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秋日传奇》里的第一句话,由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娓娓诉说着:“有些人能清楚地听见来自心灵的声音,他们依着那声音作息。这种人最终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说……”电影借一个印第安长老的暮年回忆,叙述了一个家族悲欢离合的故事。主角崔斯汀是一个生性狂野、我行我素、想尽办法挑战自己和社会的人,他的身上蕴涵着随时随地可能爆发的力量。同时,他也是纯真至极的人,不带任何目的地真情流露,无拘无束、无私无畏、无所羁绊,赢得了大家深深的爱。因为在他放纵的外表下,拥有一颗未受污染的心,如天空般纯净和澄澈,如火焰般灼热和浓烈。
民国政坛也有一位这样的人,他与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共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他与孙中山同榻而眠、共商国事,争论情急时,敢推搡国父;他因不满蒋介石的作为,常和冯玉祥在一起,大白天提着灯笼去开会。蒋笑问他为何白天点灯笼,他学着蒋的宁波腔调说,“娘希屁,这里太黑暗了”;他曾抡着拐杖追着打戴笠,追不上了就开骂;他骂汪精卫“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气得汪精卫三天吃不下饭;快五十岁了,为了募集爱国捐款,他头顶用红绳扎了个小辫,在台上又唱又跳,大出洋相,最后甚至呼呼磕响头,也毫不介意……其实,早在他二十几岁时,就被誉为“吴疯子”。他就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吴稚晖。他的一生,既当疯子,又是传说。
1865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吴稚晖出生在江苏常州武进。父亲吴有成淳厚朴实,行善乡里。吴家历代以种田为生,家境颇为贫困。母亲邹氏25岁,便离开了人世;下葬时,只能在下层衬以稻草。那一年,吴稚晖年仅6岁。此后,年幼的他由外祖母抚养。7岁时,他进入无锡一私塾接受启蒙教育。9岁他师从邹锡安、陶志伊。14岁他随龚春帆读书。外祖母家的生活也很清贫,在吴稚晖15岁时,更加穷困,时而断炊。由于吴稚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在他18岁时,就自设学馆做私塾先生,得以帮衬家境。他自述言,“长贫贱,拥破书,作村学究”。做先生时,外祖母将自己的外衣典当后给他买了一件布袍,免得衣衫破旧教书难堪。他天性顽皮,喜欢搞恶作剧。他曾爬上邻居家的烟囱上解手;村民办丧事,请来和尚道士做道场,他趁人不留神在大茶壶里撒尿。就是在他人私塾上学时,也常纠集小伙伴闹事,没少挨先生的戒尺打。不管再怎么挨打或罚跪,他放荡疯癫的自由天性也没改。但吴稚晖在学习上却十分用功,渴望博取功名来改变命运。他也孝敬,当年母亲病危弥留之际,邻居嘱咐他携笤帚跪在院中石头上,向天祈求救娘的命。他多次对亲友说,将来要把那块石头嵌在房屋壁上,题为“别母石”。外祖母当年当掉自己的一件皮背心给他做棉袄,吴稚晖就用教书一年所得的18元钱,替外祖母置了一床新棉被。23岁时,他考中了秀才。接下来,他以古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江南最有名的江阴南菁书院。胡适之先生曾说过,“南菁书院是全国最好的一所学校”。吴稚晖在考试时,不同于一般人,他用篆书写了两篇策论。他的主考官杨仪和张小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老人家才能做得到的成就。所以把吴稚晖选为第一名。
年纪轻轻,他就被人家说成是“蓄老”了。足见其在书法上下过多大的功夫,书法水平有多精湛。当年他在私塾教书时,课余常到无锡崇安寺春源茶社,与裘可标、孙揆均、陈育等人讨论八股及时务。他们交换新知识,集会论道,写篆字,研究《皇清经解》,学桐城派的古文笔法写文章,这种交流对他学业提升帮助很大。他的文章长于史论,研究《皇清经解》也颇见功力,国学修养深厚。清朝科举时代的学子们,没有不讲究书法艺术的。吴稚晖在书法上展露拳脚,就得益于他那当之无愧的篆书绝技。1891年,26岁的吴稚晖参加乡试,主考官赏识他的经学。他的文章写得一般,但他与众不同,用篆书完成写作,深得主考官的折服,遂中举人。多年后,吴稚晖总是自我揭短当年中举一事,他说:“这个举人是我骗来的。因为我写的文章不长,但是全部用大篆写。所以科举考官看不懂字,但觉得字写得很好,就把我录取了”。吴稚晖在年幼时就学写大篆。他摹石鼓文,也摹汉碑碑额上的篆字,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又由于他文学修养厚、古文字学养深并精于考据学,所以他的篆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灵性。可谓当时的“天下第一篆”。他的篆字洒脱不拘束,没有一丝一毫的压抑感。由于他在篆书上,继承又创新、总结又实践,在书法学术上,也功不可没。他创立了篆书的标准体。学业上的功力大涨,求取功名的春风得意,并没改变吴稚晖的狂放血性。在南菁书院读书时,他又干了一件引起轰动效应的事。
