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乐欣赏为载体体验中国文化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立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出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正如许多研究者所提出的:“一个民族的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
  从音乐的诉求方式来看,它比其它艺术形式更能深入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情感。”由此可见,通过民乐这一载体,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从研究现状来看,不同地区民乐欣赏开展的现状有所有所差异。主要原因在于,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学科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虽然有融入民族音乐的意识,但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較为单一。教师倾向于在歌唱、律动等形式中融入了较多本民族的音乐素材,虽然在理念上有一定的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困难和困惑。
  从音乐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来看,许多研究者关注到核心素养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更多聚焦学校教育的课堂中。音乐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等方面。从内容上,这些基本素养也是幼儿阶段需要关注的部分,而在幼儿园阶段如何用有效的方式提升仍欠缺实践的支持。
  众所周知,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文明历史悠久,也使我国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并且,我国的民族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具体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使我国中华文化具有多样化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传承与弘扬。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民乐的欣赏,已经逐渐被遗忘,使民乐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流行音乐占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并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使民乐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也不再对民乐进行欣赏。对经典音乐比较欣赏的人士,都会花重金到国外的名家音乐会上欣赏,当然,也有一些青年人对音乐的喜爱,但是还是比较热衷与一些流行音乐。不仅忽视了民乐的欣赏,而且越来越淡化民乐与中国文化,整体表现的态度更是比较冷漠、不屑一顾,使民乐的传承与弘扬逐渐地失去力量,以此形式不断的发展,使我国民乐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难与尴尬的局面。尤其是在国内音乐领域的发展中,对民乐欣赏的忽视非常的明显,无论是在中央民族乐团的表演中,驾驶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演绎中,都是对著名音乐的多次演出,在每一次的表演中,都会体会到不同的感受,尤其是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了完美的盛宴,并且赢得了所有的掌声。
  而当我国对HIP—HOP、RAP进行追求与研究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反而是对我国民乐加大了研究力度,对你经典音乐的认知,探索中华文化、音乐的奥秘。由此也说明,民乐是我国重要的财富,不同的音符、旋律都代表着独特的意义,与现代化的流行音乐相比较,远远高出简单音符堆砌的含义。因此,提高对民乐欣赏,是我们当下发展的重要核心。
  二、加强对民乐欣赏的重要性
  民乐欣赏,主要是能够对我国各族音乐的欣赏,能够在不同民族的音乐中学习到不同的民族美感,也充分地体现出民乐所具有的独特方式,更是抽象艺术的重要表现,民乐所具体的不确定性,不仅代表着民乐丰富内涵,并且也是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方式。
  (一)了解历史
  音乐艺术最重要的素材源于生活、自然、社会等,能够通过音乐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表达个人情感,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音乐艺术所具体的社会属性。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民乐的研究,能够在民族音乐上直接表达及反应出经济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精神文明与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对民乐全面地了解与掌握,而且还能够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民乐魅力,从而提升民乐审美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领我们出重温历史、了解历史,提升我们的领悟能力,开启我们的智慧,从而对我国民族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弘扬。
  (二)增强民族精神
  我们是人口大国,包含的民族众多,在不同的民族中,都会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特色、文化等,也能够从各民族音乐中感受到民乐具有的自豪感与凝聚力,更是我国中华文化的重要支撑,决不是嘴上随便喊出的口号,而是实际的影响力。并且,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进行弘扬的过程中,民族音乐使重要的组成内容。例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赛马》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名曲已经发展到全球中,并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成为了我国音乐的不朽之作,而且还能够充分地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特色,从而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不断地弘扬与传承。再如:《黄河》曲目,充分地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每次对此曲目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依然能够激发出热血澎湃的心情,而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战斗的场面也会历历在目,能够对民乐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更是对中华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与手法,使更多的人们能够体会到历史发展的物质文明,既对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又增强人们的民族精神。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大班幼儿在音乐的类型、内容、活动形式、兴趣度等方面的了解,选取幼儿感兴趣、适合的民乐欣赏内容,设计不同内容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结合不同主题开展民乐欣赏活动,提升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本研究基于对幼儿经验、年龄特点、个体差异的思考,在过程中设计不同内容形式的民乐欣赏活动。从课程的角度出发,结合二期课改以及园本课程,设计适合本班、本园幼儿经验的音乐活动,以丰富民乐欣赏活动的实践案例。
  四、研究结果
  (一)以“新民乐”为切入,引发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了解
  一个民族的文化孕育着它们的悠久历史和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土壤。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对人的本源的、根的教育。民族音乐可以化无形的民族文化为有形,是民族文化教育的载体。幼儿在民乐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更是对背后不同民族文化的初步了解。
  随着音乐产业和时代的发展,民族音乐的发展在形式上更多元。“新民乐”把民族器乐,电声乐队和MIDI音乐接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互补长短,使民乐的个性有了更好展现,实际上丰富了民乐的艺术表现力。   案例:《希格日希格日》
  《希格日希格日》是杭盖乐队的代表作之一,“希格日”在蒙语中是模仿马蹄声的意思。乐曲具有鲜明的蒙古音乐特色,配以民族器乐和人声的组合,使乐曲极富画面和场景感。
  在第一次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自然跟随音乐拍起了节奏。在旋律和节奏变化时,许多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变化动作。
  教师首先根据乐曲的的基本段落,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进行律动,重点在节奏变化时,引导幼儿仔细倾听,以动作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
