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少年报社培训中心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委员会德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杨清瑕
现在若谈到心理健康,人们首先会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想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往往只看重教师的教学质量,只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而忽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我希望全社会要充分理解教师,从多视角去体察教师的苦楚。教师绝大多数是值得尊重的,他们的待遇不高,还那么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所以请社会不要因为少数教师的不良行为对教师群体产生怀疑。我也希望家长能和教师交朋友,真正走入教师的生活,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共同培养孩子。同时,教育主管部门除了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外,更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能因为一点错误就给他们极大的压力和指责,更需要关注如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一直非常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设,当您看到许多教师因为不堪重负而自杀的新闻时,您是什么感觉?
杨清瑕:他们都正值青壮年,也是做事业的好时候,他们如此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让我非常痛心。从自杀原因来看,有些是工作因素,有些是生活因素,当然也有可能本身就患有忧郁症或有性格缺陷等等,但无论如何,这都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自杀行为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我们需要看到全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了解教师自杀的比例并不高于其他行业。但由于教师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职业具有特殊性,社会关注度高,因而他们的自杀行为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密切关注教育工作者的心理问题,更多地关心和保护教师,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让他们健康地生活,而不至于采取偏激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
《中国教师》:那您认为这些教师采取的偏激态度对于其他教育工作者来说,会有什么影响?
杨清瑕:教师轻生的现象一旦发生,对其他教育工作者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首先人们在大量猜测教师自杀原因的同时,会对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改进工作方法,不要只是要求教师做好工作,更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其次,这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因为工作压力大,一旦身边有人自杀,人们就有可能悲观地看待问题,这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庭生活。当然,大部分教师会就其他教师的自杀行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反思,提醒自己和周边的人珍惜生命。
江苏一所学校,有一个英语教师在家上吊自杀,据了解,其自杀的原因有二:一是丈夫对她不好;二是没有评上高级教师,丢了面子。我问这所学校的吴老师,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吴老师说:“大家刚开始觉得很难受,感觉工作压力的确大,生活中很多问题无从解决。后来只是觉得可惜,有问题不应该自己闷着,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家庭生活,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自杀是最无能的表现。”同时他也说到,学校也对此开展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由此可见,教师在看到自杀现象后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基本还是能够正确对待这些问题的。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也从事了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您觉得现在教师的压力大吗?都来自哪些方面?
杨清瑕:其实任何工作都有压力,教师压力大,一方面是由于其工作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让教师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教师本职工作负担较重。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升学压力都很大,各种考试、竞赛、考核、检查频繁进行,大量的备课、作业批改,超负荷运转使教师很少有喘息的机会。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教师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业务进修。而且教师之间也越来越缺乏正常的交流沟通,正常的人际关系无法开展,心中的郁闷无法发泄,所以自感压力巨大。长此以往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第二,对学生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独生子女群体的扩大让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师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和体罚沾边,孩子吵闹,家长举报。教师严格的管理往往得不到孩子和家长的理解,反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和指责。现在媒体曝光率比较高,让教师在对待学生教育方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做的不当,这让教师的压力非常大。
尽管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但是管理层、家长和社会却常常把诸如孩子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校园暴力等问题简单归因到教师的个体身上。学生接受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不只在学校接受教育,也在家庭、社会那里受到影响,不只在上课的时间受教育,也在课外的时间里受到影响。学生接受影响的多面性和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让学校教育在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时显得苍白无力。然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并不考虑这些,他们送子女上学就是希望孩子“成龙”、“成凤”。面对这一切,教师心理压力很沉重。
第三,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处于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与日俱增。社会评价学校、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标准,便是学生的“升学率”,有些学校行政领导也将这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荣誉等直接挂钩。可教师的工作业绩是多方面的,有些地方忽视了学校生源、社会环境等因素,忽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从而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愿望、需求和动力,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第四,来自家庭的压力。很多地区教师的收入还不算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对称。有些教师要养活上老下小,房子、结婚、孩子教育等等,这些都需要钱。教师肩负重担,家事缠身,感觉心力交瘁,感觉生活里缺少快乐,导致他们的心理疾病渐长。
第五,来自教师自身问题。由于很多地区教师需要竞争上岗,致使很多教师工作很玩命,渴望他人看到并肯定自己的成绩,甚至对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一旦他们的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抗挫能力差,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还有的教师人格特征中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如有的教师存在怯懦、孤僻、狭隘等不良人格特征,因此在面临压力时,他们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消极状态。
《中国教师》:看到您列举的这么多压力,再想到每次上课时,教师仍然灿烂的笑脸,我觉得我们的人民教师真的很伟大。《中国教师》杂志的责任就是为我们的教师说话。社会上一直要为学生减负,却鲜有听说要为教师减负的,您对此怎么看?
