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志弥坚 学优品更优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不足2000字的通讯《邓家兄弟不寻常的求学路——一边读大学一边当“猪倌”》(见《重庆日报》,2007.1.10)见报后,竟得到了时为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先后为他们的先进事迹作批示,号召广大大学学子以邓家兄弟为榜样,不畏艰苦,努力学习。一时间,这两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农家兄弟,因艰难求学、自立自强而成为社会中的楷模人物。在2008年的18届中国新闻奖评审中,这篇通讯当之无愧地荣获二等奖。综观全文,笔者认为该文最大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其一,细节入手,印证“邓家”贫穷。
  全文在叙述邓家贫穷时,用几个不经意间的细节描写,点出了邓家穷困的生活现状:“他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这两兄弟的父亲邓国洪,天气变了,他的心脏病又犯了。‘糟糕,药没有了。’”“心脏病”、“药没有了”,这让读者令人心颤的句子,使读者不免为两兄弟如何能读完大学捏一把汗。作者没有停留于此,而是继续在细节上下工夫,使现场感更具真实性与可读性:“哥哥邓费建蹬上自己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养猪场光线很暗,为了节约电费,没有开灯。”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但能增强现场短新闻的时效性,而且能更有效地凸显人物,深化主题。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们的感情中。作者正是用这一连串的寓有贫穷的细节描写,寓意深刻地为下文邓家兄弟发奋读书、艰苦创业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二,社会实践,促成办养猪场。
  “穷则思变”,这句话正好验证了邓家兄弟的求学创业实践。“穷困没有让兄弟俩垂头丧气,反倒成了他们奋斗的动力。”作者用一连串排比句强调兄弟俩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是他们创办养猪场的最初动因:推销地板、销售饲料、畜牧科技下乡和同学们创办养兔场……甚至兄弟俩还在附近一个村作调查,发现村里原来有500头母猪,已经卖掉、宰杀400多头。“下半年,猪价一定上涨。”正是由于他们的实践和社会调查,他们找到了市场的最佳切入点,从养猪入手,创办养猪场,积攒自己的学费,同时也为今后走出校门创业积累一点经验。
  他们的专业知识也派上了用场。当年,他们用父亲房子抵押贷款1万元买的100多头猪刚住进新猪舍不久,重庆便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干旱高温天气,猪儿频频发生中暑,好在有专业知识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他们没有损失一头猪。
  理想之花在实践之树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们的专业知识、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都得到了增强,在不影响上课的前提下,兄弟俩的养猪场办得红红火火。
  其三,创业成功,凸显重大主题。
  该文紧紧围绕邓家兄弟因贫穷读书的艰难展开,由此引出办养猪场的创业之路。这是一次“胆大妄为”的尝试,不说有没有能力办好养猪场,万一亏了,岂不是雪上加霜?
