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们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仍崇尚“多多益善”,希望能借此加大学生的学习力度,短期内快速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的习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
这种作业形式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至使学生对于做作业的喜好程度有一个严重下滑的趋势,已深深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呈现出高负担低效率,甚至负效率的现象。因此,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作业的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减少统一性,增加差异性
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管是对后进生还是对优秀生所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模一样,实施的是无差异性的作业练习----“一刀切”,使学生缺少选择的余地。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 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位学生的能力、个性特长、基础知识、解题速度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有些类型的题目,对于优秀生来说可能是轻而易举,“小菜一碟”,必然会造成“不够吃”的现象;但对于后进学生来说,可能“难以下咽”,“难于上青天”。 “一刀切”的作业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就不能搞“一刀切”,应施行弹性作业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根据作业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可把作业分成“三类”,“一类”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模仿练习题);“二类”题是提高题(变式练习题),班上一小部分的学生不作要求;“三类”题为选做题(发展练习题),供有兴趣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选择。总之一个目的,布置作业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最终达到“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减少机械性,增加趣味性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新课标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老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拘泥于传统,只布置那些简单的抄写,或是重复同一类型的习题,而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别具一格,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作业的内驱力,让孩子在作业的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是的,生活有多辽阔,作业就有多辐射。在数学作业设计上我特别关注生活化的数学作业的布置。如,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我让学生回家调查近几年的家庭收入情况,绘制一张“家庭收入情况折线图”。教师把书本上单调、乏味的知识融入到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自然地实现从“教数学”到“做数学”,从 “纯数学”到“生活数学”的有机转变。这种作业巧妙地解决了传统作业的“多书面,少实践”,“ 多机械性,少趣味性”的弊端,打破传统静态、单面模式,强调学生的尝试、亲历、实践,让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全过程中,增强体验,丰富经验。学生从枯燥的抽象的静态作业中解脱出来,在“玩”中轻松完成作业。
三、减少强制性,增加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为应试服务,而忽视了作业在学生兴趣培养、能力提高中的作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作业的设计和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中“折扣”这课内容前,我先预留作业,让学生去逛街,看一看商店里哪些物品是打折的,其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这样的作业,自发组队上街做作业。上课时发现,学生获取“折扣”知识的渠道各有各的法子:有自主思考的、有小组讨论的、有询问调查等等而获得的,并且大部分学生都有不少的收获。虽说有个别学生不能很准确地说出“折扣”的含义,但他毕竟思考了,努力了,这就是一种成功。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业设计应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创新型模式上,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减少一些“刚性”,增加一些“柔性”;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设计出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的作业。设计出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让作业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给孩子们一个精彩的学习平台。
(福建省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
这种作业形式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至使学生对于做作业的喜好程度有一个严重下滑的趋势,已深深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呈现出高负担低效率,甚至负效率的现象。因此,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作业的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减少统一性,增加差异性
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管是对后进生还是对优秀生所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模一样,实施的是无差异性的作业练习----“一刀切”,使学生缺少选择的余地。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 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位学生的能力、个性特长、基础知识、解题速度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有些类型的题目,对于优秀生来说可能是轻而易举,“小菜一碟”,必然会造成“不够吃”的现象;但对于后进学生来说,可能“难以下咽”,“难于上青天”。 “一刀切”的作业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就不能搞“一刀切”,应施行弹性作业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根据作业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可把作业分成“三类”,“一类”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模仿练习题);“二类”题是提高题(变式练习题),班上一小部分的学生不作要求;“三类”题为选做题(发展练习题),供有兴趣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选择。总之一个目的,布置作业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最终达到“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减少机械性,增加趣味性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新课标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老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拘泥于传统,只布置那些简单的抄写,或是重复同一类型的习题,而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别具一格,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作业的内驱力,让孩子在作业的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是的,生活有多辽阔,作业就有多辐射。在数学作业设计上我特别关注生活化的数学作业的布置。如,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我让学生回家调查近几年的家庭收入情况,绘制一张“家庭收入情况折线图”。教师把书本上单调、乏味的知识融入到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自然地实现从“教数学”到“做数学”,从 “纯数学”到“生活数学”的有机转变。这种作业巧妙地解决了传统作业的“多书面,少实践”,“ 多机械性,少趣味性”的弊端,打破传统静态、单面模式,强调学生的尝试、亲历、实践,让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全过程中,增强体验,丰富经验。学生从枯燥的抽象的静态作业中解脱出来,在“玩”中轻松完成作业。
三、减少强制性,增加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为应试服务,而忽视了作业在学生兴趣培养、能力提高中的作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作业的设计和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中“折扣”这课内容前,我先预留作业,让学生去逛街,看一看商店里哪些物品是打折的,其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这样的作业,自发组队上街做作业。上课时发现,学生获取“折扣”知识的渠道各有各的法子:有自主思考的、有小组讨论的、有询问调查等等而获得的,并且大部分学生都有不少的收获。虽说有个别学生不能很准确地说出“折扣”的含义,但他毕竟思考了,努力了,这就是一种成功。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业设计应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创新型模式上,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减少一些“刚性”,增加一些“柔性”;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设计出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的作业。设计出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让作业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给孩子们一个精彩的学习平台。
(福建省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