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惯习的省思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育者,有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教育惯习。而这些惯习又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地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现点击3则:
  
  “报告”
  
  “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报告。”一声清脆响亮的报告声打破了课堂的宁静,也打碎了我刚刚营造出来的课堂情境,同学们的眼光不约而同地移向了教室门口, M同学必恭必敬地站在门口。他迟到了。
  “请进。”我轻声许可道。M同学飞快地跑向坐位,同学们的目光也随他而动。
  沉默——同学们愣愣地望着我,我怎么也找不到刚上课时的感觉了。
  “以后上课迟到了不要喊报告,自己悄悄地从教室后门走回坐位,免得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不行,不行,这是学校的统一要求,不然的话要被扣分的。”同学们小声说道。
  面对学生认真的样子,我不禁哑然。
  课后,我就“上课迟到喊报告”这一话题与班主任进行了交流。班主任说:“这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小讲礼貌、守秩序的文明习惯。”看到班主任的认真样儿,我又一次哑然。
  迟到了喊一声“报告”就能培养学生从小讲礼貌、守秩序的文明习惯?学生自己迟到了不说,还要用一声“报告”去干扰其他同学,这是培养学生从小讲礼貌、守秩序的文明习惯吗?我陷入了沉思。
  
  “听话”
  
  课间,办公室里,老师气愤地训斥着,学生低头不语。
  “你就是不听话!这道题我讲了不知多少遍,全班就你一个人做错了,要是你认真听讲的话,肯定早就会了。今天我再单独给你讲一遍,希望你以后不要再错了。”
  题目是这样的——
  选择题:李老师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
  1.成正比例 2.成反比例 3.不成比例
  那个学生选择的是“不成比例”。
  老师认真地讲着,那个学生似听非听,嘴角嗫嚅着,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敢说出来。老师讲完后,学生无精打采,眼神中隐藏着一种不服气,离开了办公室。
  从那个学生的表情推测,其中必有隐情。
  又一个课间,我找到了那位学生,问询刚才的事。他说:“我始终认为不一定成反比例,因为李老师从家到学校可能有许多条路可走。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积一定,两种量就成反比例关系。对于这道题中‘速度’和‘时间’两个相关联的量来说,它们的积(路程)一定吗?我认为不一定,所以,骑自行车的速度与所需时间不一定成比例。”
  “多么富有见地的推理啊!”我由衷地赞叹道。
  与那位学生交流后,我又一次陷入沉思。
  类似情形每天都会在学校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大家司空见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细细思忖,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的教育似乎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把“听话”、“守规矩”作为儿童的美德,而把“好动”、“顽皮”、“好提怪异问题”或“好提不同意见”等视为“另类”。长此以往,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服从意识的熏陶下,学生都被修剪成一棵棵“绿篱”,看上去整整齐齐,殊不知,这种教育遏制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旨趣,因为无数次的经验教训使他们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每当他们听话和服从时,各种表扬和奖励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向他们;每当他们试图独立行动并坚持自己的见解而“旁逸斜出”时,各种异样的目光和“修剪”的措施就会落到他们头上。在这种思维定式盛行的地方,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丧失,创新意识悄悄地被扼杀。
  
  “不许践踏草坪”
  