杨清瑕:现在一直在说给学生减负,其实教师也是需要减负的。减负不是单纯地减少工作和心理负担,而是采取办法妥善、系统地解决问题。
首先要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要求上减负。上级部门对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责任要求,不能苛求教师面面俱到,什么都要负责,可以将那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例行检查等其他活动交给专人去做,保证教师在校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教育教学之中。同时科学制定教师的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中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真正做到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让教师在不同层面上获得成就感。再者,教师如果出现心理问题或和家长发生冲突,学校要勇于承担责任,在教育教师的同时和家长及时沟通,公平处理事宜,真正保护教师权益,让教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其次要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上减负。家长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教师,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去看,有些是教师力所不能及的,不要过分苛求教师必须做到。
最后,要从教师自身能力认识和心理上减负。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万能的,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是完美无缺的,不必过于追求完美,面面俱到,进行无谓的攀比。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环境努力工作,力求做最好的自己。同时,教师要正确看待工作的压力,问题出现不应过于抱怨,要及时沟通,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个人兴趣爱好,加强身体锻炼。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工作不是负担,在被动消极的情绪中工作,往往就会产生心理负担。
《中国教师》:面对压力,您自身是如何排解的,可以给我们讲一讲吗?
杨清瑕:压力有两种,一种是能够承受的,花力气能解决的,自然好办;另一种是很难承受的压力,常会造成一些极端的后果。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会有压力,我也一样,工作、生活中都会有很多繁杂的事务需要处理,但关键是如何排解压力,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
我的心态比较平和,爱好也比较广泛,喜欢听音乐、写作、读书、郊游,有很好的朋友圈,其中有闺中密友,有教师专家,更有家人,在我苦闷的时候,常会向他们请求帮助。平淡、乐观地对待生活是我的生活准则,而且我经常提醒自己:所有忙碌、焦虑的事情都可以用平静的心态来完成,不要太苛求自己。我在我的教育随笔集扉页就写着:当你刻意寻找金子时,很难找到金子;当你迎着阳光走时,你会意外地发现满口袋都是金子。
《中国教师》:教师本应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翻翻新闻,近几年舆论似乎对教师颇有微词。教师地位的重新定位,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会不会也对教师造成心理困扰?
杨清瑕:由于现在媒体的开放性,让教师的工作“曝光率”很高,教师稍有不慎就会给学校、自己惹了麻烦。媒体有些过激的言论还会让社会对教师群体不信任。有教师说,他们常会失眠,不敢任意说话,压力非常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确需要社会监督,但过于挑刺,把教师当“神”来看,有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边是忙于指责的家长,一边是忙于解释的教师,两边都觉得委屈,耗费过多的精力在这上面只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光。我认为家长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体谅,教师在接受反思的同时,家长是否也需要思考一下,配合学校的力度有多大,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适当等,要和教师共同培养孩子。
现在的很多政策,都是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观察、考虑和分析相关问题,保护学生权益,这无可非议,但教师的权益也该得到应有的保证。由于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太受家长的袒护和溺爱,有的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一听说孩子受了委屈就到学校兴师问罪,根本不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错。加之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如以前,教师管教学生如履薄冰,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现在很多地方教师比原来更加小心翼翼,束手束脚。因为一旦出事,学校处罚起来毫不留情。加之有些媒体夸张地报道,让教师会有很多担心,受到处罚的教师很少有人还能保持以往的工作热情,以后可能就对学生放纵不管了。实际上,这种不良的发展和放纵才是真正对学生的伤害,而且是一种长久的伤害。有些教师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会“谨言慎行”。所以,如果发生冲突,学校应该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处理问题,一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责任完全推给教师,要多一些保护教师的机制,让教师有安全感。这样的话,教师的境况会有很大好转,也有利于解决问题。
《中国教师》:您对教师心理建设颇有研究,可不可以谈一下,社会和学校有没有开始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您对这方面有什么研究?
