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利用198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对农业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劳动力投入和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結论并给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程中,化肥施用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成灾面积对其有一定影响,而农业劳动就业人数对产出不具有影响力。
关键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劳动力投入;
引言
农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中心问题又是粮食问题。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83年的38727.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54647.7万吨,年均增长率1.47%①。其间,全国粮食产量从1983年到1998年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但1999年-2003年出现下降态势,2004年之后开始回升,粮食产量波动性较强,到2010年已达到54647.7万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在近几年一直呈上升态势,但是我国的粮食生产不足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需进口大量的粮食,2010年我国进口谷物和大豆分别达570.8万吨和5480万吨,同时我国粮食没有国际竞争价格优势,这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影响我国粮食增产因素具有现实的意义。
影响粮食增产因素主要有花费使用量、土地耕种面积、劳动力人数、成灾面积以及其他物质投入等,肖海峰、王娇(2004)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到播种面积、其他物质费用、化肥费用、劳动投入和成灾面积对粮食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879、0.345、0.205、-0.235和-0.104,也即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最大因素。梁子谦和李小军(2006)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科技进步水平、物质投入、环境与气候和政策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他们对粮食单产方差贡献分别是34.72%、21.35%、19.76%和18.43%。王祖力和肖海峰(2008) [3]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得到施用化肥量与粮食产量正相关性较强,且 1978-2006年间化肥使用量对粮食增长的弹性为0.20,贡献率为56.81%,化肥投入是所有要素投入中贡献最大的。[4]范东君和朱有志的研究表明(2011)[5]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贡献率分别达41.9%和24.63%,但是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财政投入、化肥施用量、机械动力对粮食产量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农业劳动力与粮食产量之间还存在负相关关系。
以上分析对研究影响我国粮食增产及其变动因素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学者们在做计量的模型的分析时,未考虑解释变量序列相关性,因此在做计量模型时要考虑序列相关情况,否则做的模型再经典,也不会有什么经济意义,还可能出现"伪回归",做出来的结果会失去其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合模型分析计量结果,运用相关检验判断分析方法,采用逐步回归法,消除模型可能出现的序列相关性,是其结果更具有指导意义。
1、模型与数据
1.1、模型变量和数据设定
本文选取农业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为解释变量,以粮食产量为被解释变量,模型使用1983年-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农业数据②。设定模型,采用线性生产函数:
其中,Y是粮食产量(万吨);X1化肥施用量(万公顷);X2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X3成灾面积(公顷);X4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5农业劳动力(万人);€%e随机误差项,即解释变量以外的随机扰动,如创新发明、气候、政策等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
1.2、模型的参数估计
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借助计量经济学知识和Eviews软件对1983年-2010年统计年鉴的农业数据进行运算,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统计值F=322.56,线性显著,且R2接近于1,方程整体回归性很好。然而,X4、X5未通过t检验,且前符号不符合经济意义,因此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共线性(这两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检验简单相关系数
1.3、逐步回归找出最简单的回归模型
逐个作Log(y)与Log(x1)、Log(x2)、Log(x3)、Log(x4)、Log(x5)间的回归。
可见,粮食产量受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影响较大,与经验相符,因此选(1)作为最初的回归模型。把其它解释变量分别引入初始回归模型中,找出最佳回归方程。
1.4、用逐步回归法找出合理的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
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lnx2,用lnY关于lnx1、lnx2做回归并用OLS法估计得: lnY=f(lnx1、lnx2)模拟精度变高,且参数符号符合经济意义,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但是D.W.值落在了无法判断的区域,但由LM检验知不存在1阶自相关性;
第二步,再引入lnx3,拟合精度再次提高,且参数符号合理,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但是D.W.值还是落到了无法判断的区域,可由LM检验仍可知不存在1阶自相关性;
第三步,引入lnx4,修正的拟合优度基本没有变化,lnx4的参数为通过t检验,但是参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
第四步,去掉lnx4,引入lnx5拟合优度又开始下降,lnx5的参数为通过t检验,且参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
第三步和第四步表明lnx4和lnx5是多余的,因此,合理的回归方程应该是:
1.5、模型分析
在本文研究5个影响因素分析中,修正的模型表明:化肥施用量和粮食的播种面积对粮食的产出影响最大,他们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2和1.27,成灾面积弹性系数低,成灾面积会影响产出增长,但弹性影响并不大。未修正的模型中,劳动力弹性也低,表明农民技能须提高,才会使劳动力弹性增大;农业机械动力弹性系数为负表示我国的农业机械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播种面积和产出的关系紧密,但我国耕地面积有减少趋势,较大的播种面积弹性系数表明单位产量的增加,体现了技术进步作用,实证结果产生的正向关系不能代表播种面积的增加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综合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最大因素是农用化肥使用量。 2、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其最佳回归方程为:
