19-20.
[2]杨向东.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J].人民教育,2017(21):41-46.
[3]孙鹏.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科能力测评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97-103.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实验学校,四川 成都 6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