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0月8日,青年经济学家陆铭教授做客第四届《讲刊》“大声讲”人文讲堂,以“理性、情感与世界观”为题,向复旦大学新生讲述自己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呼吁学子相信这个世界总体是美好的,大家都尽自己微薄之力,一定能推动这个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要告诉他们:不要忘记你们掌握的这个权力,是为了争取所有人的平等权力和所有人的幸福的而不只是我的权力和我的幸福。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经济学家,我总会接触很多关于公共政策的讨论,我就从这点入手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讨论很多公共政策的时候,通常会经常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生活当中一个体验拿出来,扩大化,然后变成赞成或者反对一项公共政策进行改革的理由。其实,这两件事情根本没有关系。我们现在要讨论公共政策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把自己的生活体验里面非常负面的东西拿来跟我们讨论的公共政策挂钩。
中国现在很多的公共政策,在推进时碰到的阻碍大都出自一个简单的事实:公众缺乏对一个事情最基本的、公正的判断,而过于强调个人生活体验。很多时候连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是如此,这让我非常困扰。有的人本身就是专业学者,在讨论公共问题的时候,竟然也缺少一种客观公正的讨论姿态。
曾经有两到三年的时间里面,我觉得自己在公众面前,以及在一些学者尤其是其他学科的学者面前,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因为总觉得自己讲的东西很少能够得到人冷静、理性的对待。比这个更要命的是,我发现在人们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不少人的立场和出发点是局部的、短期的、个人的利益。即便这个人的思维可以说得上是理性的,但是他的理性往往是局部的、个体的、短期的理性,而长远的、全局性的、国家性的利益考量,则被放到了一边。今天中国很多公共政策的矛盾焦点就在于:我们的公共利益就这么不知不觉地遗失了。
这里我想讲讲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为了什么?必须承认,我们的大学教了太多的东西给学生,目的在于培养技能。但是,我们没有教给学生在这个社会上如何去抛弃你的偏见和身份。当你谈论公共问题的时候,你首先应该是一个公民。
教育要起的作用是什么?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去改变那些有能力挣更多的钱和有能力获取更大权力的人,要告诉他们:当你们有钱并且有权的时候,你们不要忘记,你们掌握的这个权力,是为了争取所有人的平等权力和所有人的幸福,而不只是我的权力和我的幸福。我认为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当你在谈论社会公共话题和公共政策的时候,你是逃不过你的情感基础的,情感来自你的知识
现在来谈谈情感。正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在讨论公共政策当中所碰到的这些困惑,所以我感到,有时候光谈理性是不够的,我们要谈谈感情。
谈起感情,就很多人很奇怪,经济学也谈感情?多年前,有位著名经济学家讲了一句话:经济学家不谈道德。这句话广为流传,好像经济学家是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其实,这句话被严重地误解了。我们不能在讨论学术问题、讨论制度构建的时候,总是说你们应该去改进你们的道德。经济学家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假设每个人都自私自利”,我们的职责是要设计制度来确保公平公正,并非不讲道德只讲效率。这一点请大家不要误解。
经济学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科学,在讲到人的行为时都会承认,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他的情感基础。比如说,在对待农民工的问题上,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公共利益、为那些弱者来考虑,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的感情。
其实,当你在谈论社会公共话题和公共政策的时候,你是逃不过你的情感基础的。情感来自你的知识,我们的教育应该教会大家有一种同情弱者、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情怀。然而,现在很多时候大家对于弱者的最基本的关注,往往被教育给教没了。我们整天教人怎么去获得成功、怎么去挣钱,可是我们偏偏将敬畏、友爱、谦卑给丢了。
在这个时候,你的所谓理性,就难免带有傲慢与偏见,是一种自私的理性,而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性,不是追求社会正义的理性。
大家每天都接触传媒,现在一般的媒体特别是网络,每天都能在上面看到让人焦虑的事情,这可能给每个人的身心带来很多的冲击和困扰。我的工作岗位给了我很多出国作学术交流的便利,有时到了一个相对富裕和发达的国家,会觉得这个国家跟今天的中国相比,无疑更加宁静平和。这时我们总会问:中国今天到底怎么了?这就引出了今天的第三个主题:世界观。
我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支撑着我做好当下做的事情:这个世界总体是美好的。当这个社会出现司法不公正、法官嫖娼等丑闻的时候,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有品格高尚、秉持司法公正的人在;当我们从媒体上得知,哪里的官员又贪腐了,数额越来越大时,我仍看到更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的官员。这个世界存在很多理由出现阴暗的一面,但同时也当然有光明的美好的一面。
我们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年甚至二百年的历程,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这个成就应该说在人类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来看待今天这个世界的时候,必须看到现在的很多问题,都跟发展阶段有关系,包括腐败、分配不平等问题,还有环境问题,很多都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产生的,是发展中的问题。