  欣赏过后,教师对这首歌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场景图片的提示,引发幼儿的想象。在引出和蒙古有关的自然风光和服饰人文后,孩子们自然联想到了蒙古舞。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回到乐曲的欣赏,在原有节奏律动的基础上,加入蒙古舞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的进一步表现。
  (二)以不同“主题”为线索,提升幼儿对民族乐器的认知和体验
  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之一,蕴含着深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的影响。无独有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音乐传统和代表。因此,结合幼儿园开展的文化周活动,以“动物”主题为切入,将中法两国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更能引发幼儿对不同音乐风格的体验。
  案例:《百鸟朝凤》与《动物狂欢节》
  《百鸟朝凤》是一首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的民族乐曲。其前身是《百鸟音》,这是一首充分展示唢呐艺术魅力的优秀乐曲。乐曲开头高亢的唢呐声,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大家纷纷猜测是各种鸟类来了,想象他们可能做的事情。
  欣赏了带有明显叙事风格的音乐后,我从《百鸟朝凤》的中国画作品切入,引导幼儿联想音乐背后的故事:“很久以前,凤凰和其他小鸟一样,羽毛也很平常,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找不到吃的,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听完这个故事,孩子们都对熟悉又陌生的“凤凰”产生了兴趣,也表达了对于这个故事的不同感受。再回到音乐中,孩子们将自己的想象和故事结合,有了一番不同的体验。
  (三)以“探究”为目标,关注幼儿在民乐欣赏活动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等方面。关注幼儿在过程中的核心素养,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和能力。通过欣赏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和引导,多种途径提升幼儿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
  (四)重视民乐精髓教学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不再是单一化地对幼儿进行知识教学,而是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够从小就对幼儿进行民乐欣赏的教育与培养,能够感觉幼儿的成长时期,对民乐曲目、内容、风格等合理地选择与设计,既能够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而且还能够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精神更好地了解与学习,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弘扬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幼儿对民乐内涵、意境更好的理解,充分地掌握民乐的风格与特点。首先是对民乐内涵的了解,也是对民乐欣赏的重要开端,只有了解了民乐内涵,才能够进一步地深层学习民乐含义,领悟到民乐的真谛。其次,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给予幼儿一定的想象空间,能够根据自己对民乐的欣赏,在脑海中勾勒出作者当时的处境、生活等画面,不会受到民乐作品自身的局限影响,使民乐欣赏更具有灵感性、丰富性。
  此外,民乐文化修养的提升。对民乐文化的欣赏,主要是以艺术修养为重要的基礎,民乐欣赏的能力水平会受到艺术修养的影响。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使民族音乐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使中华文化的重要结晶,促进着我国中华民族的稳定发展。从民乐题材与内涵的角度分析,为了能够对文学艺术作品更好地传承与继承,就需要丰富文化艺术修养,从而才能提升民也欣赏能力。
  五、反思与展望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幼儿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在过程中,也对民族音乐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欣赏活动是音乐领域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基于领域的目标,丰富民乐欣赏活动的形式,也是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本研究的难点在于民乐欣赏活动中对幼儿音乐核心素养的解读和分析。在参考理论的同时,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的价值,以提升活动中的科学有效性。同时,本研究的另一创新点,在于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关注。从文献搜索中不难发现,对于幼儿核心素养的探讨十分有必要,但涉及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相关研究中,参照的理论相对缺乏。因此,在具体研究中,要避免对于核心素养的误读,而更应抓住幼儿学习能力与发展的关键,提出更有建设性的理论和实践。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也将从以上角度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更符合幼儿的学习发展。
  (责编  张 欣)
其他文献
血小板是止血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具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输注血小板已经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出血,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因此,保证足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各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属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通过营造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然后探究其具体的运用方法,以供参考。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包含着很多抽象性、概念性的教学内容,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期刊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以生本课堂理念为基础的现代教学目标之一,它对于学生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两年,得益于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的加强,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愈发重视起来,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本文以初中的数学课堂作为依托,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作了如下的阐述。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始终以较为自主和积
期刊
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在鄂州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运用中医中药实行“中西医协同作战”救治患者,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法: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
通过模拟南京地区自然光中有效紫外线B和紫外线A辐射,增大辐射剂量对大豆光合作用,生长及生物量形成的影响迸行了研究。3个加强的UV辐射(0.15,0.35,0.70W·m-2)处理均使大豆植株矮化,抑制根、茎、叶的生长
幼儿学前教育时期要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弘扬传统文化.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针对性展开.因此,文中将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资源的内容,
期刊
为了体现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课程中增设了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核心是“数学”与“活动”,主要是通过数学的实践活动,密切生活实践与数学的关系,实现其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其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活动中需要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加强了人际互动,培养其群体生活能力。  在具体课堂实践中,不少教师曲解了课程设置的本意,把数学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