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式动画的崛起,其他国家动画的侵扰,国产动画的衰落
正宗的美式漫画从未系统地流入过中国,其他国家的漫画倒是不少。美式动画的崛起始于《米老鼠和唐老鸭》及《变形金刚》的引入。迪斯尼进入中国市场后发现这原来是一个缺乏正统美式动画根基的市场,于是每个星期天晚上6时半到7点中的那半个小时成为了大人小孩的聊资。米老鼠、唐老鸭、古菲狗,一个个形象活灵活现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带给观众们的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美式幽默,就是要你笑,笑到笑不动为止。央视的董浩和李扬当日依靠这部片子着实火爆了一番。《变形金刚》原本是日本人想出来的玩意儿,结果却是由美国人拍成了动画片,作为有关机器人的故事,从情节、人设以至于任何一个方面,它都无法和历代的《高达》相提并论,它的创意集中体现在“变形”和“组合”这两个环节上,机器人变成汽车、飞机,或是汽车、飞机变成机器人,或者是一套翻斗车、水泥搅拌机什么的组合成为一个巨大的机器人,这就是该片最大的卖点。在当时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眼界极度受限的情况下,《变形金刚》火爆了。或许,它正好满足了男孩子们潜在的“机械欲望”。
另一部不得不提到的作品就是《猫和老鼠》,在题材上它用的是美国传统式的追逐主题,而且讲的就是以弱胜强,以巧克刚的故事,很能够满足一干小人物的心态。由这部动画延伸出的“德路比狗和麦克老狼”的动画也非常的成功。
在动画电影方面,《狮子王》成为一时的热点,这个来源于《森林大帝》的故事讲述一头狮子的成长经历。不过从剧情方面来看,《狮子王》当中辛巴的转变太突兀,缺乏可信度,这电影的卖点来自于Elton John的音乐,以及动画制作方面的功力,尤其是几个大场面,在影院观赏的话确有震撼效果。在《狮子王》成功以后,迪斯尼基本上每年必推出一部动画电影大作,在此不再赘述。原先个人印象中最好的是《埃及王子》,当时已经采用非常完整、技巧的纯电影拍摄技法进行摄制,全片充满着人道主义的关怀,那个分海镜头令人目眩神迷。不过后来看第二遍的时候,猛然醒悟到这是老美专为犹太复国主义做的宣传工具,为此不惜异化了《圣经》的旨意,引入了现代的美国精神,而片中的埃及人分明就是指向阿拉伯世界。从此对美国的动画大片产生了恶感。虽然《玩具总动员》系列真是不错,但是本人从来没有把三维动画看作是动画片,真正的动画片,应该是彩绘的(黑白的也行,只要是用平面画稿),画才是动画真正的魅力所在。象《玩具总动员》和《史瑞克》那样玩的是伪仿真。记得一位画家说过,如果要追求最逼真的表现,那么就去选择摄影镜头,而不要选择炭笔和油彩。绘画插画动画的神韵不在于真实,而在于个性化的非纯粹仿真化的表现。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到日本动画中对于3D和2D关系的处理,明显的“2D为主,3D为用”。
这一时期其他有名的美国动画(TV版)有:《忍者神龟》、《特种部队》、《西曼》、《西瑞》和《黑星》等。
美国的动画有一个问题:设定欣赏年龄的低龄化,老美的动画作品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深沉、含蓄的题材。其实看他们拍给大人看的大片,何尝不是一样?在主题的开凿和表现上,无疑日本是做得最好的。
其他国家的动画作品流入公知领域并不多,印象最深的有三部:原捷克斯洛伐克的《鼹鼠的故事》、前苏联的《兔子,走着瞧!》,以及法国的《国王与小鸟》。前者风格洗练,轻松活泼;《兔子》一片有些迪斯尼的味道,恶搞笑;《国王与小鸟》确是真正的大作,技法异常成熟,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古今合一世界观的营造都是以前看不到也想不到的,影片歌颂的那种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人性的解放在那个时期动画片中更是难得一见。其他比较著名的有《怪鸭德库拉伯爵》(英国)、《神奇小白鼠》(英国)(以上两部都是英式幽默的干活)和《蓝精灵》(法国)。