满族官僚、江苏学政溥良乘轿经过孔庙,在下马碑前没下轿,恰好让吴稚晖撞见。他气愤地拾起砖石向轿中乱扔,弄得溥良狼狈不堪。差役将吴稚晖捉住,他却大喊:“南菁书院学生吴稚晖是也”!此事过后,“吴疯子”这一浑号就在无锡传开。1901年,他留学日本。不久清政府开始实施“新政”,其中一项内容是办新学。吴稚晖响应号召回广东办学。自那时起接触到官场内幕,他感觉与自我个性格格不入,掩鼻作罢。次年他带了26个少年再赴日本。留日期间,他因为请求清廷驻日大使蔡钧,同意9名学生人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一事未果,引发争执。此事闹开后,蔡钧联合日本警察以“妨害治安”罪,驱逐吴稚晖出境。他气愤地写下绝命书,投水自杀,幸而被救。在被迫回国时,蔡元培赶来护送。经此事,他痛恨清廷腐败,丧权辱国,革命思想萌发。真性情始终伴随着他,日俄战争期间,留学生在东京集会。吴稚晖上台大骂慈禧太后,骂着骂着饿了,腰带一松,裤子掉下。他不慌不忙提上裤子,重新开骂。鲁迅记得吴稚晖当时还笑嘻嘻地说,“我在这里骂老太婆,老太婆一定也在宫里骂吴稚晖”。1903年,他抵达英国。在英国当地留学生中,他声望很高。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英国拜会了吴稚晖。二人初见便惺惺相惜,此后吴稚晖坚定信仰“三民主义”,并成为孙中山忠实的革命战友。在英国,吴稚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他吸收了欧洲无政府主义思潮;掌握了科学这一欧洲文明的精髓。他重科学,提倡科学救国,轻文学和哲学。在思想上,他颇前卫,直言不讳:“把我吴稚晖烧成了灰,也是一个国民党员,同时我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作为国民党资深大佬,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孙中山奉安大典纪念章上的文字,是蔡元培转请吴稚晖书写的,篆书,阴镌。在重庆时,蒋介石请他书写“蒋金紫园庙碑”,全文八百余字。当时吴稚晖已经77岁,依旧凝神贯注书,陈布雷赞曰,“圆浑凝重,是楷书篆化的精品”。由于他的篆书“风格端丽,法度谨严”,求字者众。往日学生张道蕃、徐悲鸿在重庆《中央日报》上为他刊了一则《鬻书润例》,以求收人正当稳定。由此吴稚晖在经济上的收入,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书法,被人戏称“书画托拉斯”。暮年他到台湾后,继续靠卖字,维持一批随他赴台亲戚们的吃粥日子。吴稚晖除了擅写篆书外,楷书亦佳。他的楷书技艺来自于对《?鹤铭》的研习。从他创作篆书的落款和题跋中的小字中,可以略见其功力之深。但他创作最多的还是篆书。民间有一个关于他写篆书的趣闻。吴稚晖通医理,曾经他为老妻自开药方,并用小篆体书写。糟糕的是药房伙计看不懂字。吴稚晖气呼呼地说,“连这个也不识,我若写石鼓文又将如何”?作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中的两位,吴稚晖与谭延闿共同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书道与人道不一致。书如其人,似乎在二人身上找不到任何注脚。谭延闿为人处事圆融自如,被誉为“八面玲珑水晶球”,做人不见血性;一笔楷书却血气方刚、雷霆万钧。吴稚晖生活中嘲笑逗闹,敢骂敢干,不顾颜面扫地,好像“没正形”;一笔篆书却宁静沉潜,安然肃穆。人与书,真乃莫大反差,风格迥异。或许在乱世中,两位政坛书家都在无序中,寻找内心永恒的秩序并求取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吴稚晖是国府元老,却特立独行,终生不为官。他美其名曰:“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
