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4例,依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护理质量
肝硬化为慢性肝病晚期症状,患者表现为代谢紊乱、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可致肝性脑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7月~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4例,依據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2例。纳入标准: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会批准认证实施;无合并其它脏器疾病。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7~68岁,平均(51.28±3.41)岁;病程1~8年,平均(3.56±1.14)年。参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5~69岁,平均(52.19±3.52)岁;病程1~9年,平均(3.44±1.23)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疾病检查、饮食干预、用药干预和生活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首先,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针对生理、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潜在的心理问题,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其次,护理人员日常可通过发放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信心;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还可通过播放轻音乐、喜剧电影等舒缓患者不良情绪、放松心情,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冥想等,放松身体。最后,予以患者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家属来院探望,关心患者,让患者多感受家庭温馨和社会关怀,保持积极心态。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评分量表》和《抑郁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每项各50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重;经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总分100分,≧65分为满意。65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为典型弥漫性肝损害病症,多见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全身症状,还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内分泌障碍、低蛋白血症等。受长时间病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很多患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康复效果[1]。心理干预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重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患者在积极的心理状态影响下更易于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病症改善和康复均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可见心理干预下患者负面情绪评分降低,护理满意率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将心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霍枚玫.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89(17):256,260.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护理质量
肝硬化为慢性肝病晚期症状,患者表现为代谢紊乱、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可致肝性脑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7月~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4例,依據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2例。纳入标准: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会批准认证实施;无合并其它脏器疾病。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7~68岁,平均(51.28±3.41)岁;病程1~8年,平均(3.56±1.14)年。参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5~69岁,平均(52.19±3.52)岁;病程1~9年,平均(3.44±1.23)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疾病检查、饮食干预、用药干预和生活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首先,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针对生理、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潜在的心理问题,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其次,护理人员日常可通过发放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信心;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还可通过播放轻音乐、喜剧电影等舒缓患者不良情绪、放松心情,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冥想等,放松身体。最后,予以患者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家属来院探望,关心患者,让患者多感受家庭温馨和社会关怀,保持积极心态。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评分量表》和《抑郁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每项各50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重;经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总分100分,≧65分为满意。65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为典型弥漫性肝损害病症,多见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全身症状,还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内分泌障碍、低蛋白血症等。受长时间病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很多患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康复效果[1]。心理干预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重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患者在积极的心理状态影响下更易于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病症改善和康复均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可见心理干预下患者负面情绪评分降低,护理满意率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将心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霍枚玫.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89(17):25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