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脱离生活、闭门造车、说空话假话的现象。作文教学如何才能求得“真实”,让学生能写出一个“真我”来呢?通过笔者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写真”的观念,训练学生“写真”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在作文教学思想和行为中努力做个“真老师”。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写真;策略
作文,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越是“写真”的作文,越富创造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很显然,作文,是要表达自己真实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然而,很久以来,中学生作文脱离生活、闭门造车、说空话假话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对现实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懒于思考,只是从“故纸堆”中去寻求素材。他们把笔触指向了间接经验而不是自己的直接体验,因而他们写的是别人的思想,借的是别人的逻辑,说的是自己并没有深入体验的空话。这样的作文死板、老气,读来让人感觉憋气、生气。尤让人着急的是:在那一群鲜活的少年身上,你竟然找不到一丝儿独创性!这实在让人担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文是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在教学生“求真”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培养首创精神,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也能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思考、探索社会问题。可以说,作文训练对于学生思想性格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文教学如何才能求得这个“真”,让学生都能写出一个“真我”来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写真”的观念
高尔基在《旧年》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倘若人们失掉了思想、感情、行动的独创性,就必定是可怜和平庸的。”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写真”的观念,意识到“写真”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明白:“我就是我”,“我”不可能与别人完全相同,“我”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且应该在作文中努力地把“我”的观察、“我”的思考、“我”的体验表现出来。
二、训练学生“写真”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训练学生写出“真我”,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作文训练的始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这个“真我作文”工程。
(一)认真观察生活,积累原始素材
毛泽东曾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要想让学生作文写出特色来,就必须引导他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可写的材料,而且也才能保证这材料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其实,这一个步骤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对待生活,因为只有他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用心去生活,他才能从各个方面受到教育,从而发掘出可写的东西。所以这一步非常重要,它无论是对学生作文还是做人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细心观察生活。首先,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难寻找,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材料(课文、练习语段等)中俯拾即是,只要我们稍加关注,便会运用自如。第二,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比如,我们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几分钟,可以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今日见闻”,既可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可训练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给每个学生机会,可以让这个活动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除了直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新闻联播”和“新闻周刊”等,以便于拓宽他们观察的视角。为了让学生把观察所得积累下来,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写日记、周记或小小的“时评”,坚持下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许多作文素材,还可以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
(二)深入思考问题,学会辨别是非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孰是孰非?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必要时,老师还应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进。笔者曾让学生写过一篇文章:《1=3》。这里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因其武而纠集了一批学生整天围着他转,他们闹课堂、骂老师、偷东西……干了很多不该干的事。乡亲邻里都愤恨他,常说他父母没有管教好他,言辞中对他家人极是不敬。但有一部分学生却主动地去结交他,认为他是英雄。笔者先引导学生们进行辩论,激烈辩论之后,同学们得出结论:那个学生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他不仅不英雄,还严重的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再经过进一步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一个同学做坏事,受影响的是自己的家人、同学和班级,甚至可能是更广泛的社会。然后笔者让学生们以“1=3”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们思维活跃,纷纷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有的还类推出了“1=50”,“1=13亿”等更广泛而深刻的问题。一个纪律很差的学生写道:“我以为在外面闹着玩儿没有什么,现在我才知道,我一个人在外面做错了事,受到谴责的竟然是全家人,而且我们的班级也会受到影响……以后我再也不干了!”这篇作文,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连平时最不爱写作的学生也把它写得非常流畅。这次作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来抽象的文题,却让学生们都写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真性情”。归结起来,能让学生们写出“真性情”的原因,是他们在认真观察,深入思考之后,真正地辨清了是非,获得了情感上和思想上的真实体验。
(三)坚持每写必真,绝不弄虚作假
学生们有时为了迅速完成任务,便从这本书上抄一点,那本书上罗一段,三下两下凑成一篇交完了事。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严肃地告诉学生:这是可耻的剽窃行为!作为生气勃勃的少年,我们绝不能让这种可耻的行为在自己身上弥漫。怎样才能真正训练学生“每写必真”呢?笔者试过这样一种办法:所有作文都当堂完成,包括周记,不让学生把作文带回家写,因为那样的话极容易出现敷衍了事和抄袭现象。有些学生一开始什么都写不出来,笔者就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他。而且每次作文笔者都认真评改,选出优秀者在班上表扬或向报刊投稿。慢慢的,班上学生都喜欢上了写作文,甚至经常追着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又写作文啊?——要不今天就写吧!”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试着放手让他们不在我们的“监管”下写作了。而且,笔者在作文上一般不做太多条款式的要求,总对她们说:“你觉得怎样表达好就怎样写。”所以学生们一般都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写作。那天,我们写“我崇拜……”这个文题,有个女生出人意料的写“我崇拜小鸟”。刚看到时笔者感觉似乎有点不合题意,但读到最后,笔者还是给了她A等。因为她写出了自己崇拜小鸟的具体原因,并且写得文采飞扬。
三、努力做个“真老师”
要求学生写出“真我”,我们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个“真老师”。这除了上面第三条所说的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写作环境之外,我们还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布置作文题时尽量切合学生实际,不要天马行空只是让自己的思想“飞”,结果学生云里雾里不着边际。其次,训练学生面对文题时认真审一审,尽量往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靠。第三,不管什么作文竞赛,都不要“越俎代庖”,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最后成了老师自己的“佳作”。
总而言之,作文,必须“写真”,只有“写真”,才会有创造的火花迸射,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真实情感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5.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6.