国府主席林森去世,元老派和蒋介石邀吴稚晖继任。他拒绝托辞是:“不可以,千千万万个不可以。我有一个怪癖,每天要到野外旷地上拉屎。那成什么体统?岂有一国元首,像我这样?”;“我这个人爱笑,看到什么会不自主地笑起来,不要哪天外国使节来递国书,会不由地笑起来,不雅”。除了爱笑,吴稚晖最出名的是爱骂。他的爱骂起源于一本名为《何典》的书。该书开篇是,“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鲁迅、胡适之、林语堂等人都喜欢此书,可最喜莫过吴稚晖。自读书后,他大彻大悟,文风大变,认为写作就要“有话直说,有屁就放”。国骂村骂,俗语俚语,生殖器官,他都用来口诛笔伐。吴稚晖认为,“用这种精神,才能得言论的真自由,享言论的真幸福”。他骂汪精卫,“什么议和,放狗屁,秦桧易名缪丑,精卫是填海的小鸟,如何给你这小白脸来侮辱。我今送你一个易名大典,名曰汪精怪……”;他骂陈璧君为“陈屁裙”;骂周佛海为“周狒黑”。他骂慈禧“狐后”;骂光绪“鼠弟”;骂张之洞、袁世凯“狗头名士”;骂满清皇族“长白山中野狗”;骂康有为、陈宝琛等“挟有另一类骗法的痞棍,昼伏夜出”;骂罗振玉“专贩国粹、造假古董”……他骂别人,别人也骂他。冯玉祥骂他“变节为一人之老狗”;章太炎骂他“小吏、洋奴”;周恩来说他是“小丑”。吴稚晖却也洒脱,74岁刻一闲章,自骂:“寿踰宣民,贼讥老而不死”。刘半农说他曾细读《何典》,将其笔墨与吴稚晖笔墨相比,发现“真是一丝不差,驴头恰对马嘴”。
吴稚晖经典之作是篡改《陋室铭》为《斗室铭》。云:“山不在高,有草则青。水不厌浊,有矾即清。斯是斗室,无庸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多白丁。可以弹对牛之琴,可以背癞痢之经。耸臀草际白,粪臭夜来腾……”就是这样不拘一格的人,却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元勋,近代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他一生著述颇丰,196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伟人”称号,成为20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胡适之誉他是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思想家之一。蒋梦麟赞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茫四射的彗星。他也是蒋经国生平最钦佩的人。吴稚晖年轻时,常州翰林汪询特别称赞他的篆书和经文,聘请他来家里教书。有人说他是疯子,不能任教。汪询说,“人疯,文章不疯”。后来,他连文章也疯了。1953年,吴稚晖病逝于台北,遵照其嘱,完成海葬金门的壮举。
纵观其生,他既是疯子,又是赤诚的传说……
民国政坛也有一位这样的人,他与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共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他与孙中山同榻而眠、共商国事,争论情急时,敢推搡国父;他因不满蒋介石的作为,常和冯玉祥在一起,大白天提着灯笼去开会。蒋笑问他为何白天点灯笼,他学着蒋的宁波腔调说,“娘希屁,这里太黑暗了”;他曾抡着拐杖追着打戴笠,追不上了就开骂;他骂汪精卫“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气得汪精卫三天吃不下饭;快五十岁了,为了募集爱国捐款,他头顶用红绳扎了个小辫,在台上又唱又跳,大出洋相,最后甚至呼呼磕响头,也毫不介意……其实,早在他二十几岁时,就被誉为“吴疯子”。他就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吴稚晖。他的一生,既当疯子,又是传说。
1865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吴稚晖出生在江苏常州武进。父亲吴有成淳厚朴实,行善乡里。吴家历代以种田为生,家境颇为贫困。母亲邹氏25岁,便离开了人世;下葬时,只能在下层衬以稻草。那一年,吴稚晖年仅6岁。此后,年幼的他由外祖母抚养。7岁时,他进入无锡一私塾接受启蒙教育。9岁他师从邹锡安、陶志伊。14岁他随龚春帆读书。外祖母家的生活也很清贫,在吴稚晖15岁时,更加穷困,时而断炊。由于吴稚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在他18岁时,就自设学馆做私塾先生,得以帮衬家境。他自述言,“长贫贱,拥破书,作村学究”。做先生时,外祖母将自己的外衣典当后给他买了一件布袍,免得衣衫破旧教书难堪。他天性顽皮,喜欢搞恶作剧。他曾爬上邻居家的烟囱上解手;村民办丧事,请来和尚道士做道场,他趁人不留神在大茶壶里撒尿。