那么,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由于世界观的差异、为人处事的差异,面临这样那样的冲突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我的答案是:做好自己。教育给人的一个重大影响,我认为就是教会大家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要守住底线。
有一次,也是在一个研讨会上,与会者来自不同的行业,大家都很激动地讲述当下的很多问题,每个人讲的自己工作当中的问题对别人来讲都是新鲜的。问题还没有讲完,更没谈怎么去建设,会议就结束了。一位与会者对我说,我们今天问题谈了很多,可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一点点好事的话,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会好起来。
“每个人都做一点点好事”,说得多好!我听到后非常感动。我觉得,尽管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我们的社会依然稳定健康,正是有这样一些点点滴滴的底线力量在顽强支撑。
谈到这个问题时,大家可能会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没错,这个世界上有好的人有坏的人,有好的事和坏的事,为什么我要做好的那个?特别是,当我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或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坚持那个底线?我为什么不可以像别人那样去做?
在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中,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我的答案很简单:你做什么样的人,你周围就会聚集什么样的人。你做善的事你周围就是善的人,做恶的事周围就是恶的人,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世界是一个善良美好的世界,那么你从自己做起。如果你不相信世人和你一样可以做这样善良正确的事,你就会发现你周围的世界也就变得越来越邪恶、越来越不正直。最后你会发现,你变成了自我验证的例证:你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你就在美好的世界里面:你不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所以你就处在不美好的世界里面。
我的生活经历告诉我这些。我的工作是从事学术研究,我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碰到这样那样的人,我渐渐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秉承这一观念,他们都散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我们都在做共同的事情——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推动这个社会往好的方向前进。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自己的经历就是这些。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两句诗。现在可能已经不是一个读诗的时代了,都去玩电玩加动漫了,但我有时候觉得,我们不能忘记诗,即便你不喜欢诗歌,你也应该拥有诗性。我想送给大家对我影响非常深远的两句诗。一句是顾城的:“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另一句诗是舒婷的:“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要告诉他们:不要忘记你们掌握的这个权力,是为了争取所有人的平等权力和所有人的幸福的而不只是我的权力和我的幸福。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经济学家,我总会接触很多关于公共政策的讨论,我就从这点入手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讨论很多公共政策的时候,通常会经常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生活当中一个体验拿出来,扩大化,然后变成赞成或者反对一项公共政策进行改革的理由。其实,这两件事情根本没有关系。我们现在要讨论公共政策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把自己的生活体验里面非常负面的东西拿来跟我们讨论的公共政策挂钩。
中国现在很多的公共政策,在推进时碰到的阻碍大都出自一个简单的事实:公众缺乏对一个事情最基本的、公正的判断,而过于强调个人生活体验。很多时候连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是如此,这让我非常困扰。有的人本身就是专业学者,在讨论公共问题的时候,竟然也缺少一种客观公正的讨论姿态。
曾经有两到三年的时间里面,我觉得自己在公众面前,以及在一些学者尤其是其他学科的学者面前,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因为总觉得自己讲的东西很少能够得到人冷静、理性的对待。比这个更要命的是,我发现在人们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不少人的立场和出发点是局部的、短期的、个人的利益。即便这个人的思维可以说得上是理性的,但是他的理性往往是局部的、个体的、短期的理性,而长远的、全局性的、国家性的利益考量,则被放到了一边。今天中国很多公共政策的矛盾焦点就在于:我们的公共利益就这么不知不觉地遗失了。
这里我想讲讲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为了什么?必须承认,我们的大学教了太多的东西给学生,目的在于培养技能。但是,我们没有教给学生在这个社会上如何去抛弃你的偏见和身份。当你谈论公共问题的时候,你首先应该是一个公民。
教育要起的作用是什么?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去改变那些有能力挣更多的钱和有能力获取更大权力的人,要告诉他们:当你们有钱并且有权的时候,你们不要忘记,你们掌握的这个权力,是为了争取所有人的平等权力和所有人的幸福,而不只是我的权力和我的幸福。我认为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当你在谈论社会公共话题和公共政策的时候,你是逃不过你的情感基础的,情感来自你的知识
现在来谈谈情感。正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在讨论公共政策当中所碰到的这些困惑,所以我感到,有时候光谈理性是不够的,我们要谈谈感情。
