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环节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它处于每一节课的“结束时段”,它的设计既包含了对于一节课知识的回顾与印证,也包含了对于所学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对于思维灵活的初中学生来说,枯燥的,机械的数学作业,不但起不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策略
数学知识离不开练习的巩固,也离不开思考、探究与实践。初中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半成熟”时期,他们愿意探索,愿意思考,但是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他们又缺乏高中学生那样的自制力,来支持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机械的作业、枯燥的作业、难度过低的作业、难度过高的作业都会成为减弱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因素。应用教师智慧,科学的调整作业结构,精心的设计作业,是每一位初中教师的实践重点。
一、“旧”作业结构问题分析
传统的教学环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都以学生“分数”为标准,以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为标准,作业环节的设计也同样受到了影响,“解题技巧”与“解题能力”成为了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主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载体,把每年的高考题作为命题的依据,高考政策的变动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风向标。通过调查学校的初中数学作业发现,在一个月的38节数学课中,初中数学课内作业在课本上布置的作业达到36次,在《练习册》和自编的练习题中布置的数学作业分别为2次和1次;课外作业在课本上达到38次,基本是每次课后都有课本上的课外作业,在《练习册》和自编练习题中布置的作业仅为2次和5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种作业的结构和应试教育的大方向相适应,是为了简单地追求升学率而布置的数学作业,这类作业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占主体和主导,作业类型也比较单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容易形成厌学心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题海中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学生不能对教师布置作业的意图进行了解,也不能针对自己知识的漏洞进行课下补习,导致很多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在课下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谈不上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通过在课下和一些学生交流,很多学生都对这样的数学作业感到厌倦,并且班级内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抄袭作业现象。这种传统的数学作业模式虽然在培养学生有效记忆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且具有操作性的模式,但是已经远远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多的弊端。
二、学科特点影响分析
数学学科特点,初中学生发展规律特点,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①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初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初中数学学科的一些理论比较抽象,概括性也比较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初中数学的一些知识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初中数学主要分析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解决初中数学上的问题也就成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就形成了初中数学作业高度的概括性特点。②初中数学作业的严谨性。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严谨性的学科,严谨性导致了知识的特殊性,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决定了数学作业的严谨性。对于数学来说,最后的数据是一步一步得来的,只要算错一个步骤,最后就不可能算出正确答案,对于判卷严格的考试,最后结果不正确可能整个过程一分没有,所以数学是容不得一丝马虎的学科。③频繁性是初中数学作业的另一特点。在初中课程中,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数学课程几乎每天都有,这样,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就非常频繁。每一节数学课后都要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进行练习,用以掌握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所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校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数学作业,这就造就了初中数学作业的频繁性。
三、新型作业结构模式分享
作为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不要害怕实践失败,其实,每一次的实践难免会出现不足,下面我将自己实践过的几种作业形式与大家分享一下。①“Copy”作业。就是教师把课堂上所涉及到的教材上的内容和例题,留作课下作业,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独立地完成,还能自己在课本上进行订正和修改,还可以直接抄到作业本上。这种作业的优势主要照顾了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使这部分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和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②分层矫正作业。教师可以在学完一个教学单元的时候进行总结性测验,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和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分为不同的等级,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一些矫正性的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矫正性作业以后交给学习好的学生修改订正。③自编总结作业。所谓的自编总结作业,简单说就是学生针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进行错题的整理、同类错题的练习等。即在学习一个单元以后,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树,对每个知识进行整理,然后把知识和题型联系起来,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也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根据抽测对学生整理的结果进行测试和讲评。这样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健康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学生在编题的同时担当着评价者的角色,这种参与作业设计和评价完成结果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④研究性作业。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一定数量的基础知识以后,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师可以针对进度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数学专题,引导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题型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再进行展示交流。这样的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比起小学数学,数学特点更加“浓厚”。难度增加,知识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这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既是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是课堂知识的延续。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作业,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策略
数学知识离不开练习的巩固,也离不开思考、探究与实践。初中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半成熟”时期,他们愿意探索,愿意思考,但是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他们又缺乏高中学生那样的自制力,来支持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机械的作业、枯燥的作业、难度过低的作业、难度过高的作业都会成为减弱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因素。应用教师智慧,科学的调整作业结构,精心的设计作业,是每一位初中教师的实践重点。
一、“旧”作业结构问题分析
传统的教学环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都以学生“分数”为标准,以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为标准,作业环节的设计也同样受到了影响,“解题技巧”与“解题能力”成为了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主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载体,把每年的高考题作为命题的依据,高考政策的变动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风向标。通过调查学校的初中数学作业发现,在一个月的38节数学课中,初中数学课内作业在课本上布置的作业达到36次,在《练习册》和自编的练习题中布置的数学作业分别为2次和1次;课外作业在课本上达到38次,基本是每次课后都有课本上的课外作业,在《练习册》和自编练习题中布置的作业仅为2次和5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种作业的结构和应试教育的大方向相适应,是为了简单地追求升学率而布置的数学作业,这类作业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占主体和主导,作业类型也比较单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容易形成厌学心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题海中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学生不能对教师布置作业的意图进行了解,也不能针对自己知识的漏洞进行课下补习,导致很多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在课下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谈不上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通过在课下和一些学生交流,很多学生都对这样的数学作业感到厌倦,并且班级内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抄袭作业现象。这种传统的数学作业模式虽然在培养学生有效记忆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且具有操作性的模式,但是已经远远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多的弊端。
二、学科特点影响分析
数学学科特点,初中学生发展规律特点,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①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初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初中数学学科的一些理论比较抽象,概括性也比较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初中数学的一些知识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初中数学主要分析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解决初中数学上的问题也就成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就形成了初中数学作业高度的概括性特点。②初中数学作业的严谨性。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严谨性的学科,严谨性导致了知识的特殊性,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决定了数学作业的严谨性。对于数学来说,最后的数据是一步一步得来的,只要算错一个步骤,最后就不可能算出正确答案,对于判卷严格的考试,最后结果不正确可能整个过程一分没有,所以数学是容不得一丝马虎的学科。③频繁性是初中数学作业的另一特点。在初中课程中,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数学课程几乎每天都有,这样,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就非常频繁。每一节数学课后都要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进行练习,用以掌握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所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校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数学作业,这就造就了初中数学作业的频繁性。
三、新型作业结构模式分享
作为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不要害怕实践失败,其实,每一次的实践难免会出现不足,下面我将自己实践过的几种作业形式与大家分享一下。①“Copy”作业。就是教师把课堂上所涉及到的教材上的内容和例题,留作课下作业,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独立地完成,还能自己在课本上进行订正和修改,还可以直接抄到作业本上。这种作业的优势主要照顾了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使这部分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和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②分层矫正作业。教师可以在学完一个教学单元的时候进行总结性测验,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和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分为不同的等级,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一些矫正性的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矫正性作业以后交给学习好的学生修改订正。③自编总结作业。所谓的自编总结作业,简单说就是学生针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进行错题的整理、同类错题的练习等。即在学习一个单元以后,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树,对每个知识进行整理,然后把知识和题型联系起来,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也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根据抽测对学生整理的结果进行测试和讲评。这样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健康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学生在编题的同时担当着评价者的角色,这种参与作业设计和评价完成结果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④研究性作业。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一定数量的基础知识以后,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师可以针对进度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数学专题,引导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题型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再进行展示交流。这样的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比起小学数学,数学特点更加“浓厚”。难度增加,知识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这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既是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是课堂知识的延续。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作业,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