[4]纹绮.高尔基妙语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05.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7.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教学方式的生态化取向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SKN05,主持人:杨正强)。
作者简介:曾雪梅(1973-),女,四川宜宾人,重庆市永川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杨正强(1972-)男,四川宜宾人,重庆文理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发展规划科科长,院校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院校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写真;策略
作文,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越是“写真”的作文,越富创造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很显然,作文,是要表达自己真实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然而,很久以来,中学生作文脱离生活、闭门造车、说空话假话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对现实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懒于思考,只是从“故纸堆”中去寻求素材。他们把笔触指向了间接经验而不是自己的直接体验,因而他们写的是别人的思想,借的是别人的逻辑,说的是自己并没有深入体验的空话。这样的作文死板、老气,读来让人感觉憋气、生气。尤让人着急的是:在那一群鲜活的少年身上,你竟然找不到一丝儿独创性!这实在让人担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文是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在教学生“求真”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培养首创精神,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也能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思考、探索社会问题。可以说,作文训练对于学生思想性格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文教学如何才能求得这个“真”,让学生都能写出一个“真我”来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写真”的观念
高尔基在《旧年》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倘若人们失掉了思想、感情、行动的独创性,就必定是可怜和平庸的。”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写真”的观念,意识到“写真”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明白:“我就是我”,“我”不可能与别人完全相同,“我”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且应该在作文中努力地把“我”的观察、“我”的思考、“我”的体验表现出来。
二、训练学生“写真”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训练学生写出“真我”,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作文训练的始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这个“真我作文”工程。
(一)认真观察生活,积累原始素材
毛泽东曾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要想让学生作文写出特色来,就必须引导他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可写的材料,而且也才能保证这材料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其实,这一个步骤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对待生活,因为只有他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用心去生活,他才能从各个方面受到教育,从而发掘出可写的东西。所以这一步非常重要,它无论是对学生作文还是做人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细心观察生活。首先,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难寻找,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材料(课文、练习语段等)中俯拾即是,只要我们稍加关注,便会运用自如。第二,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比如,我们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几分钟,可以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今日见闻”,既可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可训练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给每个学生机会,可以让这个活动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除了直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新闻联播”和“新闻周刊”等,以便于拓宽他们观察的视角。为了让学生把观察所得积累下来,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写日记、周记或小小的“时评”,坚持下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许多作文素材,还可以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
(二)深入思考问题,学会辨别是非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孰是孰非?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必要时,老师还应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进。笔者曾让学生写过一篇文章:《1=3》。这里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因其武而纠集了一批学生整天围着他转,他们闹课堂、骂老师、偷东西……干了很多不该干的事。乡亲邻里都愤恨他,常说他父母没有管教好他,言辞中对他家人极是不敬。但有一部分学生却主动地去结交他,认为他是英雄。笔者先引导学生们进行辩论,激烈辩论之后,同学们得出结论:那个学生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他不仅不英雄,还严重的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再经过进一步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一个同学做坏事,受影响的是自己的家人、同学和班级,甚至可能是更广泛的社会。然后笔者让学生们以“1=3”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们思维活跃,纷纷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有的还类推出了“1=50”,“1=13亿”等更广泛而深刻的问题。一个纪律很差的学生写道:“我以为在外面闹着玩儿没有什么,现在我才知道,我一个人在外面做错了事,受到谴责的竟然是全家人,而且我们的班级也会受到影响……以后我再也不干了!”这篇作文,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连平时最不爱写作的学生也把它写得非常流畅。这次作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来抽象的文题,却让学生们都写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真性情”。归结起来,能让学生们写出“真性情”的原因,是他们在认真观察,深入思考之后,真正地辨清了是非,获得了情感上和思想上的真实体验。
(三)坚持每写必真,绝不弄虚作假
学生们有时为了迅速完成任务,便从这本书上抄一点,那本书上罗一段,三下两下凑成一篇交完了事。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严肃地告诉学生:这是可耻的剽窃行为!作为生气勃勃的少年,我们绝不能让这种可耻的行为在自己身上弥漫。怎样才能真正训练学生“每写必真”呢?笔者试过这样一种办法:所有作文都当堂完成,包括周记,不让学生把作文带回家写,因为那样的话极容易出现敷衍了事和抄袭现象。有些学生一开始什么都写不出来,笔者就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他。而且每次作文笔者都认真评改,选出优秀者在班上表扬或向报刊投稿。慢慢的,班上学生都喜欢上了写作文,甚至经常追着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又写作文啊?——要不今天就写吧!”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试着放手让他们不在我们的“监管”下写作了。而且,笔者在作文上一般不做太多条款式的要求,总对她们说:“你觉得怎样表达好就怎样写。”所以学生们一般都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写作。那天,我们写“我崇拜……”这个文题,有个女生出人意料的写“我崇拜小鸟”。刚看到时笔者感觉似乎有点不合题意,但读到最后,笔者还是给了她A等。因为她写出了自己崇拜小鸟的具体原因,并且写得文采飞扬。
三、努力做个“真老师”
要求学生写出“真我”,我们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个“真老师”。这除了上面第三条所说的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写作环境之外,我们还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布置作文题时尽量切合学生实际,不要天马行空只是让自己的思想“飞”,结果学生云里雾里不着边际。其次,训练学生面对文题时认真审一审,尽量往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靠。第三,不管什么作文竞赛,都不要“越俎代庖”,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最后成了老师自己的“佳作”。
总而言之,作文,必须“写真”,只有“写真”,才会有创造的火花迸射,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真实情感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5.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6.
[4]纹绮.高尔基妙语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05.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7.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教学方式的生态化取向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SKN05,主持人:杨正强)。
作者简介:曾雪梅(1973-),女,四川宜宾人,重庆市永川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杨正强(1972-)男,四川宜宾人,重庆文理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发展规划科科长,院校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院校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