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作为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学科之一,在无数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能否认的是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消退,对学科存在抵触心理;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经常错过教学重难点。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教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固守旧有的教学理念;习惯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热衷工作忽视学生;师生关系冷漠甚至对立等等,一个问题的出现就会延误教学工作正常进度,更不用说诸多问题集中到一起爆发出了的“威力”了,为此探明教学现状,进行教学反思成为了教师们热议的话题,也是本文即将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困境;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253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们逃避问题,忽视问题,任由问题发展壮大,其实,笔者认为如果教师们善于反思,敢于正视问题,就能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减轻其造成的危害。笔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经常反思自我,回顾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细节,以期能从中找到隐藏的问题与错误,及时改正,一番努力后,终有所获,如下所示:
一、亲近学生,搞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最为亲密的一种人际关系,这是因为师生相处时间久,了解深,且师生合作愉快才能做好教学工作。记得笔者刚刚担任数学任课教师时,为了保持自身的权威性,特意疏远学生,结果让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愿意配合笔者进行教学活动,这一现实迫使笔者不得不做出改变,重新审视了师生关系后主动亲近了学生,与之打成了一片。
如,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笔者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与学生进行了互动,进行了一场调查活动,内容就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看法,对课堂的期待以及自己存在的短板,加深了笔者对学生的了解。随后,笔者统计、分析了数据,在此基础上才制定了教学计划,设计了教学活动,当然,笔者还与学生一同参与到活动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互动。如果学生对笔者有意见或不满可以当面提出,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其实,除了利用课上实现师生互动外,笔者还将功夫下到了日常,会利用课间与学生聊天,会倾听学生的烦恼,会站在朋友的角度为学生提建议等等,成为了学生的知心好友。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了师生关系并主动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与学生成为了知心好友,这样师生之间就能密切配合,好好教学了。
二、了解学生,实施差异教学
学生生活环境不同,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教师忽视这一事实,坚持统一教学,可能会让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为此笔者决定引进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差异性教学。当然,学生虽然按着数学基础、学习成绩分为了若干小组,但笔者对大家的爱不会变,遵守了一视同仁的原则。
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就引进了分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未开始之前就将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小组,组内成员水平相当,能力接近,为之后的沟通合作打好了基础。随后笔者布置了差异性教学目标:基础差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小数的产生以及意义即可;基础中等的学生要熟练地把握小数计算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解答课后问题,可以互相提问,可以预习新课,只要不浪费教学时间就行。因为教学目标不同,学生取得成就不同,此时笔者还会给予学生差异性的评价,详细而有针对性,目的是指出学生的问题,肯定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持续性的进步。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实施了层次化教学模式,通过制定层次化教学目标,进行差异性评价让不同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长,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三、满足学生,使用教学技巧
教学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与精力,还要充满热情与激情,更为重要的是讲求方式,运用技巧,这是因为学生处于一个螺旋上升的成长阶段,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也容易出现问题,犯下错误,需要教师巧用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用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实现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保持学生高度的注意力,笔者举办了竞赛活动,让学生自由结组,每个小组地位平等,且处于竞争关系,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回答出黑板上列出的100以内的加法或减法计算题,既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举两得,值得肯定。再如,学到《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播放了歌曲与动画视频,让深奥、呆板的数字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用新理念、新手段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值得肯定。
四、依靠学生,尊重学生地位
课改背景下,学生取代教师,一跃成为课堂的主人,占据了教学资源,面对这一新变,教师们能做的就是接受事实,承认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挖掘学生的潜能,而笔者则是准备依靠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致,让学生获得独立成长的机会。
如,在学习《复式统计表》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一改讲授式教学习惯,将课堂交予学生,由学生自己挑选合作对象,选择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支配课堂时间,获得了独自探究数学知识的机会,而笔者能做的就是维护课堂秩序,监督学生行为,确保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因为少了笔者的引导,学生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习,因此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樣没有了教师的“指挥”,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思考与探究问题,获得了独特的学习体验,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当然,这也是笔者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有力证据,值得肯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接受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这一事实并主动让出了课堂主导权,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自学行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响应了课改的号召,促进了教学工作正常发展。
综上,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们终身致力于探究的话题,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冬娟.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01).
