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的活动,人类传播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传播的五个要素分别是谁,说什么,传播渠道,对谁说以及传播效果。传播具有循环和互动性,无论是哪一种传播方式都离不开满足受众需要的最终结果,人们利用传播的信息满足需要,都是以不同社会为背景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每个社会它所具有的、唯一的多种因素(历史、地理、人文、信仰、传统等)都将为在此所做传播的每一个环节,打上这个社会的“生产商标”。
  关键词:传播;社会;关系
  引言
  传播学理论也因而在研究时应向社会学理论方向让渡,使书面的理论得到最恰当、最贴切、最适合的实践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举动,如上网聊天、写博客、购物等等,都是人们自己先创构出来,经过无数个体累计重复体验,从而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延续的、熟悉的社会集体认同行为。这种行为又反过来重新界定并规划人们的这种集体认同行为。个体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他所处社会、交流对方进行网状贯通,从而个体的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人们通过他的经历赋予意义来理解事物。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生活在特定某一个时期,某一个社会,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地方的人,怎么可能脱离这些背景去思考、去行动呢?这个个体的属性里,已融汇他所处环境、全方面的“分子細胞”。就拿舞蹈来讲,一个作品如果脱离了真实生活的轨道,无论剧目的演员有多么优秀、场景有多么的华美,都不能挽救整个作品在构建时的失真。这样的作品必然将失去观众。因为观众是带着现实的眼光去评价作品,他们会以生活中的类似场景和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生活经历去对比剧中的合理性及可看性。
  二、意义是在人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
  如果一个单一的个体不去积极、主动的与其它个体交流,他的社会认同感就无从谈起,他可能只能停留或者倒退回某个认识的初始状态。
  三、一切社会结构与机构都是由相互作用的人们建立的。
  机构,作为个体传播信息的载体,必然担负着开展推动相互交流的重任。当然,不同的机构,它也附带着它特有的属性及印记,而这些,恰恰所属建构机构集合体的个体们的归属特征。这将在传播过程中清晰的体现出来。如,最近“相约北京”的一系列演出,作为一名观众你能明显地感受到,不同国度的团体在表现同一个作品时,会带着他们国家社会文化的痕迹去诠释及会产生一些新的作品理解。“
  四、个人行为不是严格的由前面的实践决定,而是自发产生的。
  个体在处理一个事件时,会贯呈以前的行为、思维习惯,但同时个体做任何事情同时还会受到自身所处环境,而做出一定的变化。
  五、心灵是由一个内部对话所构成,它反映了一个人与他人的心理作用。
  如当个体面临问题时候,这时个体的生活经验会产生作用,指导个体及时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他在做判断分析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对他人影响,及这些影响作用下的他人的反射行为。
  六、行为是在社会团体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或建立的。
  这点毋庸置疑,个体的行动,必须是依附在一个具体的、现实的载体上,凭借载体与载体间的互动、交流、联盟,个体的行为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如果脱离这个前提,就无从谈起个体行为的建立与实现。
  七、一个人不能通过观察公开的行为来理解人的经历,人们对于事件的理解与他们给与事件的意义是必须查明的。
  作为集合体中的个体,他所做出的行为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公开的行为较多受他人作用,外界影响)可能并不是能够完全的表达这个个体的真正的想法。从整体上看,传播的行为绝不可能是单一化和简单化的动态过程,而是与他周围的社会及其它个体进行网状交织,受制于他们曾给与的和将要接受的反射思维的作用及影响。个体在完成传播的行为时与社会间的经、纬关系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作为一个包容性的载体,运营着无数个体传播行为的伸展活动。在这种信息采集、交流、获取的过程中,个体的行为活动得到经验的肯定或否定,以此又一次达到传播行为经验的积累。
  八、结束语
  社会是传播进行的依托者,而传播是社会进行的推动者或建造者。社会与传播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传播行为是在了解受众诸如年龄、家庭、教育等社会学和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量的基础上,容纳了个体或某个团体的意愿、需求、动机以及行为的影响等心理学方面的变量,而以此来开展的行动。因此,能够让传播在现实社会成为一次正确的、成功的行为,研究社会学与传播学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是非常必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拓展传播 提升传播效应[J]. 谢礼.记者摇篮. 2021,(06)
  [2]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J].李莎莎.品位·经典. 2021,(12)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性传播的实践与思考[J].李雅洁.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44(03)
  作者简介:杨征(1978-);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陕西富平;学历:本科;职称:国家二级舞蹈演员、副高;研究方向:舞蹈编导、舞蹈理论、舞蹈表演。
其他文献
摘要: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的历史画卷,其记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唯有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要想更好地遇见和解决前路上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从中获得持续前进的力量。本文立足高职学校实际,从党史中汲取促进学生思想、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以全新的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工作中,相应的主管部门要实现对纪检监察队伍在思想认知方面的塑造,及时的拓展纪检监察干部群体的知识面,提高相关纪檢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对应的纪检监察工作中,还需要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工作职责,确保各项监督管理工作都具备责任主体。  关键词:国企;基层纪检监察;团队;建设  引言:国有企业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但是在相应
期刊
摘要:新技术环境下,网络科技在不断发展,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发生着新的改变。随之带来的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数字文化空间建设的创新改变,即数字文化空间创新和改革工作需要结合时代潮流,不断推动文化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工作,从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的整体发展。基于此,本文浅谈数字文化空间的特征及与传统文化空间的比较与数字文化空间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和挑战,据此提出具体的公共文化服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最大道德公约数,主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进行统一。这不仅是对广大群众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要求。因此,这一教育内容完全应该渗透到当前的基层党校党建工作中。本文就以当前的党校党建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现状为主要研究背景,就如何加强党校党建工作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期刊
摘要:文化馆是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馆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传递着社会文化的精神。而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们被称为艺术工作者,这些人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角,正是这些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培养出了一大批艺术骨干以及优秀的文艺人才,这些人才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人才的支撑。本篇文章从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性出发,论述充分发挥文化馆作用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活动;重要性  前言:近年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既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动力,又使农村经济发展上升了一个阶段,进而实现了农民的小康生活。同时只有党组织强大才能更容易的将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障集体经济的基本利益。因此本文从农村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出发,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基层党建;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主要生产资料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建党已经百年有余,但红色基因依然奔涌在共产党人的血液中。在新的时代,对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分析普遍着手于功能分析,而红色基因不仅是对文化记忆的塑造过程,更是对交往记忆的实现过程。因此,本文在记忆维度看待红色基因的传承,分析红色基因在传承中面临身份认同、信念确立、注意分配这三大挑战,并据此提出了方向引导、发展途径、记忆维序、唤醒回忆与制度依赖这几方面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隨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精神文化不仅能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还能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精神文化 新风向  精神文化需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以构建其思维模式、规范其社会行为、进行价值判断的意识要素、观念形式,和追求、拥有精神文化成果的需求。“精神文化需求是人们维持、满足自我精神世界存在
期刊
摘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在民族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共同体意识,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拓展民族团結进步教育网络空间,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期刊
摘要:在生产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来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尽最大的可能在新常态经济下走出一条改革之路,此外中国企业还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自身的文化建设相结合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国有企业所具备的企业特色。借此,本文以两者结合为主要核心对其实施政策以及实施机制展开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  引言: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