谈起感情,就很多人很奇怪,经济学也谈感情?多年前,有位著名经济学家讲了一句话:经济学家不谈道德。这句话广为流传,好像经济学家是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其实,这句话被严重地误解了。我们不能在讨论学术问题、讨论制度构建的时候,总是说你们应该去改进你们的道德。经济学家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假设每个人都自私自利”,我们的职责是要设计制度来确保公平公正,并非不讲道德只讲效率。这一点请大家不要误解。
经济学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科学,在讲到人的行为时都会承认,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他的情感基础。比如说,在对待农民工的问题上,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公共利益、为那些弱者来考虑,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的感情。
其实,当你在谈论社会公共话题和公共政策的时候,你是逃不过你的情感基础的。情感来自你的知识,我们的教育应该教会大家有一种同情弱者、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情怀。然而,现在很多时候大家对于弱者的最基本的关注,往往被教育给教没了。我们整天教人怎么去获得成功、怎么去挣钱,可是我们偏偏将敬畏、友爱、谦卑给丢了。
在这个时候,你的所谓理性,就难免带有傲慢与偏见,是一种自私的理性,而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性,不是追求社会正义的理性。
大家每天都接触传媒,现在一般的媒体特别是网络,每天都能在上面看到让人焦虑的事情,这可能给每个人的身心带来很多的冲击和困扰。我的工作岗位给了我很多出国作学术交流的便利,有时到了一个相对富裕和发达的国家,会觉得这个国家跟今天的中国相比,无疑更加宁静平和。这时我们总会问:中国今天到底怎么了?这就引出了今天的第三个主题:世界观。
我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支撑着我做好当下做的事情:这个世界总体是美好的。当这个社会出现司法不公正、法官嫖娼等丑闻的时候,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有品格高尚、秉持司法公正的人在;当我们从媒体上得知,哪里的官员又贪腐了,数额越来越大时,我仍看到更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的官员。这个世界存在很多理由出现阴暗的一面,但同时也当然有光明的美好的一面。
我们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年甚至二百年的历程,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这个成就应该说在人类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来看待今天这个世界的时候,必须看到现在的很多问题,都跟发展阶段有关系,包括腐败、分配不平等问题,还有环境问题,很多都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产生的,是发展中的问题。
那么,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由于世界观的差异、为人处事的差异,面临这样那样的冲突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我的答案是:做好自己。教育给人的一个重大影响,我认为就是教会大家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要守住底线。
有一次,也是在一个研讨会上,与会者来自不同的行业,大家都很激动地讲述当下的很多问题,每个人讲的自己工作当中的问题对别人来讲都是新鲜的。问题还没有讲完,更没谈怎么去建设,会议就结束了。一位与会者对我说,我们今天问题谈了很多,可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一点点好事的话,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会好起来。
“每个人都做一点点好事”,说得多好!我听到后非常感动。我觉得,尽管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我们的社会依然稳定健康,正是有这样一些点点滴滴的底线力量在顽强支撑。
谈到这个问题时,大家可能会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没错,这个世界上有好的人有坏的人,有好的事和坏的事,为什么我要做好的那个?特别是,当我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或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坚持那个底线?我为什么不可以像别人那样去做?
在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中,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我的答案很简单:你做什么样的人,你周围就会聚集什么样的人。你做善的事你周围就是善的人,做恶的事周围就是恶的人,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世界是一个善良美好的世界,那么你从自己做起。如果你不相信世人和你一样可以做这样善良正确的事,你就会发现你周围的世界也就变得越来越邪恶、越来越不正直。最后你会发现,你变成了自我验证的例证:你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你就在美好的世界里面:你不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所以你就处在不美好的世界里面。
我的生活经历告诉我这些。我的工作是从事学术研究,我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碰到这样那样的人,我渐渐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秉承这一观念,他们都散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我们都在做共同的事情——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推动这个社会往好的方向前进。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自己的经历就是这些。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两句诗。现在可能已经不是一个读诗的时代了,都去玩电玩加动漫了,但我有时候觉得,我们不能忘记诗,即便你不喜欢诗歌,你也应该拥有诗性。我想送给大家对我影响非常深远的两句诗。一句是顾城的:“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另一句诗是舒婷的:“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