  中午,我去一所学校办事,正值学生上学。跟着学生步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地,宽阔的草坪敞开它那博大的胸怀,似乎在召唤孩子们投入它的怀抱。
  “嗨!×××,你又在站岗放哨啊。”正当我沉浸于美妙的遐想时,一句响亮的调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在紧挨草坪的道路上站着一位小男孩,低着头,双手在胸前摩挲着,神情显得很沮丧。
  “他是被值日老师罚站在这儿的。”
  “学校规定不允许践踏草坪,他不听话。”
  ……
  周围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
  “啊——”我倒吸了一口气,心中若有所失。
  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的占地面积比以前大多了,校园绿地也越来越多。为了保护这些绿地,很多学校明确规定“不许践踏草坪”。学校的地理空间变大了,而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绿地究竟为谁而生?是一种高贵的装饰?是一种看得见的政绩?还是为了每天都生活和学习于此的师生?“不许践踏草坪”的校规横亘于学生与草坪之间,无形中将学生与自然隔绝开。绿地离学生的身体很近,却离他们的心灵很远。缺少了孩子们嬉戏的草坪,是如此的矫饰和虚假,是如此的不自然和不真实。
  对于寸土寸金的学校来说,绿化切不可以牺牲师生的活动空间为代价。我们在绿化时能否考虑多栽树少种草?学校的绿化,应是实实在在地能给师生的生活带来舒适的绿化。与看起来养眼的草坪相比,师生也许更喜欢大树底下好活动的绿阴。
  教育惯习是教育历史的积淀,它传承并固化着某些教育传统。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继承并生成自己的教育惯习,保证了自己在充满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教育场域中能获得持久的动态平衡。然而,在惯习力量的作用下,我们的学校教育“以不变应万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不少教师的行动变得古板,工作缺乏灵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落伍者。因此,对教育惯习保持警觉和反思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其实,学校里有许多“不容置疑”的规矩是颇值得追问的。
  (编辑韩春梅)
其他文献
摘要借助重庆市巴蜀小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契机,思考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好学校一定会有极其纯粹崇高的社会理想,有基于儿童立场的自主自洽的学校教育哲学,有人文高效的科学管理体系;好学校一定有一位领袖型校长;好学校的教师人人都“爱成长”、爱研究、爱创造、爱极致之美;好学校也一定是永遠“不安”、始终保持创新活力的学校。  关键词好学校;学校教育哲学;资源整合力;教育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摘要对当前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析,并基于自身实践提出相应的思考与解决策略。一是要妥善处理好集团化办学顶层设计的行政导向与学校治理的专业导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二是在优化集团学校内部治理的过程中,要科学界定集团学校总校和分校的治理边界,包括理念边界、行为边界、管理边界。三是通过协调区域行政部门的办学评估与集团学校办学的管理评价,有效评价集团学校的办学效益。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学校治理
接上期  3.教学方式——单一还是多样?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为了改变已往教学中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本次课程改革更多地强调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采用这些方法,也并不意味着这些方法是最优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认识到
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作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地区的潍坊市,以高中为突破口,实施了“选准三个着力点,立足三个支撑点,依靠一大保障机制”的推进策略,全市素质教育呈现出更加生动活泼的局面。    三个着力点:让学生生活充满七彩阳光    潍坊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开设阳光60分课程、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等全领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高中素质教育实施中的薄弱环节,选准了三个
摘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的出台,是落实依法治教精神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其在内容上体现出强化依法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落实三个特点。精准聚焦学校安全工作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安全事故处理纠纷调解机制和“校闹”行为等“老大难”问题,成为最突出的亮点和最重要的贡献。落实《意见》需要加强思想认识,强化探索实践,加强部门间的密切合作。  关键词学校安全事故;学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PT(多媒体课件)成了一种时尚。评优课如此,公开课如此,甚至很多常态课也是如此。PPT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气象,比如课堂容量的增大、教学气氛的活跃、教学内容的直观、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等等。但是,某些课堂对PPT的过度使用,也带来了新的教学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笔者经常参与各级各类的听评课活动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笔者在中小学工作了18 年,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师、班主任、中学教导主任、中小学教研员、省重点小学副校长、中学校长,现在高校从事教育科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十年有余。我是《中小学管理》的老读者,从1990 年订阅至今,基本未间断;1992 年以来,在《中小学管理》上发表了5 篇文章,因此,也可以算是《中小学管理》的老作者了。出于对中小学学校管理问题的关注以及一
在现代社会,校长要扮演的社会角色较多。笔者认为,有些“家”,校长还是不当为好。    校长不当“社会活动家”    几年前,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老同学在谈到校长的修养时,底气十足地说:“依我看,某学校过不了几年肯定要走下坡路。”在座的人面面相觑,觉得他说得太绝对了。他的理由是:该校校长整日忙于应酬,学校近于失控状态。该校长在喝酒时表现出来的一举一动,简直看不出是一名教师,更不要说是一校之长。果
摘要在以“理实相生:创造美好教育生活”为主题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小学管理》创刊30周年论坛”上,与会嘉宾共议跨越理实界限、联结当下与未来的有效路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互动互惠,需要理论研究者转变心态,生产切合实践需求的理论;实践工作者也要改进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的理性思考,二者相互尊重、相互转化、共生共融,同绘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  关键词理实相生;教育管理理论创新;系
[摘 要]近年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出现“高原现象”,主要表现在内容、方式、管理和心态等几方面。“高原现象”的产生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微观方面的原因;其实质主要是组织结构性问题——体制落后,流程操作性问题——理论与实践脱离,传统行政习惯性问題——形式主义。  [关键词]申小学;校长培训;高原现象;问题表现;实质归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标号]1002-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