就是在他人私塾上学时,也常纠集小伙伴闹事,没少挨先生的戒尺打。不管再怎么挨打或罚跪,他放荡疯癫的自由天性也没改。但吴稚晖在学习上却十分用功,渴望博取功名来改变命运。他也孝敬,当年母亲病危弥留之际,邻居嘱咐他携笤帚跪在院中石头上,向天祈求救娘的命。他多次对亲友说,将来要把那块石头嵌在房屋壁上,题为“别母石”。外祖母当年当掉自己的一件皮背心给他做棉袄,吴稚晖就用教书一年所得的18元钱,替外祖母置了一床新棉被。23岁时,他考中了秀才。接下来,他以古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江南最有名的江阴南菁书院。胡适之先生曾说过,“南菁书院是全国最好的一所学校”。吴稚晖在考试时,不同于一般人,他用篆书写了两篇策论。他的主考官杨仪和张小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老人家才能做得到的成就。所以把吴稚晖选为第一名。
年纪轻轻,他就被人家说成是“蓄老”了。足见其在书法上下过多大的功夫,书法水平有多精湛。当年他在私塾教书时,课余常到无锡崇安寺春源茶社,与裘可标、孙揆均、陈育等人讨论八股及时务。他们交换新知识,集会论道,写篆字,研究《皇清经解》,学桐城派的古文笔法写文章,这种交流对他学业提升帮助很大。他的文章长于史论,研究《皇清经解》也颇见功力,国学修养深厚。清朝科举时代的学子们,没有不讲究书法艺术的。吴稚晖在书法上展露拳脚,就得益于他那当之无愧的篆书绝技。1891年,26岁的吴稚晖参加乡试,主考官赏识他的经学。他的文章写得一般,但他与众不同,用篆书完成写作,深得主考官的折服,遂中举人。多年后,吴稚晖总是自我揭短当年中举一事,他说:“这个举人是我骗来的。因为我写的文章不长,但是全部用大篆写。所以科举考官看不懂字,但觉得字写得很好,就把我录取了”。吴稚晖在年幼时就学写大篆。他摹石鼓文,也摹汉碑碑额上的篆字,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又由于他文学修养厚、古文字学养深并精于考据学,所以他的篆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灵性。可谓当时的“天下第一篆”。他的篆字洒脱不拘束,没有一丝一毫的压抑感。由于他在篆书上,继承又创新、总结又实践,在书法学术上,也功不可没。他创立了篆书的标准体。学业上的功力大涨,求取功名的春风得意,并没改变吴稚晖的狂放血性。在南菁书院读书时,他又干了一件引起轰动效应的事。
满族官僚、江苏学政溥良乘轿经过孔庙,在下马碑前没下轿,恰好让吴稚晖撞见。他气愤地拾起砖石向轿中乱扔,弄得溥良狼狈不堪。差役将吴稚晖捉住,他却大喊:“南菁书院学生吴稚晖是也”!此事过后,“吴疯子”这一浑号就在无锡传开。1901年,他留学日本。不久清政府开始实施“新政”,其中一项内容是办新学。吴稚晖响应号召回广东办学。自那时起接触到官场内幕,他感觉与自我个性格格不入,掩鼻作罢。次年他带了26个少年再赴日本。留日期间,他因为请求清廷驻日大使蔡钧,同意9名学生人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一事未果,引发争执。此事闹开后,蔡钧联合日本警察以“妨害治安”罪,驱逐吴稚晖出境。他气愤地写下绝命书,投水自杀,幸而被救。在被迫回国时,蔡元培赶来护送。经此事,他痛恨清廷腐败,丧权辱国,革命思想萌发。真性情始终伴随着他,日俄战争期间,留学生在东京集会。吴稚晖上台大骂慈禧太后,骂着骂着饿了,腰带一松,裤子掉下。他不慌不忙提上裤子,重新开骂。鲁迅记得吴稚晖当时还笑嘻嘻地说,“我在这里骂老太婆,老太婆一定也在宫里骂吴稚晖”。1903年,他抵达英国。在英国当地留学生中,他声望很高。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英国拜会了吴稚晖。二人初见便惺惺相惜,此后吴稚晖坚定信仰“三民主义”,并成为孙中山忠实的革命战友。在英国,吴稚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他吸收了欧洲无政府主义思潮;掌握了科学这一欧洲文明的精髓。他重科学,提倡科学救国,轻文学和哲学。在思想上,他颇前卫,直言不讳:“把我吴稚晖烧成了灰,也是一个国民党员,同时我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作为国民党资深大佬,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孙中山奉安大典纪念章上的文字,是蔡元培转请吴稚晖书写的,篆书,阴镌。在重庆时,蒋介石请他书写“蒋金紫园庙碑”,全文八百余字。当时吴稚晖已经77岁,依旧凝神贯注书,陈布雷赞曰,“圆浑凝重,是楷书篆化的精品”。