杨清瑕:面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都有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很多学校都设有教师心理咨询室。教育主管部门也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测试、专家心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等。但也有部分学校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心理辅导很低效。
从效果上来说,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效果,但难以改变很多客观的现实。很多人认为谁去看心理医生谁就有精神病,一些人会避而远之,没有把心理疾病当成健康问题来解决。我们要改变一些教师对心理问题的鄙视,提高学习和预防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提到议事日程上,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采取妥善的措施。当然,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自身采取措施,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健康你做主”,教师自己也要做出努力,出了问题要承认它并及时治疗。
由于工作原因,我常去各地学校给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情绪管理、阳光心态等方面的讲授,主要从他们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调适心态、情绪控制、加强修养等方面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
减轻教师负担和压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与配合。教师排解压力的方式是多元的,这不仅需要全社会对他们的健康问题予以关注,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予以关怀,同时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修炼,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免疫力。简单地说几点:
首先要健全科学评价机制。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学校领导,应该统筹安排教师的工作,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学校应该发挥民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让教师在相对公平、公正的平台上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其次,要疏通多条关心渠道。教师工作忙碌,容易引发脾气暴躁、心理烦恼、情绪失控等心理疾病,作为学校,要创造条件,及时加强教师的心理疏导。平时多组织一些教工活动,多找教师谈谈心,了解其工作、生活、家庭情况,并提供教师、家长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即使是一条问候的短信,一个灿烂的微笑,都会产生极佳的心理效果。
最后,要引导教师自我关爱。我的健康我做主,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善待自己,珍爱生命,多读有益于心理调适和健康方面的读物,合理安排调控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尽量在制订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适当留出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一定留出休息喘气的时间,让绷紧的神经有松弛的机会。同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集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陪伴家人、孩子,多想开心、成功的事情。这些都将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
(责任编辑:吴廖)
现在若谈到心理健康,人们首先会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想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往往只看重教师的教学质量,只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而忽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我希望全社会要充分理解教师,从多视角去体察教师的苦楚。教师绝大多数是值得尊重的,他们的待遇不高,还那么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所以请社会不要因为少数教师的不良行为对教师群体产生怀疑。我也希望家长能和教师交朋友,真正走入教师的生活,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共同培养孩子。同时,教育主管部门除了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外,更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能因为一点错误就给他们极大的压力和指责,更需要关注如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一直非常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设,当您看到许多教师因为不堪重负而自杀的新闻时,您是什么感觉?
杨清瑕:他们都正值青壮年,也是做事业的好时候,他们如此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让我非常痛心。从自杀原因来看,有些是工作因素,有些是生活因素,当然也有可能本身就患有忧郁症或有性格缺陷等等,但无论如何,这都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自杀行为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我们需要看到全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了解教师自杀的比例并不高于其他行业。但由于教师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职业具有特殊性,社会关注度高,因而他们的自杀行为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密切关注教育工作者的心理问题,更多地关心和保护教师,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让他们健康地生活,而不至于采取偏激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
《中国教师》:那您认为这些教师采取的偏激态度对于其他教育工作者来说,会有什么影响?
杨清瑕:教师轻生的现象一旦发生,对其他教育工作者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首先人们在大量猜测教师自杀原因的同时,会对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改进工作方法,不要只是要求教师做好工作,更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其次,这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因为工作压力大,一旦身边有人自杀,人们就有可能悲观地看待问题,这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庭生活。当然,大部分教师会就其他教师的自杀行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反思,提醒自己和周边的人珍惜生命。
江苏一所学校,有一个英语教师在家上吊自杀,据了解,其自杀的原因有二:一是丈夫对她不好;二是没有评上高级教师,丢了面子。我问这所学校的吴老师,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吴老师说:“大家刚开始觉得很难受,感觉工作压力的确大,生活中很多问题无从解决。后来只是觉得可惜,有问题不应该自己闷着,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家庭生活,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自杀是最无能的表现。”同时他也说到,学校也对此开展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由此可见,教师在看到自杀现象后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基本还是能够正确对待这些问题的。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也从事了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您觉得现在教师的压力大吗?都来自哪些方面?
