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行为上散漫,行动上好动,习惯、情绪、心理调控上有程度不同的适应不良或障碍的学生,主要表现在行为上的偏离、情绪上的不稳定、人际交往上的紧张,易出现焦虑、恐惧、强迫、敌对、自卑、抑郁、孤僻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有的孩子因为自我调节很差或者自控力很差而成了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长远的工作。
一、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形成的原因虽然很多,我认为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农村小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三个方面,一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二是不良文化的影响;三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自身的奋斗,不少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成了大老板,而在企业工作的读书人却下岗了,特别是近些年各种关于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对家长、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冲击,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其次,由于现代社会信息非常发达,不健康的图书、光盘遍地都是,学生不加选择的阅读、观看,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变得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第三,内陆农村很多家庭父母双亲都外出务工,由老人家在家带着小孩读书,而老人家除了每天管理孩子日常起居之外,几乎不能起到其他任何的约束作用,导致个别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厌学。
2.学习无动力并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和从事其他的活动一样是需要动力的。没有动力就会不想学,不想学又不得不到学校学习,到学校后无事情干,上课也不想听,自然要找点事情做,就出现骂人打架,惹是生非,课堂上捣乱,课后东走走西逛逛等。由学习差到各方面差,这是相当一部分问题学生走过的路。对别的学生来说,由于问题学生的存在,给他们造成了一个不良的学习环境,使得部分学生因缺少抵抗力逐渐变成问题学生。这样他们的队伍会不断扩大。问题学生的扩大又使得教师感到自己徒劳无功,从而产生沮丧情绪,影响教育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态度。所谓的差班乱班由此产生。
3.负面评价造成的耻辱感丧失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师对于学生一般难以一视同仁,以歧视偏见看待那些教师认为“差”的学生,而袒护那些认为好的学生。这种偏见和歧视往往造成学生敌对情绪的产生。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正面评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会促使其鼓足干劲,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而当一个人受到负向评价时,心理上就会有挫折感,自尊心受到伤害,情绪变的不稳定,从而本能的回避屈辱,自我防御。意志坚强者会由此奋斗,以弥补以前的失败,而一般人则会情绪低落,放弃追求。
4.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的逆反心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而不适合的家庭教育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往往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农村的家长们由于自身接受教育程度的原因,在孩子们的教育上要么操之过急,对孩子要求太高,哪怕是一丁点过失也不准有,发现孩子的问题便会对孩子严厉责骂、惩罚,孩子慢慢地形成了一种逆反心理;要么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能学则学,不能学则带着外出务工。这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都将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恶。
二、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
农村小学的“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有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学生呢?
第一,用爱心燃起希望
班主任要真诚地尊重、理解和体谅这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尤其是不要当众讽刺挖苦他们。即使要批评,也要特别注意适时、适度。适时,就是指在这类学生心态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批评,切忌在他们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火上浇油”。适度,就是在批评时应把握分寸,切忌批评失当。对他们的教育最好采用个别方式,用教师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早已冷漠的心灵,使其真正从内心感到教师关心和爱护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第二,用信心激起火花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每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时,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偶然,而应归功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并且在班集体内大力宣传,以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希望与进取的火花。即使这样的学生某些方面一直不好,我们也可以适当调整评价标准,然后再从正面表扬,把他们推向进步的“绝境”,使他们没有“退路”。
第三,把机会当作良药
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问题学生”在行为、情绪、心理调控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适应不良或障碍,所以他们犯错、发生“事故”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每次犯事后,班主任都要给他们提供改正的“机会”,要始终坚信这样的学生是能够教育好的。其二,对这类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因为这些机会对某些“问题学生”来说,可能就是挽救他们的“一剂良药”。
第四、借心理辅导来矫正
可以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评价或角色扮演法。所谓集体评价,就是利用人的从众心理矫正不良习惯及情绪。绝大多数学生害怕来自同学尤其是同他关系密切的同学的指责和不满。因而,教师可组织学生就“问题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促使“问题学生”内省而达到行为矫正的目标。角色扮演可为学生提供客观真实的“镜影”,使“问题学生”认清角色所担负的正常行为和不同场合角色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纠正不属于此角色的行为,赋予其应有的行为,也可以达到矫正的目的。
