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技术环境下,网络科技在不断发展,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发生着新的改变。随之带来的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数字文化空间建设的创新改变,即数字文化空间创新和改革工作需要结合时代潮流,不断推动文化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工作,从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的整体发展。基于此,本文浅谈数字文化空间的特征及与传统文化空间的比较与数字文化空间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和挑战,据此提出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方向与改革路径,让数字文化空间的服务效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文化;创新
前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为5G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创新数字文化空间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找到了切入点。特别是目前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以及B站等新媒体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们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和改革工作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挑战。因此,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为群众搭建数字化的文化服务活动,也可以充分把握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效率与质量。
一、数字文化空间的特征及与传统文化空间的比较
在数字文化空间下,数字化的形象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是数字文化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要素被转化成为数字资源,使得数字文化空间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放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数字文化空间下的个体需求和数字文化等信息资源也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提供快捷、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就成为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因此,与传统文化空间相比较,数字文化空间一方面可以加速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共享与分散,为新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交互方式,提升了知識信息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为数字文化空间创造新的空间网络逻辑,为新的文化空间的组织形式提供更多进步可能【1】。
二、数字文化空间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和挑战
在传统技术环境下,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成本投入等限制因素,很难迅速、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和反馈。而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群众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直接反应自己的需求和评价,空间范围得到拓展。同时,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也可以借助更加广阔的平台来获取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主动积极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文化服务。除此之外,在数字文化空间下,政府还主动提出了一套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体验,吸引群众深度参与,从而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2】。由此可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数字文化空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能够满足社会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建设走向良性发展。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数字文化空间下的创新方向与改革路径
(一)数字技术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方向
数字文化空间所具备的流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有利于不同的主体进行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与经验交流,让每个主体都可以成为“中心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主体可以产生交互,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与此相对应,数字文化空间在建设时使用数字技术还可以改造传统的事业供给模式与治理手段,运用信息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效率和公共治理能力。
(二)利用数字文化空间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升级
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还可以从公共文化体系的供给成本、供给效用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来为全国各地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统一的数字文化空间平台,从而弥补实体型空间相互作用的不足。比如国家在2020年初就提出要做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建成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进行数字化改造和生积以及推动旅游景区的文化体验区等方式来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3】。
(三)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开放共享型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在传统的文化事业制度下,公共资源的服务体系容易出现资源沉淀、绩效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数字文化空间下,应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创新资源配置的方式,通过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渠道、全面渗透和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以及重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等手段来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此外,在数字技术的环境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并不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在界限被打破的前提下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交换,这就说明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和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4】。
(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机制提高民众公共文化参与水平
多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直都是行政化的处事风格,从而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供给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源分配不均、资源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因此,在数字文化空间的环境下,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主动识别群众的合理需求,准确获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为群众表达内心的诉求和获取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多种渠道。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数字文化空间下优化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民主化,最终实现提高民众公共文化参与水平的目标【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今天的重要产物,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共服务水平。在数字文化空间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应该通过数学技术、数字文化空间、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以及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等方式来助推我国文化产品的转型升级,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覃春梅.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探析[J]. 艺术大观, 2019, 000(015):P.1-2.
[2]王筱雯, 王天泥. 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为例[J]. 图书馆, 2017, 000(004):40-43.
[3]李丽华. 坚定文化自信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 佛山研究, 2018, 000(002):49-52,40.
[4]巨光月.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文化服务的发展和创新[J].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9, 000(008):67.
[5]韩祥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的路径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v.4;No.118(10):185-186.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文化;创新
前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为5G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创新数字文化空间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找到了切入点。特别是目前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以及B站等新媒体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们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和改革工作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挑战。因此,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为群众搭建数字化的文化服务活动,也可以充分把握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效率与质量。
一、数字文化空间的特征及与传统文化空间的比较
在数字文化空间下,数字化的形象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是数字文化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要素被转化成为数字资源,使得数字文化空间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放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数字文化空间下的个体需求和数字文化等信息资源也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提供快捷、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就成为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因此,与传统文化空间相比较,数字文化空间一方面可以加速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共享与分散,为新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交互方式,提升了知識信息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为数字文化空间创造新的空间网络逻辑,为新的文化空间的组织形式提供更多进步可能【1】。
二、数字文化空间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和挑战
在传统技术环境下,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成本投入等限制因素,很难迅速、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和反馈。而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群众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直接反应自己的需求和评价,空间范围得到拓展。同时,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也可以借助更加广阔的平台来获取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主动积极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文化服务。除此之外,在数字文化空间下,政府还主动提出了一套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体验,吸引群众深度参与,从而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2】。由此可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数字文化空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能够满足社会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建设走向良性发展。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数字文化空间下的创新方向与改革路径
(一)数字技术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方向
数字文化空间所具备的流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有利于不同的主体进行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与经验交流,让每个主体都可以成为“中心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主体可以产生交互,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与此相对应,数字文化空间在建设时使用数字技术还可以改造传统的事业供给模式与治理手段,运用信息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效率和公共治理能力。
(二)利用数字文化空间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升级
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还可以从公共文化体系的供给成本、供给效用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来为全国各地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统一的数字文化空间平台,从而弥补实体型空间相互作用的不足。比如国家在2020年初就提出要做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建成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进行数字化改造和生积以及推动旅游景区的文化体验区等方式来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3】。
(三)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开放共享型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在传统的文化事业制度下,公共资源的服务体系容易出现资源沉淀、绩效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数字文化空间下,应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创新资源配置的方式,通过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渠道、全面渗透和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以及重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等手段来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此外,在数字技术的环境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并不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在界限被打破的前提下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交换,这就说明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和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4】。
(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机制提高民众公共文化参与水平
多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直都是行政化的处事风格,从而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供给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源分配不均、资源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因此,在数字文化空间的环境下,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主动识别群众的合理需求,准确获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为群众表达内心的诉求和获取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多种渠道。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数字文化空间下优化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民主化,最终实现提高民众公共文化参与水平的目标【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今天的重要产物,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共服务水平。在数字文化空间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应该通过数学技术、数字文化空间、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以及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等方式来助推我国文化产品的转型升级,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覃春梅.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探析[J]. 艺术大观, 2019, 000(015):P.1-2.
[2]王筱雯, 王天泥. 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为例[J]. 图书馆, 2017, 000(004):40-43.
[3]李丽华. 坚定文化自信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 佛山研究, 2018, 000(002):49-52,40.
[4]巨光月.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文化服务的发展和创新[J].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9, 000(008):67.
[5]韩祥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的路径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v.4;No.118(1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