由该方程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化肥施用量增加1%时,粮食产量可增0.23%;播种面积增加1%,粮食产量将增1.27%,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量会较少0.09%,分析结果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因而在看待粮食产量问题上,在适当考虑成灾面积前提下,研究分析化肥投入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同时要更加重视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推广和运用,确保我国粮食单产量稳步增加目标的实现。
上述分析表明,化肥投入量是影响我国农业产出关键因素。在提高粮食产量对策上,长期来看,主要还是加化肥施用的投入,尤其是增加有机物过河微生物化肥的使用量,以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其次,由于我国农业分布广、地形复杂,农业机械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农业机械动力的优化配置显得尤其重要,增加平原地带农业机械自动化,加少丘陵地带机械动力使用量。最后,要科技兴农、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化,提高农作技术以及农民素质,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弹性系数,积极发展科技创新经营机制,实现集约化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当然,政府在政策上也要加大农业支出,提高农民增产的积极性,并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注释:
①该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经换算得到。
②中的统计数据中,由于没有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数据,因此用第一产业劳动力代替。
参考文献:
[1] 肖海峰,王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4(6): 45-49.
[2] 梁子谦,李小军.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子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6(11): 19-22.
[3] 王祖力,肖海峰.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8(8): 65-68.
[4] 奚振邦.簡析化肥对现代农业的作用[J].农资科技, 2003(4): 15-17.
[5] 范东君,朱有志.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贡献度测算[J].内蒙古经济学院学报,2011(3).
[6] 吴小飞,吴晨. 中国粮食增长因素分析及其统计假设检验[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09(4).
[7] 吴英杰, 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978-2005[J]. 经济研究导刊.2009(7).
[8] 谢杰.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9).
[9] 戴云仙. 近50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数学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1(3).
作者简介:吴倩(1988.4- )、女、汉、河南驻马店人、研究生学生、硕士学位、国民经济学。
关键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劳动力投入;
引言
农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中心问题又是粮食问题。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83年的38727.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54647.7万吨,年均增长率1.47%①。其间,全国粮食产量从1983年到1998年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但1999年-2003年出现下降态势,2004年之后开始回升,粮食产量波动性较强,到2010年已达到54647.7万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在近几年一直呈上升态势,但是我国的粮食生产不足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需进口大量的粮食,2010年我国进口谷物和大豆分别达570.8万吨和5480万吨,同时我国粮食没有国际竞争价格优势,这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影响我国粮食增产因素具有现实的意义。
影响粮食增产因素主要有花费使用量、土地耕种面积、劳动力人数、成灾面积以及其他物质投入等,肖海峰、王娇(2004)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到播种面积、其他物质费用、化肥费用、劳动投入和成灾面积对粮食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879、0.345、0.205、-0.235和-0.104,也即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最大因素。梁子谦和李小军(2006)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科技进步水平、物质投入、环境与气候和政策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他们对粮食单产方差贡献分别是34.72%、21.35%、19.76%和18.43%。王祖力和肖海峰(2008) [3]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得到施用化肥量与粮食产量正相关性较强,且 1978-2006年间化肥使用量对粮食增长的弹性为0.20,贡献率为56.81%,化肥投入是所有要素投入中贡献最大的。[4]范东君和朱有志的研究表明(2011)[5]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贡献率分别达41.9%和24.63%,但是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财政投入、化肥施用量、机械动力对粮食产量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农业劳动力与粮食产量之间还存在负相关关系。
以上分析对研究影响我国粮食增产及其变动因素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学者们在做计量的模型的分析时,未考虑解释变量序列相关性,因此在做计量模型时要考虑序列相关情况,否则做的模型再经典,也不会有什么经济意义,还可能出现"伪回归",做出来的结果会失去其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合模型分析计量结果,运用相关检验判断分析方法,采用逐步回归法,消除模型可能出现的序列相关性,是其结果更具有指导意义。
1、模型与数据
1.1、模型变量和数据设定