由于他的篆书“风格端丽,法度谨严”,求字者众。往日学生张道蕃、徐悲鸿在重庆《中央日报》上为他刊了一则《鬻书润例》,以求收人正当稳定。由此吴稚晖在经济上的收入,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书法,被人戏称“书画托拉斯”。暮年他到台湾后,继续靠卖字,维持一批随他赴台亲戚们的吃粥日子。吴稚晖除了擅写篆书外,楷书亦佳。他的楷书技艺来自于对《?鹤铭》的研习。从他创作篆书的落款和题跋中的小字中,可以略见其功力之深。但他创作最多的还是篆书。民间有一个关于他写篆书的趣闻。吴稚晖通医理,曾经他为老妻自开药方,并用小篆体书写。糟糕的是药房伙计看不懂字。吴稚晖气呼呼地说,“连这个也不识,我若写石鼓文又将如何”?作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中的两位,吴稚晖与谭延闿共同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书道与人道不一致。书如其人,似乎在二人身上找不到任何注脚。谭延闿为人处事圆融自如,被誉为“八面玲珑水晶球”,做人不见血性;一笔楷书却血气方刚、雷霆万钧。吴稚晖生活中嘲笑逗闹,敢骂敢干,不顾颜面扫地,好像“没正形”;一笔篆书却宁静沉潜,安然肃穆。人与书,真乃莫大反差,风格迥异。或许在乱世中,两位政坛书家都在无序中,寻找内心永恒的秩序并求取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吴稚晖是国府元老,却特立独行,终生不为官。他美其名曰:“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
国府主席林森去世,元老派和蒋介石邀吴稚晖继任。他拒绝托辞是:“不可以,千千万万个不可以。我有一个怪癖,每天要到野外旷地上拉屎。那成什么体统?岂有一国元首,像我这样?”;“我这个人爱笑,看到什么会不自主地笑起来,不要哪天外国使节来递国书,会不由地笑起来,不雅”。除了爱笑,吴稚晖最出名的是爱骂。他的爱骂起源于一本名为《何典》的书。该书开篇是,“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鲁迅、胡适之、林语堂等人都喜欢此书,可最喜莫过吴稚晖。自读书后,他大彻大悟,文风大变,认为写作就要“有话直说,有屁就放”。国骂村骂,俗语俚语,生殖器官,他都用来口诛笔伐。吴稚晖认为,“用这种精神,才能得言论的真自由,享言论的真幸福”。他骂汪精卫,“什么议和,放狗屁,秦桧易名缪丑,精卫是填海的小鸟,如何给你这小白脸来侮辱。我今送你一个易名大典,名曰汪精怪……”;他骂陈璧君为“陈屁裙”;骂周佛海为“周狒黑”。他骂慈禧“狐后”;骂光绪“鼠弟”;骂张之洞、袁世凯“狗头名士”;骂满清皇族“长白山中野狗”;骂康有为、陈宝琛等“挟有另一类骗法的痞棍,昼伏夜出”;骂罗振玉“专贩国粹、造假古董”……他骂别人,别人也骂他。冯玉祥骂他“变节为一人之老狗”;章太炎骂他“小吏、洋奴”;周恩来说他是“小丑”。吴稚晖却也洒脱,74岁刻一闲章,自骂:“寿踰宣民,贼讥老而不死”。刘半农说他曾细读《何典》,将其笔墨与吴稚晖笔墨相比,发现“真是一丝不差,驴头恰对马嘴”。
吴稚晖经典之作是篡改《陋室铭》为《斗室铭》。云:“山不在高,有草则青。水不厌浊,有矾即清。斯是斗室,无庸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多白丁。可以弹对牛之琴,可以背癞痢之经。耸臀草际白,粪臭夜来腾……”就是这样不拘一格的人,却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元勋,近代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他一生著述颇丰,196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伟人”称号,成为20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胡适之誉他是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思想家之一。蒋梦麟赞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茫四射的彗星。他也是蒋经国生平最钦佩的人。吴稚晖年轻时,常州翰林汪询特别称赞他的篆书和经文,聘请他来家里教书。有人说他是疯子,不能任教。汪询说,“人疯,文章不疯”。后来,他连文章也疯了。1953年,吴稚晖病逝于台北,遵照其嘱,完成海葬金门的壮举。
纵观其生,他既是疯子,又是赤诚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