杨清瑕:其实任何工作都有压力,教师压力大,一方面是由于其工作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让教师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教师本职工作负担较重。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升学压力都很大,各种考试、竞赛、考核、检查频繁进行,大量的备课、作业批改,超负荷运转使教师很少有喘息的机会。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教师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业务进修。而且教师之间也越来越缺乏正常的交流沟通,正常的人际关系无法开展,心中的郁闷无法发泄,所以自感压力巨大。长此以往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第二,对学生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独生子女群体的扩大让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师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和体罚沾边,孩子吵闹,家长举报。教师严格的管理往往得不到孩子和家长的理解,反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和指责。现在媒体曝光率比较高,让教师在对待学生教育方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做的不当,这让教师的压力非常大。
尽管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但是管理层、家长和社会却常常把诸如孩子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校园暴力等问题简单归因到教师的个体身上。学生接受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不只在学校接受教育,也在家庭、社会那里受到影响,不只在上课的时间受教育,也在课外的时间里受到影响。学生接受影响的多面性和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让学校教育在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时显得苍白无力。然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并不考虑这些,他们送子女上学就是希望孩子“成龙”、“成凤”。面对这一切,教师心理压力很沉重。
第三,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处于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与日俱增。社会评价学校、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标准,便是学生的“升学率”,有些学校行政领导也将这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荣誉等直接挂钩。可教师的工作业绩是多方面的,有些地方忽视了学校生源、社会环境等因素,忽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从而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愿望、需求和动力,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第四,来自家庭的压力。很多地区教师的收入还不算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对称。有些教师要养活上老下小,房子、结婚、孩子教育等等,这些都需要钱。教师肩负重担,家事缠身,感觉心力交瘁,感觉生活里缺少快乐,导致他们的心理疾病渐长。
第五,来自教师自身问题。由于很多地区教师需要竞争上岗,致使很多教师工作很玩命,渴望他人看到并肯定自己的成绩,甚至对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一旦他们的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抗挫能力差,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还有的教师人格特征中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如有的教师存在怯懦、孤僻、狭隘等不良人格特征,因此在面临压力时,他们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消极状态。
《中国教师》:看到您列举的这么多压力,再想到每次上课时,教师仍然灿烂的笑脸,我觉得我们的人民教师真的很伟大。《中国教师》杂志的责任就是为我们的教师说话。社会上一直要为学生减负,却鲜有听说要为教师减负的,您对此怎么看?
杨清瑕:现在一直在说给学生减负,其实教师也是需要减负的。减负不是单纯地减少工作和心理负担,而是采取办法妥善、系统地解决问题。
首先要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要求上减负。上级部门对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责任要求,不能苛求教师面面俱到,什么都要负责,可以将那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例行检查等其他活动交给专人去做,保证教师在校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教育教学之中。同时科学制定教师的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中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真正做到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让教师在不同层面上获得成就感。再者,教师如果出现心理问题或和家长发生冲突,学校要勇于承担责任,在教育教师的同时和家长及时沟通,公平处理事宜,真正保护教师权益,让教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其次要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上减负。家长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教师,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去看,有些是教师力所不能及的,不要过分苛求教师必须做到。
最后,要从教师自身能力认识和心理上减负。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万能的,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是完美无缺的,不必过于追求完美,面面俱到,进行无谓的攀比。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环境努力工作,力求做最好的自己。同时,教师要正确看待工作的压力,问题出现不应过于抱怨,要及时沟通,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个人兴趣爱好,加强身体锻炼。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工作不是负担,在被动消极的情绪中工作,往往就会产生心理负担。
《中国教师》:面对压力,您自身是如何排解的,可以给我们讲一讲吗?