中国的动画作品流入公映领域的只有《三个和尚》可以排进我个人认同的前50名(各人各看吧)。其实早在《大闹天宫》的时代,中国的动画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如果《大闹天宫》不是那么依赖京剧,应该也可以上到我的前50名,《哪咤闹海》也是一样,没办法,就是讨厌京剧,讨厌那种表现手法。就好像我不认同3D动画,不认同木偶片、剪纸片和皮影戏,于是象《阿凡提》、《葫芦兄弟》、《西岳奇童》这些所谓的佳作也成为了被排斥的对象。那个时候国产动画片和日产动画片的差距主要还不是技术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人设和剧情上的失败。故事和人物本身缺乏生命力是其致命伤,一眼望去就是为了传递某个主旨而画而拍,或是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拍这片子是为了获奖去的,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动画片本身的娱乐性。国产动画片最后的辉煌是《天书奇谈》,真的是一部好作品,人设有个性,又十分的民族化,故事也好。相对而言,大名鼎鼎的《宝莲灯》不过是一部用巨资打造的垃圾,虽然其中也有闪光点,但是镶了金边的垃圾仍然还是垃圾,不符合时代进程的粗糙制作,漫不经心的人设,老套的剧情,味同嚼蜡的台词,无一不反映着创作者才智的贫瘠。从这部动画片可以推测到的是,那个时候,中国业界已经接受美式动画的表现模式,正在刻意模仿中——《宝莲灯》中有不少镜头的构思源于《狮子王》,然而无论是神还是形都远不能达到迪斯尼的境界。《我为歌狂》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学的是日式校园动画,然而技术很不过关,估计资金十分有限,个人认为只是处于FLASH等级而已,不过,它还是传递了一个有益的信号——中国的动画正在试图变革。客观地说,中国动画现在如果走“DISNEY+PIXAR”的道路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这个盘子太大,根本接不下来。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从头做起,从扶植漫画文化、发展基础漫画产业入手,这样本土的动漫势力才有机会真正的发芽。在这方面,日本可以为师。
日本动漫的二次狂潮
《灌篮高手》(SLAM DUNK,井上雄彦原作)的漫画和动画差不多同时出现,前后相差不到半年的时间,漫画出现的时候,就已是非常地轰动(其实早在那以前,象《幽游白书》和《强制装甲》这样大热的漫画已经登陆),那是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部热血运动漫画,学NBA学得很彻底,樱木和流川的人设非常成功,热血、玩酷、搞笑,生活化是这部漫画在内地走红的表面因素。《灌篮》隐隐地传递一个主旨——门外汉只要努力做一件事,也会成功。从励志的角度这是非常好的表白。动画片的播放令我有些失望——不及漫画原作好,不过已经是开天辟地的震撼了,紧接着带动了中国的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普及(日本也有相同的例子:有多少J联赛的队员不是《天使之翼》的FANS?这部漫画对于日本足球运动的促进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漫画里日本打进了世界杯决赛,就前些年我们这里还有不少人说“还真敢吹!”,但是随着中日两国足球水平的日渐拉大,日本在世界足球地位的上升,有脸说这句话的人可是越来越少了。我一直在想,如果国人中能够自发地产生一部热血足球漫画,说不定中国可以和日本取得同样的飞跃)。
同时期出现的还有《美少女战士》(武内直子原作),根据经典的少女漫画改编(记得之前还有一个少女变身为猪形超人的动画),由于本人不好此道,故未加留意。
在《灌篮高手》之后,《名侦探柯南》开始播映,此时已经进入90年代末期,日本动漫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一片繁荣。《柯南》在日本国内的排名远比《灌篮》高,但是没想到的是在国内的反响并不太高,可能是由于年龄层次的问题。看《柯南》的大多是小学生和初中生,《灌篮》却在高中乃至大学有广泛的收看群体,所以在造势上《灌篮》领先了一步。好在《柯南》是慢热的作品,它以特有的精致推理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
《口袋妖怪皮卡秋》登陆了,在日本国内那可是最著名的动画人物,然而在国内没有大热,原因主要是该片对于观众年龄设定的低龄化。一次,竟然发现《龙珠》最早的版本在上海台播映,不禁为10年的岁月感慨。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大量的日本漫画开始出现了。
兴起!日本动画片地下售卖市场