  天道酬勤。“第一栏肥猪出槽,果然卖了个好价钱,扣除成本,净赚1万余元。”他们不仅还清了父亲用房子抵押的贷款,而且,即将毕业的邓费建还接到3家用人单位的邀请,并和其中一家来自四川的大型牧业集团签订了协议。
  一则好新闻的发现,固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一定是在记录时代进程中并在掌握了大量新闻的基础上的必然。作者正是在获悉了邓家兄弟求学创业之路的新闻线索后,历时多天深入采访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以及他们位于县城边上的养猪场,将邓家兄弟艰苦求学创业的感人事迹见诸报端,真实地凸显了邓家兄弟人穷志弥坚、学优品更优的学以致用的学习生存本领,从而为千千万万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莘莘学子指明了一条不依靠国家助学金,凭借助学贷款创业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重庆商报)
其他文献
报纸时评版是公众舆论的重要平台,时评的对象直指公共权力,其重要性在于引导舆论和培育公众。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里,任何具备一般常识的公民都乐意对诸多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形成强大的公众舆论。诚如哈贝马斯所言,公众舆论指的是有判断能力的公众所从事的批判活动。①然而诸多意见必然存在高低之分,“判断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批判活动”的质量。常识是“判断能力”的基础,运用常识进行批判通常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不
期刊
2009年10月9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9家媒体:新华社、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时代华纳特纳广播集团和谷歌齐聚北京,参加被誉为“媒体奥林匹克”的世界媒体峰会,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家主流媒体和机构负责人,以及中国境内40多家媒体的负责人共约300人,这是世界媒体发展史上尚无先例的聚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开幕式并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媒体发
期刊
所谓灾难性报道,就是指新闻媒体对于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报道。  灾难性事件,世界各国都有,我国也难以避免。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灾难性事件,对于新闻媒体灾难性报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推动着媒体灾难性报道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就当前媒体灾难性报道亟须注意的几个关键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真实    新闻学理论告诉我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第一位,新闻是第二位,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期刊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勾画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科学发展蓝图,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保障,中国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才有坚实的基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出现。新闻媒体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做好有关新农
期刊
在编辑部的日常静态新闻策划中,设置话题的来源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记者在一线获取相关信息或线索,反馈给编辑部后由策划部门作出相应的策划方案;二是编辑通过多种途径在记者之前获取了相关信息或线索,然后与前方记者共同协商策划——这种情形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编辑部的日常策划,我们权且将这种由后方编辑主导、由前方记者执行的策划方式称作“前置性报道策划”,因为这种策划目标清楚、目的明确、社会效果可以预见。
期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纪录片收视狂潮现已盛况不再。当下大陆电视媒体的黄金时段里已找不到电视纪录片的身影,电视纪录片的“斜阳时代”已悄然来临。作为纪录时代表征、还原真实生活的影像文本,电视纪录片不仅是各级电视台的文化品位和制作能力的象征。而且还是维系广大电视工作者关注人文的理想主义情结之所在。消费文化的盛行使纪录片不再是时代的宠儿,电视纪录片不该只是“精英文化”的低吟浅唱,而更应走向“大众文化”的雅
期刊
2009年7月17日,由于担心和恐慌“核泄漏”,成千上万名杞县的群众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逃离家乡,外出避难,杞县县城一度空城,上演了一幕现代版的“杞人忧天”,又被称为“杞人忧钴”事件。  梳理整个“杞人忧钴”事件,看似谣言是引发大规模社会恐慌的主要诱因,但其背后隐含的,却是当地信息发布的失语和由此引发的公信力缺失,我们把此次危机事件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潜伏期:失语是危机产生的祸根  
期刊
2009年7月22日,人类有史以来覆盖人口最多的日全食光顾中国。打开23日的各家报纸,万里长江大“追日”,阴晴圆缺皆精彩。细细品读这些报纸关于日全食报道的标题,其中有不少神来之笔,妙景天成。  神来之笔,紧紧抓住读者心理  《解放日报》的头条标题是:  申城万众昨冒雨争睹日全食奇观(肩)  叹无拨云力不舍追日情(主)  下次沪上可见日全食将在2039年  这个标题真是神来之笔。一是抓住上海雨中日食
期刊
2009年11月,在全国新闻界喜迎第十个记者节的时候,中国记协召开了纪念范长江百年诞辰座谈会。范长江青少年时代就追求革命、追求进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他不辞辛劳,克服困难,历时10个月,深入我国西北部地区考察采访,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采写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经典作品。193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新华社总编辑、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中央新闻宣传
期刊
对于党报理论宣传来说,版面的意义就在于拥有读者。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是浪费。所以,作为报纸理论版面的具体操作者,我们的所有努力都应围绕如何让我们的版面更加广泛地走向读者这个主题。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理论走向大众是党报理论宣传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境界就是它最大限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 党报理论宣传的作用,在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人们的思维、开启人们对前沿性问题的理解、指导人们的实践,所以,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