杨清瑕:压力有两种,一种是能够承受的,花力气能解决的,自然好办;另一种是很难承受的压力,常会造成一些极端的后果。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会有压力,我也一样,工作、生活中都会有很多繁杂的事务需要处理,但关键是如何排解压力,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
我的心态比较平和,爱好也比较广泛,喜欢听音乐、写作、读书、郊游,有很好的朋友圈,其中有闺中密友,有教师专家,更有家人,在我苦闷的时候,常会向他们请求帮助。平淡、乐观地对待生活是我的生活准则,而且我经常提醒自己:所有忙碌、焦虑的事情都可以用平静的心态来完成,不要太苛求自己。我在我的教育随笔集扉页就写着:当你刻意寻找金子时,很难找到金子;当你迎着阳光走时,你会意外地发现满口袋都是金子。
《中国教师》:教师本应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翻翻新闻,近几年舆论似乎对教师颇有微词。教师地位的重新定位,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会不会也对教师造成心理困扰?
杨清瑕:由于现在媒体的开放性,让教师的工作“曝光率”很高,教师稍有不慎就会给学校、自己惹了麻烦。媒体有些过激的言论还会让社会对教师群体不信任。有教师说,他们常会失眠,不敢任意说话,压力非常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确需要社会监督,但过于挑刺,把教师当“神”来看,有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边是忙于指责的家长,一边是忙于解释的教师,两边都觉得委屈,耗费过多的精力在这上面只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光。我认为家长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体谅,教师在接受反思的同时,家长是否也需要思考一下,配合学校的力度有多大,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适当等,要和教师共同培养孩子。
现在的很多政策,都是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观察、考虑和分析相关问题,保护学生权益,这无可非议,但教师的权益也该得到应有的保证。由于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太受家长的袒护和溺爱,有的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一听说孩子受了委屈就到学校兴师问罪,根本不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错。加之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如以前,教师管教学生如履薄冰,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现在很多地方教师比原来更加小心翼翼,束手束脚。因为一旦出事,学校处罚起来毫不留情。加之有些媒体夸张地报道,让教师会有很多担心,受到处罚的教师很少有人还能保持以往的工作热情,以后可能就对学生放纵不管了。实际上,这种不良的发展和放纵才是真正对学生的伤害,而且是一种长久的伤害。有些教师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会“谨言慎行”。所以,如果发生冲突,学校应该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处理问题,一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责任完全推给教师,要多一些保护教师的机制,让教师有安全感。这样的话,教师的境况会有很大好转,也有利于解决问题。
《中国教师》:您对教师心理建设颇有研究,可不可以谈一下,社会和学校有没有开始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您对这方面有什么研究?
杨清瑕:面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都有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很多学校都设有教师心理咨询室。教育主管部门也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测试、专家心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等。但也有部分学校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心理辅导很低效。
从效果上来说,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效果,但难以改变很多客观的现实。很多人认为谁去看心理医生谁就有精神病,一些人会避而远之,没有把心理疾病当成健康问题来解决。我们要改变一些教师对心理问题的鄙视,提高学习和预防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提到议事日程上,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采取妥善的措施。当然,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自身采取措施,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健康你做主”,教师自己也要做出努力,出了问题要承认它并及时治疗。
由于工作原因,我常去各地学校给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情绪管理、阳光心态等方面的讲授,主要从他们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调适心态、情绪控制、加强修养等方面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
减轻教师负担和压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与配合。教师排解压力的方式是多元的,这不仅需要全社会对他们的健康问题予以关注,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予以关怀,同时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修炼,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免疫力。简单地说几点:
首先要健全科学评价机制。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学校领导,应该统筹安排教师的工作,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学校应该发挥民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让教师在相对公平、公正的平台上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其次,要疏通多条关心渠道。教师工作忙碌,容易引发脾气暴躁、心理烦恼、情绪失控等心理疾病,作为学校,要创造条件,及时加强教师的心理疏导。平时多组织一些教工活动,多找教师谈谈心,了解其工作、生活、家庭情况,并提供教师、家长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即使是一条问候的短信,一个灿烂的微笑,都会产生极佳的心理效果。
最后,要引导教师自我关爱。我的健康我做主,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善待自己,珍爱生命,多读有益于心理调适和健康方面的读物,合理安排调控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尽量在制订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适当留出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一定留出休息喘气的时间,让绷紧的神经有松弛的机会。同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集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陪伴家人、孩子,多想开心、成功的事情。这些都将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
(责任编辑:吴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