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一式总关情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可见,动作描写在学生习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功的动作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性格、气质,为文章增色。而学生作文中的人物动作描写常存在粗制滥造、随意应付等问题。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微小的动作描写这一方法成功刻画人物,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教师可尝试从观察、选词、用词、修辞、多角度描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训练,进而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对笔下人物精雕细琢的好习惯,让人物活灵活现的烙印在在读者的记忆里。
  关键词:作文教学 微动作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78
  一、什么是微动作描写
  所谓微动作描写,是指对不经意间、看似多余的细微的动作及时进行捕捉和描摹。成功的微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过:“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最深刻的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于现实。”你想了解一个人,他的心里想法你是看不透的,但是他内心的高兴或悲伤,会通过举手投足表现出来。从这一角度来说,微动作的确是打开人物心理世界的钥匙。从表面上看,微动作虽微不足道,但人物形象却能活灵活现。一个出色的作家之所以能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也是他们精雕细琢的结果。
  我们且看中外文学名著里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优秀例子:著名作家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描摹中,用了简单的几个字“攀”“爬”“缩”就刻画出了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看到喜报,“拍”“笑”喜悦时极度反常动作,体现了对功名的狂热追求。总之,一系列细微的动作将人物的性格写“活”了。
  但是,让我们教师感到无助的是学生在日常的作文习作中,却忽略了这些体现人物性格的微动作,难以塑造出有血肉的人物形象。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养成学生仔细观察人物、刻画人物的良好习惯。
  二、微动作描写要注意的问题
  微动作描写不能信手拈来,越多越好,一定要精准,逼真地反映人物性格,且应本着能够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旨”而服务的原则,在遣词造句时反复推敲,传其神韵。
  三、提高微动作描写的几种方法
  (一)精挑细选,反复锤炼
  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便是动词,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看到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贾岛“推敲”这个故事,更加认识到炼字对学生的重要性。经过选择、锤炼之后,使用这些动词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词语替换,让学生比较不同动词在相同语境下表达的不同意思。例如,《孔乙己》一文里“‘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可否将“排”换成“掏”?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会得出结论:原文中的“排”比“掏”更能精准地体现出人物的显摆心理。再如,“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一句中,结合人物当时境遇,让学生比较“摸”与“拿”哪个词更好。学生通过仔细品味,会发现“摸”更能准确的传递出人物穷愁末路的生活状态。所以,在引导学生选择动词时,教师要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使学生领悟到精准运用动词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二)根据情感需要,补充适当修饰语
  古今中外有所建树的作家,在词语的锤炼上,都会有意识地、根据情感的需要、在动词前精准的选择修饰性词语,进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例如,鲁迅《故乡》中对杨二嫂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里“愤愤”修饰“转身”,“絮絮”修饰“说”,体现了杨二嫂因我不愿意给她东西而对我不满;“慢慢”修饰“走”,体现了杨二嫂想从我家拿点东西,不愿离开的微妙心理。如果将这些修饰语删除,就不能体现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训练学生:给学生一个动词,如“笑”,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感,在“笑”的前边加上修饰语。情感一:他考试全校第一名,要表现出他泰然自若的情感。           笑。请在横线上填一个恰当的修饰语。情感二:他考试全校第一名,要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情感。           笑。请在横线上填一个恰当的修饰语。第一种情感学生可以在横线上填微微、莞尔等词语;第二种情感可以填哈哈、捧腹等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根据情感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修饰语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三)巧用修辞,为微动作“添彩”
  在对人物进行微动作描写时,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进而更加生动细腻的表现人物情感。但在写作过程中不能为作惊人之笔,盲目猎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既要符合语法规范,又要自然天成。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帝呀,救救我
  们!’老头子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虎扑上一个熟睡着的婴儿。”该语段,葛朗台像一只虎“扑”在钱匣子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勾勒出一个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平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多积累些这方面的语言素材,该背诵的记在脑子中,进而学会用修辞,为动作“添彩”。
  (四)串联微动作,使其“连贯成像”
  成功的微动作描写,力争做到使人物形象“活”起来。大多数学生在人物动作描写时,往往不够细腻。比如描写妈妈时:我的妈妈很疼我。就用一个“疼”字,概括了妈妈的形象。仔细想想,这一个“疼”字,体现在生活的哪些方面呢?如端来牛奶、催我早点睡觉、给我盖上被子等,这里的“端”“催”“盖”等一系列动词,于细微处都是“疼”的具体表现。所以说,如果在写作中,把一个大的动作,肢解成若干个小动作,同时选择合适的动词对其进行细致的描摹,再串联起来,就具有了镜头感。那么,人物形象也就丰满起来了。例如,《范进中举》中“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攥”“舒”“缩”“揣”等几个连续动作把胡屠户嗜钱如命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平时,我们作为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点拨学生,让学生鉴赏名家的作品并模仿写作,通过一系列的微动作描写形成画面感,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五)扩写微动作,凸显人物性格