1998、1999年的时候,一些专营D版游戏光盘的店里开始对外售卖日本动画片的VCD,据说都是从广东过来的。也是从那时候起,笔者有幸成为第一批收集此类音像制品人士,毕竟有很多大作是电视台不会放的。最早的盘10元/VCD,以后渐渐降价到5元/VCD。现在还没有用DVD洗掉的盘有一百多张。第一部购入的长剧是《剑风传奇》(13VCD,三浦健太郎原作),现在仍在感动中(后来还专门去买了该片的漫画原作,又用DVD版本把VCD给洗了),从此欲罢不能,接连购入《浪客剑心》TV版(和月伸宏原作,共三部,43VCD,是收藏历时最长的动画片),《COWBOY BEBOP》(9VCD),《她和他的故事》(13VCD),《枪神》(16VCD)……
难忘OVA版《浪客剑心》中迷离的东方情调,悲凉的表现手法,天籁般的配乐;难忘《绝爱》中唯美的同性之爱,风流帅气又富有女性味的人设;难忘《COWBOY BEBOP》中的玫瑰、爵士、枪口、布鲁斯、硝烟、R&B、飞船、NEW AGE、毁灭、SOUL、离别……;难忘《兽兵卫忍风贴》中如幻似真的刀光剑影,冷血杀戮……
实在太多难忘的东西。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看了《流星花园》的动画版,和日后台湾人翻拍的伪劣产品绝对不是同一个档次的,动画版好得太多,不过最好的还是漫画原作。
后来有了REALPLAY格式的电脑光盘,压缩率大大提升,一张盘可以刻好多,但是画质差了很多,记得就是那个时候迷上了《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色色的小男孩和蠢蠢的小姑娘。后来的REALPLAY做得越来越好,还有了DIV格式的光盘,少许都收了一点。再到后来,压缩率200分钟以上的DVD出现了。感动!说到现在的动画DVD和VCD,也不尽是D版,正规引进的也不少。但是,如果比速度的话,肯定是D版快(废话!),几乎可以做到与日本播放的速度同步。这可能是网络时代优越性的体现之一吧。现在正在追的动画DVD剧集有:《海贼王》,《网球王子》,《火影忍者》,《银英传》和《鲁莽的天使》。
完美!剧场版的征服
最早看的剧场版(即动画电影)应该是《柯南》系列中的《世纪末的魔术师》,大大地吃了一惊,没想到剧场版和TV版的差异如此之大,根本不能想象一部动画片竟然有如此流畅的镜头语言,而且仔细看来许多镜头肯定在摄制前进行过现实模拟,于是不禁对日本动画人的敬业精神产生了崇敬。看完了这部影片,一口气又把当时市面上的另两部剧场版也给看了,才知道剧场版真的是要当电影来看的,另一方面对当时国产动画更生出一层失望。
真正带来感动的要算是宫崎骏,首次接触宫大师看的是《风之谷》,那个场景,那个情节,那个飞行的效果,那个主题,无一不是经典,看完后才知道那竟然是和《哪咤闹海》同一个时期的作品,惊得下巴差点落下。从那以后成了宫大师的忠实拥护者,感觉中宫大师最好的作品应该是《龙猫》或《幽灵公主》(早先都写过评论)。
大友克洋和押井守是另两个我大力推崇的动画编导,他们两个都是机械题材的高手,尤其是大友克洋,我最崇拜的动画导演应该就是他。《亚基拉》这部科幻加世纪末题材的动画作品尽管已过了20年,但是现在看来还是那么前卫,思想深度丝毫不逊色于《银翼杀手》,文明和人类发展的关系被诠释得如此冰冷,这在以前没几个人想得出做得到,他的早期作品实验得不象是日本动画。押井守的《人狼》是它的最高峰,那个狼外婆的故事振聋发愦,人和社会的关系在片中显得那样诡异冷淡,究竟谁是狼,谁是人,是人猎狼还是狼猎人这样的问题在片子结束后深深的困扰着观众。
其余的还有太多太多,实在没办法讲。
漫画回潮和网络盛世
现在,市面上的日本漫画越来越多,32开浓缩版本的。我收了不少,因为合算。在一些旧作中,能够缅怀过去的与动漫相伴的岁月。就在几个月上下班的轻轨上,我看完了《孔雀王》、《烙印战士》(剑风传奇)、《海贼王》、《最游记》、《龙珠》、《魁!男塾》、《通灵王》、《花之庆次》……的全本。据说日本人上下班挤车的时候就有看漫画的习惯,但是我总觉得不习惯,在轻轨上总会感受到疑惑眼光——怎么穿得那么一本正经,提个LV的包(假的),拿本幼稚的漫画书在看?
虽然电视台和电台都有了动漫的专栏节目,虽然有那么多动漫专题杂志,虽然COSPLAY活动在两、三年间成为了年轻人的时尚,但是真正能够感受到动漫狂热的地方,还是在网上。在线观看各种漫画和下载动画剧集的网页浏览爆增,令服务器无法承受。许多有责任感的网友们上传整部整部的漫画,一个主题上传可能就要几百次、上千次,这份毅力实在可贵;还有的网友担当翻译,将原版的动画片汉化字幕后上传网上,看过《犬夜叉》的朋友们一定对此有所感想吧。所有这一切劳动,都不计报酬,纯粹是为了爱好。回报他们辛勤的,是BBS里压倒一切的人气。
这,就是一个迄今仍不放弃,也不曾想放弃日本动漫的人,追忆的历史。可能在若干年后,有人看到这一段文字,会对今时的动漫状况发出一声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