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着重阐述了技工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德育教育的方法,使技工学生毕业后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职业道德;师资建设。
技工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技工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技工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这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素质,尤其是基本素质。因此,在为国家培养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大目标下,教育者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将加强学生的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的分类: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或四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21世纪后,传统的这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现实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
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
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
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中专的"专"字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这是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道德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端正,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其次,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下转第117页) 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认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
同时,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教育观念上存有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只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够,因而习惯于过去的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职校教学;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的完成这项任务,是保证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笔者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一)德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包括以下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国情、厂(场、店)情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劳动生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
(二)德育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2.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 、"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校学生的特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灌输教育:通过开展"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大力实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3、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要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以次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教师与学生都是职校教育的对象,是德育新理念的新认识。教师即教学生,也教自己;学生既接受教育,也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相长和自己教育自己的德育氛围中,师生共同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促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必须明确职业德育的特点,使职业德育的预期结果,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以争取最优的教育效果。作为职业教育者,应摆正自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合群:《职业教育学》. 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马学平、耿学超、刘志:《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
[3]姜丽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趋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
[4]《教育与科学》杂志。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职业道德;师资建设。
技工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技工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技工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这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素质,尤其是基本素质。因此,在为国家培养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大目标下,教育者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将加强学生的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的分类: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或四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21世纪后,传统的这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现实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
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
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
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中专的"专"字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这是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道德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端正,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其次,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下转第117页) 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认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
同时,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教育观念上存有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只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够,因而习惯于过去的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职校教学;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的完成这项任务,是保证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笔者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一)德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包括以下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国情、厂(场、店)情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劳动生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
(二)德育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2.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 、"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校学生的特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灌输教育:通过开展"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大力实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3、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要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以次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教师与学生都是职校教育的对象,是德育新理念的新认识。教师即教学生,也教自己;学生既接受教育,也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相长和自己教育自己的德育氛围中,师生共同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促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必须明确职业德育的特点,使职业德育的预期结果,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以争取最优的教育效果。作为职业教育者,应摆正自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合群:《职业教育学》. 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马学平、耿学超、刘志:《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
[3]姜丽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趋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
[4]《教育与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