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long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就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素养;工具性;人文性;语文味;诵读;情感熏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8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语文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语文在所有课程中的主导地位,不难看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许多语文教师都在强调: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诚然,语文课就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那才叫真正的语文课;用浅尝辄止的美丽环节组成的语文课仅是语文课而已,那么浓浓的语文味从何而来?
  一、文本诵读——融入生命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然后可以有得尔。”《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有这样一句话:“让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大家一定会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看出,要达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材的要求,非“读”不可!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堂都把朗读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可是,要想让语文课真正有较好的韵味,朗读也必须有滋味。在讲《将进酒》一课指导学生朗读“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程翔老师声音抑扬顿挫,表情悲怆,手随声动。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是发自内心的,听课的教师都露出会心的笑容。程翔老师说:“朗读必须要以生命投入的,朗读时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他说出了朗读的真谛,只有融入生命的朗读,才能打动别人和自己。朗读的技巧有很多,速度、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等,但要使自己的朗读动人心魄,“情感”无疑该放在第一位——哪怕你在朗读的其他方面略有瑕疵,也不会影响语文课的精彩。韩军老师的普通话带有家乡口音,吐字也不十分清晰,朗读的停顿在不少地方是不合常规的朗读技巧的。但是,在執教《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他的朗读感动了教室里所有教师和学生。随着他富含情感的诵读,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旧社会受苦受难的中年妇女的面容,许多学生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可以说,解析诗歌没有比这更好的的方法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融有生命色彩的朗读,定会让语文课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情感熏陶——发自肺腑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语文课堂应该注意打造课堂情感亮点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语文课堂是让人失望的。我曾经在一次公开课上见过这样一个情景:教师在拓展时,给学生朗读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当读到“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时,教师竟然流下了眼泪。从学生的反应上,明显没有看出被教师感染的痕迹,听课的教师也茫然。下课后,更有听课的教师开玩笑说:“这位老师不当演员可惜了。”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没有错,关键是情感的真挚。孙志清老师在讲《散步》时,把自己父母的生活照投影给学生看,并说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孙老师三十多岁时,母亲趁她睡着了,把一条象征吉祥的红丝带系在了孙老师的手腕上。孙老师深情的叙述极具感染力,课堂上萦回着浓浓的亲情。学生从这节语文课上带走的远不止教学目标上的 “体会亲情,理解亲情”这么简单。
  三、亮点打造——别具一格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在实际教学中,哪个语文教师不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现代文教学不外乎这样:“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细处研讨—比较阅读—迁移深化”;古文教学,再加一步—“质疑释文”;古诗歌教学再突出“想象意境”。听这样的课,常有困乏之意。就像建国初期的战争影片,未看便知“我国胜”一样。刘霞老师执教的《使至塞上》荣获山东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这节课最大的亮点,也是最成功的地方莫过于将真正的古诗文诵读巧妙地带进课堂。听课之前,笔者觉得这节课不太好讲:新意难出。古诗嘛,不外乎重视朗读与想象,再激发情感罢了。可是,刘老师用她深入的研究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在诵读体会诗意时,她把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按照拼音的平仄加以标注,并通过范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平仄朗读指导,旨在体验音韵。首先强调关于“平声之美”,平声有绵延之感,含强调之意。平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仄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接着点拨“入声之奇”,入声字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并且教给学生古诗词朗读技法歌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声吟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尤其是入声字的神奇。这些知识不但是学生觉得新奇,就连在座的教师都不是很熟悉。再加上刘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渐入佳境。下课后,很多听课的教师围着刘老师要她的资料——人们钦佩于她的深入钻研及巧妙设计。后来,县教研室孔主任写了一篇名为《古诗词教学:要回归传统吟诵 》的文章评价这堂课说:“这是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生动。”这正是:语文课,不能没有亮点,深入的挖掘,走到别人走不到的地方,才会有异样的风景。
  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要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熏陶魅力,品味的人文关怀;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要让学生释放跃动的心声,畅想前所未有的高远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高梅.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J].中学时代,2014(12).
  [2] 张尉,王长双.卓越语文,请调出“语文味”[J].中学语文,2015(2).
  [3] 李可安.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突显“语文味”[J].时代教育,2015(18).
  [4] 李静.例谈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2007(9).
  [5] 章熊.语文知识教学的连带性思考[J].山东教育,2012(5).
其他文献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不仅与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密切相关,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分析方法及其控制措施。
因局部区域相对全球框架不可避免地存在整体刚性平动分量,常影响对局部范围内地壳相对变形量级与特征的判读。对分离局部整体刚性平动分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实例分析认为,对京津地区28个GPS连续观测站给出的位移速率场,整体平移法和欧拉矢量法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但相比之下,对于类似的中小区域,整体平移法更加简单明了。
针对曲率半径小、曲度大的顶管工程施工,测量难度较大,传统的一站式测量以及激光导向测量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为此开发了顶管施工自动引导系统。以福州市建新-先农220 kV输电线路三曲线顶管工程为例,通过优化算法和对实际顶管工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了顶管自动导向系统在该类复杂曲线中的自动导向问题,并阐述自动导向方法、进行精度分析。通过应用该自动导向系统,确保顶管精确贯通。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探究学习和教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何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成为
顾及脆性转换带上的断层蠕动及其深部黏滞流对震后地表位移的影响,对5次大地震的震后垂直位移进行了最小二乘反演,并估计了有效松弛时间。反演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震的有效松弛时间差异很大,其中唐山地震的有效松弛时间最长(10.3年),邢台地震次之(4.4年),而西部通海、炉霍、共和等3次地震的有效松弛时间则仅为2年多。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上地壳厚度不同以及下地壳、上地幔黏滞系数的
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教师要积极迎接新课改的挑战,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成为“活水之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课
今天,大家齐聚一堂,共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向陕西师范大学和师大学报编辑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我省报刊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传统的频谱分析法和灰色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方法来预报电离层TEC。首先利用频谱分析法计算的残差建立灰色模型,计算后面历元的残差修正值,然后和频谱分析法的预报结果相加。结果表明:组合方法的预报精度约为0.53 TECU;预报值的RMS约为0.65 TECU;预报精度与经纬度有关,与历史数据长度无关。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预报精度高、所需的数据少、简单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