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34-01
医护人员在人们心目中一向是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天使,他们自身似乎不能存在心理疾病。其实,由于医护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双重性质,同时,他们经常处于处理复杂的心理负担,若心理负担的不到及时减轻或缓解,往往会引起一些心理障碍。
1 医护人员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1 责任感过强:医务工作是与人民群众的健康乃至生命密切相关的职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过分强烈的责任感有时会导致自责心理。当遇到一些病人的病情不能控制,甚至病情加重乃至死亡,部分医护人员就会出现过分自责心理。认为患者病情不能好转与自己的医术关系很大,尤其看到病人家属为亲人的不幸而悲痛万分时,就会受到更强烈的刺激,这种过强烈而之久的自责,如得不到及时缓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情不佳、焦虑等症状。
1.2 患者期望值过高:由于患者疾病缠身,往往苦不堪言,他们把医护人员当做能去走病魔的天使,而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希望能药到病除。因而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时时流露出的对健康的渴望,无形中对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是他们产生紧张的心理,如焦虑、紧张、烦恼,甚至心悸等。
1.3 竞争过于激烈:很多医护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极易导致不同那个程度的心理失衡。现代医学科学飞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就要求医护人员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长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会使人产生失眠、健忘、头痛、头昏等神经衰弱症状。
1.4 勞动负荷过重:医务人员都实行轮班制,上夜班时,医护人员相对少,许多人都独立承担某项工作,工作比较辛苦,责任大,精神上有很大压力。尤其遇到急救,危重病人,脑力和体力负荷都很重。许多医护人员都反映一上夜班就紧张,夜间一听到脚步声,叫喊声,就全身肌肉紧张,心慌不安,夜间休息差,失眠、心悸。
1.5 心理负担重:多见于曾经有过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出现医疗事故后,患者家属的责难,自我良心的谴责,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工作单位的处罚,军给当时这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医务人员,由于经不住失败的打击而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丧失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病人和危重病人时,就出现心悸、心里紧张,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越是这样就越容易出现失误,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心理障碍,表现为烦恼、抑郁。有的甚至从此不愿继续从事医务工作,改换其他工作。
1.6 环境的影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整日面对的是为疾病所折磨的患者,看到的是痛苦的面容,听到的是痛苦呻吟。加之,病人及其家属出于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一郁郁乎人员发生摩擦。这种不愉快的摩擦和不愉快的环境,很容易影响医护人员的情绪,是他们产生不愉快的感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是医护人员出现心理疾病。如易激惹、烦躁、情绪不稳定等。
2 医护人员的心理障碍不仅直接影响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广大患者的健康
2.1 医护人员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是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用自己的愉快心境去感染他人,从而产生抵抗外界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
2.2 要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自我放松,适当休息,可以松弛紧张情绪,可使烦恼、紧张、焦虑得到缓解。
2.3 要正确对待公众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当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不必过于重视失败的结果而应该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
2.4 要客观分析工作中的困难,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当医护人员遇到病人病情不能控制而不断恶化甚至死亡时,不必过分责怪自己。如果不是由于自己个人技术或工作失误造成的,就不必过于苛求自己。这样就会减轻由于过分自责而造成的焦虑等症状。
第五,要提高语言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医务人员在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学习语言技巧,恰当的语言往往是沟通医患心灵的桥梁,是医患关系融洽。同时,应注意陶冶情操,是自己有较深的涵养,对患者的误解,耐心解释,及时消除误会,减少摩擦,从而消除不愉快心理,是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诉,医护人员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积极消除病因。是自己生理和心理都保持健康,成为人民的
“健康天使”。
作者单位:831100 昌吉州中医医院
医护人员在人们心目中一向是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天使,他们自身似乎不能存在心理疾病。其实,由于医护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双重性质,同时,他们经常处于处理复杂的心理负担,若心理负担的不到及时减轻或缓解,往往会引起一些心理障碍。
1 医护人员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1 责任感过强:医务工作是与人民群众的健康乃至生命密切相关的职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过分强烈的责任感有时会导致自责心理。当遇到一些病人的病情不能控制,甚至病情加重乃至死亡,部分医护人员就会出现过分自责心理。认为患者病情不能好转与自己的医术关系很大,尤其看到病人家属为亲人的不幸而悲痛万分时,就会受到更强烈的刺激,这种过强烈而之久的自责,如得不到及时缓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情不佳、焦虑等症状。
1.2 患者期望值过高:由于患者疾病缠身,往往苦不堪言,他们把医护人员当做能去走病魔的天使,而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希望能药到病除。因而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时时流露出的对健康的渴望,无形中对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是他们产生紧张的心理,如焦虑、紧张、烦恼,甚至心悸等。
1.3 竞争过于激烈:很多医护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极易导致不同那个程度的心理失衡。现代医学科学飞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就要求医护人员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长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会使人产生失眠、健忘、头痛、头昏等神经衰弱症状。
1.4 勞动负荷过重:医务人员都实行轮班制,上夜班时,医护人员相对少,许多人都独立承担某项工作,工作比较辛苦,责任大,精神上有很大压力。尤其遇到急救,危重病人,脑力和体力负荷都很重。许多医护人员都反映一上夜班就紧张,夜间一听到脚步声,叫喊声,就全身肌肉紧张,心慌不安,夜间休息差,失眠、心悸。
1.5 心理负担重:多见于曾经有过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出现医疗事故后,患者家属的责难,自我良心的谴责,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工作单位的处罚,军给当时这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医务人员,由于经不住失败的打击而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丧失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病人和危重病人时,就出现心悸、心里紧张,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越是这样就越容易出现失误,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心理障碍,表现为烦恼、抑郁。有的甚至从此不愿继续从事医务工作,改换其他工作。
1.6 环境的影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整日面对的是为疾病所折磨的患者,看到的是痛苦的面容,听到的是痛苦呻吟。加之,病人及其家属出于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一郁郁乎人员发生摩擦。这种不愉快的摩擦和不愉快的环境,很容易影响医护人员的情绪,是他们产生不愉快的感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是医护人员出现心理疾病。如易激惹、烦躁、情绪不稳定等。
2 医护人员的心理障碍不仅直接影响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广大患者的健康
2.1 医护人员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是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用自己的愉快心境去感染他人,从而产生抵抗外界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
2.2 要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自我放松,适当休息,可以松弛紧张情绪,可使烦恼、紧张、焦虑得到缓解。
2.3 要正确对待公众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当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不必过于重视失败的结果而应该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
2.4 要客观分析工作中的困难,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当医护人员遇到病人病情不能控制而不断恶化甚至死亡时,不必过分责怪自己。如果不是由于自己个人技术或工作失误造成的,就不必过于苛求自己。这样就会减轻由于过分自责而造成的焦虑等症状。
第五,要提高语言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医务人员在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学习语言技巧,恰当的语言往往是沟通医患心灵的桥梁,是医患关系融洽。同时,应注意陶冶情操,是自己有较深的涵养,对患者的误解,耐心解释,及时消除误会,减少摩擦,从而消除不愉快心理,是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诉,医护人员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积极消除病因。是自己生理和心理都保持健康,成为人民的
“健康天使”。
作者单位:831100 昌吉州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