总的说来,对待“问题学生”,教师要特别地关爱他们,在他们中间用自身树立榜样,用进步树立信心,把希望化为目标等,多采取一些好的方法和對策,帮助他们走出“泥沼地”,使他们拥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
一、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形成的原因虽然很多,我认为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农村小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三个方面,一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二是不良文化的影响;三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自身的奋斗,不少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成了大老板,而在企业工作的读书人却下岗了,特别是近些年各种关于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对家长、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冲击,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其次,由于现代社会信息非常发达,不健康的图书、光盘遍地都是,学生不加选择的阅读、观看,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变得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第三,内陆农村很多家庭父母双亲都外出务工,由老人家在家带着小孩读书,而老人家除了每天管理孩子日常起居之外,几乎不能起到其他任何的约束作用,导致个别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厌学。
2.学习无动力并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和从事其他的活动一样是需要动力的。没有动力就会不想学,不想学又不得不到学校学习,到学校后无事情干,上课也不想听,自然要找点事情做,就出现骂人打架,惹是生非,课堂上捣乱,课后东走走西逛逛等。由学习差到各方面差,这是相当一部分问题学生走过的路。对别的学生来说,由于问题学生的存在,给他们造成了一个不良的学习环境,使得部分学生因缺少抵抗力逐渐变成问题学生。这样他们的队伍会不断扩大。问题学生的扩大又使得教师感到自己徒劳无功,从而产生沮丧情绪,影响教育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态度。所谓的差班乱班由此产生。
3.负面评价造成的耻辱感丧失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师对于学生一般难以一视同仁,以歧视偏见看待那些教师认为“差”的学生,而袒护那些认为好的学生。这种偏见和歧视往往造成学生敌对情绪的产生。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正面评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会促使其鼓足干劲,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而当一个人受到负向评价时,心理上就会有挫折感,自尊心受到伤害,情绪变的不稳定,从而本能的回避屈辱,自我防御。意志坚强者会由此奋斗,以弥补以前的失败,而一般人则会情绪低落,放弃追求。
4.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的逆反心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而不适合的家庭教育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往往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农村的家长们由于自身接受教育程度的原因,在孩子们的教育上要么操之过急,对孩子要求太高,哪怕是一丁点过失也不准有,发现孩子的问题便会对孩子严厉责骂、惩罚,孩子慢慢地形成了一种逆反心理;要么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能学则学,不能学则带着外出务工。这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都将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恶。
二、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
农村小学的“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有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学生呢?
第一,用爱心燃起希望
班主任要真诚地尊重、理解和体谅这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尤其是不要当众讽刺挖苦他们。即使要批评,也要特别注意适时、适度。适时,就是指在这类学生心态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批评,切忌在他们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火上浇油”。适度,就是在批评时应把握分寸,切忌批评失当。对他们的教育最好采用个别方式,用教师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早已冷漠的心灵,使其真正从内心感到教师关心和爱护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第二,用信心激起火花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每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时,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偶然,而应归功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并且在班集体内大力宣传,以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希望与进取的火花。即使这样的学生某些方面一直不好,我们也可以适当调整评价标准,然后再从正面表扬,把他们推向进步的“绝境”,使他们没有“退路”。
第三,把机会当作良药
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问题学生”在行为、情绪、心理调控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适应不良或障碍,所以他们犯错、发生“事故”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每次犯事后,班主任都要给他们提供改正的“机会”,要始终坚信这样的学生是能够教育好的。其二,对这类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因为这些机会对某些“问题学生”来说,可能就是挽救他们的“一剂良药”。
第四、借心理辅导来矫正
可以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评价或角色扮演法。所谓集体评价,就是利用人的从众心理矫正不良习惯及情绪。绝大多数学生害怕来自同学尤其是同他关系密切的同学的指责和不满。因而,教师可组织学生就“问题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促使“问题学生”内省而达到行为矫正的目标。角色扮演可为学生提供客观真实的“镜影”,使“问题学生”认清角色所担负的正常行为和不同场合角色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纠正不属于此角色的行为,赋予其应有的行为,也可以达到矫正的目的。
总的说来,对待“问题学生”,教师要特别地关爱他们,在他们中间用自身树立榜样,用进步树立信心,把希望化为目标等,多采取一些好的方法和對策,帮助他们走出“泥沼地”,使他们拥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