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导入法教学点滴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lei1989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精心设计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立疑激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也能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然而教材内容不同,导入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但是如何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呢?
  下面根据十几年来初中生物教学的体会,谈几点导入新课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架设起探索的桥梁,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新课题的学习,使得师生教与学同步,以期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如在学习《种子萌发》一节时,这样引入:教师先朗读一段童话——“一粒种子”,童话中提到的“他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了挺。”“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松土,你好钻出来。’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等片段……让学生慢慢进入情境中, 随后提出问题:“在这段童话中你们发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即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又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一节时,先讲述下面一段“苹果籽历险记”的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是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 ;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然后让学生分析,该故事情节中提到的“轧钢机”、“酸雨”、“迷宫”、“死胡同”等分别指什么?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都急切想知道,会集中注意力,他们的思维自然会在教师设计的思路上开始活动。
  
  二、诗词、谚语法
  
  “诗词”是华夏人文的结晶,“谚语”是社会上流传的经典语句,可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某种经验和道理。一句简单的诗词,一个熟悉的谚语,既可以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时,可以用“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或“农业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谚语作为导言,让学生体会这些谚语所蕴含的生物学道理,自然引入新课。又如讲《反射和反射类型》一节时,可以运用“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导入。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优美诗句引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思维得到启迪。如在《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节,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引入新课。既生动活泼、又富有
  情趣,乐在其中。
  
  三、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并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如在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时,可以用多媒体分步展示克隆羊——多莉培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热情。然后出示问题:多莉像谁?像A羊、B羊还是C羊?。最后通过分析,学生了解到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样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如在《根的生长》一节,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文字资料——“一棵黑麦的根系” ,学生知道了资料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的,从而认识到植物的根系也是相当庞大的,进而认识到根对一个植物体的重要性,自然引入主题。再如学习《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节时,可以用一段视频——“一位母亲分娩的全过程”引入。生动、真切的画面,使学生们很好奇又很害羞地看着,怀着“想知道”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四、热点透视法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拓宽视野,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一节中,就以“克隆技术”、“杂交水稻”等话题,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让自己了解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从而引入新课。又如在《激素调节》一节,教师先介绍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人曾对鸡做过阉割实验,把公鸡的睾丸移植到阉割过的母鸡身体里,这个母鸡会有怎样的变化?相反,如果把卵巢移植到阉割过的公鸡身体里,这个公鸡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会积极发言,说出答案。教师通过导言:“除了性激素外,人体内还有许多种激素。”导入新课。如在《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一节中,可以利用一些热点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等引入。又如在《遗传病和优生优育》一节中,通过一些学生对“傻子村”事实的了解,分析原因引入新课。如在学习《传染病》一节时,可以通过“艾滋病”、“禽流感”等热点知识导入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图示法
  
  生物学中涉及到的图表是生物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习生物学知识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主要工具。新教材体现了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特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图的作用。若用形象化、模式化、简明化的图形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切、一目了然,学习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在《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中,教师先画出两个图示,然后让他们仔细观察:找出两个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会积极发言,争先恐后。随后再让他们用尺子量一量,同学们才恍然大悟。教师小结引入新课:“科学探究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人的眼睛也是有误差的。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又如《人体能量的供给》一节,可用下列图示导入:
  营养物质 氧化主要用于生命活动的需要
  组织细胞+释放能量
  氧气 分解 可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教师一边引导一边画结构图,将问题转化成图,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内容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也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先提出问题:“决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细胞结构是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图示,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染色体←DNA←基因,再让学生们用一句话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这样还可以训练他们对图的识别以及分析表达能力,既导入了新
  课,又提高了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六、讨论法
  
  常言说:“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生物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获得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认识,采用传统的误识或不科学的做法作专题讨论来导向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全面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性。比如在讲《千姿百态的动物——脊椎动物》一节时,教师首先列出众多被称为鱼的动物——如“鲤鱼、鱿鱼、鲍鱼、鳄鱼、鲸鱼、鲨鱼”等,让同学们讨论究竟哪个是鱼?说出道理。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说法不一,但都不十分完满,教师不做裁决,而是把问题引到课题上来。再如讲《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节时,教师举出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当人们经过极其肮脏、气味难闻的地方,总是习惯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做法对吗?到底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老师有一个答案:因为鼻子有两个洞,而口只有一个洞,所以用鼻子呼吸好。(这是一个学生曾经在答卷中的回答,很有意思)” ,同学们一片哗然,情绪振奋,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教师待同学们充分发言后指出:“究竟用什么呼吸好,我们的回答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当我们了解了呼吸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之后,就有答案了。” 这样的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使学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疑法、复习归纳法、实验法、直观教具法、类比法、仿生学、广告词、搜集资料等方法导入新课。总之,形式多样的导课方法,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我想,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生物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
其他文献
摘要 篮球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战术意识,就能在比赛中根据攻守变化,主动地寻找、发现和掌握战机,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行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全队的优势,来争取比赛的胜利。本文针对高校业余篮球队特点训练模式,探讨了如何培养与提高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篮球战术意识;培养     篮球运动做为一项瞬息万变的集体对抗性竞技项目,要求运动员能够灵活的、应变的运用各项技、战术,这在比赛中
期刊
摘 要 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快乐的天堂。他们喜欢游戏,从游戏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根据小学生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将游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将游戏带入课堂。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小学生形成利于学习的性格。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明确游戏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将知识与游戏结合;注意游戏的安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将其与小
期刊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历史教学单纯追求形式花样,忽略了对课堂实效性的关注。这给每一个从事历史教育的人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平时的不断探究,我认为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实效。衡量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标准有:一、教学有价值,即课堂教学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二、教学有效果,即课堂教学达成了学生所要实现的目标;三、教学有效率,即学生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金钱)达成目标;四、教学
期刊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经典之作已成为后代文人常引常新的资料,许多精粹语言为后人击节叹赏,许多名篇佳作历代吟咏传诵。所以说,中学古诗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一座“美丽”的宫殿,应让学生在其中尽情地遨游,尽情地领略、品味、揣摩、感悟。    一、听音感言,领悟其趣     按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中所选古诗文必须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而编者所选择的这些佳作都是经过岁月的打
期刊
为了有效的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深深的地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为探究新知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氛围,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一、巧设情景、引入新课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的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 情感,它
期刊
摘 要 一、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国家创新体系之间的竞争,究其根底也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与这一时代背景相顺应,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期刊
世人大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都喜欢这样的自然景观:崖壁上怒放的鲜花;蓝天上展翅的雏鹰;大海中遨游的锦鳞。他们是那样的让人愉悦,让人遐想。但试想,如果没有阳光雨露的滋润,没有狂风暴雨的洗礼,没有惊涛骇浪的炼狱,那又将是怎样的情景呢?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尚且需要呵护和险阻,更何况是充满灵性和思维的个体的人呢?我想,他们这些鲜花的绽放一定更需要阳光吧!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布置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在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一、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一
期刊
摘 要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外语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外语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语教育专家和学者对于外语教育的成果的关注更多的放在检验被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独立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主动学习该语言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建构主义和交际教学法应运而生。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要求老师在课堂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高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逐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自身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即:说”——“创”——“释”——“质”——“悟”。下面以《 天净沙﹒秋思》 一课的教学简要谈一下此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情况。  一“说”  即说话训练,通过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实际的话题,
期刊