[2]赵才.回归本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漫谈[J].内蒙古教育.2014(2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困境;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253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们逃避问题,忽视问题,任由问题发展壮大,其实,笔者认为如果教师们善于反思,敢于正视问题,就能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减轻其造成的危害。笔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经常反思自我,回顾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细节,以期能从中找到隐藏的问题与错误,及时改正,一番努力后,终有所获,如下所示:
一、亲近学生,搞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最为亲密的一种人际关系,这是因为师生相处时间久,了解深,且师生合作愉快才能做好教学工作。记得笔者刚刚担任数学任课教师时,为了保持自身的权威性,特意疏远学生,结果让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愿意配合笔者进行教学活动,这一现实迫使笔者不得不做出改变,重新审视了师生关系后主动亲近了学生,与之打成了一片。
如,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笔者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与学生进行了互动,进行了一场调查活动,内容就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看法,对课堂的期待以及自己存在的短板,加深了笔者对学生的了解。随后,笔者统计、分析了数据,在此基础上才制定了教学计划,设计了教学活动,当然,笔者还与学生一同参与到活动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互动。如果学生对笔者有意见或不满可以当面提出,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其实,除了利用课上实现师生互动外,笔者还将功夫下到了日常,会利用课间与学生聊天,会倾听学生的烦恼,会站在朋友的角度为学生提建议等等,成为了学生的知心好友。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了师生关系并主动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与学生成为了知心好友,这样师生之间就能密切配合,好好教学了。
二、了解学生,实施差异教学
学生生活环境不同,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教师忽视这一事实,坚持统一教学,可能会让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为此笔者决定引进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差异性教学。当然,学生虽然按着数学基础、学习成绩分为了若干小组,但笔者对大家的爱不会变,遵守了一视同仁的原则。
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就引进了分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未开始之前就将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小组,组内成员水平相当,能力接近,为之后的沟通合作打好了基础。随后笔者布置了差异性教学目标:基础差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小数的产生以及意义即可;基础中等的学生要熟练地把握小数计算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解答课后问题,可以互相提问,可以预习新课,只要不浪费教学时间就行。因为教学目标不同,学生取得成就不同,此时笔者还会给予学生差异性的评价,详细而有针对性,目的是指出学生的问题,肯定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持续性的进步。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实施了层次化教学模式,通过制定层次化教学目标,进行差异性评价让不同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长,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三、满足学生,使用教学技巧
教学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与精力,还要充满热情与激情,更为重要的是讲求方式,运用技巧,这是因为学生处于一个螺旋上升的成长阶段,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也容易出现问题,犯下错误,需要教师巧用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用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实现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保持学生高度的注意力,笔者举办了竞赛活动,让学生自由结组,每个小组地位平等,且处于竞争关系,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回答出黑板上列出的100以内的加法或减法计算题,既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举两得,值得肯定。再如,学到《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播放了歌曲与动画视频,让深奥、呆板的数字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用新理念、新手段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值得肯定。
四、依靠学生,尊重学生地位
课改背景下,学生取代教师,一跃成为课堂的主人,占据了教学资源,面对这一新变,教师们能做的就是接受事实,承认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挖掘学生的潜能,而笔者则是准备依靠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致,让学生获得独立成长的机会。
如,在学习《复式统计表》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一改讲授式教学习惯,将课堂交予学生,由学生自己挑选合作对象,选择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支配课堂时间,获得了独自探究数学知识的机会,而笔者能做的就是维护课堂秩序,监督学生行为,确保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因为少了笔者的引导,学生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习,因此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樣没有了教师的“指挥”,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思考与探究问题,获得了独特的学习体验,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当然,这也是笔者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有力证据,值得肯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接受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这一事实并主动让出了课堂主导权,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自学行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响应了课改的号召,促进了教学工作正常发展。
综上,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们终身致力于探究的话题,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冬娟.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01).
[2]赵才.回归本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漫谈[J].内蒙古教育.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