  为给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情景,降低人物描写的难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人物活动环境:如雨天一个老人家摔倒了,你怎么办?请必须用五个动词串联起来,组成一幅画面,并能表现你助人为乐的品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用微动作描写人物的训练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写人记事类作文干涩空洞的瓶颈问题。
  老舍先生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立起来。”其实,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往往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流露出来,精准的动作描写,有时胜过万语千言,可以将人物形象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真人。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多种动作描写方法,于一招一式中引导学生精雕细琢笔下的人物动作,让人物“活”起来,魅力四射。
  参考文献:
  [1]张淑芳.语言教学社会化及其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4.
  [2]邱海培.让动作描写具有镜头感[J].中学语文,2011(30).
  [3]贾志敏.贾老师评改作文[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5]黄河.人物动作描写例谈[J].写作,2007(6).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摘要:《花脸》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往事”,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这对于学生来讲,是有着强烈共鸣的。《花脸》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时充满了兴趣。文章内容较为浅显,从字面上阅读,六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出作者对花脸的无限热爱之情。本节课是以读为立足点,体会文章中作者对关公花脸的喜爱及学习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于行文中的写法。但究其实质,作者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的节奏就是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各种积极的因素。了解课堂,理解课堂,分析课堂中的各种激励向上的正能量,驾驭课堂,追求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本文就如何达到高效选择方法和课堂教学实效如何,是否达成教学目的、需要检验,检验的标准,从授课质量、授课速度等不同角度加以探讨,以表自己一管之见。  关键词:课堂 实效 课标 课堂质量  创新能力  DOI:  10.16657/j.cnki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怎样让学生爱上写话呢?作文评改时,教师首先要当好读者,以欣赏的眼光去读学生的作文。其次,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写话 情感评语 激发兴趣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本文从角色扮演激活课堂气氛,多媒体引入展现课堂精彩,触摸作者情感脉搏,引发情感共鸣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兴趣 素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48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语文教师要树立多元的、开放的、个性化的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各门科目都处于基础时期,涉及的内容也都比较简单。以学生的能力而言,完全可以自学到很多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太过面面俱到,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少教多学”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主张教师只做一些必要的讲解,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如果教师什么都力求讲解透彻,学生就失去了很多思考的机会,对教师过分依赖,缺乏独立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原因众多,不仅是因为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还因为教师知识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上好一堂农村小学的语文课,教师应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学习,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98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也是紧跟步伐,可是教育还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脱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缺乏等问题,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工程领域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技术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偏重理论教学的矛盾,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方案。然后,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明显。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地区,而在农村,尤其在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缓慢。因此,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问题,非常值得研究。笔者通过个案调查、走访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以临沂沭河学校(小学部)为例,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从学校、教师、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结合学校
期刊
摘要: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改革的推进。本研究选取湖南省郴州市4所公办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3所学前教育培训机构、4所小学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幼小衔接工作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家园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证调查、专家访谈、结合国内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进行反思。建议当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在教育
期刊
摘要:提高教师的素养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朋友,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师应当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性的实施者。  关键词:学习型教师 不断学习 创造性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61  任何教育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