本文选取农业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为解释变量,以粮食产量为被解释变量,模型使用1983年-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农业数据②。设定模型,采用线性生产函数:
其中,Y是粮食产量(万吨);X1化肥施用量(万公顷);X2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X3成灾面积(公顷);X4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5农业劳动力(万人);€%e随机误差项,即解释变量以外的随机扰动,如创新发明、气候、政策等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
1.2、模型的参数估计
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借助计量经济学知识和Eviews软件对1983年-2010年统计年鉴的农业数据进行运算,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统计值F=322.56,线性显著,且R2接近于1,方程整体回归性很好。然而,X4、X5未通过t检验,且前符号不符合经济意义,因此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共线性(这两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检验简单相关系数
1.3、逐步回归找出最简单的回归模型
逐个作Log(y)与Log(x1)、Log(x2)、Log(x3)、Log(x4)、Log(x5)间的回归。
可见,粮食产量受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影响较大,与经验相符,因此选(1)作为最初的回归模型。把其它解释变量分别引入初始回归模型中,找出最佳回归方程。
1.4、用逐步回归法找出合理的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
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lnx2,用lnY关于lnx1、lnx2做回归并用OLS法估计得: lnY=f(lnx1、lnx2)模拟精度变高,且参数符号符合经济意义,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但是D.W.值落在了无法判断的区域,但由LM检验知不存在1阶自相关性;
第二步,再引入lnx3,拟合精度再次提高,且参数符号合理,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但是D.W.值还是落到了无法判断的区域,可由LM检验仍可知不存在1阶自相关性;
第三步,引入lnx4,修正的拟合优度基本没有变化,lnx4的参数为通过t检验,但是参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
第四步,去掉lnx4,引入lnx5拟合优度又开始下降,lnx5的参数为通过t检验,且参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
第三步和第四步表明lnx4和lnx5是多余的,因此,合理的回归方程应该是:
1.5、模型分析
在本文研究5个影响因素分析中,修正的模型表明:化肥施用量和粮食的播种面积对粮食的产出影响最大,他们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2和1.27,成灾面积弹性系数低,成灾面积会影响产出增长,但弹性影响并不大。未修正的模型中,劳动力弹性也低,表明农民技能须提高,才会使劳动力弹性增大;农业机械动力弹性系数为负表示我国的农业机械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播种面积和产出的关系紧密,但我国耕地面积有减少趋势,较大的播种面积弹性系数表明单位产量的增加,体现了技术进步作用,实证结果产生的正向关系不能代表播种面积的增加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综合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最大因素是农用化肥使用量。 2、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其最佳回归方程为:
由该方程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化肥施用量增加1%时,粮食产量可增0.23%;播种面积增加1%,粮食产量将增1.27%,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量会较少0.09%,分析结果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因而在看待粮食产量问题上,在适当考虑成灾面积前提下,研究分析化肥投入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同时要更加重视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推广和运用,确保我国粮食单产量稳步增加目标的实现。
上述分析表明,化肥投入量是影响我国农业产出关键因素。在提高粮食产量对策上,长期来看,主要还是加化肥施用的投入,尤其是增加有机物过河微生物化肥的使用量,以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其次,由于我国农业分布广、地形复杂,农业机械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农业机械动力的优化配置显得尤其重要,增加平原地带农业机械自动化,加少丘陵地带机械动力使用量。最后,要科技兴农、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化,提高农作技术以及农民素质,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弹性系数,积极发展科技创新经营机制,实现集约化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当然,政府在政策上也要加大农业支出,提高农民增产的积极性,并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注释:
①该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经换算得到。
②中的统计数据中,由于没有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数据,因此用第一产业劳动力代替。
参考文献:
[1] 肖海峰,王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4(6): 45-49.
[2] 梁子谦,李小军.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子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6(11): 19-22.
[3] 王祖力,肖海峰.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8(8): 65-68.
[4] 奚振邦.簡析化肥对现代农业的作用[J].农资科技, 2003(4): 15-17.
[5] 范东君,朱有志.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贡献度测算[J].内蒙古经济学院学报,2011(3).
[6] 吴小飞,吴晨. 中国粮食增长因素分析及其统计假设检验[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09(4).
[7] 吴英杰, 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978-2005[J]. 经济研究导刊.2009(7).
[8] 谢杰.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9).
[9] 戴云仙. 近50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数学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1(3).
作者简介:吴倩(1988.4- )、女、汉、河南驻马店人、研究生学生、硕士学位、国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